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初中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眼能感知的光谱范围,认识到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光。

2. 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分类2. 红外线的性质与应用3. 紫外线的性质与应用4. 光的传播与感知5. 实验探究:发现看不见的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应用。

2. 教学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光的传播与感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看不见的光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分类,重点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应用。

3.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两种光线。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看不见的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看不见的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光年概念。

2. 探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差异。

3. 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和现象,如折射、反射、衍射等。

七、光的感知1. 讲解人眼感知光的原理,包括视网膜、视神经等。

2. 介绍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的颜色,以及颜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探讨光污染的现状和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光污染。

八、光的应用1. 分析光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各种应用,如照明、通信、医疗等。

2. 探讨光技术的发展,如激光、光纤等。

3. 引导学生关注光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应用。

九、红外线的应用1. 深入了解红外线的特性,如波长、频率等。

2. 探讨红外线在军事、安防、遥感等领域的应用。

《人眼看不见的光》示范课教案

《人眼看不见的光》示范课教案

课题:人眼看不见的光南通市小海初中仇沈平【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他们的性质。

2、初步尝试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力量。

3、通过阅读、讨论,客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难点: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展示“光的色散”图片,并将七种色光以7个幻灯片的形式分别展示给学生看。

2、以“螺旋”动画方式在屏幕上出现“猫头鹰”图像。

“猫头鹰”对同学们说:“我在夜间有很好的视力,您知道原因吗?”3、导语:同学们,除了七种色光外,还有没有其他色光存在呢?二、学习新课(一)红外线1、猜想:除了七种色光以外,还可能有其他色光存在。

2、红外线的发现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外线的发现。

⑵红光外侧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3、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几个概念:⑴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⑵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⑶红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外线的热效应。

⑴课件演示“白光点火实验”⑵课件演示“红外点火实验”①现象:用滤色片将可见光滤去,火柴照旧被点燃。

②分析:是红外线透过滤色片并通过透镜后会聚在火柴头上。

③结论: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⑶思考: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什么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小结归纳]红外线的特点: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④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5、红外线的应用:⑴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红外成像”①播放“小兔红外图像.mpg”问:用红外摄像机对着小兔拍摄,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答:可以看到兔子的耳朵、鼻子呈红色,表明这些部位的温度比较高。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洋思中学)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洋思中学)

人眼看不见的光一、教学准备:本节课的实验器材是:三棱镜、线光源、电视机遥控器、温度计、光屏、涂有荧光物质的线条、红外测温计(非典期间用)、防紫外线伞。

若无线光源,可在光具盒里的平行光源上用硬纸片盖住,上刻一条窄窄的缝隙,也可在投影仪上用俩本书盖保,中间留一条窄缝。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无条件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演示实验二、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他们的性质,也是难点。

三、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2、初步尝试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太阳光由那些色光组成的?生回答后,师:这些光我们都可以看见,还有一些光我们看不见,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板题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1 探究红光外侧的热效应.指名演示:将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观察示数是否变化。

注意以下几点效果会明显.⑴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⑵温度计离三棱镜近一些.⑶根据玻璃泡在光屏上的影子确定所在位置.⑷若看到温度计示数在明显变化后,再将玻璃泡移到红光或其它色光区域,可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反而下降.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指名回答,归纳:红光外侧去域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看书P.81中间部分内容.指名回答,红外线的作用.请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或用多媒体展示CD图片),说出红外线有哪些应用?活动2 紫外线此实验室装置与上面的实验基本相同.若荧光物质找不到,可用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代替.教师先用验钞机(商店有,几元一个)显示出,并用铅笔在钞票上圈定其位置和范围,然后将钞票放入太阳光谱中,向紫光端慢慢移动,当圈定的位置移至紫光外侧时,可见到荧光标记显现出来.也可到商店买荧光笔,涂在纸上代替.紫外线的应用可看书或看CD 图片.(三)课堂小结由学生自己回答: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四)课堂练习1.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 __________ ( )A.验钞机 B.夜视仪 C.灭菌灯 D.三棱镜2.太阳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空气中的 _____ ( )A.二氧化碳所吸收 B.氧气所吸收 C.臭氧所吸收 D.水蒸气所吸收3.现有两个光源,一个能产生红外线,一个能产生紫外线,光源上无任何标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出来它们中哪一个是红外光源,哪一个是紫外光源吗?请说说你的方法,以及你那样做的依据是什么?4.某战斗机正在执行任务,飞行员突然在飞机的雷达中发现有一枚敌方的“响尾蛇”红外线制导导弹正向自己飞来.⑴该型号导弹为什么能自动跟踪飞机?⑵如果你是飞行员,你将采用怎样的方法逃脱?为什么?(五)课后作业⒈阅读信息库P.99的内容.⒉节后练习T1、2、3…T2可以把参考资料上课程资源有关内容复印给学生‟2。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性质和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
3.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紫外线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紫外线的性质,如波长短、能量大等。
-介绍紫外线在杀菌、荧光效应等方面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验钞机等。
2.红外线的性质与应用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红外线的性质,如波长长、热效应等。
-介绍红外线在遥控、夜视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摄像头等。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但操作技能尚不熟练。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性质和应用。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应重视对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线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b.观察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如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细菌培养皿,记录消毒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
6.拓展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光的性质和应用相关的科普文章、书籍,如《光的世界》、《光的秘密》等,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利用图表、数据、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的波长、频率等抽象概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a.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使用光谱仪、紫外线探测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技能;
b.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思维品质:
a.介绍不可见光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消毒灯等,拓宽学生视野;
b.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波长、频率与光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形象生动的事例、实验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可见光的性质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包括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不可见光的实际应用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红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产生、紫外线的应用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以及它们的应用,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应用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引发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如红外线的的热效应、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等。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1. 红外线的产生2. 红外线的应用3. 紫外线的产生4. 紫外线的应用5. 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

2. 请列举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请谈谈你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看法。

答案:1. 红外线是物体由于温度而发出的热辐射,紫外线是物体受到光照后产生的辐射。

2. 红外线的应用实例: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实例: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了解其在人眼中的感知。

2.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原因。

3.了解常见的光谱,如可见光谱、红外线、紫外线等,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物理八上教材第3章第2节。

2.工具:投影仪、电脑、课件。

3.实验器材: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手电筒。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充满星星的夜空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星星。

询问学生在夜晚能看到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当夜晚没有月亮时,我们除了星星还能看到什么。

第二步:探究人眼看不见的光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白纸,并打开一台红外线遥控器。

颠倒遥控器,用红外线遥控器指向纸张,并向学生询问他们是否能看到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只能看见纸张而看不见红外线。

3.解释人眼只能感知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超出这个范围的光我们就无法看见。

第三步:了解光谱1.利用投影仪展示可见光谱的图像,并解释它由七种颜色组成。

2.谈论可见光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天空的蓝色等。

3.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不见的光是否有实际应用。

提到红外线在遥控器、夜视设备中的应用,紫外线在防晒霜和紫外线杀菌灯中的应用等。

第四步:实验观察1.准备一支紫外线手电筒,并打开。

让学生观察手电筒照在一张白纸上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他们无法看到紫外线。

第五步: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人眼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是多少?–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哪些类型?–可见光谱由哪些颜色组成?–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板书设计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 人眼只能感知一定波长范围的光- 光谱的类型:可见光谱、红外线、紫外线- 光谱的应用- 可见光谱:彩虹、天空的蓝色等- 红外线:遥控器、夜视设备等- 紫外线:防晒霜、紫外线杀菌灯等五、课堂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原因,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概念和特征;2.认识人眼看不见的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掌握利用实验方法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教学重点:1.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征;2.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视机;2.黑色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眼能见到哪些光线?它们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于人眼能否看见所有光线的认识。

3.引入新知,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一种光线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

二、呈现与探究(20分钟)1.教师使用投影仪或电视机,将黑色介质放在电视机面前,调整屏幕为黑屏状态。

2.请学生观察黑色介质上是否有光线。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黑色介质上看不见光线?三、学习与实践(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为在黑暗环境下观察火柴燃烧的光线。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1支火柴和一个黑暗环境(例如在抽屉里面或是书桌下面)。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注意观察火柴燃烧的现象及其光线的特点。

4.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以及结论,即人眼能看到的光并不包括所有光线。

5.教师进行实验现象的演示和解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四、拓展与应用(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人眼看不见的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例如红外线遥控器、激光雷达等。

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找到的应用案例,交流讨论并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光线对于我们的眼睛不可见,但可以被仪器或设备探测到。

五、归纳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与可见光的特点及区别。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展示自己对于人眼看不见光的认识和应用。

六、反思与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学生进行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对于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理解、实验的过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
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性质应用。

【重点、难点】
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
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红外线和紫外线。

填一填:______线和_______线属于不可见光,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__线,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__线。

2、红外线:
阅读课本61页的内容,并归纳。

(1)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2)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

(3)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

填一填: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军民在夜间都配戴红外线夜视镜,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发现敌方,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______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_______,人体辐射的_______比它们的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选一选:
气象卫星向地面发送的的云图,是由卫星上的红外线感应器接收云层发出的红外线而形成的图象,云图上的黑白程度由云层的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
A.不可见性 B.穿透性 C.热效应 D.化学效应
3、紫外线:
阅读课本62页的内容,并归纳。

(1)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荧光效应。

选一选:.
以下器具或现象不是应用紫外线的是()
A.用来识别钞票或商标的验钞机
B.在医院的手术室或病房里常用的灭菌灯
C.家庭用的烤箱烤食品
D.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3
【课堂检测】
1、除了人眼能够看见的光以外,还有一些光是人眼看不见的,______和
_________就是两种不可见光。

2、红外线具有________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 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

3、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
_________,任何物体均可以辐射红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________。

4、(2010年乌鲁木齐)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

期间,许多科技产品也会像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电视机一样,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__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来调控电视机的频道。

5、紫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能杀死_______,能使荧光物质_______。

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_________。

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

6、(2010年浙江宁波)生命探测仪在玉树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

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是通过感知________进行生命探测的。

7、(2010年芜湖)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人们受动物的启示,依据相同的物理原理制造出许多先进的工具和设备,下列是一组对应关系:
(1)根据鸟利用翅膀获得升力在空中翱翔,人们制造出飞机()
(2)根据蝙蝠利用超声在夜间正常飞行,人们制造出红外线夜视仪()(3)根据鱼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在水中自由浮沉,人们制造出潜水艇()
8、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紫外线
B.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C.紫外线对人体有好处,所以应尽可能多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
D.利用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物体
【课后练习】
1、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_________。

2、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B .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
C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经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D .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进行遥控
5、关于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
B .紫外线是白色的
C .紫外线不是光
D .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
6、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 、B 之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线接收器无法接受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
该原理说明: ①红外
线_______(选填“是”或“不
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红外线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具有红外线?请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一得】
A 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