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反复发作原因分析
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病因

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病因130021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近年来,由于现代化工业急剧发展,大气环境恶化,加之吸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参与,使哮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该病病因复杂,致病因素是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基本因素,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大多数主张是一种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所以近年来对哮喘的遗传因素研究的较多。
哮喘的诱发因素也较多且复杂,多与变应原、感染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职业因素、药物因素、运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但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家族遗传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哮喘特应性基因及其染色体定位是目前国内外哮喘分子遗传学研究重点。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个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哮喘患者的特应性素质、气道高反应性和血清总IgE水平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随着免疫遗传学的发展,哮喘与遗传的关系以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日益深入。
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疾病。
近年来,对哮喘机理研究的一个重大的发现是哮喘基因的发现,即位于人类的第5号和11号染色体上存在着决定哮喘遗传方式和涉及哮喘病免疫遗传学的调节应答基因,以及免疫应答调节基因,5号染色体上存在着许多细胞因子基因对哮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而11号染色体可能存在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的IgE高亲和性受体基因。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种基因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同基因在不同种族中表达不同,对于哮喘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大领域:抗原特应性IgE抗体、气道高反应性的表达、炎症介质和Thl/Th2细胞免疫反应。
导致难治性哮喘的原因以及药物治疗

况给予相应 的药物治疗才能解决问题 。特别是那些由生活 环境 的变应原引起患者应该尽量的避免 ,使用会对疾病造
成 影 响 的药 物 的 时候 应 该 先 进 行 咨 询 后 再使 用 。 根据临床的病例来看 ,越来越多的哮喘对治疗药物 的
敏感程度降低 ,甚至抵抗 ,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的使 用, 情况却越来越严重 , 目前对重症 哮喘 、 难治性 哮喘治疗 仍十分棘手, 虽然有不同治疗方法 的报道, 但是还缺乏大规
有效 , 且不能改善肺功能, 副反应较大。 毒
难治性哮喘是 由众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导致 的一种复杂 疾病 , 目前 的临床病例以及造模研究总结出 , 胃食管 的 从 如 反流 ,哮喘因子的持续存在 以及 自身的其他病理 因素如鼻 窦炎 , 潜在 的肺部感染 , 同时还有部分患者不遵从医嘱等导
【 关键词 I 难治性哮喘 ; 原因; 发病 治疗药物 ; 进展
支气管哮 喘是 由嗜酸性 粒细胞 、 大细胞 、 肥 T细胞等多 种细胞及细胞组 分参与 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 大
约有 5%~1 0%的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 , 经常规治疗 【 包括最大 推荐剂量 的吸入型糖皮质激 素( 简称激 素) 治疗]
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也可因少量 胃内容物被误 吸入呼 吸道, 直接刺激 气道 内迷走神经感受器 引起气道收缩 。这些
患者仅仅 给予抗哮 喘药物进行治疗, 往往疗 效不 佳 , 同时 应 治疗 胃食管反流。 2 变应原或其它致喘因子持续存在 哮喘患者不断地吸
入 或 反 复 接 触周 嗣环 境 中 的变 应 原 或其 它致 喘 因子 ,可 使
[ 陈 小平 , 1 ] 应祝 安 2 2 支气 管哮 喘的某 些 发病 因素 的调查 8例 《 临床荟萃》 9 9 19 年第 十一卷 第 3 期 【 金普 乐 , 2 】 周俊琴 河北医学院附属四院 《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动 向》 河北 医学 院学报 1 9 年 第 9 第 2 94 卷 期
哮喘病例过程分析报告

哮喘病例过程分析报告1. 病史回顾患者X,女性,年龄32岁,自幼有哮喘病史。
患者表示,近期哮喘症状频繁发作,且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加重。
她提到最近经常咳嗽,尤其在夜间睡眠时更为明显,同时还出现了胸闷、喘息及气急的症状。
此外,她还有过敏性鼻炎的病史。
患者表示,她的哮喘症状对生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 体格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内。
听诊肺部,发现呼气性哮鸣音较明显,同时肺部呼吸音减弱。
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为92%,这表明存在轻度低氧血症。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过敏性哮喘。
患者还进行了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峰流速下降明显,肺活量降低。
4. 诊断及分析患者的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该患者可能存在哮喘发作。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遇到过敏原或刺激物时,呼吸道会发生痉挛,引起气道变窄和炎症加重,最终导致呼吸困难和其他哮喘症状。
5. 治疗方案针对该患者的哮喘发作,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取控制性哮喘治疗策略:建立个人的哮喘治疗计划,包括长期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治疗。
- 使用长期控制性药物:例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以减少气道炎症和减轻哮喘症状。
- 应用急性发作的急救药物:如吸入型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型抗胆碱药物,以缓解急性发作时的症状。
- 排除并处理过敏原:对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要考虑过敏原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
- 提供哮喘自我管理教育:教会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设备,如何监测病情并调整用药剂量。
- 管理并纠正气道炎症:如果哮喘症状无法控制或频繁复发,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气道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以排除其他肺部疾病或并发症。
6. 随访与预后对于哮喘患者,定期随访非常重要。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处方,及时复诊,监测哮喘症状和调整治疗方案。
哮喘误区大盘点

哮喘误区大盘点目前,我国许多哮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不深,进而导致在治疗上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
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及家属要提高认识,走出误区,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
误区一:得了哮喘就要终身服药,治不好。
患者和家属常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愈信心,甚至产生绝望思想。
实际上,目前虽然哮喘无法根治,但是通过规范治疗也较容易得到临床好转,甚至从临床症状来讲是可以治愈的。
通过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使患者症状消失,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和工作。
误区二:发作时就治疗,没有症状时不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马艳良说,这是典型的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道炎症是长期存在的。
作为慢性病,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仅包括在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还包括在稳定期的维持治疗。
稳定期治疗是哮喘患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保护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她强调哮喘治疗应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误区三:盲目使用抗菌药。
有的患者认为既然哮喘发作是因为气道慢性炎症,那么,一旦哮喘发作,就要使用抗菌药来消炎。
实际上,气道炎症并不同于细菌感染。
所用到的抗炎药物也不是抗菌药。
导致哮喘发作的原因很多,包括过敏、劳累、情绪激动、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
当患者哮喘发作并伴有发热、咳浓痰,或者白细胞增高的情况,临床存在细菌感染证据时,才需要使用抗菌药。
在其他情况下使用都是滥用。
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不仅不能控制哮喘症状,反而容易造成细菌耐药。
误区四:谈激素色变,拒绝接受激素治疗。
一些患者担心出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问题,而拒绝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伍蕊介绍,实际上,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治疗的基石,有静脉、口服和吸入三种剂型,大多数患者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就可以控制症状。
吸入治疗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是慢性持续期哮喘治疗的首选。
儿童哮喘控制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

1 ~一肌
维普资讯
3.2 对 策 3.2.1应尽量采用环境控制措 施以减少室内 、室外变应原和空 气污染物 的暴露 ,或采取特异性免疫治疗[31。 3.2.1.1床垫 、床褥 、枕头应适当包裹 ,床单 、毛毯和窗帘用热水 f55℃以上1清洗或 日光暴晒 ,不用地毯 ,不玩带毛 的玩具 ,使 用 简单木 制家具 ,以清除和减少室内螨虫 ,用除 湿器或空 凋降低 湿 度f<50 。 3.2.1.2 在家 中不养 宠物 ,定期杀灭蟑 螂 ,搞好环境卫 生 ,控 制 湿度 ,防止霉菌生长。 3.2,1.3 在花粉高峰季节和雷雨季节关闭 门窗 ,呆在家 中,使用 空 调 ,减 少暴 露 。 3.2.1.4 当对某些药物或食物添加剂 过敏时 ,尽量 避免 与其 接
对本院 2006年 1月 11月哮喘专科 门诊 80例哮喘控制 不 良患者发作原 因调查 ,其 中男孩 6l例 ,女孩 l9例 ;年龄最 小的 11月 ,最大的 l2岁 。 2 结果
80例儿童哮喘发作原 因见表 1。 表 1 80例儿童哮喘发作原因 例 (%)
3 讨论 3.1 原 因 分析 3.1.1 变应原 :吸人性 变应原 ,如 室尘螨 、带 毛动物 、蟑 螂 、真 菌、花粉等以及某些药物和食物添加剂 。 3.1.2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 病毒感染可 引起 哮喘发作 ,特别是 对 l0岁 以下的哮喘儿童。如呼 吸道合胞病 毒、鼻病毒 、流感病 毒,其 中绝大多数哮喘患儿 出现病情恶化是由鼻病毒引起。 3.1.3用药不当 :平 喘药物是 防治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呼吸系统 疾病 所致 的气流受 限及其 伴随的喘息 、咳嗽 、胸闷 、呼吸困难 等症状 的药物。平喘药物 的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及 胃肠外 给药f皮下注射 、肌 肉注射及静脉注射)。吸入疗法的主要优点 在于高浓度药物直接输送入气道 ,因此具有起效快 、用药剂量
哮喘讨论案例

哮喘讨论案例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气道的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患者常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气急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哮喘患者,他们的病情表现和治疗方案都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哮喘进行讨论。
案例一,小明,8岁,哮喘发作频繁。
小明是一个8岁的男孩,自幼就患有哮喘。
他经常会出现气促、喘息、咳嗽等症状,尤其在天气变化或者遇到过敏原时症状更为明显。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我们发现小明的哮喘症状与过敏原有关,因此我们建议他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对小明进行了哮喘教育,教他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和急救药物,以及如何监测自己的哮喘症状。
经过持续的治疗和教育,小明的哮喘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
案例二,张女士,35岁,孕期哮喘。
张女士是一位怀孕的孕妇,她在怀孕期间出现了哮喘症状。
由于怀孕期间对药物治疗有一定限制,我们在治疗上需要更加慎重。
我们首先对张女士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她的哮喘症状和过敏史。
在确认她的哮喘症状属于孕期哮喘后,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等。
同时,我们还对张女士进行了哮喘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她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哮喘症状。
在孕期哮喘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密切监测张女士的病情,确保她和胎儿的安全。
最终,张女士成功度过了怀孕期间的哮喘病情,顺利生下了健康的宝宝。
案例三,李先生,50岁,难治性哮喘。
李先生是一位50岁的哮喘患者,他的哮喘症状经过多年治疗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被诊断为难治性哮喘。
在治疗上,我们采取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使用吸入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免疫调节剂等。
我们还对李先生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他的哮喘症状和病史,排除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与李先生建立了密切的医患关系,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哮喘病例讨论

讨论内容
• 1.本例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需要做那 些辅助检查? • 2.如何制定治疗方案? • 3.常用哮喘治疗药物有那些?应用过程中 有那些注意事项? • 4.哮喘慢性持续期如何进行治疗? • 5.中医对于哮喘的认识和治疗?
诊断及诊断依据:
• • • • • • 中医诊断:哮病 热哮 病因:外邪侵袭 病机:痰热蕴肺、痰壅气阻,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或越婢半夏汤加减 辨病辨证分析:患者以“喘息气急、喉中哮鸣鸣”为主要表现入院, 结合症状、舌脉,中医诊断属于“哮证”范畴,证属热哮。患者年轻 病久,正气不足,痰浊伏肺,因受风热之邪触发,痰升气阻,搏击气 道,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痰热内蕴,肺气郁闭,不得宣降,则 见胸膈满闷如塞,咳嗽、痰多质粘,口干烦躁。舌脉均为热哮之征象 。正如《丹溪心法·哮喘》曰:“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
肺病科病例讨论
刘志勇
病例汇报:
主诉:发作性喘息、气急16年,再发加重3天。 病例特点:患者郭***,女,29岁,16年来每因受凉开始出 现喘息、气急,多次在市人民医院及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 "支气管哮喘",治疗好转后出院,平时应用“沙丁胺醇气雾 剂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间断发作,时轻时 重,每年因急性加重住院1-2次。3天前,患者因受凉,闷喘 再次发作,并出现低热,反复多次吸入上述药物及口服“多 索茶碱片”治疗,症状仍进行性加重,故由门诊拟“哮病” 收住我科。入院症见:喘息气急,喉间哮鸣,呼吸急促,不 能平卧,言语断续无力,咳嗽,痰多色白,质粘难出,烦躁 ,少量汗出,口干心烦,无恶寒发热,无胸痛、头晕等症状 。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纳寐差,二便调。
评估的方法:
1.症状:哮喘患者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症状昼夜均可以出现。当患者因上述症状出现夜间 •憋醒往往提示哮喘加重。 •2.肺功能:临床上用于哮喘诊断和评估的通气功能指标主要为FEV,和 PEF。FEV,和PEF能反映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 用的评估指标。峰流速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患者可以在家自我监测 PEF,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 •3.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问卷:ACT是一种评估哮 喘患者控制水平的问卷。ACT得分与专家评估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具有较 好的相关性。ACT不要求测试患者的肺功能,简便、易操作,适合在缺乏 肺功能设备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嵋。
支气管哮喘病例分析

支气管哮喘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又称气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
哮喘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减弱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且难以得到根治,易反复发作,轻者伤身,重者致人丧命,因此防治哮喘刻不容缓。
编辑摘要哮喘- 概述哮喘哮喘的英文名称asthma的词源是古希腊文aazein,意指“急促的呼吸〞,这个名词首次出现于?木马屠城记?。
在前450年,希波克拉底是第一个用这个字来描述这种病况。
希波克拉底认为,结合哮喘的痉孪大都可能是发生在裁缝、钓鱼者和金属工身上。
六个世纪以后,盖伦写了关于哮喘的文章,特别提及它是由部份或完全的支气管阻碍所造成。
1190年,一名有影响力的中世纪犹太教教士、哲学家与医师摩西·迈蒙尼德〔Moses Maimonides〕写了一篇有关哮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论文。
在17世纪,伯纳迪诺·拉马齐尼〔Bernardino Ramazzini〕注意到了哮喘和有机粉尘之间的关连。
1901年开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哮喘,而直到60年代开始发现到哮喘不只是单纯的支气管收缩,而是一连串的发炎反响,因此才将消炎药参加疗程之中。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
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哮喘会的开幕日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委员会与欧洲呼吸学会代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开展世界哮喘日活动,并将当天作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
从2000年起,每年都有相关的活动举行,但此后的世界哮喘日定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而不是12月11日。
据调查,在中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缺乏5%的哮喘患者接受过标准化的治疗,结合中国哮喘防治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钟南山在“世界哮喘日〞前夕指出:哮喘虽然不能根治,但实施以控制为目的的疾病评估、疾病治疗和疾病监测的“三步骤〞,特别是使用经全球循证医学证实的联合治疗方案,哮喘是能够控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1日是第十四届世界哮喘日,哮喘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性是其发病特点,如控制不好可造成肺功能损害,严重急性发作还可致病人猝死。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哮喘负担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的哮喘患者已近2000万,而其中获得正规治疗的仅占1%。
据对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调查显示,在一年内有33%的哮喘病人看过急诊,16%曾住院,42%从未做过肺功能监测,哮喘死亡率高达10万分之36.7,位居全球第一。
哮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严重的会猝死
哮喘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尤多,春季复发最高。
大多数哮喘的发作或加重时间是有规律的,总的趋势为夜间多于白天,后半夜多于前半夜。
83%的患儿在午夜发作或加重。
哮喘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性是其发病特点,如控制不好可造成肺功能损害,严重急性发作还可致病人猝死。
2015年11月12日11:24 北京晨报报道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罹患哮喘。
哮喘造成的疾病负担与日俱增,许多政府已将控制哮喘列为优先发展的卫生战略项目。
据估测,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计算下来人群发病率大约为2.3%,哮喘死亡率达36.7/10万,哮喘死亡率远高发达国家。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
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哮喘患者中约5%为重症/难治性哮喘
北京市哮喘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数据表明,较2002年相比,市区居民成人哮喘患病率增长1倍,郊区居民增长1.5倍,而达到的哮喘控制率仅为34.9%。
北京这么多的三甲大医院尚且如此可怜的控制率,何况是在农村。
由于哮喘疾病负担的加剧,我国于2008年将支气管哮喘列为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并且列入“健康中国2020”防治计划主要控制的呼吸道疾病。
随着哮喘发病的不断增加,重症/难治性哮喘也不断增加。
哮喘患者中约5%为重症/难治性哮喘,其急诊就医频率和住院频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的15倍和20倍,是造成哮喘治疗费用增加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哮喘治疗中的难题。
因此,提高难治性哮喘的诊治水平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预后,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对于剩下的95%的患者都是轻中度患者,在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对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
下面我做一些分析看看到底是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治疗的效果如此差的原因。
80%的哮喘起始于3岁前,70~80%的患儿同时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或者鼻窦炎以及胃食道反流,据2013年公布的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主要城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的总患病率为3.02%,只是略高于成人,与2000年的调查数据相比,我国儿童哮喘的累计患病率增加了52.8%。
哮喘的发病呈现城市高于农村,热带平原地区高于寒冷高原地区的特点,这也是国际很多流行病学调查类似的结果。
儿童期是治疗哮喘的关键时期,而且小儿哮喘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经过合理、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把哮喘控制住,避免其向成年哮喘发展。
在最新版本GINA中写出:80%的患者没有良好的吸入技术;80%的哮喘起始于3岁前,70~80%的患儿同时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其中80-90% 的过敏性鼻炎会持续到成年;200种以上的病毒和急性鼻炎相关。
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为多见。
急性鼻炎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
全球各国均有发病。
成人通常平均每年感染2~5次,儿童每年可发病6~10次(学龄儿童平均高达每年12次);95%的哮喘患者是轻中度的,根据2008年中国全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调查显示,调查患者中达到控制的仅占28.7%,就是说70%以上没有控制好;仅有21.8%的患者使用过峰流速仪,没用的将近80%;冬季发病最多,占67.1%;春季居次,占19.8%;秋季占18%,夏季占4.1%。
总的趋势为夜间多于白天,后半夜多于前半夜。
83%的患儿在午夜发作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