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习题岳麓版必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测试卷3

学习资料专题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科学中经典力学起到了带头学科的作用,现代科学中起到了带头学科作用的是( ) A.相对论、量子论B.相对论、进化论C.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D.解释光电效应、物体运动定律答案:A解析:进化论和物体运动定律属于近代科学,解释光电效应是建立在量子论基础上的。
答案选A项。
2.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牛顿力学体系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以来伟大的科学成就。
这些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三者中后者都否定了前者B.深化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C.表明近代以来英国一直是科技中心D.共同反映了近代科学的诞生答案:B解析:牛顿力学体系并未否定自由落体定律,相对论也没有完全否定牛顿力学,排除A项;伽利略和爱因斯坦都不是英国人,取得成果也不是在英国,排除C项;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D项所述错误。
3.爱因斯坦因下图所示成就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这一成就借助的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B.进化论C.量子论 D.相对论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材料可知,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是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运用了量子论。
答案选C项。
4.普朗克的“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普朗克的发现( ) A.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B.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C.弥补了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的不足D.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分子、原子”等信息判断,普朗克的发现与微观世界相关,结合“20世纪”及材料对其意义的表述判断,它是量子理论。
A项所述与“20世纪”不符。
B项所述指的是相对论。
D项所述是物理学界的传统认识。
答案选C项。
5.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
【现代】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归纳

【关键字】现代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归纳【一、现代科学革命】一、背景:典范物理学的危机1、17—19世纪牛顿典范力学日趋完善、成熟。
牛顿的典范物理学代表了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19世纪被看成是绝对的权威。
2、典范物理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的新发现而陷入危机,面临着挑战。
二、现代科学革命成就1、宇宙世界——相对论提出(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完成“广义相对论”)(1)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2)意义:①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②解决了典范物理学的危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的领域。
③打破了典范物理学绝对化的时空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2、微观世界——量子论(普朗克)(1)量子理论:普朗克(德)的量子假说(1900年)、玻尔的原子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2)意义:①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的认识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②带来划时代的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
三、现代物理学兴起的意义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弥补了典范物理学在宏观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的不足,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背景:20世纪现代科学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原子能能源技术、航天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突出成就:(一)电脑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1946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①发展方向:储存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二)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基础训练1、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①经典力学②以太概念③相对论④量子理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下列人物曾经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贡献的是:①牛顿②普朗克③爱因斯坦④玻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学说的发展为生物工程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①相对论②分子生物学③量子力学④遗传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事件标志着宇航事业伟大开端的是: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C、“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5、下列生命科学成果取得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转基因西红柿首次投放市场②国际人类基因计划正式启动③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人类基因计划④、人类首次克隆哺乳动物成功A、②①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③②6、下列事件发生在1969年的有①计算机正式诞生②国际互联网问世③人类登上月球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中的“一个人”是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杨利伟 D奥尔德林8、下列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是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法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列有关中国航天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航天科技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B、是第四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C、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国航天技术的集中体现D、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科技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1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文革后11、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其中有杨沫的:A、《创业史》B、《青春之歌》C、《雷锋之歌》D、《红旗谱》12、双百方针的贯彻第一次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是在:A、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中B、1958年的大跃进中C、文化大革命中D、五反运动中13、1957年发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是:A、郭沫若B、马寅初C、范文澜D、田汉14、时至今日仍广泛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开始于:A、1989年B、1992年C、1994年D、1996年15、克隆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它最早出现在: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16、中国跨入核国家的行列是在:A、1964年B、1967年C、1966年D、1970年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78年B、1979年C、1986年D、1983年1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A、科教兴国B、信息高速公路C、教育大革命D、三个面向1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2021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5.北京时间 2012 年 6 月 24 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试验海区,“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 7 000 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了 7 020 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 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 99.8%的广阔海 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
——摘编自[日]顾泽苍《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剖析》
史料二 就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看来,从“蒸汽时代”到“电 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们从自然中不断获得全新的动力, 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使人们的工作变得“省劲”。……人工智能 技术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大大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极大地降 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并辅助人类进行数据分析或事务决策。
[微点拨] 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各种民 用、军用卫星陆续升空,广泛运用于气象、资源勘测、通讯等许多 领域,航天技术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微点拨] 海洋技术(Ocean Technology)包括海洋探测技术和海洋开发技 术,海洋开发技术是核心。现代海洋技术是 20 世纪 50 年代后围绕 着海洋探测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两个方面的变革发展起来的, 是当代新兴的科学技术之一。
[规范解题]
“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2016 年 3 月,该 程序与韩国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 4:1 的总比分获胜。下列科技进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的是( )
A.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分―析―判→断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是 18 世纪 60 年 代到 19 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 误。
应用
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__机__器__人__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 到大量应用
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后答案总汇

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后答案总汇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自我测评】现代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影响是什么?现代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
历史影响: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两者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两者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阅读与思考】相对论极其抽象,难以理解,并与人们的常识相矛盾。
因此,人们很难相信它是正确的而予以接受。
但相对论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成为现代物理学的支柱之一。
从这件事情当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深奥的抽象理论可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常识相距甚远不为认知,甚至与日常经验相矛盾而遭到质疑。
物理学上的抽象理论必须经过精确而理想的条件下的实验来证明,真理要由事实证明,真理最终会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理论一旦应用于实际,会直接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解析与探究】爱因斯坦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从这件事情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科学的发展?爱因斯坦的本意没有错。
是要抢在德国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以暴制暴,维护人类和平。
科学家科研初衷与其后实际应用效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科学对军事技术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巨大;科研成果的应用上,国际社会应该予以理性的控制,要用于促进社会发展,保障人类和平的事业上。
态度:科学发展本身是客观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推进科学的发展;同时也要理性的看待科学的发展,要控制科研成果的应用向着保障人类和平、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业的方向上。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自我测评】1.概括说明高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高新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
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知能演练学业达标岳麓版必修3[随堂巩固]1.(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原子能的应用C.经典力学的创立D.相对论的提出解析:选D。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初”。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提出广义相对论,故选D。
其他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
2.(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面框内对话中所论及“新的宇宙”缘于( )甲:“我们总应该对这个伟大宇宙的突然灭亡而更为痛心一点吧。
”乙:“什么宇宙?”甲:“昨天的宇宙呀,牛顿的宇宙,迄今为止,各种各样的宇宙系统都是我们的头脑可以理解的,这个新的宇宙却令人无法捉摸,在普通人看来,它大谬不然,这也正是它的伟大之处。
”A.牛顿的力学体系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相对论影响和内容的理解。
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所以材料中“牛顿的宇宙是昨天的宇宙”,“新的宇宙”指的是新的解释理论体系即相对论。
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提出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的物理学家是( )A.爱因斯坦B.牛顿C.普朗克D.伽利略解析:选A。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即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选择A 项符合题意。
4.(2016·江苏徐州高二期末考试)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地说:“牛顿,请原谅我”,这样说是因为他(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C.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D.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解析:选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其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否定牛顿的力学体系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 项错误;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与牛顿经典力学无关,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卷)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 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解析: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答案:D2.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和波动说对于描述光的行为的意义。
该理论( )A.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B.确立了理性思想的主体地位C.推动量子论进一步发展D.为电气革命奠定理论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我们要知道量子论和相对论。
有关量子论中的主要内容有光电效应和普朗克的量子论。
因此本题选择C项;A项是互联网的产生;B项是启蒙运动;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即电磁场理论。
答案:C3.20世纪,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然而,今日物理学与1900年的物理学有很大的共同点:它仍旧保留了基本的经验性,我们不能彻底预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然需要测量它们。
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物理学经历了由经验研究向测量研究的转变B.20世纪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发生重要变化C.量子理论导致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由精确取代经验D.量子力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精确但不是唯一正确的理论解析:从材料中的“量子力学……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完整的理论”但“我们不能彻底观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仍要测量它们”可知量子力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精确但不是“唯一正确的理论。
2020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优化提升 对接实战体验(含解析)岳麓版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真题练—--———--——--—--———-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选C。
《婆媳上冬学》是新中国扫盲教育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C项正确。
文人画注重写意,与材料作品风格明显不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西方流行现代主义,与材料作品风格不符,B项错误;材料中作品描述的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D项错误.2.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选C。
材料中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增长,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体现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项错在“解决”;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排除B项;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D项说法错误。
3.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1952年外交政策没有转变,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1.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C.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D.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解析: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答案:D2.“天猫”“双十一”“秒杀”等购物名词,不断更新着我们的视听。
这些名词的出现主要说明了( )A.电子计算机的出现B.汉语词汇不断丰富和更新C.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方式D.人们时间观念增强解析:“天猫”“双十一”“秒杀”等属于网上购物名词。
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购物,故选C项。
答案:C3.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A.计算机技术B.遗传工程C.生物化学D.生物学理论解析: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答案:B4.人类实现飞向太空的梦想是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初期解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答案:A5.电影《搜索》讲述了某集团总裁秘书叶蓝秋因得知自己患病,心情不好,在公交车上没给老人让座且出言不逊,结果被网友人肉搜索和谩骂,最后抵挡不住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力跳楼自杀。
这场不让座引发的“血案”,不能表明( )A.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C.网络能够替代法律维护社会伦理道德D.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解析:题干材料中,叶蓝秋遭到网友人肉搜索和谩骂,这是一种网络暴力,充分说明网络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上述事件是网络自由滥用的表现,但网络不能代替法律。
由此C项错误,符合要求。
答案:C6.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阅读如下发明创造,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
任意选择一类,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电视(2)轮船(3)互联网(4)飞机(5)电影(6)火车(7)电话(8)电子邮件(9)电报答案:[答案示例一]:(1)(3)(5)。
主题:大众传媒的变迁。
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危害健康等。
[答案示例二]:(2)(4)(6)。
主题:交通工具的进步。
影响: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创造条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答案示例三]:(7)(8)(9)。
主题:通信工具的变迁。
影响: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电信诈骗等。
[基础巩固]1.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
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
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解析:题干中将网络的地位提高到了传媒的位置,突出网络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功能,强调了网络作为现代人类交往方式正在不断发展。
故选D项。
答案:D2.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 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解析:“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说明它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
答案:B3.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场景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通过QQ聊天,了解远在美国家人的情况B.老师上课时播放视频和课件C.与同学在电话中商议一起乘飞机外出旅游D.在网络上查找需要的资料完成作业解析:根据材料中“现代信息技术”,A、B、D三项都与网络技术有关,而C项中“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故选C项。
答案:C4.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
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乘火车旅行B.打越洋电话C.用电灯照明D.网上购物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而A、B、C三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D5.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解析:材料中列举的是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重要的发明成果推动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故B项正确。
答案:B6.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这种发展甚至与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在你看来,如下哪一领域中科学与伦理的冲突最突出( )A.航空航天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原子能的利用D.网络信息技术解析: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克隆技术会和当代的社会伦理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
答案:B7.“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巨大的一跃”指的是(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B.“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C.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D.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对人类来说是巨大的一跃。
答案:B8.把“腾云驾雾、遨游太空”的神话最早变成现实的是( )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D .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解析:“腾云驾雾、遨游太空”的神话最早变成现实指的是人类飞上太空,苏联加加林是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答案:D[能力提升]9.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折射的主题是( )图1 1961年4月12日苏联起飞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图2 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A .美苏展开激烈的空间争夺B .“冷战”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C .苏联在“冷战”中占有优势D .20世纪60年代美苏以空间对抗为主解析:上述图片反映出美苏“冷战”在空间领域的争夺,故A 项正确。
答案:A10.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互联网的诞生B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C .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D .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解析:A 、B 、C 三项都不够全面,D 项全面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D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达人类对大地与地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
当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又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们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 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材料三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的黑色火药制成火箭。
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
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
多级火箭飞行原理的提出、液体火箭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材料四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得以实现。
1957年,苏联发射了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美国奋起直追,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结合以上材料,人类在飞向太空的历程中有哪些新的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3)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题考查对新科技革命兴起原因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2)题考查对航天发展历程的理解。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至四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经分析航天发展应该理解为首先是理论的突破,其次是实践突破,最后是梦想成真。
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理论方面、根本推动力、实际需求、技术和资金支持方面回答。
第(3)题考查对航天事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可以从活动空间的扩大、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答案:(1)背景: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家对自然提出新的认识;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自由与平等;新的政治制度在欧洲建立。
(2)发展: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验证科学理论的应用技术由火药火箭到现代火箭技术;人类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由梦想到现实。
原因: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3)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打开了新的天地;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