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恭维语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教育文档
英汉恭维语与应答对比及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启示

2012年第·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7期Fe b2012[摘要]语言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学习,更应该是文化交际的学习。
礼貌是交际有序进行的润滑剂。
论文分别从利奇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入手,对比英汉恭维语与应答的语用异同,从而得出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恭维语与应答;礼貌原则;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2-0119-02英汉恭维语与应答对比及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启示宋晓丽1,2,左巧1(1.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2.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大同037400)作为一名语言教学者,应了解语言发展的最新趋势。
过去的语言研究,更多地停留在语言本身,也就是语义学层面,而且语言研究多为单语言研究,很少进行语言间的对比研究或者与语言所相关的文化、思维领域的对比研究,致使语言的学习呆板化、僵硬化,成为“死语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以及联系的不断加深,对我们的语言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言学习的重点应是语言的交际运用。
在交际过程中,礼貌是交际和谐的必要条件,而恭维语或者说赞美语又是礼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英汉恭维语与应答的语用异同进行研究,对英语语言教与学从“死语言”变成“活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分别论述:一、英汉的礼貌原则理论1.利奇的礼貌原则(Le e ch’sPolitenes sPrinciple s)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礼貌原则(PP),认为礼貌的功能是可以避免交际的不和谐或冒犯,保证交际的顺畅。
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Tact maxim(Minimiz e cos t to other;Ma xim iz e be ne fit to o ther.)得体准则(对他人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英汉恭维语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F V i s i o n
. -
英汉恭维语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济南 2 5 0 1 0 3 )
【 摘 要】 恭 维语是一种常见的语 言行为 , 英汉语 言中都有丰富的恭 维语 , 语言的使用 离不开其 文化背景和风俗 习惯 , 因此英语恭维语的学 习应该遵循 西方的语用 习惯。本文利用礼貌原则对恭 维语进行分析 , 并对外语教学提 出几点看法, 希望能对从 事英语教 学的教学者有所启示。 【 关键词 】 恭 维语 ; 英汉对比; 语 用能力 积极地去肯定和恭 维他人 的外貌 、 穿着打扮 、 能力 、 工作等方面 。恭维 语 的选用要考虑到很多其他 因素 . 在汉英两 种语言里存着大量 的恭维 根据 H o m l e s 的观点 . 恭维语f c o m p l i m e n t ) 是“ 为他人尤其听话者具 语. 但是 由于文化不同. 两种语言在恭 维语 的习惯和用法大不相同。 有听话者和说话者均给予肯定评价 的某种 良好东 西( 拥有物 . 性格或 技能等) , 以隐含或明示的方式 向其表示的一种言语行 为。” 狭义 的恭 2 英 语 恭 维 语 的教 学 维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 目的而在言语上的阿谀奉承 . 在 词语划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 学 习的最终 目的是用来跟西方人进行交流 , 分上属于贬义词 。而在语言学中. 恭维是 日 常交际中一 种非常普遍 的 所 以英语 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最终的语用能力 , 而不仅仅是知识 的掌 语言现象和行为 . 握。 般认为 . 凡是表示积极肯定的言词 . 均在恭维语之列 。 恭维语是 2 . 1 转变观念 . 重视文化 素养 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 的一种语言现象 . 是社 会文 明的产 中国的传统英语教 学大多重视背单词 , 记语 法 , 尤其是 中学 的英 物 它反射出形形色色的社会 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 态. 和与之相应 的 语课程 . 学 习重点往往 围绕 着各种考试 , 恭维语并 不是课堂教学 的重 文化传统 恭维语的存在体现 了不 同的社会文 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 要 内容。 因此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 英语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 引导学生 制约 , 也体现了不 同国家交际方式的特点 。恭维语涉及到文化 、 风俗 、 认识到仅仅学 习语言是不够的 . 还要学习如何在其 文化 背景中正确得 历史 、 交际等诸 多方 面, 可以从语言学 的角度进行研究 , 也属于文化研 体地使用语言 。英汉恭维语虽然有共 同之处 , 但 由于中西方价值 观和 究的范畴。 文化上的差异 . 恭维语的使用和应答上有 显著不同 , 这就需要认 识到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 国家 .恭 维语都是人们进行正常交流 . 维 英汉恭 维语 的差异和导致差异的相关背景知识 . 在跨 文化交流中学会 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必要的手段 因此恭维语在汉语 和英语 中都是 尊重不 同文化 .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个重要部分 . 由于 中西文化差异 . 恭维 语在不 同语言 中涉及 的话题 2 . 2 课 堂教学 内容的设计 内容 以及使用习惯也会呈现各 自不同的特征 . 为 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 为加深学生对恭 维语的理解 . 多提供 第一手资料 , 让学生 多接触 中可能遇到 的麻烦 . 了解英汉恭 维语 的差异是很有必要 的 . 应 该受到 地道的英语恭维语 , 为学生提供内容 丰富 、 方式多样 的语言素材 , 比如 外语学习者和教 学者 的重视 课上播 放英语视频 、 原声电影 、 讲座 、 P P T 课 件等。选用教材和 自编教 材时加入一些反映英美文化 和风俗 的内容 ,也可 以引进 国外 优秀教 1 礼 貌 原 则 与恭 维 语 材 课 下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广播 . 读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 , 观看英文视 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 ( P P ) 包含 6 项准则 : 得体准则 、 慷慨准则 、 赞 频. 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材料 。 誉准则 、 千谦逊原则 、 一致原则 和同情原则。具体 内容如下 : 2 _ 3 遵守西方的语用 习惯 1 ) 得体原则 :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 尽量让别人多得益 。 在使用一 门语言时尤其要 重视 语用习惯 . 和西方人交 流时 . 要尽 如: -C o u l d y o u p l e a s e h e l p m e i f n i s h my w o r k ? 量遵守西方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而不应该受到 中国语言习惯 的影响 , I t wi l l be my g r e a t h o n o r . 例如对方在夸你工作做 的好时 . 不要总是拒绝. 相反应该坦诚接受 , 并 2 ) 慷慨准则 : 尽量少让 自己得益 . 尽量多让 自己吃亏 。 说T h k y O U o 中国有个真实的例子是说江青会见外宾 . 要求 翻译要严 如 :Y o u MU S T f e e l a t h o m e a n d h e l p y o u r s e l f . 格按她 的意思翻 , 不许走样 。外 宾一见到江青 , 立 刻拍 马屁道 : “ M i s s kP l e a s e f e e l a t h o me a n d h e l p y o u r s e l f . j i a n v O u a r e v e r y b e a u t i f u 1 . ” 翻译照翻 , 江青心花怒放 , 嘴上还要谦虚 3 ) 赞誉准则 : 尽量少贬损别人 , 尽量多赞誉别人 。 下: “ 哪里 , 哪里” 。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恭维语,作为重要的言语行为之一,起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恭维语的功能、话题、恭维策略及句式、恭维语的回应等研究进行回顾,主要探讨英汉恭维语在使用上的文化差异,旨在增强人们对恭维语的进一步认识,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参考。
标签: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恭维语恭维语回应一、引言恭维语及其回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
作为社会交际用语,恭维语必然会受到交际者双方的性别、身份地位、亲疏关系、使用场合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虽然恭维的话题往往离不开外貌、能力与财富,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在恭维语的使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汉恭维语也是大学英语口语、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教学经常涉及的话题,对英汉恭维语差异进行探讨,能为教学提供借鉴。
本文对英汉恭维语的功能、话题、策略、句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系统的阐述。
二、恭维语的功能差异早在1967年,戈夫曼(Goffman)就提出“面子理论”,并指出恭维语通过表达对他人的肯定与欣赏,维护对方的面子。
此后,学者们进一步指出,恭维语可以建立和维护交谈双方的良好关系[1][2][3]。
其中,沃尔夫森(Wolfson,N)将恭维语的这一社会功能比作“社交润滑剂”(social lubricants),霍姆斯(Holmes)用“关系稳定的符号”(solidarity signals)来总结恭维语的功能,都非常形象鲜明地展示出它的主要功用[1][3]。
的确,恭维语及其回应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恰当的使用能够起到调节、巩固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恭维语使用不当,则很可能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甚至导致沟通上的困难,这一点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在汉语中使用诸如“我很喜欢(你的发卡)”“(你的裙子)真漂亮”等句型来表达对他人物品的欣赏,很容易被人理解为一种间接的索取。
叶雷[4]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很少使用“我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因为它在中国人看来往往意味着偏好和倾向,从而被人理解为对某物的占有欲。
英汉对比恭维语赏析

第三, 在西方国家里, 一般是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进行恭维 , 尤其是在公司, 上 级恭维下级, 目的是想维护上下级之间的融洽关系, 例如老板称赞员工 工作做得不 错哦, 继续努力! 而在中国, 相反, 却是地位较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进行恭维。在中国 同样是对下属的恭维 (同上 ) 就可能是警示、警告的意思, 即(老板 ) 你太露锋芒了, 都快让我难堪了, 该注意了!
4. 英汉恭维语应答方式的差异
在英汉文化中 ,对恭维的应答方式大体可以分为 “接受” “降级” 与 “否定” 三 种应答方式。在具体的语用中又有明显的差别。
4.1在英语文化中 ,对恭维“接受” 的应答方式包括感谢、同意、 回赞等方式。 (1)感谢。面对恭维 ,大多数情况下可用感谢的方式 ,通常以一句 “Thank you !” 来应 答别人的恭维。这样可以避免对恭维内容表态 ,只是对对方的友好态度表示谢意。 如: A :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B : Thank you. (2)同意。受恭维的一方对恭维内容表示同意 ,并完全接受。如: A :What a beautiful scarf . B :Oh yeah ,it is. (3)回赞。受恭维的一方不仅认可恭维内容 ,而且对对方的友好态度表示感谢并去恭 维对方 ,以进一步巩固其融洽的关系。如: A : Your kids are really lovely. B : Yours ,too.
其次, 在汉语恭维语中, 形容词极少单独使用, 一般我们都会在形容词前加 上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在形容词后加上表示程度的补语。而英语恭维语的形容词 通常情况下都单独使用。 如:你这身儿打扮真时尚。
汉语教学对高校英语教学创新的启示

汉语教学对高校英语教学创新的启示【摘要】汉语教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可以相互启示。
通过汉语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拓展其跨文化交流技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等。
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借鉴,为高校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英语教学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需求。
汉语教学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可以为英语教学带来更多的启迪与启发,让教学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性。
【关键词】关键词:汉语教学、高校英语教学、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跨文化交流技能、教学方法创新、教师教学水平、现代科技手段、启示。
1. 引言1.1 汉语教学与高校英语教学的关系汉语教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学习汉语产生了兴趣。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也受到了影响,需要更加关注汉语学习的趋势和方法。
汉语教学可以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启示,促进交流和互相学习。
通过汉语教学的实践,可以不断改进和创新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深入探讨汉语教学与高校英语教学的关系,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和借鉴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教学理念,可以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路,推动教学创新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加强汉语教学与高校英语教学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可以共同促进两门语言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是汉语教学对高校英语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汉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与高校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综合能力的理念相契合。
通过汉语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词汇量,增强语言交流的能力。
汉语教学注重语境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分析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 是句 法 结构 还 是 语 义组 成 方 面 , 语 恭 维 语也 是 高 度 程 汉 式 化 , 句 法 结 构 与英 语恭 维语 句 法 结 构 相 比 , 的 大 相 其 有 径 庭 , 的则 极 为相 似 [ 有 1 1 。近年 来 , 内很 多 学 者 也 从 恭 维 国
语 所涉 及 的话 题 内容 、 法 结构 和 应 答 方 略 等方 面 对 英 汉 句
外 表 特 征 能 反 映 一 个 人 的 品味 。 因此 不 论 在 英 语 中 还是 汉 语 中 都 占据 话 题 的 主 导 地 位 。 只 是 英 语 中侧 重 那
个 性的恭维是协调人际关 系“ 致性” 一 的一 种 手 段 。
( 广东 农 工 商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外语 系 广 东 广 州 5 0 0 ) 15 7
摘 要 : 维语 是 使 用 非 常普 遍 的 一 种 言 语行 为 , 有 促进 和 协 调人 际 关 系的 功 能 。作 为一 种 社会 语 言 文化 恭 具
现 象 。 维语 的使 用与 社会 文化 密不 可 分 。从 恭 维语 所 涉及 的话 题 内容 和反 应 方略 方 面分 析 英 汉恭 维语 的差 异 , 恭 并提 出 了一些 在 外语 教 学方 面的 启 示 。 关键 词 : 维语 : 化 差 异 : 语 教 学 恭 文 外
恭 维 是 一 种 积 极 的 礼 貌 策 略 。 因 此 , 理论 上 讲 , 从 恭
维 的 话题 应 该 是 包 罗万 象 的 , 是 在 实 际 交 往 中 , 维 语 但 恭 针 对 的 只 是几 个 很 宽 泛 的 话 题 如 外 表 、 力 、 就 、 性 能 成 个
和所 有 物 等 。
外表 , 会 被 视 为 轻 无 礼 。在 中 国 , 赞 别 人 妻 子 的男 人 就 称 也 会 被 认 为 是 别 有 用 心 .因 为 中 国 人 信 奉 “ 友 妻 不 可 朋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恭维语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比分析,从恭维语所涉及的话题内容和应答方式两方面,分析英汉恭维语的差异,并总结出造成英汉恭维语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一些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
恭维语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引言恭维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
恭维不是为达到特定目的的阿谀奉承,而是指社会交往中对人对事的一种积极评价。
这种言语行为存在于每个社会群体,存在于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巩固和加强交际者之间的团结,起到社会润滑油的作用。
由于文化的迁移,外语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语言文化中,本文正是通过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从涉及的话题和应答方式两个方面研究分析中西方恭维语所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希望这些研究对从事外语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学者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英汉恭维语的差异对比1.英汉恭维语所涉及的话题差异英汉恭维语话题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
本文仅就英汉恭维语话题涉及最多的两个方面——“外貌仪表”与“成就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在美国文化中,女性的外貌永远是被恭维的对象,这不受她们的年龄、社会地位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中国对女性在“外貌方面”的恭维可能被认为是违反了禁忌,当传统女性在外貌上受到别人的夸赞时仍感到窘迫不安无言以对。
关于“成就和能力”恭维语,因为这两者能反映出实现自我价值所做出的奋斗,因而也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话题。
但是,西方文化中,涉及别人能力的恭维是很严肃的判断,而且只有那些拥有评价能力的、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才有资格这样做,这类恭维通常出现在上下级之间或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
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恭维的范围比较广,对别人能力的赞美,只有那些拥有评价能力的人才有权利这么做;但同时也有年长者对年轻者的鼓励性的赞美,而这仅仅是一种鼓励;同时,年轻者也可以赞美年老者,下级也可以赞美上级,而这更多的是对赞美者的一种恭维。
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它旨在研究语言在特定交际环境中如何运用和理解,回答了语言是如何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这一中心问题。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发展的比较完整、系统的一门学科,但究竟什么叫语用学,却有不同的定义。
虽然定义不同,但在语用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人们比较认同两个方面的内容:(1)语用学研究言语交际和和理解中与语境有关的各方面问题;(2)语用学研究言语交际和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作用。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研究语言是否合适、得体以及如何做到合适、得体。
我们知道,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的使用语言,仅仅懂得语音、词汇、句法、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得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掌握成功交际所需的各种非语言因素。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仍属于“知识”型的课堂教学,即将英语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用词规则和语法规则的详细讲解和机械性操练,忽视对所教词句语用规则的传授。
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认识很多单词,语法掌握的也不错,但与人交流尤其是与外语本土人士进行交流时却问题百出,不尽人意,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原因在于学生缺少成功交际所必须的语用能力。
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并不随着语法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并且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社会语用、社交语用失误的频繁出现也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外语教学要以语用知识的教学为方向和核心进行外语教学,语言知识的教学固然是基本,但要学生在接受学习和培训后,使外语真正成为他们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各方面的语用知识,包括语用语言知识、社会语用知识、跨文化语用知识、语际语用知识等。
在语用语言方面,对语言形式进行语用分析,认识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语用含义和语用差异,无疑是语用知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恭维语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0 引言
根据Homles的观点,恭维语(compliment)是“为他人尤其听话者具有听话者和说话者均给予肯定评价的某种良好东西(拥有物,性格或技能等),以隐含或明示的方式向其表示的一种言语行为。
”狭义的恭维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目的而在言语上的阿谀奉承,在词语划分上属于贬义词。
而在语言学中,恭维是日常交际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和行为,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积极肯定的言词,均在恭维语之列。
恭维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文明的产物。
它反射出形形色色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和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
恭维语的存在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制约,也体现了不同国家交际方式的特点。
恭维语涉及到文化、风俗、历史、交际等诸多方面,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属于文化研究的范畴。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恭维语都是人们进行正常交流,维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必要的手段。
因此恭维语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一个重要部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恭维语在不同语言中涉及的话题内容以及使用习惯也会呈现各自不同的特征,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麻烦,了解英汉恭维语的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应该受到外语学习者和教学者的重视。
1 礼貌原则与恭维语
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PP)包含6项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千谦逊原则、一致原则和同情原则。
具体内容如下:
1)得体原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
如:―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finish my work?
―It will be my great honor.
2)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如: You MUST feel at home and help yourself.
*Please feel at home and help yourself.
3)赞誉准则: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如:What a great job you have done!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句子“Jack, you are shining as a new penny.”
4)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
如:―You got high scores in the final exam.
―Thank you. That’s because I have good teachers.
5)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如:―A: Our English teacher is really kind and patient with us,don’t you think?
―*B1: Yes, I think so.
―B2:I don’t think so. I think she is too strict with
us.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如:―I failed the math competition last week. I prepared a lot for that.
―*Oh,I’m sorry to hear that.
―It’s no big deal. I know what it is like.
礼貌问题虽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它的社会背景,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只是我们见到的表层现象,要透过表象挖掘深层的文化本质。
中国和西方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背景,表现在礼貌原则上也有巨大的差异,我们和西方人进行交际时,如果不了解其语言礼貌原则的特定,很可能会产生误会,影响会话交际。
恭维语的使用是一种典型的礼貌语言。
为了讲究礼貌,人们往往积极地去肯定和恭维他人的外貌、穿着打扮、能力、工作等方面。
恭维语的选用要考虑到很多其他因素,在汉英两种语言里存着大量的恭维语,但是由于文化不同,两种语言在恭维语的习惯和用法大不相同。
2 英语恭维语的教学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来跟西方人进行交流,所以英语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最终的语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
2.1 转变观念,重视文化素养
中国的传统英语教学大多重视背单词,记语法,尤其是中学的英语课程,学习重点往往围绕着各种考试,恭维语并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英语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仅仅学习语言是不够的,还要学习如何在其文化背景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
英汉恭维语虽然有共同之处,但由于中西方价值观和文化上的差异,恭维语的使用和应答上有显著不同,这就需要认识到英汉恭维语的差异和导致差异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会尊重不同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为加深学生对恭维语的理解,多提供第一手资料,让学生多接触地道的英语恭维语,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语言素材,比如课上播放英语视频、原声电影、讲座、PPT课件等。
选用教材和自编教材时加入一些反映英美文化和风俗的内容,也可以引进国外优秀教材。
课下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广播,读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观看英文视频,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材料。
2.3 遵守西方的语用习惯
在使用一门语言时尤其要重视语用习惯,和西方人交流时,要尽量遵守西方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而不应该受到中国语言习惯的影响,例如对方在夸你工作做的好时,不要总是拒绝,相反应该坦诚接受,并说Thank you。
中国有个真实的例子是说江青会见外宾,要求翻译要严格按她的意思翻,不许走样。
外宾一见到
江青,立刻拍马屁道:“Miss Jiang,you are very beautiful.”翻译照翻,江青心花怒放,嘴上还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
翻译不敢怠慢,把江青的话翻成英文:“Where? Where?”外宾一愣,还有这样的人,追问哪里漂亮的,干脆马屁拍到底:“Everywhere,everywhere.”
翻译:“你到处都很漂亮。
”江青更高兴了,但总是要客气一下:“不见得,不见得”。
翻译赶紧翻成英文:“You are n ot allowed to see,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这样的翻译就让人听不懂了。
所以与西方人交流要符合西方人的回答方式,以免让对方尴尬或者疑惑。
2.4 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的学习不应仅限于课堂的学习,因为课堂教学毕竟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因此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课下活动,比如英语俱乐部、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活动中心等多种形式,举办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比如话剧表演、英美文化讲座、英语口语大赛等等,在活动中多加入文化和西方风俗习惯的内容,让学生在英语的使用中亲身体验,加深记忆。
任何语言都有它的文化背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学习语言不光要学会单词、语法、句型等语言基本知识,更要通过语言去了解西方的文化和历史,才能对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在使用语言时减少语用错误的出现。
因为有时候即使我们使用了语法上正确的句子,也可能因为违背了语境、英语文化背景或者不符
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而犯错。
语用能力是指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在对语境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下转第282页)(上接第224页)意思和意图的能力。
这才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英语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恭维语使用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要加以重视,注意多积累,慢慢培养正确的恭维语表达习惯。
例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举一些英语中恭维语的例子,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恭维话题进行角色扮演,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然,这个能力培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长期积累。
3 结论
恭维语作为一种礼貌用语,是我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
英汉恭维语所体现的各方面的差异深层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区别,这与社会习俗、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密不可分。
因此,外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彼此的语言和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尽量少出错,从而成功地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