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 编码:BGG000 骨折病;ICD-10 编码:S32·00 腰椎骨折;S22·001 胸椎骨折)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5 天实际住院日:天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患者。

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 编码:BWC1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 编码:M86.6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9-94)。

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两周以内。

(2)慢性期:病情稳定,无急性发作表现。

3.疾病分类(1)单纯性:无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2)复杂性: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热毒蕴结证正虚邪滞证肾虚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附骨疽(TCD 编码:BWC131)和慢性骨髓炎(ICD-10 编码:。

M86.691)2.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2)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3)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2、新鲜骨折;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二分之一;3、Ⅰ类、Ⅱ类骨折,Ⅲ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2、尿常规;3、肝肾功能;4、凝血四项;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X线片;7、脊柱X线片;8、骨折椎体为中心的CT扫描;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1、早期:指伤后1~2周内。

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行气导滞。

可内服消肿止痛胶囊。

如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治宜行气导滞,通腑祛瘀。

外治卧硬板床,持续骨盆牵引,腰背部垫气囊托板,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2、中期:指伤后3~4周。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腰椎骨折(含下胸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骨折(ICD-10:M47.1↑ G99.2*)行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植骨内固定术(ICD-9-CM-3:81.02-81.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体征:出现胸腰部强迫体位,双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有椎管占位或没有椎管占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1.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或有椎管占位。

2.保守治疗无效或对以后功能影响大而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腰椎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胸腰椎正侧位片、CT和MRI。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腰椎后路减压或不减压闭合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钉棒系统及各种植骨材料。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腰椎正侧位片。

2.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5)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2013上半年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2013上半年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2013年上半年单纯胸腰椎骨折疗效评价、分析及优化2013年上半年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骨折患者31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25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11例,女14,年龄最大91岁,最小48岁,平均66岁;平均住院12.2天,优21良3例,差1例,疗效优良率达96%。

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中药封包、中药熏洗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1、患者急性起病,疼痛、腰背部活动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

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胸腰椎骨折发病急,外伤暴力致病,折断伤筋,故活动受限;伤及人体经络血脉,血溢脉外,故肿胀;瘀血内停,血瘀则气滞,气滞不畅故疼痛不适。

3、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但治疗过程一般较长,仍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老年体弱,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胸腰椎骨折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胸腰椎骨折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胸腰椎骨折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胸腰椎骨折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疼痛不已,可给予药酒涂擦、艾灸、针灸穴位疏通等西药消炎利水的综合治疗。

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胸腰椎骨折术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折术后(ICD-10:S52.401)行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ICD-9-CM-3:78.53/79.12/79.3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既往有胸腰椎骨折,行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

2.体格检查:腰背部可见手术疤痕,愈合良好,棘突无明显叩压痛。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愈合。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内固定取出术(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2.401胸腰椎骨折术后疾病编码。

2.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生化;(3)血凝常规;(4)血型;(5)输血常规;(6)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7)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行三维CT检查;(2)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呼吸科、心内科、介入科和麻醉科)会诊。

(七)术前选择用药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患者。

一、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 编码为:BGG00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 编码为:S32·001 腰椎骨折;S22·001 胸椎骨折)。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五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年)。

(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 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内(2)中期:伤后2周~4 周(3)后期:伤后4周以上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血瘀气滞证中期:营血不调证后期: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 编码:BGG000 骨折病;ICD-10编码:S32·001 腰椎骨折;S22·001 胸椎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X 线片显示椎体压缩小于30%。

3.单纯压缩骨折及爆裂型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腰椎骨折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一、腰椎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骨折(ICD-10: 腰椎骨折:S32.0、陈旧性腰椎骨折:T91.105)行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或者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入(ICD-9-CM-3:81.66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外伤史、腰背痛、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腰部叩痛。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的骨折、椎体高度降低、椎管内侵入、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骨折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椎体高度丢失超过1/2、爆裂型骨折、腰椎骨折脱位。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骨折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ABO血型+Rh因子)、尿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腰椎正侧位;腰椎CT和/或MRI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肺功能检查、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 编码:BGG000 骨折病;ICD-10 编码:S32·00 腰椎骨折;S22·001 胸椎骨折)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5 天实际住院日:天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患者。

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 编码:BWC1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 编码:M86.6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9-94)。

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两周以内。

(2)慢性期:病情稳定,无急性发作表现。

3.疾病分类(1)单纯性:无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2)复杂性: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热毒蕴结证正虚邪滞证肾虚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

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附骨疽(TCD 编码:BWC131)和慢性骨髓炎(ICD-10 编码:。

M86.691)2.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主要症状: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后凸畸形、活动受限;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椎体呈楔形压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单纯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单纯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
2、新鲜骨折;
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2、X线片检查,椎体压缩小于二分之一;
3、Ⅰ类、Ⅱ类骨折,Ⅲ类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肝肾功能;
4、凝血四项;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X线片;
7、脊柱X线片;
8、骨折椎体为中心的CT扫描或MRI;
&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1、早期:指伤后1~2周内。

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行气导滞。

可内服本院经验方骨科Ⅰ号方,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双柏膏药外敷。

如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治宜行气导滞,通腑祛瘀。

外治卧硬板床,持续骨盆牵引,腰背部垫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2、中期:指伤后3~4周。

证属瘀血未尽,筋骨未复。

治宜活血和营,续筋接骨。

内服本院经验方骨科Ⅱ号方,中成药接骨片,外治继续骨盆牵引、垫枕、温热电脉冲治疗,腰背肌
3、5点支撑挺腹功能锻炼。

3、后期 : 指骨折一个月以后。

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腰背筋脉不舒,局部板硬疼痛。

可舒筋活络,内服本院经验方骨科Ⅲ号方, 中成药益血生胶囊或壮腰健肾丸。

外治佩戴腰围固定,逐渐增加活动量。

6-8周后病人戴腰围下床活动。

佩戴腰围时间为70~100天。

(八)并发症的预防。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对卧床病人应注意呼吸道通畅等护理,抗生素应用,合理应用雾化机和呼吸机。

2、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卧床病人应训练在床上大小便,鼓励多饮水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3、预防褥疮,应避免骨突处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局部按摩,每2小时翻身1次。

4、预防血栓形成,每日进行双下肢屈伸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应用抗凝药物。

(九)出院标准。


1、胸、腰背部无明显疼痛;
2、X线片复查骨折维持稳定;
3、佩戴腰围下地活动3-5天后,无症状加重和出现其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并发其他部位损伤致使治疗时间或卧床时间延长。

2、本病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可使治疗时间延长。

3、牵引后出现神经症状,致治疗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十一)住院费用:4000-5000元。


[
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表
患者姓名:
患者年龄:
住院号:
病房床号:

入院时间:
纳入路径时间:
实际住院天数:
住院总费用:
主管医师:
主管护士:
\
二、单纯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