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别

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别我们平时都曾听说创新能力,创造力这两词,其实就字面意思来说,两者相差并不大。
但还有有区别的。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区别中文里的”创新”二字本身就是一个人工装配出来的词,它的英文对应就是”innovation”。
因为创新和创造共享一个“创”字,很多人就顺理成章的认为创新和创造是关联很强的。
“创造”在中文里是个含义丰富的词,大到创造未来,创造历史,小到创造价值,创造性思维。
很多人以有创造力而自居。
会创造的人是不是自动会创新。
为什麽大学研究院创造很多的垃圾科研和内容新颖的鸡肋论文?为什麽很多国内国外的科研人员做不出乔布斯式的创新?为什麽很多研究人员,学生,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很低,找不到创新的门?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把创造力误解成了创新力。
创造力和创新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他们都分享一个“创”字头。
创新的定义就是“发明有用的东西“。
这个定义包含起码四个很深的意思,创新的东西要有功能,有“用处“创新的东西要被别人用上如果一个东西有“用处”但没有人愿意用,也不是创新发明,顾名思义,包含不明显性,独特性。
但是如果一个发明只拿到了专利证书但是最终没有用,还不能叫创新。
“新“。
新是和什麽比的?比如一个本科生,课外产生一个好的点子,自认为自己很有创意。
可是这个本科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这个点子也许三百年前就有人产生过了,或者这个点子工业界十年前就有高人想过了,或者别人在国外想过了。
这个点子,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可为创新。
因为它从世界角度不新,从历史角度不新。
这个点子对这个本科生是新的。
这里,可以说这个本科生有点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但是创新力尚且为零。
这种情况,不仅对本科生,对任何人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其实都适用。
创造力是以个人为主体丈量的。
每人头脑中有很多知识。
如果一个人产生对自己来说新的知识,新的设计,新的观点,都可以成为创造。
但是一个人头脑中产生的新东西不自动就是对世界的新东西。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创造力是指个体能够独立地产生新的想法、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是一个人的天赋,也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发展的。
本文将从幼儿的兴趣培养、思维训练和环境创设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首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需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
幼儿时期是个体兴趣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
例如,如果一个幼儿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育者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乐器,参加音乐活动,甚至组织小型音乐会。
通过满足幼儿的兴趣,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学习和创造,从而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创造力。
其次,思维训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思维方式通常是直观、感性和具体的,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来激发幼儿的思维。
例如,教育者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拼图、积木等,帮助幼儿培养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幼儿可以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环境创设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教育者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环境,包括有趣的图书、艺术品、玩具等。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环境创设,幼儿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机会,从而培养出更加丰富和独特的创造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通过关注幼儿的兴趣、进行思维训练和创造性环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当然,这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和努力,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力,为未来的社会做出贡献。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每个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关注的重要任务。
创造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业和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1.给孩子一个创造性的环境提供一个鼓励创造力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提供各种可以激发孩子创造力的玩具和素材,例如积木、艺术用品和科学实验套装。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活动,例如艺术课、科学实验和文学阅读。
2.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提问,孩子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开始探索可能的答案。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尽力帮助他们找到答案,无论是通过阅读书籍、进行实验还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
3.提供自由时间给孩子提供自由时间,让他们自由玩耍和探索,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
太多的课外活动和课程可能会限制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确保孩子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自主决定他们想要做什么,并在自己的兴趣领域中进行探索。
4.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是重要的,因为他们在兴趣领域中的热情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并提供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
5.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创造力要求孩子保持开放和敢于尝试新事物。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的活动和经历。
这可以包括参加新的课程、加入社区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尝试新事物,孩子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拓宽他们的视野。
6.提供正面的支持和反馈给予孩子正面的支持和反馈是培养他们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正面的支持和反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7.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一环。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关乎个人发展,还对于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一、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一个好奇心旺盛的人更容易发现问题、探索未知,并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创造力。
因此,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好奇心。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与人交流和分享经验等方式来不断激发自己的好奇心。
二、勇于尝试与接受失败创造力需要勇气,需要敢于尝试和面对失败。
在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时,不要害怕失败,而是要把失败当作学习的机会。
从失败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三、保持积极的思维态度积极的思维态度对于培养创造力非常重要。
要保持对待问题和困难的积极态度,相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使面对挫折和困难,也要坚持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并且不断努力。
四、培养想象力和灵感想象力和灵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可以通过进行头脑风暴、观察周围的事物、接触不同的艺术和文化形式等方式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想象力。
同时,还可以定期给自己一些放松和休息的时间,让思维得到休整,并为灵感的产生创造条件。
五、与他人合作创造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听取他人的建议和观点,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启发自己的思维,从而培养并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六、坚持不懈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瓶颈或者挫折,但是要坚持下去,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创造力的追求,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总结这些方法和技巧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每个人的创造力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并付诸行动。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解决问题、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能力。
然而,学生的创造力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往往被忽视。
本文将讨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这可以通过减少课堂的束缚和规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项目,以及提供开放的学习场所等方式实现。
二、培养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活动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索未知领域。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好奇心,教授他们主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索精神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三、跨学科学习创造力往往来源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艺术和表演机会艺术和表演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提供各种艺术和表演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参与舞台剧、音乐会、美术展等活动,从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这样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五、提供启发性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创新的学习资源,如实践案例、创新科技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鼓励团队合作创造力往往是团队合作的产物。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儿童如何发展创造力

儿童如何发展创造力1. 概述创造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表达独特思想时所展现出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儿童来说,发展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儿童如何发展创造力的几种方法和策略。
2. 提供创造性的环境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在一个积极、激发想象力的环境中得到培养。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资源,例如颜料、纸张、积木、音乐和图书等,以鼓励儿童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
•设立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区域,让儿童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儿童参与有关艺术和科学的活动,例如绘画、雕塑、园艺、实验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解决谜题、制作模型、设计游戏等,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自由表达和想象力自由表达和想象力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鼓励儿童自由表达和发挥想象力:•提供各种不同的媒介和工具,如绘画、写作、角色扮演和音乐等,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和寻找解决方案,倡导他们思考和探索世界的不同角度。
•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和创造,不要给他们过多的限制和压力,让他们有机会去发展独特的创造力。
•鼓励儿童参与故事创作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激发他们的故事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合作和交流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因为它能够促进思想的碰撞和创新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培养儿童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和团队项目,例如合唱团、舞蹈队和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组织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和任务,让他们学会共同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的能力。
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题 的比较 , 引导学生从异 中求 同。简单举例 :
1 袋面粉共重4 0 克 , . 6 5千 平均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2二年级一 班有男生2 人 , . 2 女生 l人 , 8 平均分成4 小组 , 个 每 组有几个人?
发散性思维有三个基本 特征 : 流畅性 、 变通性 ( 可称 灵活 又 性 )和独创性 。流 畅性是指在较短的时间 内能想出较多的观念 和设 想。让学生通过原有知识一步一步地推断 、 探索 , 去发现 、 归 纳新知识 , 从而知其然 , 更知其所 以然。变通性 , 就是 随机应变的 能力 , 不局限于某 一方 面 , 以触类旁通 , 出新 问题 , 可 提 提出新见 解。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深入问题 的本质 , 全方 位、 多角度地认识问题 、 问题。 解决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的推导时 ,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平行 四边形 的纸片 , 教师按照 自己 的思路 , 通过演示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演变为长方形 , 又通过长 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 四边形 的面积公式 ,基本完成 了教学 任务 。这时教师可 以通 过提问来诱导 学生思维变通 的品质 , 请 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演变 的方法 。这 时学生 的思维极 其活跃 , 创 新的潜能得 到开发 , 出现了反向演变 , 取任何一点剪切拼图等颇 富创意的观点 , 而培养 了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独创性 , 从 指从前 所未有 的角度去认识事物 , 解决 问题 ,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学 0第 羁鲎耳1 2盎 窒 0 堑期 1
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魏雷婷 ( 北省 平 山职业教 育 中心 河
创造力是人类 特有 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 造力 ,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 岭。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 想 ,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 动所必需 的心理品质。在数学教学 中创造力 的培养可概括为 以
[语境,创造力,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创造力培养
![[语境,创造力,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创造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ec0db390975f46526d3e12e.png)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创造力培养文化人类学家L.A.怀特认为,创造力不过是以往经验和当前经验在文化积累过程中的一种综合,个人作为人类而进行的思维、感觉和显露行为都是文化系统、文化过程在它这个有机体媒介物上的表现[1]。
S阿瑞提也认为:个人与文化都是开放系统,个人向文化开放,文化向个人开放,创造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但也是一个开放系统的组成部分。
没有来自外部世界的信号输入就不会发生魔术的综合[2]。
可见,谈到人类创造力的研究,不能不研究其与文化的关系。
由于每一个民族构建了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也构成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形式及其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中国,谈到创造性或创造人才培养的时候,国内的舆论及学者总有一种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因。
笔者看来,不应从单一片面角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而仅作悲观主义论断,任何创造力培养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语境,认识到自身的文化传统,并积极地从自身文化传统汲取营养以提高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中华民族世代绵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那么在这些文化瑰宝中是否隐含着创造性资源?它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怎样的影响?基于此疑问,本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创新思想进行探索性研究,对其中儒家、道家和释家的诗歌乐舞及其所包含的创新精神予以挖掘,阐明中国特定文化语境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
一、创新性人才的特质创新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具有创新性的呢?创新人才的特质有哪些?首先,创新性人才需要拥有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的特殊机能,是一个由多种思维要素和多种思维能力相互作用、协同进行的系统化的整体思维过程[3]。
创新性思维的形式通常可分为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和两面神思维三大类。
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精髓,其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类比、灵感、直觉和顿悟。
逻辑创新思维的形式主要有比较、归纳、演绎和推理等。
两面神思维是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一种具体运用,是在违反反逻辑或者自然法则的情况下,从对立之中去把握新的、更高级的、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②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③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④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
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
有效发挥孩子的创造才能方法想帮助孩子最大程度地发展他们独特的天赋和才能?有没有一种思维方法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下面这些方法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们不仅能极大地开启孩子的创造力,而且是帮助孩子建立起灵活有效的个性化学习体系的实用方案。
No.1 欢迎来到“为什么”时代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藏满了问题,当他们皱着眉头,一脸急切地来问“为什么”时,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尽力给他们答案。
提供答案固然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量,但是如果孩子总在被动地接受这些彼此孤立的知识,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如果换一种对答方式:“为什么?”“你认为呢?”“你怎么想到的?”“那样又会怎么样呢?”能帮助孩子探索得更多。
另外,孩子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需要回想以前的经验进行推理,这能帮助他们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尝试一下: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忍住告诉孩子答案的冲动,在孩子的“为什么”之后,随即把问题反问回来:“这真是个好主意,你觉得呢?”你会发现,这种启发式的反问使孩子的小脑瓜开始运转起来,他完全被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吸引,饶有兴趣地跟你讨论,甚至在讨论结束后兴致仍然高涨。
这种鼓励思考的对答一般在孩子2~3岁时即可进行。
你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来调整提问的深度,在愉快的对话中,指导孩子从已有的经验中得到新的主意。
No.2 张开想象的双翼这个训练通常也会被称作“异想天开”。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期。
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一旦他们可以“异想天开”,不按部就班地人云亦云,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就开始形成。
No.3 新眼光看平常事
如果说4是8的一半,通常人们会回答说:“是。
”如果接着再问:“0是8的一半,对吗?”经过一段思考的时间后,大多数人才同意这一说法(8是由两个0上下相叠而成的)。
这时如果再问:“3是8的一半,是吗?”人们很快就会看到将8竖着分为两半,则是两个3。
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创造性地问题解决之道。
让孩子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孩子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下面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和尽可能发挥这种能力。
No.4 质疑:真
的还是假的?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特征是对已知不断发出疑问:真的还是假的?从而寻求新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习惯于批判性地深入思考问题,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更开阔、灵活。
当孩子对问题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后,再让他们说出并支持与之对立的观点,可以使他们意识到不同的思维模式。
在下面的活动中,孩子将学会如何这么做。
No.5 别让“不”绊倒孩子自信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前提。
有了自信,孩子就会变得勇敢,甘愿冒险。
而当你对孩子说“不”时,可能阻止了孩子很了不起的主意。
这会让孩子沮丧,让他觉得自己很笨,越来越自卑。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赞扬孩子,避免让“不”束缚、限制住孩子的创造力。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对各种可能性的事说“是”,说“为什么不”,而不是“我不能”。
然后集中精力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
伟大的创造往往就是这样诞生的。
No.6 一二三,向后转善于创造性思维的人经常尝试用与常人相反的方式进行思考,这就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能够打破条条框框,在别人认为不可能地方和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灵机一动,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从破缸中流出,从而救起了小伙伴,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可以解脱大脑中固有模式的束缚,在你需要创造出一些你无法描绘、或者无法见到的事物时,帮助你拓宽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No.7 开启孩子的感知世界孩子只有在他们自己支配和主宰的环境中创造的火苗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尽量提供给他们看、摸、尝试、学习,及自我表现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机会。
这会大大开启他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想法与念头,也是提升孩子创造力的一个关键。
为了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我们的责任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不受时间、空间和材料限制的,有挑战性、有吸引力的环境。
所有活动的选择都要与孩子特定的年龄和发展阶段相适应。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活动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