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3.4力的合成(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3.4力的合成(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3.4力的合成(1)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4力的合成(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进一步理解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

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5、初步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等效法”。

自主学习1、如果一个力和几个力相同,那么叫合力,叫分力。

2、叫力的合成。

3、探究力的合成的法则,完成62页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探究过程:①在长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用图钉固定一条橡皮筋;②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记下结点的位置O,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套的方向,即两分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拉到结点位置O,记下此时的力F的大小和方向;④选定标度,作出力F1、F2、F的图示;⑤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并作出对角线,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F和对角线F′在误差范围内重合,说明两个力合成时,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代表的力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

注意事项:①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测力计壳有摩擦;②作力的图示时,标度要统一。

4、归纳出力的合成遵循定则,也就是。

5、同一直线上的力合成时可以转化为代数运算,具体的做法是:(1)方向相同时 (2)方向相反时6、当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合成时在角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它们合力的取值范围是,当两力的夹角为时取最大值,当两力的夹角为时取最小值。

7、合力的大小(填“一定”或“不一定”)大于分力的大小。

8、共点力:。

反思纠错合作探究:合力的确定方法(1)图解法如图所示,有大小不变的两个力 F1=40 N和 F2=30 N,当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0、90、120时,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K12学习】必修一3.4力的合成(学案)

【K12学习】必修一3.4力的合成(学案)

必修一3.4力的合成(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说出合力、分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二、预习内容合力、分力:当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_____跟原来几个力的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力的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提出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提高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及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等效替代思想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们发现:两个小孩分别用F1、F2的两个力能把重为N 物体给提起,两个力大小均是10N,与竖起方向夹角均为45度。

同样一个大人用力F=N竖直向上也能把物体提起。

力的合成-(导)学案

力的合成-(导)学案

3.4 力的合成学案☆学习目标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重点难点【重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

【难点】合力的概念,以及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预习检测强调: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实际存在的,每一个分力都有对应的施力物体,而合力是一个设想的,但有实际意义的力,在力的合成中的合力没有与之对应的施力物体。

一、力的合成1.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原来的几个力叫做。

合力和几个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拉线的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用来表示;(2)有弹簧测力计读出各个力的大小,用力的图示法画出F1、F2、F;(3)用虚线把F1、F2、F的箭头端连接,得到的图形是;(4)探究结论:力的合成遵从定则.4.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二、共点力5.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但它们的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针对练习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分力夹角是锐角时,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B.两分力夹角在0°到180°之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C.不管两分力的夹角多大,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D.合力一定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分力差的绝对值而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的绝对值针对练习2关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B.以两个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所表示的力都是它们的合力C . 以两个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中,较长的那条对角线所表示的力才是它们的合力D . 以两个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中,与两个分力共点的那条对角线所表示的力才是它们的合力 针对练习3 下关于分力和合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 .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C .两个分力只能合成一个合力D .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任一分力针对练习4 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 ,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 ) A.22B A + B.2/)(22B A + C.B A +D.2/)(B A + 针对练习5 F 1=5N ,F 2=4N ,两个力的合力不可能的是( )A .4.5NB .5NC .8ND .9.1N针对练习6 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力是共点力B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力是共点力C .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D .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几个力,如果它们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参考答案】1.相同;合力;分力 2.力的合成 3.分力的方向;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则 4.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定则 5.同一点上;延长线【针对练习】 1.C 2.AD 3.BCD 提示: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作用在物体上;合力与分力效果相同;力的合成是唯一的。

初二物理力的合成教案5篇

初二物理力的合成教案5篇

初二物理力的合成教案5篇初二物理力的合成教案精选5篇初二物理力的合成教案精选篇1第一节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导学案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力的合成》导学案

【课题】§7.2 力的合成【学习目标】1、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通过实验探究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自主先学感知目标】知识回顾: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三个的因素,即:力的、和。

【合作探究展示后教】1、合作交流理解目标探究1 :合力与分力1、观察分析课本P131“帆的合力”、“蚂蚁的合力”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讨论。

①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

这台发动机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多个船帆对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②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仅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那么,这只甲克虫的作用力在效果上是一样的。

2、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例1: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例2: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例3: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2、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2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学生分组实验:(两人一组)教师巡视器材:弹簧测力计(5N)带钩木块细绳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1)二力同线同向合成F合= ,F合方向与F1、F2的方向(2)二力同线反向合成F合= ,(设F1>F2) F合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或F合=F大- F小,方向与的方向相同)3、成果展示 深化目标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数据,教师引导总结【收获交流 回归目标】⑴在同一条直线上二力合成,合力F 合与两个分力F 1和F 2都有这样的关系:⑵①只有同一物体所受的力才可合成;②不同性质的力也可以合成;③分力与合力从物理实质上讲是在力的作用效果方面的一种等效替代关系,而不是物体的重复受力.2、议一议:下列说法正确吗?①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分力。

力的合成-(导)学案

力的合成-(导)学案

4 力的合成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等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规则.(重点)3.会应用做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的大小.(难点)4.体会合力与分力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思想.(重点)合力分力共点力[先填空]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2.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再判断]1.合力与分力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合力产生的效果与分力共同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3.可以用合力代替分力.(√)4.共点力不一定作用在同一物体的同一点.(√)[后思考]六条狗可以将雪橇拉着匀速前进,一匹马也可以将该雪橇拉着匀速前进,以上情境中分力和合力分别是由什么动物施加的?【提示】六条狗各自的拉力是分力,是由狗施加的;马的拉力为合力,是由马施加的.[合作探讨]探讨1:如图3-4-1甲所示,把物块挂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下面,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方向不同)拉住同一物块,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与F1、F2有什么关系?F1、F2两个数值相加正好等于F吗?甲乙图3-4-1【提示】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等效替代.不等于.探讨2: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什么情况下最大?最大值为多少?【提示】两个分力F1和F2的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最大值为F1+F2.[核心点击]1.合力与分力的三性2.合力与分力间的大小关系当两分力F1、F2大小一定时,(1)最大值: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F=F1+F2,方向与两力同向;(2)最小值:两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F=|F1-F2|,方向与两力中较大的力同向;(3)合力范围:两分力的夹角θ(0°≤θ≤180°)不确定时,合力大小随夹角θ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合力大小的范围是:|F1-F2|≤F≤F1+F2.3.三个力合力范围的确定(1)最大值:当三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F最大,F max=F1+F2+F3.(2)最小值:①若其中两个较小的分力之和(F1+F2)≥F3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 min=0;②若其中两个较小的分力之和(F1+F2)<F3时,合力的最小值F min =F3-(F1+F2).(3)合力的取值范围:F min≤F≤F1+F2+F3.1.(多选)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为F1、F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B.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C.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D.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解析】如果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其合力为零,既小于F1又小于F2,故A错误;如果F1、F2同向,则合力F=F1+F2,既大于F1又大于F2,故B错误;合力F的范围为|F1-F2|≤F≤F1+F2,因此,C错误,D正确,所以不正确的选项为A、B、C.【答案】ABC2.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合力大小为6 N,则F1与F2的大小可能是()【导学号:57632053】A.F1=2 N,F2=9 NB.F1=4 N,F2=8 NC.F1=1 N,F2=8 ND.F1=2 N,F2=1 N【解析】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F1-F2|≤F≤F1+F2,A中合力为7 N≤F≤11 N,B中合力为4 N≤F≤12 N,C中的合力为7 N≤F≤9 N,D中的合力为1 N≤F≤3 N,故B正确.【答案】 B3.已知三个分力的大小依次为3 N、5 N、9 N,关于这三个分力的合力大小,下面给出了四个值:①0 N②1 N③5 N④18 N.其中可能的是()【导学号:57632054】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①②④【解析】三个共点力的方向都相同的时候合力最大,所以最大值为3 N+5 N+9 N=17 N;3 N和5 N合力的范围是2 N≤F≤8 N,9 N不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合力的大小不可以为零,所以合力的最小值为1 N.由于三个力的合力范围是1 N≤F合≤17 N,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 A关于合力、分力的两个注意事项(1)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实际存在的,每一个分力都有对应的施力物体,而合力没有与之对应的施力物体.(2)合力为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它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还有可能和分力大小相等.力的合成及合成法则[先填空]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判断]1.只有共点力才能求合力. (√)2.两个力的合力不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力的大小.(√)3.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可能与两个分力的方向都不同.(√)[后思考]1.假如两个学生用大小相同的作用力拎起一桶重200 N的水,每个学生对桶的作用力一定是100 N吗?【提示】不一定.两个学生对桶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等于200 N,其数值相加不一定等于200 N,当两个学生所施加的力成一夹角时,每个学生对桶的作用力都大于100 N.2.在做引体向上运动时,双臂平行时省力还是双臂张开较大角度时省力?【提示】双臂平行时最省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一定时(等于人的重力),两臂分力的大小随双臂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双臂平行时,夹角最小,两臂用力最小.[合作探讨]用硬纸板剪成五个宽度相同的长条,其中四个两两长度分别相等,第五个较长些,然后用螺丝钉铆住(AE与BC、CD不要铆住),如图3-4-2所示.其中AB 表示一个分力,AD表示另一个分力,AC表示合力.图3-4-2(1)改变∠BAD的大小,观察两分力间的夹角变化时合力如何变化?(2)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分力吗?【提示】(1)合力随着两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两分力间夹角的减小而增大.(2)不一定.合力与分力的大小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由几何知识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因此合力大小的范围|F1-F2|≤F≤F1+F2.例如:F1=5 N,F2=4 N,合力1 N≤F≤9 N,合力F的最小值为1 N,比任何一个分力都小.[核心点击]求合力的方法1.作图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工具作出平行四边形,后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具体操作流程如下:2.计算法(1)两分力共线时:①若F1与F2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F=F1+F2,方向与F1和F2的方向相同;②若F1与F 2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F=|F1-F2|,方向与F1和F2中较大的方向相同.(2)两分力不共线时:可以先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分力及合力的示意图,然后由几何知识求解对角线,即为合力.以下为求合力的两种常见特殊情况: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两分力相互垂直大小:F=F21+F22方向:tan θ=F1F2两分力等大,夹角为θ大小:F=2F1cosθ2方向:F与F1夹角为θ24.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合力为F;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导学号:57632055】A.2F B.22FC.2F D.F【解析】当夹角为90°时,F=F21+F22,所以F1=F2=22F.当夹角为120°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力与分力相等,所以F合=F1=22F.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 B5.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3-4-3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 m/s2)()图3-4-3A .50 NB .50 3 NC .100 ND .100 3 N【解析】 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悬挂重物的绳的拉力F =mg =100 N ,故小滑轮受到绳的作用力沿BC 、BD 方向,大小都是100 N .从图中看出∠CBD =120°,∠CBE =∠DBE 得∠CBE =∠DBE =60°,则△CBE 是等边三角形,故F 合=100 N.【答案】 C6.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 ,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导学号:57632056】A.a 2+b 2B.a 2+b 22 C.a +bD .a +b 2【解析】 两力同向时,有:F 1+F 2=a 两力反向时,有:F 1-F 2=b 解得:F 1=a +b 2,F 2=a -b2 两个力垂直时,有:F =F 21+F 22解得:F =a 2+b 22,故选B.【答案】 B计算法求合力时常用到的几何知识1.应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解.(用于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垂直,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的情况)2.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求解.3.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用于矢量三角形与实际三角形相似的情况)。

力的合成和分解(导)学案 (12)

力的合成和分解(导)学案 (12)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目标体系构建明确目标·梳理脉络【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所遵从的规律。

2.进一步练习作图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思维脉络】课前预习反馈教材梳理·落实新知1.实验原理(1)合力F′的确定:把一端固定的同一根橡皮条拉伸到某点,一次只用一个力F′的作用,另一次用两个共点力F1与F2的共同作用,则F′为F1和F2的合力。

(2)合力理论值F的确定:作出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作图法求得合力F。

(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验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

3.实验过程(1)钉白纸: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拴绳套: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两个力拉:①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伸长到O点(如下图所示)。

②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画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

(4)一个力拉:①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②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5)重复:改变F1和F2的夹角和大小,再做两次。

4.数据处理(1)理论值:在白纸上按比例从O点开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2)测量值: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作出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F′的图示。

(3)相比较: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5.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①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高中物理 3.4力的合成导学案

高中物理 3.4力的合成导学案

《3.4力的合成》基础导学 姓名 班级 组别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则。

会用作图法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计算合力。

3、 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学习重点】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习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自主学习】一、合力和分力1、如果一个力 和几个力的 相同,那么合力, 叫分力。

2、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分力)作用的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吗?二、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参阅教材62页,根据提供的器材,抓住合力和分力效果相同这一关键点,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实验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和_______.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共点力(同学们自学教材63页有关共点力的知识,完成下列几个问题)1、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 ,或者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点,但这几个力的作用线延长后相交于 ,这几个力就叫共点力,所以,共点力不一定作用在同一点上,如图所示的三个力F 1、F2、F 3均为共点力。

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没有适用条件,如果有,适用条件是什么?【合作探究】1.合力的确定方法(1)图解法如图所示,有大小不变的两个力 F 1=40 N 和 F 2=30 N ,当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为30°、60°、90°、120°、150°时,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A B (2)计算法(我们主要会计算一些规则平行四边形的合力)a 、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合成,如上题图C 所示,则由勾股定理得(完成计算部分)合力=+=2221F F Fb 、大小相等,夹角为120 o 两个力的合力,如图 F 1 F 2FO F 2 F 1 3060O F 2 O F 290O 2 1 120° O F 2 F 1 150°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合力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边三角形)21F F F == (3)讨论(对比图解法练习中合力的变化比较,回答以下问题)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吗?b 、合力至少比其中一个分力大吗?(4)合力大小范围的确定A 、怎样可以使大小不变的两个分力合力最大?画出图示B 、怎样可以使大小不变的两个分力合力最小?画出图示C 、两个大小不变的分力的合力范围为规律应用 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8 N 、3 N ,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任意变化,则其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A.0NB.4NC.10 ND.15 N例题 力F 1=45N ,方向水平向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相互作用4力的合成学习目标1.初步体会等效替代思想.2.了解实验探究合力的方法,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3.初步应用矢量运算法则,并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4.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自主探究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2.两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3.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的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上,或者虽不作用在上,但它们的延长线,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合作探究一、合力与分力探究活动:两名瘦小的学生抬起一桶水和一名高大的学生自己提起这桶水,从把水桶提起的效果来看,两组同学活动的效果是相同的.思考问题:(1)两个力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它们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替代?(2)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同,如何求合力?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反,如何求合力?(3)如果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有一定的夹角时,那么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怎样?1.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是,它们是可以.2.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3.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猜想与假设:若两个力成一定的角度,则分力与合力的关系?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1)研究对象是谁?如何得到合力F与分力F1、F2?如何保证F与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2)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方向如何记录).如何准确直观地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注意事项:(1)同一次实验橡皮条的结点要拉到同一个位置.(2)要记录结点的位置,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力的方向(结合初中所学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规律,沿着细绳套点两个点,其连线方向就是力的方向).(3)弹簧测力计要校零,读数时正视刻度,应使拉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要与纸面平行,选择适当的标度作力的图示,所作的图不宜过小或过大.分析论证:通过实验探究确定了两个分力与合力,并且用力的图示将它们表示出来,交流实验中得到的图形,并思考归纳、总结本实验探究的结论.实验结论:经过多次实验,最后确认,以两分力为邻边得到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1.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不是简单地将两个力相加减,而是用表示两个力的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F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两个分力F1、F2的,还取决于两个分力的.三、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例题】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图法和计算法)说明:(1)合力分力要共点,虚线实线要分清.(2)合力分力标度要相同,作图要准确.(3)对角线要找准,不要忘了求合力的方向.解答:【巩固练习】用作图法求夹角分别为30°、60°、90°、120°、150°的两个力的合力.求它们的夹角是0°和180°时的合力.比较求得结果,并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合力总是大于分力吗?(2)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时,合力随分力夹角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何时合力最大?何时合力最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如果两个以上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怎样求它们的合力?1.合力大于分力,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时,合力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2.合力的大小范围是.3.多个力合成时,可以先取其中的两个力合成,画出对角线,用此对角线与其他力再次合成,直到求出合力.四、共点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3“共点力”,完成下列问题:(1)下面甲、乙两图中的各力是共点力吗?(2)你能举出非共点力的实例吗?(3)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于共点力吗?【思维拓展】本节探究实验时,同学们用到了两个弹簧测力计,若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能完成本实验吗?应该如何操作呢?1.共点力的特点是.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分力与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都是物体受到的力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C.合力的大小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D.两个分力夹角不变,其中一个分力变大,则合力一定变大2.两个共点力,一个力F1=40N,另一个力为F2,它们的合力F=100N,则F2的大小可能是()A.20NB.40NC.80ND.160N3.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A. B.C. D.4.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θ为120°时,F=GB.不管θ为何值,F=C.当θ=0°时,F=D.θ越大F越小5.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两力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5N、10N.现保持F1不变,将F2从10N逐渐减小到0.在此过程中,它们的合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6.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共点力,它们的合力大小F与两力之间夹角θ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A.6N和3NB.9N和3NC.9N和6ND.12N和6N7.如图所示,A、B为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绕绳装置,转动A、B改变绳的长度,使光滑挂钩下的重物C缓慢下降.关于此过程绳上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变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D.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8.轻杆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小滑轮P,用手握住杆的另一端支持着悬挂重物的绳子,如图所示.现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使杆向下转动一个角度到虚线位置,则下列关于杆对滑轮P的作用力的判断正确的是()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9.若两个力F1、F2的夹角为α(90°<α<180°),且α保持不变,则()A.一个力增大,合力一定增大B.两个力都增大,合力一定增大C.两个力都增大,合力可能减小D.两个力都增大,合力可能不变10.一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是2N、4N、5N,那么这个物体合力大小可能是()A.1NB.3NC.9ND.14N11.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箱子,当它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16N的拉力和一个水平向南12N的拉力作用时,这两个拉力的合力大小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12.当颈椎肥大压迫神经时,需要用颈部牵拉器牵拉颈部,以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如图所示为颈部牵拉器牵拉颈椎肥大患者颈部的示意图.图中牵拉细绳为跨过3个小滑轮的同一根绳子,牵拉绳分别为水平、竖直方向,牵拉物P的质量一般为3kg,求牵拉器作用在患者头部的合力大小及方向.(g取9.8N/kg)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效果合力分力2.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定则3.同一点同一点交于一点合作探究一、合力与分力1.相同的相互替代的2.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与它们的方向相同3.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差的绝对值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1.有向线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大小方向夹角三、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1.不一定减小2.|F1-F2|≤F合≤F1+F2四、共点力1.作用于同一点或者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2.共点力课堂检测1.C解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存在,选项A错误;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力,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如果两个分力方向相反,当一个分力变大时,合力可能变小,选项D错误.2.C解析:F1和F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是|F1-F2|≤F≤F1+F2,判断可知选项C正确.3.B解析:假设两个力分别为F1、F2,则同向时:F1+F2=a;反向时:F1-F2=b;当两力垂直时:F=.由联立可得F1=,F2=,解得F=.4.AC解析:由力的合成可知,两分力相等时,θ=120°,F合=F分=G,θ=0°,F分=F合=,故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θ越大,在合力一定时,分力越大,故选项D错误.5.C解析:当5N<F2≤10N时,两个力的合力F=F2-F1,F2减小时,合力F减小;当0≤F2≤5N时,两个力的合力F=F1-F2,F2减小时,合力F增大.故两个力的合力是先变小,后变大.6.B解析:设两个力分别为F1、F2.由题图可知,F1-F2=6N,F1+F2=12N,解得F1=9N,F2=3N.7.B解析:在重物C缓慢下降的过程中,两绳上拉力的夹角逐渐减小,但两力的合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绳上的拉力逐渐减小,故选项B 正确.8.B解析: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到两部分绳子的拉力作用和杆的弹力作用,两拉力的大小均为mg,在杆向下转动一个角度到虚线位置时,杆对滑轮P的作用力与两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两拉力的合力不变,故杆对滑轮P的作用力不变,选项B正确.9.CD解析:参照图分析:保持F1和F2的夹角α不变,当F2增至F2'时,F1和F2的合力F变为F',由图象可直观看出F>F',即两分力中一个力增大,合力不一定增大.同理可分析出:两个力都增大,合力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故选项C、D正确.10.ABC解析:三个力合力的最小值为零,最大值为11N,选项A、B、C正确.11.解析:因为该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所以可用勾股定理计算出F的大小.F=N=20N如图所示,设合力F与向东的F1的夹角为θ,则有tanθ=所以得θ=37°即合力的方向为东偏南37°角.答案:20N东偏南37°角12.解析:细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竖直向上的力F1=2mg,水平向右的力F2=mg,F1与F2的夹角为90°,故F合==mg=65.7Ntanθ==2所以θ=arctan2.答案:65.7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rctan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