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炎症反应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一、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关系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感染、损伤或其他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炎症过程中,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参与了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

然而,当炎症反应过度或长期持续时,可能会导致慢性炎症,增加了肿瘤发生的风险。

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和肿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慢性炎症可以导致细胞DNA损伤、基因突变以及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紊乱。

这些变化可能会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

二、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1. 促进肿瘤发生慢性炎症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

首先,炎症过程中释放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可以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其次,慢性炎症可以引起细胞DNA的损伤和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最后,炎症反应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

2. 促进肿瘤发展炎症反应不仅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还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炎症介质可以通过刺激血管生成和细胞迁移,促进肿瘤的血液供应和转移能力。

此外,炎症反应还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的抵抗力增强。

三、抗炎症治疗在肿瘤中的应用基于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抗炎症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抑制炎症反应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可以削弱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目前,临床上已经有一些抗炎症药物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和一些免疫调节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进行,来达到减少肿瘤发生和抑制肿瘤发展的效果。

然而,抗炎症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一方面,炎症反应在机体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过度抑制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的风险增加。

炎症与肿瘤发生的病理学联系与机制

炎症与肿瘤发生的病理学联系与机制

炎症与肿瘤发生的病理学联系与机制炎症与肿瘤是两种常见的疾病,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病理学联系与机制。

炎症与肿瘤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炎症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肿瘤本身也能够引发炎症反应。

本文将从炎症与肿瘤的定义、病理学联系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炎症与肿瘤的定义炎症是机体对抗感染、创伤和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其特点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在炎症过程中,机体会释放一系列的化学介质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

而肿瘤则是机体组织的异常生长,其特点为无目的性增殖、自主性生长和侵袭性生长。

二、炎症与肿瘤的病理学联系炎症和肿瘤在病理学上存在着多种联系。

首先,慢性炎症与癌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能够不断刺激细胞增殖,导致细胞DNA损伤和突变,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其次,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炎症反应所释放的自由基、氧化物和化学物质等会引起DNA的损伤,并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炎症还能够改变细胞的生长环境,使细胞遭受持续性的有害刺激,从而增加了肿瘤的发生风险。

三、炎症与肿瘤的机制在炎症和肿瘤的发生机制方面,有多个重要的分子和信号通路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核因子-kappa B (NF-κB) 信号通路在炎症与肿瘤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慢性炎症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增加细胞增殖和转化,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会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等,这些细胞因子能够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如JAK-STAT、PI3K/Akt和Wnt/β-catenin等通路,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此外,炎症与肿瘤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的风险因素。

例如,大多数炎症性疾病患者有较高的肿瘤发生率,如慢性肝炎与肝癌、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直肠癌等。

炎症因子对细胞免疫和肿瘤发生的影响研究

炎症因子对细胞免疫和肿瘤发生的影响研究

炎症因子对细胞免疫和肿瘤发生的影响研究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炎症的危害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炎症作为一种非特异的生理反应,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

但是当炎症反应过度或持久时,就会成为引起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如肿瘤、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

因此,对炎症因子对细胞免疫和肿瘤发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炎症因子是指在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分子。

炎症因子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促进宿主对感染和肿瘤的清除;同时也可以刺激血管、细胞凋亡或增殖等,从而导致各种病理性反应发生。

对于细胞来说,炎症因子是一种刺激因子,它的作用可以通过对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信号转导通路、机械压力等多方面进行调节。

有许多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IL-6等通过抑制或激活细胞凋亡通路、调控细胞周期等途径,对细胞产生影响。

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细胞的生命现象,还可能导致细胞变异、癌变等疾病的发生。

关于肿瘤发生和炎症因子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可以在早期癌变时的细胞周期失控、免疫逃脱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也可以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抵抗等等,从而使得癌细胞扩散、转移,使治疗难度加大。

另外,免疫系统在体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和病毒感染等病原体,保护宿主免受感染的侵害。

炎症因子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通过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突破异常细胞的保护机制,从而对体内异常细胞进行清除。

因此,在免疫系统中缺少或失活某些炎症因子,就会导致宿主对感染和肿瘤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为各种消极因素的发生提供了环境。

在目前的肿瘤治疗中,许多治疗方法都会利用炎症因子的作用来促进肿瘤的去除。

例如,在免疫治疗中,会将人工合成针对肿瘤表面标志(如PD-1、CTLA-4)的抗体注入体内,从而刺激免疫系统进行攻击。

而在使用放疗和除疤术等方式时,也会利用副作用产生的炎症因子来刺激潜在、尚未发现的早期肿瘤部位。

炎症_肿瘤实验报告总结

炎症_肿瘤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探讨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是否能够减缓肿瘤的生长。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作用;2. 探讨抑制炎症反应对肿瘤生长的影响;3. 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鼠肿瘤细胞系、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炎症抑制剂(如阿那白质素)、培养皿、细胞培养液等。

2. 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小鼠肿瘤细胞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2)炎症因子处理:将培养好的肿瘤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适量炎症因子,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3)炎症抑制剂处理:在炎症因子处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加入阿那白质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4)细胞增殖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细胞凋亡实验: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6)肿瘤生长抑制实验:将小鼠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炎症因子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炎症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2. 在炎症因子处理组中加入阿那白质素,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示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3. 炎症抑制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抑制炎症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4. 肿瘤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与裸鼠肿瘤生长对照组相比,抑制炎症反应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五、实验结论1. 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2. 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3.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炎症与肿瘤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 本实验结果与已有文献报道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密切关系。

肿瘤与炎症的关系

肿瘤与炎症的关系

肿瘤发生、发展与炎症的关系班级:2015级研究生学号20151051018 姓名:季科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它们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两条通路相互联系。

炎症调节因子和效应细胞是肿瘤组织局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它们在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研究表明,慢性炎性病灶常继发肿瘤发生,而肿瘤组织活检样本中存在炎症细胞。

炎症与肿瘤之间的联系包括两个通路:外源性通路,由增加肿瘤风险的炎症诱导(如炎症性肠道疾病);内源性通路,由可以引起炎症和肿瘤生成的基因改变所致(如致癌基因)。

1、外源性通路: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约25%的肿瘤由炎症发展而来。

炎症可以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以由非炎症性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

在胃肠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腺癌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原因。

在胆管,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浸润可以导致胆管癌。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患者易患肝癌,居全球肿瘤死亡率第三位。

非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也与癌变相关,食管炎、食管腺上皮化生、慢性胰腺炎可以增加食管癌、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临床研究发现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骨盆或卵巢炎症与卵巢癌、持续性细菌性感染或非感染性刺激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之间可存在相关性。

所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

炎症微环境有直接的致突变作用,其中的白细胞生成大量活性氧和活性氮,可以产生诱变剂,如过氧化亚硝酸盐,与DNA反应导致增殖的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发生突变。

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可以释放TNF-α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加速DNA损伤。

另外,炎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参与了肿瘤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

2、内源性通路:研究发现,炎症细胞和调节因子存在于大多数肿瘤的微环境中,也存在于没有炎症的流行病学基础的病例。

人们猜想,在这些病例中引起肿瘤形成的基因改变是否导致了炎症微环境的形成。

炎症肿瘤的原理是什么

炎症肿瘤的原理是什么

炎症肿瘤的原理是什么炎症肿瘤是指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展出的肿瘤。

下面将依次介绍炎症肿瘤的形成机制、炎症与肿瘤的关系以及炎症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炎症肿瘤的形成机制:炎症与肿瘤在形成机制上有一定的关联。

在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免疫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这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会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浸润,从而使炎症组织中的细胞分化和增殖增加。

同时,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也会促进细胞的突变和肿瘤的形成。

炎症与肿瘤的关系: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增加细胞自身的突变风险,促进细胞的肿瘤化。

例如,慢性肝炎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肝癌。

另一方面,肿瘤细胞本身也可以诱导炎症反应。

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促炎分子,如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来吸引免疫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形成肿瘤微环境并促进肿瘤的增殖和侵袭。

炎症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是控制炎症肿瘤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加强对慢性炎症的防治,避免长期的炎症刺激。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炎症病变,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可以降低炎症肿瘤的风险。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防炎症肿瘤的发生。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对防止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有益。

此外,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抗炎能力。

治疗炎症肿瘤需要针对疾病的具体特点进行综合治疗。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切除,可以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减少术后复发和控制肿瘤的转移。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来实现抗肿瘤的目的。

总之,炎症肿瘤的形成机制复杂,常常涉及到细胞的增殖、突变、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多个环节。

炎症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炎症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炎症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引言:癌症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而充满活力和复杂性的炎症机制一直被认为是癌症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

近年来,关于炎症与癌症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分子机制,解析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本文将就目前已有的相关且有影响力的科学证据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一些涉及到炎性环境和危险物质、激活信号通路、肿瘤微环境以及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分子机制。

一、炎性环境和危险物质诱导的肿瘤形成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科学实验表明,慢性感染、创伤、自身免疫和丝裂原等曝露在人体中都会导致持久持续的局部或全身组织损伤,并最终诱导癌变过程。

这其中最常见且重要的机制之一就是炎性环境和危险物质的作用。

通过活化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变DNA修复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分子常常在癌症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炎性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抗癌免疫反应除了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形成外,激活炎性信号通路也会对抗体内的免疫反应产生重要影响。

许多实验表明,长时间持久的慢性炎性刺激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导致T淋巴细胞失调和肿瘤相关害群之间抗体及调节因子生成丧失。

三、肿瘤微环境与癌症进展肿瘤微环境是指包括肿瘤组织周围膜、血管、间质和淋巴结等组成部分,并与肿瘤细胞共同构建起来的一个完整系统。

这一微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理因素,如干扰素、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趋化因子等,这些因素通过调控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加速癌症的发展。

四、癌症与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机制近年来,人们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慢性炎性环境中存在大量针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性信号。

这种抑制进一步削弱了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排斥能力,使得癌细胞逃脱机体系统性清除并导致癌症进展。

结论:总体而言,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分子机制,其中与慢性炎性环境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导致癌变及促进癌细胞扩散最常见且重要的原因之一。

深入了解和探究这些机制不仅可能提供新型治疗策略和靶向治疗手段,也为预防和诊断早期癌变提供了指导意义。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炎症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炎症

中国新药杂志2010[基金项目] 国家 重大新药创制 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1 010)[作者简介] 吉登波,女,博士后,主要从事基于炎症相关性肿瘤的药物研究。

联系电话:(010)82801161,E m ai:l ji dengbo @b j m u .edu.c n 。

[通讯作者] 崔景荣,女,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肿瘤药理学研究。

联系电话:(010)82802467,E m ai:l j rcu@i b j m .cn 。

综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与炎症的关系吉登波,崔景荣(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摘要] 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它们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两条通路相互联系。

炎症调节因子和效应细胞是肿瘤组织局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它们在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有多种促肿瘤作用,可以促进恶性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血管新生和转移,削弱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对激素和化疗药物的反应。

肿瘤相关性炎症的通路的揭示,可以为进一步改进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分子。

理想的靶向于肿瘤相关性炎症的药物可以转化促肿瘤炎症浸润,阻止炎症细胞移行到肿瘤灶,将促肿瘤微环境调整为抑制肿瘤的微环境,增强特异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存活和转移播散。

[关键词] 肿瘤;炎症;肿瘤相关性炎症[中图分类号]R73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10)17-1551-05R el ati onsh i p bet w een the i nitiati on ,develop m ent andtherapy of tu m or and i nfl a mm ationJI Deng bo ,C U I Ji n g r ong(StateK ey Laboratory o f Natural and B io m i m etic Drugs ,S chool of Phar maceutical Sciences ,P ek ing Un i v ersit y ,B 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Infla mm ato r y diseases are assoc i a ted w it h the initiation and deve l o pm ent o f cancers .They areli n ked by i n tri n sic and ex tri n sic pathw ays .I nfla mm ation regulati n g factors and effector cells are i m portant co m po nents of m icroenv ironm ent i n tum or tissue ,wh ich have i m portan t ro le in the connection bet w een t h e i n fla mm ation and tu m o r .Infla mm ati o n i n the tum or m icroenv ironm en t has m any tum or pro m oting effects suc h as enhancing the pro liferati o n and surv i v al of tum or cells ,i n creasi n g ang i o genesis and m etastasis ,allev iati n g adaptive i m m une re sponse ,chang i n g reactions to hor m ones and che m otherapeuti c dr ugs .To reveal the pat h w ay about tum or related i n fla mm ati o n w ill g ive ne w tar getsw h ic h can i m 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Antic i p ant drugs that tar get cancer re lated infla mm ati o n could transfor m a tumo r pro m oting infla mm atory i n filtrate ,prevent i n fla mm a tory ce lls fro m m i grati n g to the tum or site ,ad j u st a tum or pro m oti n g m icroenv ironm ent to beco m e a t u m or inhibiti n g m icroenv iron m ent ,enhance tum or specific adapti v e i m m une responses and i n h i b it the tum or proliferation ,sur v ival and m etasta t ic spread .[K ey w ords] tum or ;infla mm ation;t u m or related i n fla mm ation 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炎症在肿瘤发病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2014-05-15 09:41来源:中华内科杂志作者:林三仁
加强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许多慢性炎症,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或特发性)
炎症可以导致肿瘤。

目前公认的宫颈炎与宫颈癌、EB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与鼻咽癌等。

消化系统的许多炎症亦与肿瘤的发相关(表1)。

炎症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诱发因素,引起人
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尽管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仍未完全阐明,但本领域的许多研究工作仍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炎症如何诱发肿瘤以及如何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干预是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表1 主要的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炎症和相应肿瘤
注:Hp:幽门螺杆菌;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一、炎症导致肿瘤的机制
1.炎症与肿瘤起始:急性炎症往往是自限性的,而持续的慢性炎症是肿瘤干细胞转化为肿瘤的始动和持续促进因素。

持续的或低强度的炎症刺激使靶组织处于长期或过度反应而反复
修复时,炎症表现为"非可控性"。

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肿瘤干细胞、基质细胞和炎性细胞等形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涉及到基因、非编码RNA、蛋白质和代谢小分子等众多"节点",并形成相互影响的"互联网"。

在肿瘤起始中,核转录因子NF-KB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路径最为重要。

通过这些路径,可以释放促炎因子和重要的介质,它们对肿瘤增殖和维持炎症同样重要。

其中NF-KB的活化具有抑制凋亡、加速细胞周期进程、促血管生成和转移的作用;STArI3路径是调控和参与多种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调控抗凋亡基因和细胞周期控制基因。

2.炎症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并增殖:肿瘤的存活与效应性T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有关。

免疫系统不能产生足够的抗肿瘤效应的原因是由于:肿瘤细胞未分化的特性,和它对免疫系统有直接抑制作用并逃避免疫监视。

调节性T细胞(Treg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在肿瘤组织中聚集,在炎症反应中,这些细胞也被树突状细胞募集和激活。

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亦属于促炎细胞,它被炎症反应激活,并向特定部位聚集,
促进血管形成,同时它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因此,肿瘤相关性炎症通过产生促炎和抗炎信号,导致肿瘤生长并逃避免疫监视。

3.炎症与肿瘤进展及转移:"种子和土壤"学说认为,肿瘤"种子"能在肿瘤微环境(TME)"土壤"中存活并转移,依赖于各种因子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TME由癌细胞和多种基质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组成。

其中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MDSCs等;细胞因子包括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1等;趋化因子包括CXCL12、CCL27、CCl21等。

这些细胞和因子产生并存在于肿瘤相关性炎症中,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侵犯和
转移。

肿瘤本身可以通过旁分泌的促炎因子(IL一1B、IL-6、TNFa)和自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自身表达趋化因子(包括cxc趋化因子家族)受体。

肿瘤进展依赖于肿瘤相关性巨噬
细胞(TAMs),对它的研究甚为活跃。

TAMs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如VEGF等)破坏基底膜,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肿瘤组织中TAMs的分布决定了肿瘤的分期和侵袭能力。

二、TME里的多种成分与肿瘤的关系
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在炎症到肿瘤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炎症和肿瘤细胞均可激活细胞因子,它们在维持慢性炎症、促进肿瘤进展、维持TME和抑制针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中起关键作用。

炎性因子分为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其中TNFα和L-1β在启动炎症到肿瘤的过程中最为重要,它们可以激活NF-KB。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效能的细胞因子,在肿瘤抑制和肿瘤进展中同时发挥作用。

TCFβ能募集MDSCs到TME中,减少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8+T细胞聚集,使肿瘤在炎症环境中更容易生长。

IL-IB在募集MDSCs中起关键作用,MDSCs可产生IL-6,而IL-6又能激活上皮细胞的STAT3,导致肿瘤发生,而阻断该通路有可能作为治疗肿瘤的靶点。

IL-6通过激活STATI和STAT3来介导结肠癌的发生和增殖。

它不但作用于肠上皮细胞,还激活树突状细胞和T辅助细胞,能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促进慢性炎症和癌前微环境的形成。

2.活性氧簇(ROS)和活性氮簇(RNS):慢性炎症中细胞长期暴露于ROS和RNS中会导致氧化应激,随即发生基因改变(包括DNA链断裂和碱基突变,抑癌基因突变)、脂质和蛋白质的过氧化和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

此外氧化应激会破坏DNA甲基化转移酶l和金属结合蛋白的功能,导致表观遗传学的改变。

RNS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可以引起抑癌基因点突变,增加慢性炎症导致癌变的风险。

RNS 还参与MAR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并诱导涉及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和死亡的AP-I基因的表达。

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TME中,MMPs在细胞间的对话和相互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整体上来说,MMPs的高表达与预后差相关,多数MMPs在肿瘤相关性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中表达。

它们不仅可以改变细胞外基质成分,而且可以调控一系列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

MMP-9与上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长因子的合成关系密切。

MMP-7与肿瘤转移相关。

4.环氧化酶(cox):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其中一个亚型COX-2在炎症时高表达,激活Wnt通路并促进肿瘤形成。

在胃肠道肿瘤中,它的表达起重要作用。

5MDSCs-MDSCs是一类异质性的骨髓前体细胞群体,包含早期骨髓祖细胞、幼稚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不同分化阶段的树突状细胞。

它们既能够抑制NK细胞和NKT细胞的细胞毒性,又能够抑制CD4+和CD8+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

它们被促炎因子诱导,在炎症环境中聚集。

三、临床应用前景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依赖于炎症的刺激。

但是,一旦肿瘤形成,就将按照自己的规律进展,对环境刺激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少或消失。

在早期阶段消除和控制炎症,对减少肿瘤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肿瘤形成后,即使炎症受到控制或消除,对控制肿瘤进展的作用也不显著。

许多研究也证实,在合适的阶段治愈炎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肿瘤的发生。

比较成功例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胃癌的发生率,抗HBV、HCV治疗减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

这一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为:是什么样的机制将炎症的慢性愈合过程转交为肿瘤的前期?如何对这样的机制进行干预?抑制核转录因子的生成、改变TME(例如改变局部的免疫抑制环境,减少ROS/RNS的形成等,针对特殊细胞因子和MMPs的治疗)均是有相当应用前景的。

由于肿瘤形成的机制相当复杂,未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