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2及答案(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答案【篇一:2016年尔雅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章节习题】class=txt>章节习题贸易额飞速增加1()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先后冲击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的货币。
a、1997b、1998c、1999d、2000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以下选项不属于“亚洲四小龙”的是()。
a、香港b、韩国c、台湾d、澳门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3()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达到18983.8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a、2010年b、2011年c、2012年d、2013年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4伴随着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会持续增长。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中国的贸易盈余1刚刚改革开放时候,货物贸易的盈余和逆差是()。
a、一直盈余b、一直逆差c、交替出现d、都正确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14.3分2中国在()年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在当天一次性升值2%。
a、2001b、2004c、2005d、2007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14.3分3顺差额除以gdp的比在()以内,就是正常的,不存在贸易不平衡。
()a、3%b、4%c、5%d、6%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14.3分42005年时一个美元能兑换()个人民币。
a、6.2个b、6.7个c、8.2个d、8.6个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14.3分5贸易逆差是:进口<出口。
()6贸易盈余和吸引外资共同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多少。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14.3分7进口多于出口带来的问题是外汇储备要流失。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14.3分巨额的外汇储备1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刚成立头10年,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1-3

一、选择题(前.10..道题为单项选择......,每题2分,少选、多.......,每题1分。
后.5.题为多项选择选或选错皆不得分。
本大题共20分。
)1. 以下()不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垂直分工型”的国际贸易趋于相对萎缩B.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型”的国际贸易则迅速扩大C.对外贸易以“国内生产—国际销售”的方式为主D.“产业内贸易”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国际贸易领域2.目前,中国进出口关税主要采取()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即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在()A.1950-1957年B.1958-1977年C.1978-1988年D.1988-1995年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基石是()A.劳动价值论B.绝对成本论C.机会成本论D.国际大循环理论5.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成本B.供求关系C.竞争机制D.贸易政策6.同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称为()。
A.绝对差异B.比较差异C.国别价格差异D.国别价值差异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瓶颈”是()A.自然资源相对匮乏B.劳动生产率较低C.资本要素稀缺D.生产设备落后8.欧盟对华贸易摩擦多数起因于()A.技术性贸易摩擦B.制度性贸易摩擦C.遏制型贸易摩擦D.连锁反应性贸易摩擦9.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实施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D.《海关法》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货物贸易总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2.0 万B.2.1 万C.2.2 万D.2.3 万1. 凯恩斯的“叹收法”(absorption approach)公式:Y=C+I+G+(X-M),其中(X-M)表示的是()A.出口贸易额B.进口贸易额C.净出口贸易额D.净进口贸易额2.国际价值由()决定A.生产该国际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国际市场供求关系C.国别价值D.贸易政策3.按照国际惯例,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其代理费可为销售额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业2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四至六章习题一、判断对错:1. 在调整外贸企业经营行为上,经济手段比法律手段更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2. 我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由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两部分组成。
3. 《民法通则》规定: 中国法律和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不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六章"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调查的范围、手段及对调查结果的处理等做了规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三章"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对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进行了规范。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规定,在中国国境内发生的对外贸易行为均适用该法,其单独关税区也适用该法。
7. 2004年7月1 R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若有与其不一致的规定,可以继续施行。
8. 鼓励发展对外贸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首要原则。
9. 《外贸法》第14条规定:国家允许货物与技术的自由进出口。
即对于货物与技术,实行无限度的自由进出口。
10. 《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是我国进行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11. 《技术进出品管理条理》及其配套规章是我国进行技术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12. 国务院是专门负责全国技术进出口管理工作的部门。
13. 《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将技术出口分为禁止出口的技术、限制出口的技术和自山出口的技术三类,对于技术进口则没有分类。
14.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是我国技术贸易管理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将服务业分为12个部门。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因此,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采用以经济调节手段为主的直接调控模式。
17. 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管理的次要手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

B.美国ﻫC.日本
D.澳大利亚
10.1979——1987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取消对出口的财政补贴 ﻫB.下放外贸经营权
C.简化外贸计划内容 ﻫD.试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
11.按照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办理出口退税的企业有()
D.贸易政策
3.按照国际惯例,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其代理费可为销售额的( )。ﻫA.5%
B.2%
C.10%~15%
D.10%~20%
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内核是( )ﻫA.劳动价值论ﻫB.绝对成本论ﻫC.机会成本论ﻫD.比较优势论
5.目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内的收购价是按照( )。ﻫA.政府指导价格ﻫB.市场价格,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C.国家统一定价
D.政府指导价格,并作适当浮动
6.世界贸易组织正式从组织上取代关贸总协定的日期是( )ﻫA.1996年1月1日ﻫB.1995年12月12日ﻫ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2月12日
7.近几年来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或地区为( )
A.美国ﻩB.日本ﻫC.加拿大D.欧盟
8.我国在()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
C.10%
D.20%
7.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是( )ﻫA.日本ﻫB.英国ﻫC.美国
D.苏联
8.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我国对原产于香港的所有货物实行零关税是在( )
A.2002年1月1日以后B.2004年1月1日以后
C.2006年1月1日以后ﻩD.2008年1月1日以后
D.工贸结合
E.国家统负盈亏
14..出口退税的基本程序包括(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概要

期末复习大纲一.单选题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B 社会政治制度C 社会民主制度D 社会法制制度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B.没收C.改造D.限制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发达国家B.所有国家和地区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B、发展出口贸易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D、利用外资5、()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B 1985年C 1992年D 1991年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B、货物出口C、对外承包工程D、对外劳务合作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A、农产品B、矿产品C、机电产品D、纺织品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多元化B、集中化C、细分化D、平衡化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B.300多项C.156项D.84项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A、商品出口B、许可证贸易C、直接投资D、工程承包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A、1972年 B 、1973年C、1974年D、1979年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A、对外贸易垄断制B、自由贸易制度C、保护贸易制度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A、所得税与消费税B、增值税与消费税C、关税与增值税D、消费税与关税16、按照效益、公正、公开的原则,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采取了()分配。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试题库完整

期末复习大纲一.单选题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 A )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B 社会政治制度C 社会民主制度D 社会法制制度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B )。
A.利用B.没收C.改造D.限制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B )开放。
A.发达国家B.所有国家和地区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B )。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B、发展出口贸易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D、利用外资5、( C )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B 1985年C 1992年D 1991年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B )。
A、服务出口B、货物出口C、对外承包工程D、对外劳务合作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C )。
A、农产品B、矿产品C、机电产品D、纺织品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 )。
A、多元化B、集中化C、细分化D、平衡化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C)。
A.200多项B.300多项C.156项D.84项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 A )A、商品出口B、许可证贸易C、直接投资D、工程承包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 D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 D )A、1972年 B 、1973年C、1974年D、1979年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D )。
A、对外贸易垄断制B、自由贸易制度C、保护贸易制度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D )。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B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题[优秀范文五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题[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fa53f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d.png)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题[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筱原三基准原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原则、生产率上升率最大化原则和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态是______________和经济联盟。
3.对外贸易战略基本原则有相结合、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和相结合的原则。
4.新贸易理论认为,____________对要素报酬差异、进而对国际贸易中比较利益优势的关键起决定作用。
5.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关系的基本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
6.知识产权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是指符合国际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制定的有关技术标准与规则要求的商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1.以下()不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垂直分工型”的国际贸易趋于相对萎缩B.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型”的国际贸易则迅速扩大C.对外贸易以“国内生产—国际销售”的方式为主D.“产业内贸易”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国际贸易领域2.同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称为()。
A.绝对差异B.比较差异C.国别价格差异D.国别价值差异3.欧盟对华贸易摩擦多数起因于()A.技术性贸易摩擦B.制度性贸易摩擦C.遏制型贸易摩擦D.连锁反应性贸易摩擦4.国际价值由()决定A.生产该国际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国际市场供求关系C.国别价值D.贸易政策第 1 页,共 4 页5.对外贸易研究从宏观分析转入微观探索是由()开始的A.劳动价值论B.国际价值论C.H-O理论D.斯道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6.下列()机构的设置不是WTO的组织制度创新的表现。
A.服务贸易理事会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理事会C.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D.收支平衡委员会7.()指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国境内向来自他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即由于旅游、教育、移民、境外就医等引起的服务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

期末复习大纲一.单选题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B 社会政治制度C 社会XX制度D 社会法制制度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B.没收C.改造D.限制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发达国家B.所有国家和地区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X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B、发展出口贸易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D、利用外资5、()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B 1985年C 1992年D 1991年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B、货物出口C、对外承包工程D、对外劳务合作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A、农产品B、矿产品C、机电产品D、纺织品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多元化B、集中化C、细分化D、平衡化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B.300多项C.156项D.84项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A、商品出口B、许可证贸易C、直接投资D、工程承包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A、1972年 B 、1973年C、1974年D、1979年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A、对外贸易垄断制B、自由贸易制度C、保护贸易制度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A、所得税与消费税B、增值税与消费税C、关税与增值税D、消费税与关税16、按照效益、公正、公开的原则,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采取了()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AD)形态论证了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A.实物B.价值C.货币D.使用价值2.为合理控制外债规模,我国还本付息额一般不超过当年出口收汇的(A)。
A.20%B.15%C.10%D.25%3.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AC)。
A.西方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C.港、澳地区D.俄罗斯、东欧国家4.“九五”计划时期,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是确保(ABCD)。
A.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B.创汇农业的发展C.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发展D.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5.对外贸易价格最基本的职能是(C)。
A.调节市场供求B.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C.表现商品价值D.进行经济核算6.我国积极争取借用的国外资金是(BC)。
A.国际银团贷款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C.外国政府贷款D.外国商业银行贷款7.反映外贸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指标是(BCD)。
A.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B.出口收汇额C.社会贡献率D.社会积累率8.对外贸易双方都可以通过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从而实现(AD)。
A.社会劳动的节约B.使用价值的转换C.事物形态的平衡D.国内价值的增值9.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
A.各国自然条件的差异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D.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10.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199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D)。
A.15%B.30%C.55%D.40%11.我国借用国外资金主要用于(B)。
A.房地产业的开发B.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C.中小型企业的扩建和改造D.旅游设施的建设12.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商品的(A)职能。
A.协调B.行政管理C.服务D.监督指导13.美国一直对我国输美的所谓敏感性商品采取进口限制,其中限制最严的是(B)。
A.农产品B.纺织品C.机电产品D.矿产品14.1991—1993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最主要措施是(C)。
A.实行政企分开B.推行股份制C.取消对出口的财政补贴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5.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CD)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比较差异”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16.我国外贸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实行(B)。
A.规模经营B.资产经营C.多种经营D.集约经营17.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2010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B)。
A.4000亿美元B.8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D.6000亿美元18.我国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是(ABCD)。
A.基础设施B.基础工业C.高科技工业D.农业19.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主要是(BC)。
A.由国家计划定价B.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定价C.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D.根据国内生产成本定价20.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贸体制的主要特征是(ABD)。
A.由国家垄断经营B.以计划管理为主C.以法律调控为主D.由国家统负盈亏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T)1.出口贸易是我国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物资基础,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和进程。
(F)2.目前我国对外贸经营实行自由经营制度。
(F)3.20世纪90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
(F)4.我国对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国家的纺织品实行配额管理。
(T)5.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指主要靠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商品结构,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F)6.祖国大陆同台湾省的贸易性质属于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视同国内贸易对待。
(F)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引进出现的明显变化之一是,技术引进主要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服务转向为新建企业服务。
(T)8.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增值和使用价值转换两个方面实现的。
(F)9.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F)10.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建国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的进出口企业采取了__取消_____政策。
2.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应把握的原则是:扩大引进软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引进后要努力消化、吸收和创新。
3.我国要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政策,即对外资企业实行________。
4.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两头在外”,是指把________和________放到国际市场上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________地位。
6.1994年我国政府确定的对台经贸工作总方针是:积极主动,________,互利互补,________。
7.目前我国最大总的出口商品是________。
8.正确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用外资政策,是指对国家鼓励的、投资规模大的________项目和________项目让出部分国内市场。
9.新中国成立以后,于________年扭转了对外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
10.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主要有成本因素、________因素、________因素、竞争性因素,以及进出口业务环节中各种具体因素。
1.没收2.以购买主机和关键设备为主、避免重复引进3.国民待遇4.原材料、销售市场5.辅助6.发挥优势、共同发展7.机电产品8.技术密集项目、高新技术项目9.1956年10.供求关系、政策性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国际市场价格2.平等互利原则3.“以进养出”业务4.对外贸易体制5.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为什么说发展对外贸易是落后国家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2.简述我国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意义。
3.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六、论述题(14分)试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选择题1.AD2.A3.AC4.ABCD5.C6.BC7.BCD8.AD9.B10.D11.B12.AC13.B14.C15.CD16.B17.B18.ABCD19.BC20.ABD三、填空题1.没收2.以购买主机和关键设备为主、避免重复引进3.国民待遇4.原材料、销售市场5.辅助6.发挥优势、共同发展7.机电产品8.技术密集项目、高新技术项目9.1956年10.供求关系、政策性四、名词解释1.国际市场价格通常是指国际集散中心的市场价格或输出入国家和地区当地市场的国际贸易价格。
2.平等互利原则是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和贫富应当一律平等,在贸易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和愿望,注意符合双方的需要和照顾到双方的可能,以促进彼此经济的发展,反对把对外贸易作为控制和掠夺别国的工具。
3.“以进养出”业务包括进口原材料加工产品出口,进口主件或零配件,加工装配出口;以国产原料为主,进口辅料加工成成品出口;进口饲料、肥料、种子、种畜等养殖种植农副土特畜产品出口。
4.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5.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领域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
五、简答题1.从历史上看,许多后进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日本等。
从理论上看,后进国家具有后发优势。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迅速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从而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2.(1)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
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表明,产品质量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价格竞争退居次要地位。
(2)是回避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尽量避免与国外贸易摩擦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主要是依靠扩大出口数量。
“以量取胜”不但造成资源和社会劳动的低效率,而且难以适应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外对我国设限和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如不改变“以量取胜”的增长方式,很难保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3.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
具体表现为我国实行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四个层次逐步推进的方针。
1992年以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具体表现为我国在继续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基础上,又决定精品进一步开放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的一些沿江(长江)城市、开放陆地边境城镇、开放内陆省会(首府)城市。
六、论述题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我国对外贸易管理逐渐转向以法律手段为基础,经济调节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外贸法制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制定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使法制手段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经济调节手段是指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调节经济利益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施加影响的间接调控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式,应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
为此,我国在外贸管理中要不断强化经济调控手段,充分运用汇率、税收、进出口信贷、价格等来调节进出口活动。
行政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凭借其职权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组织、监督、调节。
它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它可以修正市场自发机制的缺陷,有效地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也要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根据国际贸易规范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手段主要有: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对设立外贸企业的管理、对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对出口商品商标的协调管理、对利用普惠制的管理、对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的管理、海关管理、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等。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