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2)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2)

内容:3.2 人眼看不见的光课型:新授编号:执笔: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2、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巨大力量。

3、培养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红外线、紫外线的性质和应用【学习难点】红外线、紫外线的探究活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波长为400nm~770 nm)的光叫做光,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觉察,这些光叫做光。

2、在课本图3-16所示的实验中,当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比在可见光区还高,这说明在红光的外侧有一种(可见/不可见)光,我们把这种光叫做。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具有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3、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的本领越;、通过记录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人们模仿响尾蛇,发明了一种,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红外线,对其进行有效的攻击;红外是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达到侦查目的的一种设备。

此外,红外温度计、浴霸安装的浴霸灯、厨房用的红外烤箱、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4、如课本图3-20所示,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在紫光外侧,我们将看到纸条发光,这说明在紫光的外侧有一种(可见/不可见)光,我们把这种光叫做。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

5、验钞机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医院和学校都是利用灯灭菌。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却对人体,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

为防止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面罩,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用伞。

6、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的直接照射;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拯救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禁止使用。

你的疑惑是:二、课堂学习活动一:探究红外线做一做: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在三棱镜上,发生色散形成色散光带。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性质和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
3.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紫外线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紫外线的性质,如波长短、能量大等。
-介绍紫外线在杀菌、荧光效应等方面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验钞机等。
2.红外线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红外线的性质,如波长长、热效应等。
-介绍红外线在遥控、夜视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摄像头等。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但操作技能尚不熟练。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性质和应用。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应重视对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线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 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频率的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理解不可见光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不同频率的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以及不可见光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手电筒、三棱镜等。

3. 准备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供学生查阅。

4. 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紫外线、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点。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不见的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举例:展示红外线加热器、紫外线杀菌器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讲解紫外线: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紫外线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了解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紫外线灭菌灯、紫外线诱虫灯等。

3. 讲解红外线:介绍红外线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摄像头等。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红外线的存在,如红外线感应灯、红外线加热器等。

4. 探究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和特点。

例如,让学生使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一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5.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6. 知识拓展:介绍紫外线、红外线在医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其他特点,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案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 第三章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感知范围。

–掌握通过实验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光的波长与人眼感知能力的关系。

–能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并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感知范围。

–通过实验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方法。

2.教学难点:–解释为什么人眼无法感知某些波长的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回想并讨论“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其他波长的光呢?”2. 知识讲解2.1 光的波长与颜色介绍光的波长的概念,简要解释不同波长的光在光谱中的位置以及对应的颜色。

2.2 人眼的光感知能力讲解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感知范围,并解释为什么人眼无法感知超出这个范围的光。

3. 实验探究3.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束紫外灯、一束红外灯以及一张纸。

3.2 实验步骤1.关闭所有灯光源,确保实验环境暗度恰好能够分辨各种不同颜色。

2.点亮紫外灯,并观察实验环境中是否有能够看见的光。

3.点亮红外灯,并观察实验环境中是否有能够看见的光。

3.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眼无法看见紫外光和红外光,结合光的波长与人眼光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说明。

4. 拓展与应用通过引导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为什么有些物质是透明的?”、“为什么有些动物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5. 归纳总结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以及光的波长与人眼光感知能力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波长与人眼感知能力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并通过实验探究加深理解。

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光的波长与颜色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下节课我将结合更多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内容。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b.观察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如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细菌培养皿,记录消毒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
6.拓展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光的性质和应用相关的科普文章、书籍,如《光的世界》、《光的秘密》等,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利用图表、数据、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的波长、频率等抽象概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a.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使用光谱仪、紫外线探测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技能;
b.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思维品质:
a.介绍不可见光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消毒灯等,拓宽学生视野;
b.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波长、频率与光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形象生动的事例、实验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可见光的性质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包括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不可见光的实际应用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红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产生、紫外线的应用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以及它们的应用,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应用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引发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如红外线的的热效应、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等。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1. 红外线的产生2. 红外线的应用3. 紫外线的产生4. 紫外线的应用5. 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

2. 请列举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请谈谈你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看法。

答案:1. 红外线是物体由于温度而发出的热辐射,紫外线是物体受到光照后产生的辐射。

2. 红外线的应用实例: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实例: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概念和特征;2.认识人眼看不见的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掌握利用实验方法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教学重点:1.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征;2.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视机;2.黑色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眼能见到哪些光线?它们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于人眼能否看见所有光线的认识。

3.引入新知,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一种光线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

二、呈现与探究(20分钟)1.教师使用投影仪或电视机,将黑色介质放在电视机面前,调整屏幕为黑屏状态。

2.请学生观察黑色介质上是否有光线。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黑色介质上看不见光线?三、学习与实践(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为在黑暗环境下观察火柴燃烧的光线。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1支火柴和一个黑暗环境(例如在抽屉里面或是书桌下面)。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注意观察火柴燃烧的现象及其光线的特点。

4.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以及结论,即人眼能看到的光并不包括所有光线。

5.教师进行实验现象的演示和解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四、拓展与应用(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人眼看不见的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例如红外线遥控器、激光雷达等。

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找到的应用案例,交流讨论并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光线对于我们的眼睛不可见,但可以被仪器或设备探测到。

五、归纳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与可见光的特点及区别。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展示自己对于人眼看不见光的认识和应用。

六、反思与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学生进行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对于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理解、实验的过程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红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实例。

2. 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实例。

3. 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

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可见光以外的光。

2. 理论讲解: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实例。

3. 实验演示: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思考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各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板书设计:板书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

7. 作业设计:(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

(2)请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应用实例有:电视遥控器、红外线热像仪等。

紫外线应用实例有:紫外线消毒、紫外线验钞机等。

(2)红外线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用于探测地球表面温度分布、观测恒星等。

紫外线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用于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生物学实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作用以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性质应用。

【重点、难点】
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
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红外线和紫外线。

填一填:______线和_______线属于不可见光,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__线,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__线。

2、红外线:
阅读课本61页的内容,并归纳。

(1)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2)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

(3)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

填一填: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军民在夜间都配戴红外线夜视镜,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发现敌方,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______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_______,人体辐射的_______比它们的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选一选:
气象卫星向地面发送的的云图,是由卫星上的红外线感应器接收云层发出的红外线而形成的图象,云图上的黑白程度由云层的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
A.不可见性B.穿透性C.热效应D.化学效应
3、紫外线:
阅读课本62页的内容,并归纳。

(1)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荧光效应。

选一选:.
以下器具或现象不是应用紫外线的是()
A.用来识别钞票或商标的验钞机
B.在医院的手术室或病房里常用的灭菌灯
C.家庭用的烤箱烤食品
D.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3
【课堂检测】
1、除了人眼能够看见的光以外,还有一些光是人眼看不见的,______和_________就是两种不可见光。

2、红外线具有________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3、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_________,任何物体均可以辐射红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________。

4、(2010年乌鲁木齐)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

期间,许多科技产品也会像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电视机一样,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__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来调控电视机的频道。

5、紫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能杀死_______,能使荧光物质_______。

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_________。

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

6、(2010年浙江宁波)生命探测仪在玉树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

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是通过感知________进行生命探测的。

7、(2010年芜湖)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人们受动物的启示,依据相同的物理原理制造出许多先进的工具和设备,下列是一组对应关系:
(1)根据鸟利用翅膀获得升力在空中翱翔,人们制造出飞机()
(2)根据蝙蝠利用超声在夜间正常飞行,人们制造出红外线夜视仪()
(3)根据鱼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在水中自由浮沉,人们制造出潜水艇()
8、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紫外线
B.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C.紫外线对人体有好处,所以应尽可能多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
D.利用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物体
【课后练习】
1、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_________。

2、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B .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
C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经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D .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进行遥控
5、关于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
B .紫外线是白色的
C .紫外线不是光
D .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
6、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 、B 之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线接收器无法接受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该原理说明:
①红外线
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沿直线
传播的; ②红外线
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具有红外线?请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一得】
A B 喇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