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翻译
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食品,可享之终岁。
永州之野人闻有蛇,则群聚而击之,得而腊之。
今虽死,其骨节皆存,曾无损益于饮食之间也。
盖永州之野人,食蛇之习久矣。
余闻之,乃为之说。
其说曰:“彼竭其类也,然后吾取之;非吾取之,而物自取之也。
吾尝闻之:天地之大德,生而无害。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物之自取也。
彼竭其类也,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物之自取也。
是以吾取之,不害其生;吾不取,亦不害其生。
吾之与蛇,其利岂有异?吾与蛇,其利同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蛇之自取也。
嗟乎!吾闻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反己而善也。
彼竭其类也,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反己而善也。
嗟乎!吾闻之,天地之生万物,莫不有以自养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生万物,莫不有以自养也。
吾与蛇,其利同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蛇之自取也。
吾闻之,天地之大德,生而无害。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与蛇,其利同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蛇之自取也。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永州之野人,食蛇之习久矣。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嗟乎!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捕蛇者说》翻译:在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体上有着白色的花纹,它一旦接触到草木,草木就会全部枯死;如果它咬了人,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抵御。
然而,人们捉到这种蛇后,将其风干制成食品,可以享用整整一年。
永州的郊野居民听到有蛇的消息,就会聚集起来捕捉它,捉到后将其风干。
捕蛇者说对照翻译-赏析

捕蛇者说对照翻译-赏析捕蛇者说对照翻译: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l、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级;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
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的租税去缴纳。
于是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干这件事。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若甚戚者。
有一家姓蒋的,享有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
我问他,他就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现在我继续干这事已经十二年了,几乎丧命好几次了。
”他讲到这些,脸上好象很悲伤的样子。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我可怜他,并且对他说:“你怨恨捕蛇这项差事吗?我打算去对主管收税的.官吏讲一讲,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翻译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翻译捕蛇者说唐·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
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时写的。
《捕蛇者说》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 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51斯:此,这。
52若:1、比得上。2、好像3、你
53甚:那么。
54向:从前。
55为:做。
56病:困苦不堪。
57自:自从。
58居:居住。
59积于今:算到现在。积,一年一年累积起来。
60生:生活。
61日:一天天。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74嚣:叫喊。
75隳突:冲撞毁坏。
76骇:使人害怕。
77虽:即使。
78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79缶:瓦罐。
80弛然:放心的样子。
81之:指代蛇。
82时: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83退:回来。
84甘:有味地。
85有:生产出来的东西。
3.产:生产。
4.异:奇特的。
5.章,花纹。
6.触:碰。
7.尽:全。
8.以:假设连词,如果。
9.啮:咬。
10.御:抵挡。
11之:代词,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12然得而腊之:然,但。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
13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
16已:止,治愈。
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注释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记载了古时人们的文化与思想,值得我们反复理解与赏析。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捕蛇者说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翻译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级;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
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的租税去缴纳。
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导语:《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捕蛇者说唐代: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原文及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原文及详细翻译捕蛇者说作者:柳宗元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ò)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ang,第二声)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dàn)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 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导读:《捕蛇者说》就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写的,主题思想即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下面是《捕蛇者说》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捕蛇者说》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审核:初三语文组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
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
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
可分为两层。
1.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 触草木,( 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产:产出,天然生长质:质地,底子章:花纹异:奇异,特别以:假设连词,如果啮:咬御:抵御“无御之着”中的“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方法。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腊:干肉。
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把蛇晾干。
得:得到,这里指捉到。
以为:在这里是“把……制成”的意思。
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可,可以以:用来已:止,这里指治好(病)。
死肌:死肉,腐肉译文: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脖子肿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
以上第一层,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方面写蛇的“异”,并由此引出下文。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其始:起初岁:每年赋:征收募:招募当:抵挡入:交纳。
译文: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
4.永之人争奔走焉。
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焉: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
以上第二层,写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
“争”字很关键。
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还“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税之苦。
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的毒还要厉害。
“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二部分(第2----4段):通过蒋氏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专:独占利:好处三世:三代。
父子相承为世。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了。
6.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是.:.代捕蛇这件事......译文: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
7.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嗣:继承数:屡次,多次。
译文: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了,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
8.言之,貌若甚戚者。
貌:神情戚:忧伤译文:他说这些话,脸色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以上是第一层,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好像蒋家祖孙三代因捕蛇这差事而独享好处,令人羡慕。
可捕蛇者说出三代人的遭遇,两句话中连出三个“死”字,却又令人感到捕蛇之可悲。
三个“死”字,揭示了事情的本质: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
“甚戚”,可见触及了他的痛处,内心极度悲伤而流露在外貌上。
9.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我悲:同情,怜悯之:代词,指蒋氏。
若:代词,你毒:怨恨。
之:代这个差事译文: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10.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役:给官府出劳力复:恢复若:你的赋:赋税何如:如何,怎么样。
译文: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这几句,写作者听了蒋氏诉说三代人遭遇后的感情和态度,反映了他对人民深重苦难的关心和同情。
“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引出了下文蒋氏大段催人泪下的哭诉。
1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戚:忧伤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涕:眼泪生:使……活下去之:自称,指蒋氏自己。
译文: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您要哀怜我想让我能够活下去吗?1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吾则久已病矣。
则:转折连词然而,可是斯役:这差事,指捕蛇向:从前斯:这病:困苦不堪则,就译文: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
假使从前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这句话写蒋氏的极度悲伤,把“役”和“赋”进行对比,得出“复吾赋不幸之甚”的结论。
13.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吾氏:我们蒋家积:一年一年累计起来六十岁:六十年岁:年而:表转折,可是蹙:窘迫日蹙:一天天窘迫........日,用作“蹙........殚:用尽出:生产的东......’’..的状语,一天天地西竭:用完入:家里的收入踣:跌倒犯:冒着往往:到处译文: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
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把他们把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全部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
14.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曩:从前其室:他们的家译文: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两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
15.非死则徙尔。
尔:用于句尾,表示限止的语气译文:(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了,就是逃荒去了。
16.而吾以捕蛇独存。
以:靠着译文: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
这几句写蒋氏回顾过去,以自家三代与同住一地的乡邻对比,衬托“赋”带来的不幸甚于“役”。
六十年来,在苛重的赋税的负担下,乡邻们很难维持生计,被迫辗转逃亡,结果是十室九空,死人成堆,而蒋氏一家却靠捕蛇生存了下来了。
这一沉痛的诉说,是封建社会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写照。
17.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东西:和下文的“南北”都是到处的意思隳(huī)突:骚扰两个“乎”字都是介词,同“于”,在的意思。
焉:是语气助词译文: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18.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缶:瓦缸弛然:放心的样子译文:我提心吊胆的起来,看看那瓦罐,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
19.谨食之,时而献焉。
谨:小心的食:喂养时:到(规定的献蛇的)时候焉:指蛇译文: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
20.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齿:这里指年龄译文: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2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
熙熙:快乐的样子译文: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2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译文: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这几句写捕蛇者叙述现状,以悍吏来乡征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与捕蛇者“弛然而卧”“熙熙而乐”对比,反衬出“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蒋氏的“乐”是用“一岁之犯死者二”的代价换来的,这哪里是真正的快乐,只不过是稍得安宁,苦中作乐而已。
23.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译文: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使)呢?”这几句写蒋氏以乡邻因赋敛而先死,自己靠捕蛇而偷生作对比,结束他的自诉。
“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以上第二层,借蒋氏血泪陈述,勾勒出中唐时期农村破产,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的惨状,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苛征重赋的罪行。
24余闻而愈悲。
译文:我听了更加悲痛。
“愈悲”,和前文的“悲之”相比,“愈”字突出表现了作者听蒋氏哭诉后,对苛征重赋带给农民的苦难更加了解,因而对百姓的关心与同情也更为深切。
2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苛政:苛酷的统治也有人认为,苛政指苛重的赋税,”政”通”征”(zhēng),赋税于:比译文: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26.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乎:同“”,介词,对于译文: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
文章自此转入议论。
引孔子的话是作为立论根据,作用在于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27.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孰:谁乎:语气助词,呢译文: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28.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以:用来俟: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夫(f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风,应作“民风”,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
焉,代词,指这篇文章译文: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点明文章的中心意思。
末句说明作者的写作动机。
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从而能割除弊端,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现。
但作者对于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税的记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本文写作手法善于运用蓄势、对比和衬托。
开篇触题,便引出了捕蛇者,之后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却暂时不直写赋敛之毒,以引起读者关切、期待的心情,这便是蓄势所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
1. 一事一议,小中见大,叙议结合本文是一篇说。
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文章的核心是最后一段,从孔子的一句名言引出全篇主旨,前面四个段次叙述捕蛇的缘起、作者跟蒋氏的对话和蒋氏自陈心曲,都是为表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主旨服务的。
2. 运用反衬对比,突出主旨本文运用反衬对比突主旨。
写赋敛之毒这前先写毒蛇之毒,把它推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蒋氏三代人和死神搏斗的遭遇将蛇毒推到了极处。
在此基础上再写乡邻们十室九空、非死则徙的更悲惨遭遇,伴着悍吏的暴虐、百姓的饥寒、尸体堆叠的画面一一呈现出来,从而将赋敛之毒推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高度,写出了人世间多少血泪和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