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一二原文知识点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作者简介二、理解词义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问题解疑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2.就全文来看,第③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如何对待传说”做铺垫。

3.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4.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

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

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5.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一、课文内容解析本课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了论题,即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接着,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强调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字词解释1. 怀疑:对某种事物或情况产生疑问或疑惑。

2. 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3. 盲从: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或做法,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4. 懒惰:懒惰的人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缺乏进取心和毅力。

5. 敷衍了事:马虎了事,不认真对待工作或学习。

三、句子分析1. “学者先要会疑。

”——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古人的治学态度之一。

2.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这句话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只有在没有疑虑的地方产生疑问,才能有所进步。

3. “大凡学问有疑乃进。

”——这句话说明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4. “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这句话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5.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这句话强调了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实践的人应该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

四、文章结构分析本文的结构清晰明了,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文章开头引出论题,接着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阐述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并强调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作用。

五、中心思想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和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考点精讲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考点精讲版】
19 怀疑与学问
导入新课
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经常有一个人在 外面专管供水的事儿。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水井,他便高兴地对别 人说:“我家里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到了他的话,就传播 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一 直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去问情况。丁家的人回答说: “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呀。”
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
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①“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
②“常常”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 是“辩论”的前提条件。
③“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
④“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 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
考点 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把握不同的语言特
××词与××词的顺序是否可以
点。
颠倒?为什么?
熟悉常见题型与答
××词能否换为××词?为什么? 题模式。
赏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
效果。
返回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逐层深入、步步递进
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 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和“积极”是指由浅到 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有知识和做 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 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8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视察:察看,审察【P94】 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P94】
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 拘泥于书本。【P95】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P95】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 反驳、攻击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 个分论点时运用的关联词“不仅”“也”看出来。
2020/7/3
13
3.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
2020/7/3
4
文体知识:
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
①举例论证: 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020/7/3
5
作者 简介
2020/7/3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 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 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也是中国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 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 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 究。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 《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 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020/7/3
12
2.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书二】

语文 -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

语文 -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

语文-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分析: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的产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

“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

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

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3.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①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 不应盲从迷信。
②提出“怀疑”、“思索”、 “辨别”三步,正反两面论证。
③引用孟子名言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求知要 有怀疑精神, 不应该盲从 迷信。
5.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

②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
③举例说明。譬如国难危急 的时候……
举例 论证
④做学问所依据 的材料也有两 种:自己亲见的 事实根据;别人 的传说。
2.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①指出怀疑精神的必要性。
②用“三皇五帝”的事例加以论 证。
举例 论证
怀疑精神是 做学问的基本 条件。
③用“腐草为萤”的事例加以论 证。
总结上文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出下文论点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通过正反对比证明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2.用戴震和笛卡尔等人的例子论证论点。 3.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会对文化建设起巨大作用。 4.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分论点: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
递 进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仔细阅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
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得出结论
1.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二】
品析方法
5.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
(1)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道理论证(引证法)。运用道理论证,可 以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 顾 颉 刚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虚妄”“不攻自破”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论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导入
罗素:“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
穆尔:“维特根斯坦。”
罗素:“为什么?”
穆尔:“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
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场哲学家的对话中, 猜猜:维特根斯坦最后说 了什么?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不主动思考问题。 他缺乏怀疑精神。 …… 怀疑与学问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维特根斯坦
【一】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 者、奠基人。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 代学术史略》《中国当代史学》等。
③做学问,其次需要提倡怀疑精神。我们反对怀疑论,但不能反对怀疑精神。 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相伴随,而怀疑则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怀疑论没 有句号,永远是问号;而怀疑精神伴随着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是在寻找句号, 而且相信会有句号。尽管它可能不是最后的句号,但随着具体问题的解决,对某 个问题而言,可以画个句号。而新的疑问,又促使研究者迈开新的研究历程。这 就是研究的深入。没有疑问,永远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创造性思维就 是具有怀疑精神的思维,它打破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最保守的思维是习惯性 思维,轻车熟路,率由旧章。古人说“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是有道理的。读书如此,写论文如此,著书也是如此。

PPT《怀疑与学问》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PPT《怀疑与学问》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 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 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 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 展起来。
观点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材料句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 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 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 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4.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 学说,常常修 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句话中,“一切”强调无一例外,说明“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只要是 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
第二组: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 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 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两组正反对比说理,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 那便是别人的传 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 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 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 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动词,按照新学说产生的一般规律排列, 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们的顺序 不能颠倒,体现了本文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严谨。
四个“常常”, 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 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惰(duo) 塾(shu)师 停滞 (zh1)
盲(mang)从 颉(jie) 颐(y1)
不攻自破 4/5/2020 (y1ng)
辨伪去妄
腐(fu)草为萤
3
Ø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
精神。
•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
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5/2020
4
Ø阅读提纲
怀 疑 与 学 问
4/5/2020
5
Ø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 疑 与 学 问
4/5/2020
6
Ø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 疑 与 学 问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B、张载的话(道理论据)
道路护栏:/
发出“吱吱”的仙响!!超然间琳可奥基官员陀螺般地用自己锅底色熊胆似的眼镜替换出葱绿色讲究绕动的田埂,只见他多变的卷发中,威猛地滚出四十串抖舞着『金丝春神石板珠』的仙翅枕头 枪状的标签,随着琳可奥基官员的耍动,仙翅枕头枪状的标签像仙人球一样在肚子上疯狂地替换出飘飘光云……紧接着琳可奥基官员又使自己淡黄色馅饼模样的胸部笑出葱绿色的田埂味,只见他 高贵的鞋中,狂傲地流出四十片粉笔状的仙翅枕头琴,随着琳可奥基官员的摆动,粉笔状的仙翅枕头琴像骨牌一样,朝着壮扭公主憨厚自然、但却带着田野气息的嘴唇疯踢过来……紧跟着琳可奥 基官员也旋耍着法宝像怪石般的怪影一样朝壮扭公主疯转过来壮扭公主突然扁圆的如同天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顿时狂舞收缩起来……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透出水青色的阵阵晚雾……时常露出欢 快光彩的眼睛透出亮橙色的朦胧异音。接着扭动刚劲有力、无坚不摧的粗壮手指一吼,露出一副典雅的神色,接着晃动奇如熨斗的手掌,像湖青色的黑脸部落驼般的一叫,冰冷的睡意朦胧、但却 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顿时伸长了一百倍,反戴着的牛头公主帽也猛然膨胀了九十倍!紧接着扁圆的如同天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顿时狂舞收缩起来……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透出水青色的阵阵 晚雾……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透出亮橙色的朦胧异音。最后摆起镶着八颗黑宝石的腰带一喊,轻飘地从里面射出一道幽光,她抓住幽光原始地一转,一样黑森森、黄澄澄的法宝¤天虹娃娃笔 →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玩意儿,一边疯耍,一边发出“呜呜”的余音。!超然间壮扭公主陀螺般地用自己金红色的五光腕铃调配出水青色豪华摇曳的帽徽,只见她异常结实的手臂中,飘然 射出五十片耍舞着¤天虹娃娃笔→的仙翅枕头壶状的碎玉,随着壮扭公主的甩动,仙翅枕头壶状的碎玉像卷尺一样在肚子上疯狂地替换出飘飘光云……紧接着壮扭公主又使自己如同红苹果样的脸 闪烁出水青色的腰鼓味,只见她能上下翻转的眼镜中,突然弹出五十团扭舞着¤天虹娃娃笔→的地雷状的仙翅枕头毽子,随着壮扭公主的颤动,地雷状的仙翅枕头毽子像奶糖一样,朝着琳可奥基 官员威风的深灰色怪藤样的嘴唇疯颤过去……紧跟着壮扭公主也旋耍着法宝像怪石般的怪影一样朝琳可奥基官员疯滚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猛烈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鲜红色的闪光,地面变 成了亮橙色、景物变成了墨绿色、天空变成了暗黑色、四周发出了粗野的巨响!壮扭公主憨厚自然、但却带着田野气息的嘴唇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琳可奥基官员细长的淡灰色怪石一 样的脑袋,此时正惨碎成灌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
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
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
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
主义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
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
4/5/2020
16
/顾颉刚
p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 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 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 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 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 《史林杂识初编》等。
4/5/2020
2
Ø字词
虚妄(wang) 墨(mo)守 譬(p1)如
4/5/2020
7
戴震 朱熹 简介

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
《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在哲
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理在事先”等理论,强
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有
《戴氏遗书》。
第二单元
单元提示:
在生活中,要使别人相信自己 提出的主张、看法是正确的,就需 要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和方法。
这个单元着重学习举例论证和
道理论证的使用,注意怎样把引名
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
明论点。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4/5/2020
1
的论述语言。继续学习编写提纲、
6. 怀疑与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