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 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图
如何科学推进铜仁市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发展来说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为 此 ,铜仁 市抢抓 机遇 ,直面挑战 ,按
照 在 全 区 “ 前列 ,作 表 率 ,先 突 走
破 ”的要 求 ,拓 宽思路 ,超前谋划 ,
将城市功能 定位 为 :贵州东北部 中心 城市 ,中西部 交通枢纽 ,黔湘渝鄂边
区重要 的商 贸集散地 ,新型生态产 业 聚集区 ,集山水 园林 、民族特色 、多
发展奠定 了基础。
验 ,我认为铜仁市城市建设 应该分四 步走 ,即科学规划 ,盘活 资源 ,开辟
财源 ,优化管理 。
制 定 科 学 规 划 ,以 规 划 引领 城 市 发 展 铜 仁 城 市 建 设 必 须 坚 持 规 划 先
心 ;铜仁大兴机场通航 、渝怀铁路过
境 、铜玉高等级公路投入 使用 ,形成
科 学发 展 论 坛
工 作 ;三 是 理 清 建成 区 ( 谢 桥 新 含
区 )、 川J 新 区 ( 东 城 区 )的 相 硐 含
市发展步伐
今 后3 ,铜仁 市 城 市建 设 预计 年
连 锁 经 营 、现 代 物 流 、电子 商 务等 方 面 取 得 突 破 ;规范 经 营 户 的经 营
能是规划 的实施者 , 保规划的严格 确 执行 。同时在建设过程 中突出 “ 花园
城市”特色 ,在管理 上实行人 } 生化管
理 ,突出 为民理念 ,从 而得 到市民 的
道 、旅 游接待等基础设施 ,城 市功 能
增强 ,城 市品位提高 。特别 是通过开 展城 市文明“ 国最具投 资潜力 全
) )短 信 )
拥护 。借鉴新加坡成 功的城 市建设经
是全面 完成 第四轮城 市总体 规划修 编
近 日,黔 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开通抗旱救 灾物资运输 “ 色通道” 绿
铜仁市水土保持规划

铜仁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铜仁市水务局二〇一八年四月铜仁市水土保持规划参与人员名单负责单位:铜仁市水务局主要人员:符宁强郭锡亭冉隆彪张翊斌何向东毛芳梅可艳潘君宏龙霄宇罗振东陈雨田袁丽娟肖平文博黄尚伦、刘三山、张兴、王婷婷、王娅、冉前锋高旭琴、唐熙程、吴万虎设计单位: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主要人员:王朝军(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廖章志(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工)宁茂岐(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工)孙泉忠(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总工/工程师)蒋应洪、向福达、郭菁、鲍斌、邹燕娜、吴维维、陈丽琴前言水土流失是我市重大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市水土流失面积尚有6036.98km²,占土地总面积的33.51%,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我市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贵州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市水土保持工作,铜仁市水务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林业局等部门,成立了全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技术咨询专家组和编制工作小组,并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全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咨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市水土保持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市,涉及10个县(区)的16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为18013.50km²。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019年修订)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9年修订)一、规划期限期限:2019—2030年:近期:2019—2023年;远期:2023—2030年。
二、规划层次及规划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铜仁市行政管辖区,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具体包括铜仁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4个自治县。
即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
2、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本规划确定的铜仁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两城区全部行政辖区及松桃县、江口县部分乡镇,总面积2792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本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东至六龙山-马岩河一线,南至万山、北至正大、西至坝黄,总面积758.3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1、城市性质武陵山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文化旅游城市,高新技术和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2、城市职能(1)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2)贵州省东部交通枢纽、文化教育科技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C13-2O3C)(201处愫二)中心、商贸物流金融中心;(3)武陵山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四、城市规模1、近期(至2023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69.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86平方米。
2、远期(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19.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73平方米。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空间结构“一轴两带两组群”,即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镇组群为重点空间,城镇发展轴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1)城镇发展极核铜仁城市组群-------- 聚合全市核心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心脏”;整合培育“铜仁城市组群”,形成武陵山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乌江中游城镇组群 --------- 以“德江城市”、“思南城市”为支撑,以印江县城为节点,培育和发展乌江中游城镇组群,在市域西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次一级增长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01•【字号】黔府函〔2014〕232号•【施行日期】2014.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4〕232号铜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复实施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的请示》(铜府呈〔2014〕15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关于铜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同意铜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城镇发展目标、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城镇空间结构布局、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
(一) 实施该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铜仁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培育德江、思南作为市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江口、石阡、印江等重点县城,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增强各级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主要交通沿线小城镇。
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
(二)要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
(三)市域城镇化水平:2020年为46%,城镇人口150万人;2030年为60%,城镇人口230万人。
二、关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同意《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年限、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一)城市规划区。
铜仁中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情况

一、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情况(一)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级别分布范围
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级别分布范围表
(二)铜仁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
铜仁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更新结果表
单位:元/平方米
(三)铜仁市城区商服、住宅、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内涵铜仁市城区商服、住宅、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内涵表
注:①上述地价涵义中的“开发程度”不含宗地内标准容积率以外的地上建(构)筑物的拆迁补偿费用。
二、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基准地价情况
(一)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土地等级
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土地等级表
(二)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基准地价
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所在地基准地价表
单位:元/平方米
注:当街基准地价是指临乡镇主街路段的临街宗地商服用地的基准地价,其余商服用地基准地价为背街基准地价。
(三)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各用途基准地价内涵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各用途基准地价内涵表
三、土地收益金情况
(一)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收益金标准
铜仁市中心城区土地收益金标准表
单位:元/平方米·月
(二)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土地收益金标准
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乡镇土地收益金标准表
单位:元/平方米·月。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评估报告一、项目名称《铜仁市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评估报告一、项目名称《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评估。
二、评估对象与范围(一)评估对象:2014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的《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现行总规)。
(二)评估范围:本次评估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铜仁市行政管辖区,包括2个市辖区、4个县、4个自治县,即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为东至六龙山-马岩河一线,南至万山、北至正大、西至坝黄,总面积758.3平方公里。
三、工作背景在现行总规的指导下,铜仁市城市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现实问题,需要开展系统的实施评估工作,对城市发展进行及时评估和分析,适时调整城市发展策略。
四、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住建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2009年);4、住建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5、《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6、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五、评估目标本次实施评估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现行总规有效实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对规划实施效果、作用进行及时评估,并反馈给规划管理与实施部门,使其掌握城市变化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工作和进行适当优化调整。
六、工作内容与深度本次实施评估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包括:(一)规划实现度评价;(二)规划实施机制和实施环境评价;(三)规划实施成效、适应性评价;(四)修编建议。
(一)规划实现度评价按照国家和贵州省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要求,分别从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土地使用性质是否与规划一致、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对现行总规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铜仁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XXXX_2020年)

铜仁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2009—2020年)导言未来5到10年,是铜仁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贯彻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夯实发展基础,实现重点突破的重要时期。
按照铜仁地委、行署对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加快把铜仁市建设成为贵州东部区域性大城市的同时,发挥铜仁市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积极构建“铜仁城市经济圈”,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示范,对促进铜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在全地区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并为实现“撤地设市”创造条件。
本规划是依据贵州省、铜仁地区相关规划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铜仁地委、行署“两带两圈”战略部署,为推进铜仁城市经济圈(下称经济圈)建设和发展编制的区域性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在研究分析构建铜仁城市经济圈基本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了推进城市经济圈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对城市经济圈的基本框架、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统筹城市经济圈建设和加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指导铜仁城市经济圈加快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安排重大项目建设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有序推进铜仁城市经济圈建设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密切结合铜仁发展实际,发挥铜仁中心城市优势,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为构建铜仁城市经济圈创造条件;通过规划制定和实施,加强区域协调,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圈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逐步推进城市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坚持高起点做好规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使铜仁城市经济圈实现加快发展。
铜仁市乡村振兴规划(2018-2035年)-铜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铜仁市乡村振兴规划(2018-2035年)-铜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铜仁市乡村振兴规划(2018-2035年)1、工作背景根据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指示,乡村振兴将成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战略方向之一。
铜仁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学习、领悟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遵循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全省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打头阵、抢先机、挑大梁,在对解决自身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谋划全局的同时,也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乡村振兴工作可复制、能推广的宝贵经验。
为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建设工作,现启动铜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编制,在深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部署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的乡村产业体系,城乡空间协调模式,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实现乡村的生活富裕及有效治理。
2、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铜仁市行政区内,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范围,总面积15208km2(市行政管辖区面积18003km2-两区八县中的城市规划区范围2792km2)。
具体包括4个县及4个自治县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广大乡村地区。
3、规划期限与目标与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确定的发展阶段一致,为2018年-2035年。
其中,近期发展阶段为2018-2020年,规划目标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远期发展阶段为2021-2035年,规划目标为: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远景展望到2050年,目标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4、规划编制要求1)解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发展阶段与政策要求,全面对接铜仁市既有的涉及乡村地区的空间、产业、社会发展等规划。
2)规划应基于对铜仁市域乡村地区的深入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把控铜仁市三农问题全局,有针对性的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空间格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以及修复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治理效率,传承乡村地域文化的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