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因子与肿瘤
炎症因子的名词解释

炎症因子的名词解释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其中炎症因子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对炎症因子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一、炎症因子的定义与分类炎症因子是一种由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调节和介导炎症反应。
炎症因子通常由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递信号,进而对炎症相关细胞和组织产生影响。
炎症因子可以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功能可将炎症因子分为促炎性和抗炎性两大类。
促炎性因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IL-6等,它们在炎症反应的启动和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抗炎性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介素(IL)-10等则起到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
根据结构特点,炎症因子可分为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介素等。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和释放的小分子蛋白质,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而趋化因子则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迁移和定向运动;介素则是一类生物活性多肽,参与了机体内多个系统的调控和调节。
二、炎症因子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感染、损伤和病理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保护性反应。
而炎症因子则是炎症反应的关键调控因素。
首先,炎症因子能够在免疫系统中调节和激活免疫细胞。
在感染过程中,炎症因子能够引起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和杀伤力,从而清除病原体。
此外,炎症因子还能够促进炎症细胞向病灶聚集,形成炎症反应。
其次,炎症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炎症因子被认为是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等的重要促发因素。
炎症因子的异常激活和过度释放会导致慢性炎症状态的形成,进而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损伤组织器官。
最后,炎症因子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的水平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炎症因子对细胞免疫和肿瘤发生的影响研究

炎症因子对细胞免疫和肿瘤发生的影响研究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炎症的危害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炎症作为一种非特异的生理反应,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
但是当炎症反应过度或持久时,就会成为引起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如肿瘤、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
因此,对炎症因子对细胞免疫和肿瘤发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炎症因子是指在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分子。
炎症因子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促进宿主对感染和肿瘤的清除;同时也可以刺激血管、细胞凋亡或增殖等,从而导致各种病理性反应发生。
对于细胞来说,炎症因子是一种刺激因子,它的作用可以通过对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信号转导通路、机械压力等多方面进行调节。
有许多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IL-6等通过抑制或激活细胞凋亡通路、调控细胞周期等途径,对细胞产生影响。
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细胞的生命现象,还可能导致细胞变异、癌变等疾病的发生。
关于肿瘤发生和炎症因子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可以在早期癌变时的细胞周期失控、免疫逃脱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也可以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抵抗等等,从而使得癌细胞扩散、转移,使治疗难度加大。
另外,免疫系统在体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和病毒感染等病原体,保护宿主免受感染的侵害。
炎症因子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通过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突破异常细胞的保护机制,从而对体内异常细胞进行清除。
因此,在免疫系统中缺少或失活某些炎症因子,就会导致宿主对感染和肿瘤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为各种消极因素的发生提供了环境。
在目前的肿瘤治疗中,许多治疗方法都会利用炎症因子的作用来促进肿瘤的去除。
例如,在免疫治疗中,会将人工合成针对肿瘤表面标志(如PD-1、CTLA-4)的抗体注入体内,从而刺激免疫系统进行攻击。
而在使用放疗和除疤术等方式时,也会利用副作用产生的炎症因子来刺激潜在、尚未发现的早期肿瘤部位。
炎症_肿瘤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探讨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是否能够减缓肿瘤的生长。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作用;2. 探讨抑制炎症反应对肿瘤生长的影响;3. 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鼠肿瘤细胞系、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炎症抑制剂(如阿那白质素)、培养皿、细胞培养液等。
2. 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小鼠肿瘤细胞系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2)炎症因子处理:将培养好的肿瘤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适量炎症因子,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3)炎症抑制剂处理:在炎症因子处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加入阿那白质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4)细胞增殖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细胞凋亡实验: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6)肿瘤生长抑制实验:将小鼠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炎症因子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炎症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2. 在炎症因子处理组中加入阿那白质素,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示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3. 炎症抑制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抑制炎症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4. 肿瘤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与裸鼠肿瘤生长对照组相比,抑制炎症反应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五、实验结论1. 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2. 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3.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炎症与肿瘤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炎症因子在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抑制炎症反应可减缓肿瘤生长,为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 本实验结果与已有文献报道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密切关系。
NF-kB 炎症相关肿瘤的启动因子

NF-kB 是炎症相关肿瘤的启动因子NF-kB 是炎症相关肿瘤的启动因子,目前关于致癌物质的研究比较多,但关于慢性炎症所致肿瘤形成的分子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PIKARSKY应用the Mdr2-knockout mouse(自发性胆汁郁积致肝癌模型),发现肝内皮细胞和炎细胞通过上调肿瘤坏死因子引发NF-kB,NF-kB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提示NF-kB 是在慢性炎症相关肿瘤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可能为慢性炎症所致肿瘤的预防提供可能的靶点。
我们还不清楚人类癌症的起因,但是,可以估计到,致癌物质的检测和慢性炎症是肿瘤发展的两个潜在条件,慢性炎症能够解释约20%的人类癌症1。
因此,致癌物质的检测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已被广泛研究2。
关于慢性炎症所致肿瘤发生的分子细胞机理仍不十分清楚。
我们知道,在肿瘤中检常能测到核因子kB (NF-kB)(一种炎症反应的标志因子)的活性4,5,它可能是一种炎症和肿瘤的过度环节。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研究了敲除Mdr2基因的小鼠品系,能够通过肝细胞癌自发发生胆小管性肝炎6,它是一种炎症与癌症相关的典型例子7。
我们观察了敲除Mdr2基因小鼠的肝炎和癌演进,结果显示,在邻近的内皮和炎症细胞中,随着肿瘤坏死因子的上升,炎症过程能够触发肝细胞中的NF-kB因子。
在七个月鼠龄的小鼠中,通过使用一种特殊肝细胞可诱导的超级转基因抑制物IkB,来阻断NF-kB,这种抑制物对肝炎和早期肝细胞转化都无影响。
作为对照,通过抗肿瘤坏死因子的治疗或在肿瘤发展的后期阶段,使用具有IkB的超级抑制物进行诱导,来抑制NF - kB的作用,导致转化的肝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破坏肝细胞癌的进展。
因此,我们的研究表明,NF –kB能促进炎症相关的癌症,因此,是一种为慢性炎症所致癌症的预防提供潜在靶点。
肝癌是引起全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通常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生8。
根据在敲除Mdr2基因小鼠中的肿瘤发展,我们已经证实了前期已开展实验的结果6,9,这和人类的肝癌非常相似,包括以下几个不同时期:炎症,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结节(腺瘤样),癌转移(附图1a,b)。
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关联及其机制研究

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关联及其机制研究慢性炎症是指常年存在的炎症反应,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引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和肿瘤存在密切关联。
本文将介绍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关联,并探讨其机制研究。
一、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关联早期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些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与结直肠癌、肝癌等肿瘤密切相关。
而更近期的研究则表明,慢性炎症与多种肿瘤都存在关联。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局部慢性炎症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发生胰腺癌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10倍。
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中的炎症细胞会分泌许多炎性因子,包括细胞因子、化学介质等,这些因子会进一步诱导细胞发生突变,累计DNA损伤,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乳腺癌也存在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乳腺癌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出50%以上,其原因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存在的炎症微环境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还有附睾炎与睾丸癌、支气管炎与肺癌、鼻窦炎与鼻咽癌、龈炎与口腔癌等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关联,这些都提示了慢性炎症在肿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二、慢性炎症和肿瘤的机制在慢性炎症和肿瘤发生的过程中,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等因素都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细胞异常增生、突变,并最终形成癌症。
下面简要介绍慢性炎症和肿瘤的主要机制。
1. 炎症微环境的改变慢性炎症特点是炎症微环境中白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的免疫细胞浸润,形成大量的炎症介质。
这些炎症介质能够激活多条炎症通路,包括TGF-β通路、Wnt通路、NF-κB通路等,从而改变细胞信号传导,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存,同时降低细胞死亡和凋亡风险。
2. DNA损伤和修复的失控炎症介质可通过不同机制促进细胞DNA损伤和修复失控,包括DNA双链断裂引发的基因突变、DNA甲基化改变、DNA拷贝数变异等。
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的DNA可以触发细胞的有无免疫效应而被免疫系统清除或维持。
炎症肿瘤的原理是什么

炎症肿瘤的原理是什么炎症肿瘤是指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展出的肿瘤。
下面将依次介绍炎症肿瘤的形成机制、炎症与肿瘤的关系以及炎症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炎症肿瘤的形成机制:炎症与肿瘤在形成机制上有一定的关联。
在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免疫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这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会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浸润,从而使炎症组织中的细胞分化和增殖增加。
同时,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也会促进细胞的突变和肿瘤的形成。
炎症与肿瘤的关系: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增加细胞自身的突变风险,促进细胞的肿瘤化。
例如,慢性肝炎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肝癌。
另一方面,肿瘤细胞本身也可以诱导炎症反应。
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促炎分子,如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来吸引免疫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形成肿瘤微环境并促进肿瘤的增殖和侵袭。
炎症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是控制炎症肿瘤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加强对慢性炎症的防治,避免长期的炎症刺激。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炎症病变,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可以降低炎症肿瘤的风险。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防炎症肿瘤的发生。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对防止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有益。
此外,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抗炎能力。
治疗炎症肿瘤需要针对疾病的具体特点进行综合治疗。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切除,可以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减少术后复发和控制肿瘤的转移。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来实现抗肿瘤的目的。
总之,炎症肿瘤的形成机制复杂,常常涉及到细胞的增殖、突变、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多个环节。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炎症与肿瘤中的作用

由4 外 显 子 和 3 内含 子 组 成 ,定 位 于人 第 6 染 色 体 个 个 对 上 。T F 前体 由2 3 氨 基 酸残 基 组 成 , 7 个 氨基 酸 N— 3个 含 6 残 基 的信 号 肽 , 除 信 号 肽 后 成熟 型 T F 为 17 基 酸 切 N— 5氨 残 基 , 糖 基 化 , 6 位 和 1 1 两个 半 胱 氨酸 形成 分 子 内 非 第 9 0位 二 硫 键 [。 2 I T F 0有 2 N 一 l 种受 体 T F tmo n coi fc r eetr, N R( r ers at cpo) u s or 分 别 为 分 子 量 为 5 0 5 0 0的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受 体 I 型 fD 2a N R F A C 10/ F S 1 1和 分 子 量 为 7 0 的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受 T 50 0 体 Ⅱ型 f DI0 fN R F B , 型 受 体 在 信 号 转 导上 存 在 C 2 bI F S 1 ) 两 ' 定 的差 异f。在 大 多数 组 织 中肿瘤 坏 死 因子 受体 I型 的 3 1 表 达较 多 见 。而T F 大 部分 生 物 活性 是 由T F N— N R I型所 介 导 , 细胞 的损 伤 、 抗 病 毒 的 活性 、 纤 维 细 胞 的增 在 拈 成 殖 、 胞 的程 序 性 死 亡 、 活 核转 录 因子 一c 细 激 -B等 生 物活 性
从炎症调节因子到肿瘤抑制因子——A20的特点及其在淋巴细胞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A b t ac : A2 s r t 0 wa o gnal i e tfe a a s r i l i y d n iid s ke rg a o o ifa y e ultr f n mm ain i aln pah y l to sgn lig twa s, a NF- KB
[ 摘 要] A 0是炎症信号传 导的 中心调节 因子一 N 一c 2 F- B抑制 因子 , 而近年研究发 现 A 0更重 要的功能是 2
作 为一个 肿瘤抑制 因子 ,其缺失在淋 巴细胞肿瘤 的发 生中有重要 的作用 。综述近年所 报道的 A 0生物学功 能 、 2 分子 机制及其在淋 巴细胞肿瘤 中调节 作用的研究进展 。 [ 关键 词] 淋 巴细胞肿瘤 ; 2 ;肿瘤抑 制因子 A0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 3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14 2 1 ) 1 05 — 6 6 1 5 4 (0 10 — 0 4 0
2 1 年 2月 01 第 1 卷第 1 1 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循 证 医 学
T eJ u n l f ie c — a e d cn h o r a o d n e B s d Me ii e Ev
Fe 201 b. 1 Vo11 No. .1 1
转化 医学 ・
从 炎 症 调 节 因子到 肿 瘤 抑 制 因子
胞 因 子 和趋 化 因子 、炎 症 启 动 酶 以及 免 疫 受 体 的 异 常表 达 和 刺 激 , 这 些 过 程 中 , 录 因 子 N — B 在 转 FK 起 关键 性 的作 用 。 目前 已 明确 多 数 炎 症 的调 控 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Hussain,S. P. et al.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an ancient link with novel potentials. Int. J. Cancer 2007,121,2373 – 2380. [2] Mantovani,A. et al. Tumour immunity: effector response to tumour and role of the microenvironment. Lancet 2008,371,771 – 783. Greten,F. R. et al. [3] IKKbeta links inflammation and tumorigenesis in a mouse model of colitis - associated cancer. Cell 2004,118,285 – 296. [4] Hussain SP,Harris CC.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an ancient link with novel potentials. Int J Cancer 2007; 121: 2373 - 80. [5] Wu WS. The signaling mechanism of ROS in tumor progression. Cancer Metastasis Rev 2006; 25: 695 - 705. [6] Azad N,Rojanasakul Y,Vallyathan V. Inflammation and lung cancer: 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 nitrogen species.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B Crit Rev 2008; 11: 1 - 15. [7] Hussain SP,Amstad P,Raja K,Ambs S,Nagashima M,Bennett WP,et al. Increased p53 mutation load in noncancerous colon tissue from ulcerative colitis: a cancer - prone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ancer Res 2000; 60: 3333 - 7. [8] Shahrzad S,Bertrand K,Minhas K,Coomber BL. Induction of DNA hypomethylation by tumor hypoxia. Epigenetics 2007; 2: 119 - 25. [9 ] LimSO,GuJM,KimMS,KimHS,Park YN,ParkCK,et al. Epigeneticchanges induc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ylationof the E - cadherin promoter. Gastroenterology 2008; 135: 2128 - 40. [10] Baron,J. A.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aspirin to prevent colorectal adenomas. N. Engl. J. Med. 2003,348,891 – 899. [11] Sandler,R. S.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aspirin to prevent colorectal adenomas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colorect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03,348, 883 – 890. [12] Benamouzig,R. et al. Daily soluble aspirin and preven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 recurrence: one - year results of the APACC trial. Gastroenterology 2003, 125,328 – 336. [13] Bromberg J,Wang TC.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IL - 6 and STAT3 Complete the Link. Cancer Cell 2009; 15: 79 - 80. [14] Bollrath J,Phesse TJ,von Burstin VA,Putoczki T,Bennecke M,Bateman T,et al. gp130 - Mediated Stat3 Activation in Enterocytes Regulates Cell Survival and Cell Cycle Progression during Colitis - Associated Tumorigenesis. Cancer Cell 2009; 15: 91 - 102. [15] Grivennikov S,Karin E,Terzic J,Mucida D,Yu GY,Vallabhapurapu S, et al. IL - 6 and stat3 are required for survival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nd development of colitis - associated cancer. Cancer Cell 2009; 15: 103 - 13. [16] Masferrer JL,Koki A,Seibert K. COX - 2 inhibitors. A new class of antiangiogenic agents. Ann NY Acad ci 1999; 889: 84 – 6. [17] Sawaoka H,Tsuji S,Tsuijii M et al. Cyclooxygenase inhibitors suppress angiogenesis and reduce tumor growth in vivo. Laboratory Invest 1999; 79: 1469 – 77. [18] Nakao S,Kuwano T,Tsutsumi - Miyahara C et al. Infiltration of COX - 2 expressing macrophage is prerequisite for IL - 1 beta - induced neovascularization and tumor growth. J Clinic Invest 2005; 115: 2979 – 91. [19]Kuwano T,Nakao S,Yamamoto H et al. Cyclooxygenase 2 is a key enzyme for inflammatory cytokinase - induced angiogenesis. FASEB J 2004; 18: 300 – 10.
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血管生成和转移。
【关键词】: 炎症因子; 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0.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 2010) 09 - 0087 - 03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 复杂的防御反应。炎症的反应过程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生理 变化,其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即: 液体和白细胞的渗出。 150 年前,Virchow 最初发现慢性炎症与癌变之间存在关联, 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慢性炎症和感染是肿瘤发生的一个 重要的原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 25% 的癌症都是由 于慢性感染或其他类型的慢性炎症所引起的[1]。炎症的来 源是很广泛的,包括微生物和病毒感染、接触过敏源和自 身免疫性疾病。急性炎症反应通常是有益的,尤其是在微 生物感染和组织损伤应答中。一个调控良好的免疫系统可 以抑制肿瘤的产生[2]。但是,慢性炎症是有害的,通常可 以促使细胞癌变。慢性炎症有多种可以致癌的机制,这包 括诱导基因突变、促进血管生成、改变基因状态和促进细 胞增殖等方面。炎症可以改变癌基因和抑制癌基因 ( 包括 蛋白质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小分子 RNA 基因) 的表达和转 化,以促进细胞向恶性转变。
CXCR4 / CXCL12 轴目前被认为是肿瘤转移中最主要的 机制。已经发现其表达上调与多种恶性实体瘤的侵袭和转 移相关。Müller 等报道,人乳腺癌细胞系高表达趋化因子 受体 CXCR4 及 CCR7,乳 腺 癌 原 发 灶 及 转 移 灶 也 高 表 达 CXCR4 和 CCR7,而在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如淋巴结、 肺、肝脏和骨髓则高水平地表达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 SDF - 1 ) ( CXCL12 ) 和 CCL21[27]。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小鼠制作的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中使用抗 CXCR4 的单克隆 抗体能有效地抑制肺部转移,提示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同步 高表达在决定乳腺癌器官特异性转移部位上起着非常关键 的作用,也说明抗 CXCR4 单克隆抗体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应 用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受体与肿瘤的侵 袭与转移有关。Kato 等对 79 例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 导管癌 组 织 进 行 的 研 究 表 明,所 有 患 者 的 癌 组 织 均 表 达 CXCR4,而高表达者伴有广泛的淋巴结转移,提示 CXCR4 在乳腺 癌 淋 巴 转 移 中 起 重 要 作 用 。 [28] 李 芳 等 研 究 指 出, CXCR4 / CXCL12 在卵巢癌组织以及癌性腹水中含 量 增 加, 由此推出 CXCR4 / CXCL12 系统与卵巢癌有密切关系 。 [29] 3 炎症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