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

合集下载

规模养殖场消毒的误区与对策

规模养殖场消毒的误区与对策

长 葛

常 常 不 知 所 措 . 从 下 手 无
毒 时 广 大养 殖 户通 常 忽 视 了对 现场 的机 械性 清 除 .在栏 舍、 水槽 、 槽 肮脏 不堪 的情 况下 就进 行 消毒 , 接将 药液 食 直 喷 洒在 垫料 、 粪便 上 . 果消 毒效 果却 不好 。 结 殊不 知再 好 的
消 毒 药 都 不 能 穿 过 粪 便 、厚 的 尘 土 达 到 良 好 的 消 毒 效 果 .
乙n
通 常 只 凭 广 告 宣 传 来 选 择 .但现 在 好 多 消毒 药 的
广 告 宣 传 往 往 存 在 着 不 少

问题 .如 有 的 消 毒药 宣 传 “ 病 毒 的强 毒株 、 强 毒 对 超
用 饲 料 经 销 部 门 的 麻 袋 . 完 归 还 . 实 这 样 做 是 很 危 险 用 其 的 由 于 饲 料 袋 可 能 在 几 个 养 殖 场 内 周 转 . 上 不 同 的病 带
1 消毒 池 的 设 置 . 2
坷 需 兽鏖 南 牲
2 年 3 )7 0 ( l 第期 1第卷 0
中 图 分 类 号 :8 2 5 S 1. 9
展 . 禽 养 殖 也 E趋 集 中 畜 t

文 章编 号 :0 4 5 9 (0 00 — 0 9 0 1 0 — 0 02 1)7 0 3 — 2
文献标 识 码 : B
规 模 养 殖 场 消 毒 的 误 区 与 对 策
随 着农 业 产 业化 的发
化 由 于 集 约 化 养 殖 , 发 生 各 种 疾 病 的 几 率 也 越 来 越 大 . 仅 给 养 殖 户 带 不
原微 生物 。但 事实 上并 非 如此 . 不 同情况 下 消毒药 浓度 在

鱼缸消毒养水的正确方法

鱼缸消毒养水的正确方法

鱼缸消毒养水的正确方法养鱼过程中,鱼缸是最关键的环境,因为它的干净程度会影响鱼儿的健康。

为了保证鱼缸的卫生干净,要经常进行消毒养水。

下面介绍鱼缸消毒养水的正确方法。

1. 清理鱼缸内杂物在进行鱼缸消毒养水之前,一定要先将鱼缸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包括鱼缸底部的污垢、水草以及鱼粪等。

可以使用吸管等工具,将污垢、水草等物体清除干净,尽量不留下任何的污渍。

2. 准备消毒液将鱼缸消毒液倒入容器中(按照药品说明进行调配),将药品均匀溶解。

消毒液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加入适量的水,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调配和使用。

3. 消毒鱼缸消毒液准备好之后,将其倒入鱼缸中,同时确保鱼缸内消毒液的浓度均匀。

消毒液浸泡鱼缸的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消毒液会在鱼缸内停留1-2小时。

在鱼缸浸泡消毒液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鱼网将底部的污垢、水草进行清理。

4. 清洗鱼缸消毒液浸泡的时间结束后,要用清水将鱼缸彻底冲洗干净。

在清洗鱼缸的过程中,可以用洗涤剂进行清洗,一定要彻底冲洗干净,避免残留消毒液。

并且注意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洗涤剂,避免对鱼儿造成伤害。

5. 加入养水剂清洗鱼缸之后,要加入养水剂,这样能够帮助减轻鱼儿的压力,保持鱼缸内水质的稳定。

养水剂的使用量要根据鱼缸的大小和水质来确定,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使用。

总之,鱼缸消毒养水是鱼缸养护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仔细谨慎,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要领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鱼儿的健康和生长。

同时,还要注意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量,不要过量使用和过度浸泡,避免对鱼儿造成伤害。

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消毒

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消毒

66 | 2019年第39卷第09期 总第272期 |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消毒庄志伟1,庄 园1,刘艳花2(1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2 胶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300)1 消毒理念的误区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的误区。

盲目加大消毒剂浓度既造成浪费又使细菌产生抗性。

消毒剂的浓度是根据其本身性质和消毒对象来确定的,需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必要时可模拟现场进行检测以确定最佳使用浓度[1-2]。

消毒重要,清洁不重要的误区。

清洁可以清除90%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和大部分有机物,消毒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有机物含量的影响,只有先清扫、清洁再消毒,其效果才好[2]。

消毒时温度越高越好的误区。

大多数消毒剂在消毒时,环境温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好,但不同的消毒剂其最佳消毒温度范围不同。

对于挥发性强的消毒剂,温度高可能导致其不能与消毒对象充分接触而出现消毒失败。

因此我们要将消毒剂进行准确分类,根据不同环境温度选择杀灭效果最佳的消毒剂[3-4]。

消毒剂价格越贵越好的误区。

市场上常见的消毒剂品种多样,价格较贵的品类可能是由于杀灭效果好及研究开发费用高。

但消费者在选择时,最好在实验室模拟不同的杀灭目的以检测其效果,货比三家,最终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商品。

重视舍内小环境消毒,轻视舍外环境消毒的误区。

舍内小环境与畜禽接触时间长,但是舍外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赃物与垃圾等不能及时处理或外来病原污染外界大环境,也会造成微生物滋生。

消毒时应遵循舍内环境喷雾消毒2日1次,舍外1日1次,以打湿物体表面保持30 min 不干为原则[5]。

消毒剂配伍使用的误区。

在不了解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时,往往会出现酸性和碱性混用,二者中和会引起消毒效果差或产生剧毒。

消毒时,应认真查看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以及消毒剂的性质,不能随意混合使用,还要注意前后两种消毒剂使用的时间间隔,防止发生反应[4-5]。

消毒能解决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误区。

■■■■消毒就是杀菌?不懂消毒,莫谈养殖

■■■■消毒就是杀菌?不懂消毒,莫谈养殖

■■■■消毒就是杀菌?不懂消毒,莫谈养殖作者:赵海永很多人看了题目估计就会有想法:作者在胡扯吧,消毒消毒,消来消去水都坏了,好的菌也给消灭了,整个生态系统都给破坏了,怎么养?有的养殖户还要讲:我养殖从来不用消毒产品,我一样养得成!甚至有情怀的养殖户会说,我们要搞生态养殖,要搞健康养殖,少用这些化学消毒的东西。

近20年来,有很多新的养殖技术与养殖理念不断出现,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很多的养殖户对消毒是谈虎色变,敢定期使用消毒产品的养殖户是少之又少!难道消毒真的是伪科学,用了消毒产品真的对水产养殖环境破坏大于建设?不过近几年,水产养殖疾病出现的越发频繁和猛烈,有的甚至无解,比如湖北龙虾的五月瘟,几乎是年年出现,为什么我们还是搞不定?这肯定需要我们重新疏理一些养殖技术理念,只有理念之路畅通,实践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不过我需要在这里澄清一下,本篇文章特别强调了消毒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水产养殖只依靠消毒就可以成功,养殖成功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但现在消毒确实已经成了大多数养殖户技术的短板。

我们下面就从几个方面逐一分析,看看你对消毒的认知是否真的正确。

一、换个角度看消毒微生物的以菌抑菌是一种补充手段,我们再来看几个直观的问题:第一、微生物在水体发挥的作用核心是“以菌抑菌”还是“以菌杀菌”?第二、鱼虾蟹塘发病了,请问倒下去一吨的EM菌有用么?倒下去一吨的乳酸菌有用么?倒下去1吨的光合细菌有用么?倒下去1吨的芽孢杆菌有用么?■■■第三、请问为什么养殖户使用的有益微生物都需要7-10天补充一次,这是为什么?第四、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比如阴雨天、大风天、温度巨变、缺氧、指标(包括氨氮、亚硝、硫化氢)增多的时候,是有益菌长的更快呢还是有害菌长的更快?当我们能认真的理顺以上的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有益菌在水体中对有害菌发挥的一个主体作用是抑制而非杀灭;同时有益菌在池塘里之所以需要定期补充,是因为如果不补充,有益菌就会消亡殆尽;当环境向恶劣方向转变的时候,有益菌根本就无法阻挡有害菌的繁殖。

养殖场户消毒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养殖场户消毒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养殖场户消毒存在的误区及对策作者:张红军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3期一、养殖场户消毒中存在的误区1. 不区分消毒对象而乱用消毒剂。

不论消毒的对象,乱用消毒剂。

有的养殖场户误认为只要消毒作用强, 就是好的消毒剂,消毒什么都使用。

比如有的养殖场户认为氢氧化钠溶液杀菌作用强,就用来带畜禽喷雾消毒,甚至喷到畜禽体表以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轻则造成畜禽呼吸道、皮肤等受到损害,重者引起畜禽死亡。

2. 随意加大或降低消毒剂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消毒剂的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消毒剂使用的浓度,有的养殖场户则认为浓度越大消毒的效果就越好,因此随意加大浓度;还有的养殖场户实施消毒的人员消毒走过场,随意降低消毒剂浓度,或者在配比消毒液时,不严格按说明书稀释,而是凭感觉稀释。

3. 忽视消毒前的清扫和冲洗。

有的养殖场户过分相信消毒剂,图省事,在实施消毒前,对圈舍、设施等没有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没有清除粪便等污物,就实施消毒,大大降低了消毒的效果。

4. 不按时更换消毒液。

场区或生产区门口的消毒池、养殖栋舍门口的消毒盆或消毒池,也按规定添加了消毒液,但有时未及时更换。

5. 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

虽然制定了消毒制度,在执行时存在一阵紧一阵松的现象,遇到动物疫病流行季节,就重视消毒,增加消毒次数,有时感觉少消毒一次也不会出大问题。

6. 不正确贮存消毒剂。

每种消毒剂都有贮存方面的要求或规定,有的养殖场户往往购买消毒剂后,随意往场区一放,不管风吹日晒和雨淋,致使消毒剂药效降低。

二、对策1. 健全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养殖场须制定人员、畜舍、带畜消毒、用具、环境、预防性消毒和发生疫病的消毒等各种制度,并按消毒程序和技术进行消毒。

2. 正确选择消毒剂。

应选择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强、刺激性低,对设备不会造成损坏,对人和动物安全,低残留毒性、低体内有害蓄积的消毒剂。

消毒药物种类很多,有碘制剂、氯制剂、过氧化物、季铵盐、醛、强碱、酚等。

强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适用于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

开缸和活饵消毒的误区

开缸和活饵消毒的误区

开缸和活饵消毒的误区热带鱼消毒在我们养鱼养水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对保证鱼儿的健康以及鱼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消毒方面,没有经验的新手们可能会盲目跟着一些帖子做而出现错误的消毒方法,下面小编为你分析开缸和活饵消毒的误区,供大家参考。

一、开缸消毒开缸的时候把滤材和鱼缸用高锰酸钾消毒好象已经是共识了,但真的有必要那么做吗?先不说高锰酸钾的用量一般人都偏低很多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既便是用二氧化氯消毒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我们要消毒的这些东西都有着干燥坚硬的表面,这些物品都不是细菌理想的繁殖场所,在没有合适的营养供给的情况下细菌不会在这些物体上大量繁殖,既便是有也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对于这样的物品只需要简单的擦洗就可以,没有必要去消毒。

当然也有特例:如果发现鱼缸或器材上有明显得菌落霉斑或者脏污严重就必须消毒后使用,这只是极端事例。

我先后10多次开缸过程中从来就没使用高锰酸钾消毒过,鱼也从来没有出现染菌得病的情况。

所以我的观点是:以后开缸最好别折腾消毒了,简单清洗一下滤材和鱼缸就可以了,这也体现轻松养鱼的原则。

二、活饵消毒很多朋友在处理活饵鱼食的时候都要使用盐和高锰酸钾消毒,由于处理的是活饵所以高锰酸钾的浓度更低只是微红,从上面的介绍大家都应该明白这样的消毒起不到什么作用,既便是起作用,这样做也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这样做只是表面消毒,活饵体内的寄生虫和病菌是不受影响的。

活饵处理后是要放冰箱冷冻保存的,冷冻的主要目的是保鲜,但同时也起到了杀菌消毒的作用。

冷冻对水产品中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例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埃希氏菌属、肉毒梭属、霍乱弧菌及肠道病毒等均有很好的破坏杀灭作用,有了低温保鲜消毒那么前期所做的体表消毒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其实活饵鱼食安全的重点不是后期处理,而是前期的选择。

食物的新鲜、营养、多样性最重要。

我们选那些新鲜健康营养的食物喂给鱼吃,不就好了吗,何必消毒呢?盐和高锰酸钾起的作用无非是自我安慰罢了,真正严格的消毒做出来的东西和罐头食品一样,营养就少的多了。

养鱼种植池的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

养鱼种植池的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

养鱼种植池的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养鱼种植池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形式,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在养鱼种植过程中,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有效地防止病害的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养鱼种植池的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方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消毒手段,可以通过提高水温、辐射等方式来杀灭病原体。

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处理、辐照消毒等。

其中,高温处理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水温提高到80℃以上,较好地达到杀菌的目的。

辐照消毒则是利用辐射能杀灭病原体,常用的辐照方式包括紫外线灯、γ射线等。

2.化学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是一种常用且灵活的消毒手段,可以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杀灭病原体。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漂白粉、过氧化氢和消毒液等。

对于养鱼种植池,漂白粉是一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消毒剂,使用时应根据池水容积和浓度计算所需的用量,并进行适度的搅拌,确保药物充分分散。

3.生物消毒方法:生物消毒方法主要是通过引入寄生虫、细菌等天敌来控制病原体的数量。

这种方法相对复杂,需要对其天敌进行繁殖和管理。

常见的生物消毒方法包括引入鱼类的天敌,如斗鱼、鲈鱼等,以及鸟类天敌,如水鸟等。

同时,在池中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也有助于生物消毒的效果。

二、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根据养鱼种植池的规模、水质和养殖物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不同的消毒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用量:在进行化学消毒时,应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用量符合规定,以避免对养殖环境和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在加入消毒剂后,应进行适当搅拌,以使药物充分分散。

3.注意消毒剂的残留物处理:消毒剂对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毒性,使用后要及时处理残留物,以免对水体和养殖物种造成危害。

处理时可采用稀释的方法,将残留物稀释到安全浓度范围内,然后进行排放或处理。

教您给观赏鱼消毒的小妙招,观赏鱼病的重点在于预防!(下)

教您给观赏鱼消毒的小妙招,观赏鱼病的重点在于预防!(下)

教您给观赏鱼消毒的小妙招,观赏鱼病的重点在于预防!
(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另一种在上次提到过的药物——聚维酮碘
什么是聚维酮碘?
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比起来,并没有二氧化氯这么大的优势。

聚维酮碘并不是一个广谱的消毒药物,也没有二氧化氯这么的安全。


是聚维酮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它能抗病毒。

很多养鱼或是养锦鲤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种严重的鱼病叫锦鲤疱疹病毒(KHV)因其主要是由DNA类疱疹滤过性病毒感染所引起,又名鲤鱼肾炎及鳃坏疽病毒,亚洲地区于2004年也被报导感染锦鲤疱疹病毒。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必须申报的疾病。

但是聚维酮碘可以有效的阻断KHV的传播。

所以,很多时候渔场的工作人员就会用聚维酮碘作为鱼卵消毒的一种药物。

聚维酮碘还可以用于金鱼,锦鲤等冷水鱼的尾部感染。

方法就是用聚维酮碘加上升温,这个效果会非常的明显,治愈的速度比别的方法都快。

但是聚维酮碘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首先它并不像二氧化氯一样安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超量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中使用剂量来使用。

因为每款产品的含量也不太相同,所以小森不太
好明确量,但是一般来说是0.15-0.25ml/吨水的量。

如果经常碰到观赏鱼烂肉的这种情况,那么鱼缸的日常消毒就可以用聚维酮碘,而且会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鱼走出消毒的误区
消毒在我们养鱼养水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对保证鱼儿的健康以及鱼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在论坛看了几个关于消毒的帖子,发现大家普遍对消毒剂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因为我工作的关系会经常接触消毒灭菌这样的领域,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些了解,因此写这个帖子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希望广大鱼友看过后能摒弃一些错误的观念,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消毒这个手段,使我们的水好鱼也好。

一、对消毒的理解
消毒学上把能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做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消毒杀灭的只是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对芽孢无效。

芽孢是细菌在不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

因此消毒不是一个100%杀菌的手段,很多病菌消毒剂是杀不掉的。

而且影响消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毒剂量(消毒剂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消毒物品污染的程度,消毒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度,有关化学拮抗物、消毒剂的穿透力及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使消毒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消毒不是一个很可靠的手段,不能认为消毒后的东西就是安全卫生的了,必须要有一个这样清醒的认识,才能正确的指导以后的消毒工作。

二、消毒剂的选用
我在论坛里看到高锰酸钾是鱼友们消毒剂的首选,这其实让我感到有点诧异。

谈一下我对高锰酸钾的看法:高锰酸钾不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在医药卫生系统早已被淘汰。

甚至在消毒学这样的专业刊物里都已经找不到高锰酸钾的身影了,让我感到诧异的地方就在于此,为什么我们还做为首选消毒剂在大量使用呢?这有点太落后了。

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可以杀灭细菌,但极易为有机物所减弱,故作用表浅而不持久,它的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

高锰酸钾消毒的有效浓度太高了,为0.1%,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

以一个1米的鱼缸200公斤水计算,需要高锰酸钾200克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解出来是什么样子呢?深紫色,几乎发黑,也就是说,如果水没有达到这个颜色,意味着浓度极低是起不到消毒的作用的,最多就是杀灭一些抵抗力较弱的杂菌,而对致病菌的杀灭是微乎其微的。

在鱼友中流传着的微红即可的配制浓度是不对的,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了解到一种非常好的消毒剂,是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的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二氧化氯因具有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二氧化氯在极低的浓度(0.1ppm即千万分之一)下,即可杀灭许多诸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即使在有机物的干扰下,在使用浓度为几十ppm时,也可完全杀灭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噬菌体和细菌芽孢等所有微生物。

二氧化氯用于水消毒,在其浓度为0.5-1mg/L时,1分钟内能将水中99%的细菌杀灭,灭菌效果为氯气的10倍。

二氧化氯还有杀菌快速,PH范围广(6-10),不受水硬度和盐份多少的影响,能维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能高效率的消灭原生动物、孢子、霉菌、水藻和生物膜,不生成氯代酚和三卤甲烷,能将许多有机化合物氧化,从而降低水的毒性和诱变性质等多种特点。

在水产养殖领域,二氧化氯水产养殖药剂可用于治疗鱼、虾、蟹、甲鱼、蛙类等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对鲤、草、鳗、罗非鱼等的赤皮、烂腮、出血性败血病、肠炎、烂尾、水霉病等;虾类病毒病、黑鳃、白毛病、打印病等;蟹类烂腮、水肿、肠炎、上岸症、颤抖等;甲鱼腐皮病、红、白底板病、出血病、穿孔病等;蛙类的皮肤病、眼病等病害具有独特功效,并能去除水中异味,改善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

目前,发达国家已将二氧化氯应用到几乎所有需要杀菌消毒领域。

我所在的药厂也已经用了很多年了,消毒效果非常好。

尤其在非典时期,二氧化氯在全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在一些比较高级的鱼友比如养七彩神仙这样娇贵鱼的鱼友,已经把二氧化氯用于了对水和鱼的消毒防疫,效果很好。

这是一个台湾养彩高手写的关于二氧化氯应用的帖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拜读一下。

/viewthread ... 3Ddigest&page=1
三、消毒应用的误区
1、开缸消毒
开缸的时候把滤材和鱼缸用高锰酸钾消毒好象已经是共识了,但真的有必要那么做吗? 先不说高锰酸钾的用量一般人都偏低很多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既便是用二氧化氯消毒也没有
太大的必要,因为我们要消毒的这些东西都有着干燥坚硬的表面,这些物品都不是细菌理想的繁殖场所,在没有合适的营养供给的情况下细菌不会在这些物体上大量繁殖,既便是有也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对于这样的物品只需要简单的擦洗就可以,没有必要去消毒。

当然也有特例:如果发现鱼缸或器材上有明显得菌落霉斑或者脏污严重就必须消毒后使用,这只是极端事例。

我先后10多次开缸过程中从来就没使用高锰酸钾消毒过,鱼也从来没有出现染菌得病的情况。

所以我的观点是:以后开缸最好别折腾消毒了,简单清洗一下滤材和鱼缸就可以了,这也体现轻松养鱼的原则。

2、活饵消毒
很多朋友在处理活饵鱼食的时候都要使用盐和高锰酸钾消毒,由于处理的是活饵所以高锰酸钾的浓度更低只是微红,从上面的介绍大家都应该明白这样的消毒起不到什么作用,既便是起作用,这样做也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这样做只是表面消毒,活饵体内的寄生虫和病菌是不受影响的。

活饵处理后是要放冰箱冷冻保存的,冷冻的主要目的是保鲜,但同时也起到了杀菌消毒的作用。

冷冻对水产品中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例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埃希氏菌属、肉毒梭属、霍乱弧菌及肠道病毒等均有很好的破坏杀灭作用,有了低温保鲜消毒那么前期所做的体表消毒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其实活饵鱼食安全的重点不是后期处理,而是前期的选择。

食物的新鲜、营养、多样性最重要。

我们选那些新鲜健康营养的食物喂给鱼吃,不就好了吗,何必消毒呢?盐和高锰酸钾起的作用无非是自我安慰罢了,真正严格的消毒做出来的东西和罐头食品一样,营养就少的多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活饵鱼食清洗、处理后可直接冷冻保存,根本不需要再进行繁琐的表面消毒工作,这样既科学又省事何乐而不为呢。

附录:
二氧化氯使用说明
1、鱼缸消毒清洗必备用品,快速杀菌水中病毒和细菌,最安全无害,无残留,清洗后即可放鱼。

2、可以治疗各种鱼类的有效药物,比黄粉等杀菌药效率强10倍以上,对鱼无刺激,可治疗烂肉、烂鳃、鳃菌、溃疡、掉鳞、立鳞、出血、肠炎、白毛、腹胀等疾病。

3、杀灭水中各种藻类青苔,净化水质和鱼缸壁,除绿水。

4、平时用于鱼缸的疾病预防,不破坏硝化系统,祛除水中腥臭味。

5、降低水中阿摩尼亚,快速解除鱼类的氨中毒。

6、实验证明,对龙鱼、魟鱼等各种高贵鱼类安全有效,无鳞片的鱼类酌情减少使用量。

7、新鱼的检疫,用于新买回的鱼消毒,防止病菌带入。

用法用量:
1、每1吨水加入本品一片,直接投入到鱼缸或者鱼池中即可溶解,病情严重可加大一倍用量使用。

2、如果鱼缸水少于1吨水,可以将本品先用小的容器装1升水左右,再将本品放入到水中先溶解完毕,再根据鱼缸水的体积放入相应的量即可,比如如果鱼缸是500升水就加入一半就行了,以此类推,剩余的可以用于家庭厨房厕所消毒。

3、一般治病,需要连续使用3-5次,根据病情酌情增加减少使用次数。

4、新鱼的检疫,按照每100升水加入一片的量来浸泡10分钟左右,浸泡过程中需要增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