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涉及地下空间利用和地下工程建设的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下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为未来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下工程是指在地下空间进行的各类工程建设,包括地下隧道、地下车库、地下管网等。

这些工程通常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利用地下空间进行补充和扩展,以满足城市的需求。

在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参与到一个实际的地下工程项目中,从立项到设计再到施工,全面了解地下工程的整个过程。

首先,学生需要对项目进行调研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下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防水设计、通风与排水设计等。

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学生需要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例如,地下隧道的施工需要使用掘进机械和爆破技术,地下车库的施工则需要考虑通风和排水等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地下工程的施工符合规范和标准。

除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地下工程课程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需要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地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并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将为他们未来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主要用途;2. 使学生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3. 引导学生认识地下建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下建筑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讨论和总结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展示地下建筑工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下建筑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地下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建筑理念;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同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全面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工程概述:包括地下建筑工程的定义、分类、用途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建筑工程概述2. 地下建筑工程设计原则与要求:介绍地下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及主要技术要求;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建筑工程设计3.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讲解地下建筑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4. 地下建筑工程结构与支护:分析地下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及支护技术;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建筑工程结构与支护5. 地下建筑工程防水与排水:探讨地下建筑工程防水与排水的原理、方法及施工要求;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建筑工程防水与排水6. 地下建筑工程环境保护与节能:阐述地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及节能技术;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下建筑工程环境保护与节能7. 地下建筑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地下建筑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问题解决;教材章节:第七章 地下建筑工程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地下建筑工程的知识体系。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3篇)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3篇)

第1篇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空间利用需求的增加,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深入了解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 理解地下工程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地下工程概况(1)地下工程的分类:按领域用途、空间位置等进行分类;(2)地下工程的特点:如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3)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如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等。

2. 地下工程施工方法(1)明挖法:放坡开挖、非放坡开挖等;(2)暗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沉管法等;(3)特殊施工方法:如冻结法、顶管法等。

3.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1)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施工资源、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内容;(2)施工平面布置:包括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设施、施工设备等;(3)施工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4.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选择典型地下工程案例,分析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四、设计步骤1. 确定设计题目,收集相关资料;2. 分析地下工程概况,确定施工方法;3.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平面布置;4. 进行施工资源配置,确定施工进度;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五、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合理性;2. 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3. 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4. 案例分析的真实性、深度;5. 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学生将全面了解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目录一、目的 (2)二、设计资料 (2)三、隧道设计 (2)四、管片衬砌结构设计 (7)五、轨道设计 (12)六、参考文献 (13)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与横断面设计一.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地铁区间隧道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的计算过程与影响因素,车辆类型,支护结构类型,轨道类型,受电弓知识,直线与曲线隧道计算超高的办法及其对隧道建筑限界的影响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任一速度和曲线半径下,选择车型和轨道设计,进行隧道衬砌选择和衬砌管片的选择,并且设计出管片的厚度和二次衬砌的厚度(若需要),绘出给定条件下的隧道建筑限界图(车辆轮廓线图、车辆限界图、设备限界图和建筑限界图),并给出具体控制点的坐标值,绘出单(复)线隧道直线和曲线条件下的衬砌内轮廓图,绘出衬砌设计图,绘出管片设计图等。

二.设计资料:取之于“广州地铁某线某区间盾构隧道设计”。

圆形盾构地铁区间隧道,底层参数为:粉粘土,上覆地层高12.0m,容重18.0kN/m3,地面超载20.0kN/m3,侧压力系数0.5,地基抗力系数30.0MPa/m。

设计要求:1)直线隧道,时速80km/h2)曲线段隧道,时速70 km/h,半径750m,车型B1,减震轨枕。

三.隧道设计:本隧道设计选择B1车型中的下部受流型车型,其车辆主要参数如下:1.车辆长度:19000mm2. 车辆宽度:2800mm3. 车辆高度:3800mm4. 车体重量:1) 空车:24000kg(钢车)2)重车:42600kg(钢车)●车辆轮廓线B1型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如下表:点号0 1 2 3 4 5 6 27 28X 0 840 950 1129 1229 1299 1318 1332 1387Y 3800 3800 3750 3636 3538 3406 3315 3077 3063点号29 30 7 8 9 —10d 11d 12dX 1413 1358 1400 1400 1400 —1255 1255 1255Y 2621 2605 1860 1100 600 —600 355 160点号13d 14d 15d 16d 17d 20d 21 22 23X 1440 1441 1230 1065 1065 818 818 717.5 717.5Y 160 120 85 85 165 165 0 0 -25点号24 25 26 —12e 13e 14e ——X 676.5 676.5 0 —-1255 -1428 -1428 ——Y -25 80 80 —222 222 190 ——注:表中第0~9、10d点是车体上的控制点;第11d点是车轴上轴箱的控制点;第12d~15d点是转向架构架下受流器的控制点;第16d~20d点为下部受流转向架构架上的控制点;第21、22点为车轮踏面上的控制点;第23、24点为轮缘上的控制点;第25、26为连接在车轴上的齿轮箱最低点;第27~30点为信号灯预留位置。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
2周
课程设计总学分:2分
课程设计周次:14~15周
适用专业及年级: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岩土工程
大纲主撰人:地下工程教研室
指导教师:王立平朱昌星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基本要求
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必修课程,属专业教学模块。

其重要性体现在:
①作为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

要求每个学生高度重视,必须认真按时完成。

课程设计未完成或未上交的不得给予相应学分。

②使学生熟练掌握地下工程设计计算原理和施工方法的重要内容,为下一步的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③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下工程的总体布局方式、场地施工布置、交通、供电等,掌握地下工程断面设计与支护结构设计方法,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程序与组织设计方法等。

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地下施工中涉及到的地质、土木工程等相关知识;3. 帮助学生了解地下施工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下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地下施工项目中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白地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地下施工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施工基本概念:包括地下工程的分类、功能及施工特点;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工程施工概述2. 地下施工技术与工艺:涵盖隧道开挖、支护、防水、爆破等技术;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3.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介绍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及安全管理;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4. 地下工程施工计算:包括围岩稳定性分析、支护结构计算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工程施工计算5.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典型地下工程施工项目,总结经验教训;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6.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地下工程施工概述第二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第三周: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第四周:地下工程施工计算第五周:地下工程施工案例第六周: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

地下施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掌握相关工程技术和安全风险控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地下施工的分类、特点和适用场景;(2)掌握地下施工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原理;(3)熟悉地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及其防控手段。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地下施工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3)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地下施工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下施工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下施工概述:地下施工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2.地下施工技术:常用地下施工技术方法及其原理,如钻孔法、隧道法、爆破法等;3.安全风险防控:地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防控手段和措施;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下施工案例,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下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下施工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讨论法:分组讨论地下施工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下施工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地下工程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思路及教学效果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为例

地下工程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思路及教学效果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为例

地下工程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思路及教学效果探讨摘要:面对当前地下工程的发展趋势,以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地下工程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培养目标,分析了选修地下工程课程学生专业方向分布特点和原因,进一步总结和介绍了文章在地下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中的实践经验和效果,以期为国内其他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开设地下工程课程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下工程课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8-0334-03收稿日期:2019-05-29作者简介:王峰(1982-),男,江西吉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教学与研究。

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利用兽骨等工具开挖洞穴而加以利用。

随着人类文明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我们所探讨的地下工程技术主要集中于近现代时期。

自19世纪国际隧道协会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的倡议以来,各国政府都开始大力推进地下空间的发展[1]。

我们国家地下工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早期的人防工程,到交通隧道,再到城市地下空间,以及当前大家探讨较多的深地空间的发展。

今天我们国家地下工程的发展规模以及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正在引领世界地下空间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地下工程在今后发展的广阔前景。

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在土木工程专业下设置地下工程方向,或直接设置城市地下空间专业,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2]。

但是需要注意,还有大部分高校未设置地下工程专业或方向,以及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中将地下工程设置为限选或选修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下工程的认识和了解,熟练掌握地下工程部分知识点,便于学生在本专业和地下工程间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正是笔者这些年在从事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1 课程设计目的 (1)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1.3 课程设计方案 (1)1.3.1 方案概述 (1)1.3.2 主要材料 (4)1.4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5)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6)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9)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12)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1.1 课程设计目的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荷载分类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

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1、《地铁设计规范》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1.3 课程设计方案1.3.1 方案概述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1。

车站埋深3m,地下水位距地面3m,中柱截面的横向(即垂直于车站纵向)尺寸固定为0.8m(如图1-1标注),纵向柱间距8m。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2,采用水土分算。

路面荷载为2kN,钢筋混凝土20m/重度3/25m kN co =γ,中板人群与设备荷载分别取2/4m kN 、2/8m kN 。

荷载组合按表1-3取用,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纵向(纵梁)计算要求分别计算顶纵梁、中纵梁、底纵梁受力及其配筋。

顶纵梁尺寸:1000mm ×1800mm (宽×高);中纵梁尺寸:1000mm ×1000mm (宽×高);底纵梁尺寸:1000mm ×2100mm (宽×高)。

要求用电算软件完成结构内力计算,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完成墙、板、梁、柱的配筋。

图 1-1 地铁车站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m )我是A2B5表1-1 地层物理力学参数注:饱和重度统一取“表中重度+3”。

表1-2 结构尺寸参数(单位:m)(表1-1~表1-2进行组合,可得到8*30=240道题目)表1-3 荷载组合表注:括号中数值为荷载有利时取值。

1.3.2 主要材料1、混凝土:墙、板、梁用C30,柱子C40;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查规范。

2、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选用。

1.4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1、根据提供的尺寸,确定平面计算简图(重点说明中柱如何简化);2、荷载计算。

包括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采用水土分算;不考虑人防荷载和地震荷载。

侧向荷载统一用朗金静止土压力公式。

荷载组合本次课程设计只考虑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两种工况。

3、有限元建模、施加约束、施加荷载、运行计算以及计算结果的提取。

注意土层约束简化为弹簧,满足温克尔假定,且只能受压不能受拉,即弹簧轴力为正时,应撤掉该“弹性链杆”重新计算。

另要求计算结果必须包括结构变形、弯矩、轴力、剪力。

4、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行结构配筋。

先根据基本组合的计算结果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配筋,然后根据此配筋结果检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采用标准组合计算结果)的裂缝宽度是否通过?若通过,则完成配筋;若不通过,则调整配筋量,直至检算通过。

5、完成计算说明书。

第二章 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本设计中有:中柱简化成为一面墙12EA E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0.8×0.8=8×b ,得b =0.08m侧向压力系数λ=tan 2(45°-φ/2)=tan 2(45°-21÷2)=0.472车站高度h=4.55+6.91+0.80+0.40+0.8=13.46m1.垂直荷载计算(1)顶板直荷载由路面活载和垂直土压力构成。

路面均布荷载q 1=20×1.1=22KPa 垂直土压力q 2=γh=17.5×3=52.5KPa 不需要考虑人防荷载。

顶板垂直荷载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KPa 43592351q 704121....q q =⨯+⨯⨯=顶板○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kPa 57455201220101011....q .q .q 2=⨯+⨯=⨯+⨯=顶板(2)中板荷载由人群荷载和设备荷载组成。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kPa q 72.1440.17.04.1835.1q 0.17.04.1q 35.1=⨯⨯⨯+⨯=⨯⨯⨯+⨯=人设中板○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 中板2=1.0×(4+8)=12KPa2.侧向荷载计算。

采用水土分算γ浮=γ饱和-γW =(17.5+3)-10=10.5KN/m 3 侧向压力系数λ=tan 2(45°-φ/2)=tan 2(45°-21÷2)=0.472侧墙顶板处侧土压力e 1=(q 1+q 2)×λ=(22+52.5)×0.472=35.164KPa 水压力为0侧墙底板处侧土压力e2=e1+γ浮×H×λ=35.164+10.5×0.472×(6.91+4.55+0.8+0.8+0.4)=101.871KPa侧墙底板处水压力e3=γW×H W=10×13.46=134.6KPa 将荷载乘以分项系数得到○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侧墙顶板处侧向压力:(35.164+0)×1.35=47.471KPa侧墙底板处侧向压力:(101.871+134.6)×1.35=319.236KPa○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侧墙顶板处侧向压力:(35.164+0)×1=35.164KPa 侧墙底板处侧向压力:(101.871+134.6)×1=236.471KPa水浮力○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q水1=1.35×10×(0.8+4.55+0.4+6.91+0.8)=181.71KPa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水2=1.0×10×(0.8+4.55+0.4+6.91+0.8)=134.6KPa3.弹簧取值 D=KS i b D是地层弹性反力系数为250MPa/m本次结构设计中与弹簧链杆单元对应围岩长度取1m,计算宽度取1m。

弹簧单元的刚度:D=KSb=250×1×1=250MPa m荷载基本组合计算图:荷载标准组合计算图:工况顶板荷载中板荷载 底板荷载 顶板处侧向压力 底板处侧向压力水压力 土压力 水压力 土压力基本组合 92.435 14.72 181.71 0 47.471 181.71 137.525 标准组合 74.512134.635.164 134.6 101.8714.纵梁荷载纵梁计算位置考虑荷载最不利位置,取纵梁两侧相邻顶板半跨荷载之和,即纵梁荷载为两个半跨顶板上部荷载及顶板自重之和。

顶板自重:KPa 20m1m 520m520m 80250=⨯⨯⨯⨯=...1m KN/m3q中板自重:KPa 101520520140250=⨯⨯⨯⨯=...q底板自重:KPa205201520180250=⨯⨯⨯⨯=...q 顶纵梁承受的荷载:基本组合:KPa 4351192035143592q 351q q 0.....=⨯+=⨯+=顶板总 标准组合:KPa 5942001574q 01q q 0....''=⨯+=⨯+=顶板总中纵梁承受的荷载:基本组合:KPa q q q 22.281035.172.1435.10=⨯+=⨯+=中板总 标准组合:KPa q q q 22100.1120.1''0=⨯+=⨯+=中板总 底纵梁承受的荷载:基本组合:KPa 71161200171181q 01q q 0w ....=⨯-=⨯-=总(方向向上) 标准组合:KPa 611420016134q 01q q 0w ....''=⨯-=⨯-=总(方向向上)第三章 结构内力计算使用ANSYS 计算主体结构(荷载基本组合)横断面的内力及纵断面的内力轴力图(单位:N )剪力图(单位:N)弯矩图(单位:N)2、车站纵梁计算结果构件弯矩(KN/m)轴力(KN)剪力(KN) 尺寸b*h(mm*mm) 顶板上缘471.78 313.20 437.07 1000*800顶板下缘325.33 313.20 437.07 1000*800中板上缘239.49 1142.4 122.17 1000*400中板下缘75.517 1142.4 122.17 1000*400底板上缘303.04 1061.3 775.88 1000*800底板下缘1219.3 1061.3 775.88 1000*800侧墙迎土面1219.3 810.47 753.02 1000*600侧墙背土面697.76 810.47 1061.3 1000*600中柱0 7755.92 0 800*800顶纵梁上缘1096.6 844.74顶纵梁下缘847.0 844.74中纵梁上缘349.77 272.21中纵梁下缘219.01 272.21底纵梁上缘520.82 492.08底纵梁下缘610.39 492.08第四章 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C30混凝土:c 14.3MPa f =,t 1.43MPa f = 1、车站顶板上缘的配筋计算截面尺寸1000*800,mm a a s s 50'==。

计算长度7m.,mm 75050800h 0=-= 弯矩设计值m 471.7•=KN 8M ,轴力设计值KN N 313.20=,混凝土等级C30,23.14mm N f c =,201.2mm N f tk =,采用HRB400纵向钢筋(2360'mm N f f y y ==,25102mm N E s ⨯=),箍筋为HRB3352yv mm N 300f /=(1)求偏心矩mm 321506471780N M e 0.313.20===附加偏心距:mm 2630800e a == 初始偏心距:mm 32153226321506e e e a 0i ..=+=+= (2)求偏心距增大系数:758807h l 0..==>8 所以偏心距增大系数η应该修正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