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得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就是用标准得成型方法,制成标准得混合料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mm),在60℃得规定温度下,以一个轮压为0、7Mpa得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走得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动稳定度就是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稳定性得一个指标,也就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得一个辅助性检验指标。
一、试验目得(1)测定沥青混合料得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2)辅助性检验沥青混合料得配合比设计。
二、仪具与材料1、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见图1-1)1)、用途:\o\ac(○,1)主要用于车辙试验时,对沥青混合料式样做碾压成型。
(图1-1)错误!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其她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得轮碾法式样制作。
2、主要技术指标碾压轮: 半径500mm宽300mm碾压轮温度范围: (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承载车走行速度:6次往返/分承载车走行距离: 300mm承载车走行次数:0~999次(任意设定)碾压轮压力范围: 0~12KN碾压轮线压力(轮宽300mm,正压应力为9KN): 300N/cm试样模型尺寸:300*300*50 cm3整机轮廓尺寸: 200cm(长)*63cm(宽)*136 cm(高)整机重量: 1、2吨2.车辙试验机(见图1-2)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错误!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与150mm)得规定尺寸试件得试模。
(图1-1)②试验轮:橡胶制得实心轮胎。
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得任一种方式。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目录
01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 成因
02
二、沥青路面车辙试 验
03
三、沥青路面车辙预 防措施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沥青路面车辙是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 车安全性。本次演示将从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车辙试验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和探讨。
温度也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材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会降低,容易产生车辙。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沥青路面温度升高, 车辆通过时很容易产生车辙。
水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路面中的水分会软化沥青和集 料,降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路面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增加车辙产生的 可能性。
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可以采取改进路面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 轮胎磨损等预防措施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沥青路面车辙的形 成机理和预防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长时间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车辙,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 研究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和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可采用试样控制法和现场道路试验两种方法。试 样控制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制作一定规格的试样,模拟现场路面的环境和载荷 条件进行加载试验,以评估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现场道路试验则是直接在道路 上选定试验段,通过实测车辆载荷和环境因素等数据,分析计算路面的车辙变 形量和变形速率。
结果及分析:沥青路面车辙试验结果包括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两个方面。在 相同条件下,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越大,说明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越差。通过对不 同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其对车辙形成的影响和规律。例如,通过改变车辆载荷、 温度和水因素等条件,观察它们对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 响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PPT精选文档

六.计算结果
(1)从车辙试验图上读取45min(t1)及60min(t2) 时的车辙变形d1及d2,精确至0.01mm。
如变形过大,在未到60min变形已达25mm时, 则以达到25mm(d2)时的时间为t2,将其前15min为t1, 此时的变形量为d1。
24
六.计算结果
(2)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按下式计算: DS=(t2-t1)*42*c1*c2/(d2-d1)
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
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
据需要可以调整。
9
(4)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 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
10
(5)变形测量装置 自动检测车辙变形并记录曲线的装置,通常用
LVDT、电测百分表或非接触位移计。 11
在试模中铺一张裁好的普通纸,使底面及侧面均被 纸隔离,将拌合好的全部沥青混合料用小铲稍加拌 匀后均匀地沿试模由边至中按顺序装入试模,中部 要略高与四周。
15
(2)取下试模框架,用预热的小型击实锤由边 至中压实一遍,整平成凸圆弧形。
(3)插入温度计,待混合料冷却至规定的压实 温度时,在表面铺一张裁好尺寸的普通纸。
26
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
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
/min(21次往返/min),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
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8
(3)加载装置
3
2)主要技术指标
碾压轮: 半径500 mm 宽300 mm
碾压轮温度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组合式车辙试验评价

下其 粘性 特征 占据 主 导 , 在行 车 荷载 作 用 下产 生 不 可恢 复 的永久 变 形 , 发 生 车 辙 损坏 。 随着 我 国
第3 8卷 , 第 2期
2 0 1 3 年 4 月
公 路 工 程
Hi g h wa y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3 8,No . 2 Ap r., 2 0 1 3
沥 青 混 合料 高 温 稳定 性 组 合式 车辙 试 验 评 价
s t r u c t u r a 1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 Ke y wo r d s ]a s p h a l t m i x t u r e ; h i g h —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 c o m b i n e d r u t t i n g t e s t
H E Zho ng nan ,
( 1 . S c h o o l o f T r a ic f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a n g s h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 中 图 分 类 号 ]U 4 1 4 . 1 [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0 6 1 0 ( 2 0 1 3 ) 0 2 — 0 1 5 6 — 0 3
Hi g h Te mp e r a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Ev a l u a t i o n o f As p h a l t Mi x t u r e s Us i n g Co mb i n e d Ru t t i n g Te s t
AC-13车辙实验结果

车辙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
硬质沥青混合料(硬质沥青为30#沥青,集料均来自昌泰项目)SBS沥青混合料(SBS为昌泰项目中取自罐车样品,软化点79.9℃;
集料来自昌泰项目)
2、实验过程
采用AC-13级配,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成型车辙板,尺寸为300 mm ×300 mm ×50mm。
利用规范方法进行车辙实验,获得材料的动稳定度。
3、实验数据
具体实验数据如下文所示。
3.1硬质沥青混合料
3.2 SBS沥青混合料
4、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上看,对于SBS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度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增大,相对变形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减小。
对于硬质沥青,其相对变形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减小,动稳定度在碾压次数为26次与38次时,并未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增大。
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研究

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研究摘要:高温性能是沥青混合料最重要的路用性能之一。
该文主要采用表面层3种级配进行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常规车辙试验和APA车辙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分析了3种方法的优劣。
沥青路面在重载作用下造成的车辙、推拥、波浪、拥包等病害使得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迅速下降,这些车辙和拥包主要产生在行车道上,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稍稍偏离行车方向时就会引起车辆左右晃动,带来乘客不舒适的感觉。
当车辙达到一定的深度,足以在轮迹带内积水,将导致沥青路面水损害,同时使得快速行驶其上的车辆容易产生水漂。
对于寒冷季节,积水结冰,路面的抗滑性能将大大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减少和延缓车辙,研究具有优良高温稳定性的沥青混合料是当前道路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对表面层3种级配进行系列试验,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1 集料级配3种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AC-13F、AC-13C及Sup-12.5。
其中AC-13F与AC-13C分别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细型(F型)与粗型(C型)沥青混合料,Sup—12.5为通过Superpave限制区下限的粗级配。
3种级配结构如表1所示。
2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分析2.1马歇尔试验大量研究表明,马歇尔试验在评价路面高温稳定性方面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大多数国家认为用马歇尔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流值指标与实际路面相关性不好。
大量的路况调查证明,马歇尔稳定度与路面的车辙量之间并没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仅有很高的马歇尔稳定度并不能保证沥青路面不产生车辙。
目前,马歇尔试验主要用于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同时用于施工质量检验,马歇尔稳定度也用于量测厂拌沥青混合料的一致性,所以仍然是一项重要的试验项目。
对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下进行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各级配比较来看,马歇尔稳定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相差不是很大,从中较难比较各级配高温性能的优劣,同时,马歇尔稳定度与流值之间的相关性不好,流值小的马歇尔稳定度不一定大。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 引言沥青混合料在道路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车辙试验是评估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目的、原理、实施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
2. 目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混合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车辆运行和道路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该试验可以确定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从而为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原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在试验道路上设置固定的行车轨迹,通过模拟车辆的作用来评估混合料的性能。
试验过程中,使用标准试验车辆在试验道路上进行一定次数的行驶,并记录下车辙的深度和形状。
车辙试验主要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车辙深度越小,表示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越好。
而车辙形状的均匀性、边缘的水平度也是评价指标之一。
4. 实施步骤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实施步骤如下:1.设置试验道路:选择一段平直且长度适中的道路作为试验道路。
确保道路表面平整、不受污染和损坏。
2.准备试验车辆: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试验车辆,并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3.混合料铺装:在试验道路上铺设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保持其均匀性,并使用压路机对其进行压实。
4.标记行车轨迹:在试验道路上标记出车辙的行车轨迹,确保试验时车辆行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进行试验:按照设定的车速和行驶次数,使用试验车辆在标记的行车轨迹上行驶。
记录每次行驶后车辙的深度和形状。
6.数据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并分析车辙的深度、形状等数据,评估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5.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车辙深度:根据车辙深度可以评估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料A的车辙深度为XX毫米,混合料B的车辙深度为XX毫米。
因此,混合料A的抗车辙性能优于混合料B。
2.车辙形状:车辙的形状也是评估混合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料A的车辙边缘水平度更好,形状更均匀,而混合料B的车辙边缘存在一定的高低不平。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简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通过在路面上制造压实车辙并进行观测与测量,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变形性等性能。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原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基于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在路面上使用模拟车轮进行车辙制造,并对车辙进行观测与测试,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试验方法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路面准备:选择一段平直的路面作为试验区域。
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并确保路面平整。
2.模拟车轮制造车辙:选择适当的模拟车轮进行试验。
按照设定的试验条件,使用模拟车轮在路面上制造车辙,通常采用连续车轮辗压方法或离散车轮衝击方法。
3.车辙观测与测量:在车辙制造完毕后,通过观察车辙的形状和测量车辙的长度、宽度等参数,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4.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估:根据观测和测量得到的数据,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分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辙形状:观察车辙的形状可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情况。
如果车辙较深且边缘清晰,表示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较差;如果车辙较浅且边缘模糊,表示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较好。
2.车辙长度和宽度:测量车辙的长度和宽度可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
车辙长度和宽度越小,表示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越好。
3.其他参数:根据需要,还可以对车辙的其他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如车辙的变形程度、车辙的变形形式等。
通过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沥青混合料的品质和耐久性,为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总结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道路材料工程中常用的一项试验,通过在路面上模拟车辙制造和观测测量,可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为道路建设提供有关沥青混合料品质和耐久性的参考,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施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也可用于现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
1.2车辙试验的温度与轮压(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可根据有关规定和需要选用,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轮压为0.7Mpa。
根据需要,如在寒冷地区也可采用45℃,在高温条件下试验温度可采用70℃等,对重载交通的轮压可增加至1.4MPa,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计算动稳定度的时间原则上为试验开始后45~60min之间。
1.3本方法适用于按T0703用轮碾成型机碾压成型的长300mm、宽300mm、厚50~100mm的板块状试件。
根据工程需要也可采用其他尺寸的试件。
本方法也适用于现场切割板块状试件,切割试件的尺寸根据现场面层的实际情况由试验确定。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车辙试验机:它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
2.1.1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及150mm)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
2.1.2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
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
采用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方式。
注:轮胎橡胶硬度应注意检验,不符合要求者应及时更换。
2.1.3加载装置:通常情况下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0N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接触压强大小。
2.1.4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侧尺寸宜采用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100mm,也可根据需要对厚度进行调整。
2.1.5试件变形测量装置:自动采集车辙变形并记录曲
线的装置,通常用位移传感器LVDT或非接触位移计。
位移测量范围0~130mm,精度±0.01mm。
2.1.6温度检测装置:自动检测并记录试件表面及恒温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精度±0.5℃。
温度应能自动连续记录。
2.2恒温室:恒温室应具有足够的空间。
车辙试验机必须整机安放在恒温室内,装有加热器、气流循环装置及装有自动温度控制设备,同时恒温室还应有至少能保温3块试件并进行试验的条件。
保持恒温室温度60℃±1℃(试件内部温度60±0.5℃),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其他试验温度。
2.3台枰:称量15kg,感量不大于5g。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3.1.1试验轮接地压强测定:测定在60℃时进行,在试验台上放置一块50mm厚的钢板,其上铺一张毫米方格纸,上铺一张新的复写纸,以规定的70N荷载后试验轮静压复写纸,即可在方格纸上得出轮压面积,并由此求得接地压强。
当压强不符合0.7MPa±0.05MPa时,荷载应予适当调整。
3.1.2按本规程T0703用轮碾成型法制作车辙试验试块。
在试验室或工地制备成型的车辙试件,板块状试件尺寸为长300m m×宽300m m×厚50~100mm(厚度根据需要确定)。
也可从路面切割得到需要尺寸的试件。
3.1.3当直接在拌和厂取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样品制作车辙试验试件检验生产配合比设计或混合料生产质量时,必须将混合料装入保温桶中,在温度下降至成型温度之前迅速送达试验室制作试件。
如果温度稍有不足,可放在烘箱中稍事加热(时间不超过30min)后成型,但不得将混合料放冷却后二次加热重塑制作试件。
重塑制件的试验结果仅供参考,不得用于评定配合比设计检验是否合格的标准。
3.1.4如需要,将试件脱模按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密度及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
3.1.5试件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的时间不得少于12h。
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放置的时间以48h为宜,使聚合物改性沥青充分固化后方可进行车辙试
验,室温放置时间不得长于一周。
3.2试验步骤
3.2.1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试验温度60±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超过12h。
在试件的试验轮不行走的部位上,粘贴一个热电偶温度计(也可在试件制作时预先将热电偶导线埋入试件一角),控制试件温度稳定在60±0.5℃。
3.2.2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轮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须与试件碾压或行车方向一致。
开动车辙变形自动记录仪,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约1h,或最大变形达到25mm时为止。
试验时,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试件温度。
注:对试验变形较小的试件,也可对一块试件在两侧1/3位置上进行两次试验,然后取平均值。
4计算
4.1 当变形过大,在未到60min变形巳达25mm时,则以达到25mm(d2)的时间为t2,将其前15min为t1,此时的变
形量为d1。
4.2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按式(T0719-1)计算。
DS=(t2-t1) ×N×C
1
×C
2
(T0719-1) d2-d1
式中:DS——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in);
d1——对应于时间^的变形量(mm);
d2——对应于时间12的变形量(mm);
C1——试验机类型系数,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方式为1.0;
C2——试件系数,试验室制备宽30011111的试件为1.0;N——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5报告
5.1 同一沥青混合料或同一路段路面,至少平行试验3个试件。
当3个试件动稳定度变异系数不大于2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变异系数大于20%时应分析原因,并追加试验。
如计算动稳定度值大于6000次/mm,记作:>6000次/mm。
5.2试验报告应注明试验温度、试验轮接地压强、试件密度、空隙率及试件制作方法等。
6允许误差
重复性试验动稳定度变异系数不大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