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

合集下载

浅析汉语成语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浅析汉语成语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浅析汉语成语的翻译原则与方法摘要:文学语境下的汉语成语英译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保留原成语的文化内涵,保全原文的风格,尽量使译文简洁、流畅,再现原作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汉语成语英译的实例分析,探讨了汉语成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文学语境汉语成语翻译成语(或习语)、谚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和英语都是有丰富成语、习语、谚语的高度发达的语言,两种语言中的这些固定表达方式有不少相通之处。

有时候,汉语成语英译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借用某些英语成语来翻译,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描写的事物不同,但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然而,成语翻译在多数情况下是较难的。

这是因为各民族的成语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成语所隐含的特定意义,到了另一种语言中会完全消失或部分地消失。

因此,这种成语具有不可译或难译性,即使想方设法翻译了出来,也会失去原有成语所具有的光泽。

下面就汉、英成语翻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一、成语翻译的原则1.形象性原则不管是汉语成语还是英语成语,一般都有着生动的形象。

有些成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来一直为人所运用,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汉语中广泛存在着这些成语。

如:望梅止渴,削足适履,狗急跳墙,张冠李戴,狼吞虎咽,沧海一粟,等等。

因此,在翻译这些成语的时候,必须坚持形象性原则。

在翻译这些成语的时候,有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如:张冠李戴,译为:put Zhang’s hat on Li’s he a d.有时可以采用以成语译成语的方法,因为在英语中,同样大量存在着形象生动的成语,翻译时完全可以借用这些成语来翻译。

如:狼吞虎咽,译为:to eat like a horse,等等。

2.简练性原则汉语成语一般以四个字为主,有时字数更多些,但其包涵的意义却非常丰富。

在翻译这些成语的时候,应体现简练性原则,切忌拖泥带水,啰里啰嗦。

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不如用一句英语成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更为简练;“杞人忧天”,就不如把它译为:an unnecessary anxiety更为恰当,等等。

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10级翻译一班1040501015 肖海丽摘要:成语是人们长期沿袭使用的、结构基本固定的短语或短句。

这些成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并折射出东方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汉语成语中有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因此汉语成语的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两国的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用直译、音译、音译结合、套译、加注法和增译法来探讨汉语成语的翻译技巧。

关键字:汉语成语、翻译、技巧引言汉语成语有三大语言特色:形象鲜明,如“见风使舵”、“遍体鳞伤”、“笨鸟先飞”;常用典故,如“沉鱼落雁”、“邯郸学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音韵和谐,如“熙熙攘攘”、“双宿双飞”,翻译时应尽量保留这些特色。

但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汉语成语这些特色很难全部在译文中得以再现,此时译者必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主要信息的传递。

1、直译法汉语成语常用具体的描述来比喻抽象的概念,此时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法,如:(1)【倾国倾城】宝玉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I’m the one ‘sick with l onging‟ ” Baoyv joked. “And yours is the beauty which caused …cities and kingdoms to fall.‟ ”(2)打草惊蛇to stir up the grass and alert the snake (相当于wake a sleeping dog) (3)竭泽而渔to drain a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 (相当于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4)掌上明珠a pearl in the palm(相当于the apple of one`s eye)(5)半信半疑half believe and half doubt(6)悲喜交集mixed feelings of grief and joy2、意译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很多情况下载译语中难以用直译法再现。

成语的翻译

成语的翻译

翻译成语几点准则
1 翻译应根据上下文,运用不同方法,灵活变通 2 注意在全文中保持原文风格 3 凡是含有明显的民族和地方色彩,或含有人名地名 的成语,翻译时通常不能互换(多采用直译,只能意 译时选中性词,译成不带民族色彩)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意译法:
有一部分汉语成语带有一定的中国文化背 景,有的成语在字面上就含有中国古代的 人名、地名,有的出自寓言或历史的典故。 对这一部分成语,字面翻译是无法为外国 读者所接受的。如加上解释性文字,就失 去了成语精粹的特点。我们最好的办法就 是绕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真正的内涵意 义。
例子: 叶公好龙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东施效颦 crude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luːdɪkrəs]滑 稽的 effect 南柯一梦 a fond dream or illusory[[ɪ'l(j)uːs(ə)rɪ]错觉的 joy 四面楚歌 to be besieged[bi'sidʒd]被包围的 on all sides
如坐针毡:
直译:to feel as if sitting on a cushion['kʊʃ(ə)n]垫子 filled with needles针 意译:to feel terribly uneasy 套译:on pins大头针 and needles
套译法:
套译法,亦可称绝对直译法,专用于翻译英汉 语中那些完全相互对应的习语。英语习语都是 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法,都有喻义,都有与之 相对应的习语或者谚语。显然,翻译这类英语 习语时。套用相对应的汉语习语无疑是最佳译 法。这种套译法既能保持保持源语习语的结构、 喻体和意境,又能保持源语习语的喻义,从而 产生形神兼备,完全对等的理想译文。

浅析汉语成语维译技巧

浅析汉语成语维译技巧
(一)加词法
由于汉语成语寓意深刻,并不局限于字面含义,所以为
(1)方鸿渐自觉本日运气转好,苦尽甘来,低低向唐
χu??j?n ?zini? by??ynki ??mitini? qo?l??p
,t??tliq tuj?ul??r
,t??? χenim??? kusurlidi.
,uni? jyz-k?zliri nurlinip p??rqir??p
例(3)中的“服服帖帖”在原文中的释义是“温顺地
,在小说中,张先生夫妇为了让女儿婚

jum???qliq”这个词,既忠实于作者的
4)中的“闻所未闻”
bund??q ?eirni”和
k?rmi???nliki”这两个词语,以充分传情达意,避免读者产
2016.
[8]李媛媛.浅析《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维译技巧[D].乌鲁
2012.
[9]许瑞玲.《围城》维译的显化现象研究[D].喀什:喀什
2016.
χo??j?n tit-tit bolup puti k?j???n toχud?k bolup
,?j i?id? ??r??ylimig?n jeri q??lmidi.
(10)苏小姐理想自己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让
Su χenim ?zini? ??n??rd?k m??zi muzd?k ?ir??ji bil?n f???
,令人回肠荡气。《围城》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
?艾
?f的主旨情感,以恰当的翻译手法,
?艾孜买提译本中的成语翻译技巧,为
注释:
①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
1999:1.
②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

成语英译方法

成语英译方法

成语英译方法今日,为大家介绍成语英译的方法。

一、敏捷翻译1)比方形象不能被译文读者所接受,意译为佳。

例4、沉鱼落雁直译:something makes the fish dive down and geese fall.意译:dazzling beauty/ striking beauty解析:“沉鱼落雁”是极富东方特色的一种表述,中国读者当然非常清晰这里的“something”是指什么,但是国外读者唯恐难以知晓,甚至觉得可能是“雷电”或“飓风”等自然灾难让动物死亡。

既然“沉鱼落雁”的字面意义误导英语读者,便大可采纳应用意译的方式。

例5、灯红酒绿直译:with red lights and green wine意译:dissipated and luxurious开门见山直译:to 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意译:to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解析:以上两个例子,直译都会造成误会,采纳应用意译为佳。

在与其他文化接触时,人们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往往根据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开的文化误会。

这就需要在翻译中留意换位思索。

2)字面上含有中国古代人名、地名,或出自寓言或历史典故的成语,最好绕开其文化背景,翻译其内涵意义。

若加上解释性文字,则失去了成语短小精炼的特点。

例6、毛遂自荐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东施效颦crude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悬梁刺股to be extremely hard-working in one's study四周楚歌to be besieged on all sides解析:“毛遂自荐”指的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动请缨的故事,假如翻译时将毛遂的人名加上,不免让英文读者一头雾水。

而这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典故,若是后缀英文解释又显得过于累赘。

小议汉语成语翻译常用方法

小议汉语成语翻译常用方法

小议汉语成语翻译常用方法随着汉语国际传播的不断深入与广泛,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由于成语的密集文化内涵以及汉语经典文化的多元性,翻译成语需要综合考虑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此,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方法来翻译汉语成语。

1、充分理解汉语成语的内涵汉语成语常常代表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一个成语的翻译不仅仅要考虑字面上的意思,还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进行成语翻译时,我们需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

例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表示极端的自我修养和毅力,它的内涵源自一个古代故事。

当时,楚国将军范增为了报国雪耻,将自己的肌肤烤烤薪木,九年之后,终于背负着大名而归。

因此,“卧薪尝胆”就成为了一个代表极端热爱国家与民族的成语。

如果只是字面上的翻译,则难以表达这个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2、精心选择翻译词汇在进行汉语成语的翻译时,正确选择每个词汇都是至关重要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选择多个英文单词来表达一个汉语成语的内涵,这就需要用到一些高级的文学技巧。

例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表示做无用功、多余的劳动。

如果直接翻译为“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则会让人感到十分奇怪和混乱。

因此,正确的翻译应该是“over-elaborate something”或者是“gild the lily”。

这些表达方式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画蛇添足”的内涵。

3、注意汉语成语的适用范围不同的汉语成语通常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因此,在翻译成语时,我们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确保翻译能够准确地表达其内涵。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表示参与某个活动但没有真正能力所需的人。

但是,如果将其直接翻译为“play the lute to fill up numbers”,则可能会让人感到迷惑和困惑。

因此,正确的翻译应该是“make up the numbers”。

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四字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语言现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语义内涵。

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准确、生动地传达四字成语的含义,使其既保持原文的韵味,又能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首先将对四字成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概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四字成语翻译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和释义等,并分析这些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文章还将关注四字成语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语义的失真、文化的误解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对四字成语翻译策略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本文也希望为从事文学翻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四字成语翻译策略概述四字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其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四字成语结构紧凑、含义深远,其翻译往往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兼顾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常见的四字成语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和创译。

直译是在保留四字成语原有结构和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寻找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表达。

这种策略能够较好地保留成语的文化特色,但也可能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理解困难。

意译则更注重成语内涵的传达,通过解释或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

音译则是将成语中的汉字按照其发音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字母,常用于那些具有独特文化含义、难以直译的成语。

创译则是在没有合适对应表达的情况下,根据成语的含义和语境,创造性地构造出新的表达。

在文学翻译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至关重要。

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成语的特点、上下文语境以及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灵活选择和使用这些策略。

翻译四字成语时,还应注重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使翻译作品既能够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又能够符合目标语言的审美要求。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

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

目录引言 (I)摘要 (II)ABSTRACT (III)第一章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 (1)1.1成语的定义 (1)1.2成语的来源 (3)1.2.1 成语的语言特征 (4)1.2.2 成语的文化特征 (4)1.2.3 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 (5)第二章成语的翻译策略 (5)2.1成语的直译 (5)2.1.1直译的定义和特点 (6)2.1.2直译的方法技巧 (6)2.1.3直译的实际运用 (7)2.2 成语的意译 (7)2.2.1意译的定义和特点 (7)2.2.2意译的方法技巧 (7)2.2.3意译的实际运用 (8)第三章成语翻译的艺术价值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引言根据一般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但这个概念仍有它的欠缺之处。

它只提及语言的信息,未提及文化的信息。

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虽然奈达把翻译扩大到语义和文体两个层面,但仍未提及文化信息的再现。

本问拟从文化信息(culture information)在翻译中的再现这个角度加以讨论。

1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1.1成语的定义1.2成语的来源1.2.1 成语的语言特征1.2.2 成语的文化特征1.2.3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2成语的翻译策略2.1成语的直译2.1.1直译的定义和特点2.1.2直译的方法技巧2.1.3直译的实际运用2.2 成语的意译2.2.1意译的定义和特点2.2.2意译的方法技巧2.2.3意译的实际运用3成语翻译的艺术价值结束语<摘要>成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

其语义并非等同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人们很难从个别词义猜出整个成语的含义。

那么,如何理解以及如何翻译成语就成为外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语言难点,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引言 (I)摘要 (II)ABSTRACT (III)第一章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 (1)1.1成语的定义 (1)1.2成语的来源 (3)1.2.1 成语的语言特征 (4)1.2.2 成语的文化特征 (4)1.2.3 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 (5)第二章成语的翻译策略 (5)2.1成语的直译 (5)2.1.1直译的定义和特点 (6)2.1.2直译的方法技巧 (6)2.1.3直译的实际运用 (7)2.2 成语的意译 (7)2.2.1意译的定义和特点 (7)2.2.2意译的方法技巧 (7)2.2.3意译的实际运用 (8)第三章成语翻译的艺术价值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引言根据一般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但这个概念仍有它的欠缺之处。

它只提及语言的信息,未提及文化的信息。

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虽然奈达把翻译扩大到语义和文体两个层面,但仍未提及文化信息的再现。

本问拟从文化信息(culture information)在翻译中的再现这个角度加以讨论。

1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1.1成语的定义1.2成语的来源1.2.1 成语的语言特征1.2.2 成语的文化特征1.2.3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2成语的翻译策略2.1成语的直译2.1.1直译的定义和特点2.1.2直译的方法技巧2.1.3直译的实际运用2.2 成语的意译2.2.1意译的定义和特点2.2.2意译的方法技巧2.2.3意译的实际运用3成语翻译的艺术价值结束语<摘要>成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

其语义并非等同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人们很难从个别词义猜出整个成语的含义。

那么,如何理解以及如何翻译成语就成为外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语言难点,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就英语成语的来源,以及理解与翻译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Abstract:Idiom is a language, which forms a kind of particular, accepted through common practice and has its completely meaning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using. Its meaning is not an easy addition of single word’s meaning, so it i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an English idiom. Therefore, how to understand and translate idiom becomes difficult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But,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must face it and deal with it.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source of English idiom, and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关键词>四字成语,翻译策略,直译,意译。

1四字成语的文化背景1.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多数为四个字,也有三字的以及四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1.2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1.2.1成语的语言特征成语的语言比较精练简短,但是意义深长,可以以简短的几个字表达出深刻的含义,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1.2.2成语的文化特征成语在语言中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构成部分,可以最充分的体现出创造这种语言体系的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

汉语成语体系全方位的浓缩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具有文化言语性,文化百科性,和文化精神性等鲜明的文化特征。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是言语性非常显著的特殊语言单位。

言语性包含着说或写的行为及其结果,而每一行为和结果都是特殊的,具体的,形象的。

与语言的行而上性截然相反。

一般言语虽然也来源于言语,但早已脱尽了或至少大大淡化了这种言语的特殊性,个别性及其千丝万缕的外在联系。

失去了成语的那种开放性联想和想象的不可缺失的言语性生长点。

汉语成语作为语言单位,其言语性特点带来了显著的文化属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语成语无所不包,一本成语词典就是一部独特的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百科全书。

翻开这部百科全书就像是进入了中华文化的全息空间。

“五谷丰登”,“安土重迁”,“青黄不接”等无不是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的农耕经济特点的展示。

“学而不厌”,“因才施教”,“金榜提名”等凸显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浸润着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酸甜苦辣。

“四面楚歌”,“围魏救赵”,“唇亡齿寒”等飘荡着中国社会分合治乱的历史烽烟。

深涵着出类拔萃的智慧韬略。

“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忠孝节义”反映着中国传统习俗礼仪伦理道德。

文化的最基本精神是文化民族性最重要方面。

汉语成语最重要的文化特征也在于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即成语中隐含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思维方式,以及与这种思维方式密不可分的世界观,审美观及价值观。

其主要包括类比思维,辨证思维以及最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审美及价值观。

1.2.3成语中体现的中西文化成语与文化密切相关并来源于生活,无论是英语成语还是汉语成语大多数是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受到本国的历史宗教、民俗和传统理念的影响,其中有一大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历史战争、历史的社会现实以及历史人物。

例如:1、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

公元前49年,恺撤大帝率部过卢比孔河时,下令焚舟,表示其不获胜毋宁死的决心,该英语成语由此而来。

而汉语成语“破釜沉舟”来自《史记·项羽本纪》:当年项羽渡过黄河后,下令部下破釜沉船,表示必须打胜仗,无后路可退。

所以,这两个成语虽然来源不同,但形象和喻意非常相似,都表达“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在翻译时可以互相替代:2、All roads lead to Rome(殊途同归)。

条条大路通罗马,英语中用此成语表示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目的地。

汉语成语殊途同归出自《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所以,两个成语在形象和意义上都十分相似;3、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据说,法国卢浮宫建造时,有些房间可以互传声音,凯瑟琳王后得以获取了许多国家机密和一些人的密谋计划,该英语成语由此而来。

汉语的“隔墙有耳”出自《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

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所以两个成语都表示“秘密商量事情,被人偷听”。

所以我们发现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有很多在形式、意义、比喻、形象和修辞色彩上相近或相似的成语,这类成语虽然有的使用不同的喻体,但表达了基本相同的文化特征。

英汉成语除了来源与历史事件及典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宗教、神话传说和寓言。

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成语,例如:“临时抱佛脚”、“塞翁失马”、“毛遂自荐”、“大意失剂州”、“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等等;而英语中这样的成语更是比比皆是。

如,Achilles’heel惟一致命的弱点,cross the Rubicon背水一战,Trojan horse暗藏的敌人或危险等等。

当然这其中也有些成语看起来与汉语某些成语相似,但意义却完全不同,或存在细微的差别。

例如:to move heaven and earth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干方百计、不遗余力”;wash one’s hand不是“洗手不干”,而是“断绝关系、推托责任”;Roman holiday不是“罗马假日”,而是“欣赏别人受苦的娱乐”;personal remark 不是“个人评论”,而是“人身攻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