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与奶牛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优秀9篇)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优秀9篇)七年级上册《安恩和奶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重点、难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家赵丽宏希望同学们走进文学之门,巴金老人引领我们走进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隽永的小诗带我们漫步了诗的国度。
今天我们将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延森的步伐,轻轻地叩开小说之门,去感知小说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走近作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
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
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
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
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著名学者和作家。
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
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
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
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
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
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四《安恩与奶牛》资料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 • 故事概述 • 人物分析 • 语言艺术 • 作品评价 • 相关作品
01
作品背景
作者介绍
约翰尼斯·延森(Johannes Vilhelm Jensen)是一位丹麦小说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安恩与奶牛》 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延森出生于1873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 多关注人性、道德和伦理等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延森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丹麦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
写作背景
《安恩与奶牛》的故事背景是北欧的一 个小村庄,作者通过描绘这个村庄的生 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人与自然、
作品传递了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正能量,有助于提升人们的
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读者反馈
感动与共鸣
许多读者表示,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 他们对动物和自然的思考和共鸣。
强烈推荐
不少读者表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他们强烈推荐给 其他读者。
引发讨论
作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许多读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安恩与奶牛》时,受到了 丹麦著名自然主义作家汉斯·克里斯蒂 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北欧神话和民
间故事的影响。
延森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细节描写和人 物心理刻画,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情感
内涵和思想深度。
作品影响
《安恩与奶牛》是延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丹麦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作品被翻 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
主题深刻
作品探讨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和 价值,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安恩和奶牛读后感

安恩和奶牛读后感哎呀,说起《安恩和奶牛》这个故事,我心里头那个暖洋洋的,就像冬日里晒着太阳,舒坦极了。
这故事啊,简单得很,却又让人回味无穷,就像是老家后院那棵老槐树下,爷爷总爱讲给我们听的那些老掉牙却又永远听不厌的故事。
安恩,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岁数大了,皱纹里都藏着故事。
她那头奶牛,更是她的命根子,俩人一块儿走过风风雨雨,比亲人还亲。
这奶牛啊,不仅长得壮实,眼神里还透着一股子灵性,就像能听懂人话似的。
有一天,安恩带着奶牛去了集市,这可不是去卖牛的,她是想让奶牛也享受享受这热闹劲儿。
集市上人来人往,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跟炸了锅似的。
可咱们的安恩老奶奶,就坐在那儿,静静地,像是在享受一份独有的宁静。
她时不时摸摸奶牛的头,那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这时候,有个商贩看上了奶牛,一个劲儿地想要买下来。
他围着奶牛转了好几圈,嘴里还念叨着:“这牛好啊,膘肥体壮,肯定能卖出个好价钱。
”可安恩呢,只是笑眯眯地摇摇头,说:“这牛,我可不卖,它是我的伴儿。
”商贩一听,愣了愣,随即又抛出更高的价钱,可安恩还是那句话:“不卖,真不卖。
”周围的人开始议论纷纷了,有的说安恩傻,有的说她是装清高。
可安恩呢,就像没听见似的,依旧笑眯眯地看着奶牛,眼神里满是宠溺。
她心里头啊,比谁都清楚,这奶牛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头牲口,更是她的家人,是她的朋友,是她的依靠。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他好奇地围着奶牛转了几圈,还伸出手去摸了摸奶牛的头。
奶牛也不认生,轻轻地蹭了蹭小男孩的手。
这一幕,把安恩的心都给融化了。
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和家里的老牛玩耍,那时候的日子,简单而快乐。
就这样,安恩和奶牛在集市上度过了一个温馨的下午。
夕阳西下,她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路上,安恩哼起了小曲儿,奶牛也时不时地“哞哞”叫几声,像是在应和。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幸福的模样,它并不遥远,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里。
《安恩和奶牛》这个故事啊,就像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提醒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别忘了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美好。
安恩和奶牛ppt

安恩和奶牛ppt安恩和奶牛一、引言安恩和奶牛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安恩的小女孩和一头奶牛。
故事以她们之间的友谊、冒险和成长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
二、故事梗概安恩是一个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的小女孩。
一天,她无意中发现了一头迷路的小奶牛,于是决定帮助它找到回家的路。
他们一起穿越森林、过河、爬山,经历了许多有趣的冒险。
在旅途中,他们相互帮助,形成了深厚的友谊。
三、友谊的重要性安恩和奶牛之间的友谊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主题。
通过他们的冒险,我们看到了友谊的力量和意义。
无论是在困难时期还是在快乐时期,朋友的陪伴和支持是无价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珍惜和维护友谊的重要性。
四、冒险的乐趣故事中的安恩和奶牛所经历的冒险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一起穿越森林、爬山和过河,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然而,他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从中学到了很多。
冒险的过程不仅带来乐趣和刺激,还促使他们成长和发展。
五、欣赏大自然故事中的冒险背景是美丽的大自然。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安恩和奶牛学会了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他们认识到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和保护者,需要被爱护和尊重。
六、爱与关怀故事中的小奶牛是一个被遗弃和孤独的生物。
然而,安恩的出现给它带来了爱与关怀。
通过照顾并帮助它,安恩学会了关心他人,并懂得了爱和被爱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给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信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关怀。
七、结论通过安恩和奶牛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友谊、冒险、关怀和爱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适合人们以及儿童阅读,它不仅能让我们忘记烦恼,还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让我们珍惜友谊,勇敢冒险,关心他人,并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优秀6篇

《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优秀6篇读文学就是读自己,读社会,读人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阅读,亲近文学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分享的《安恩和奶牛》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阅读。
安恩和奶牛教案篇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
2.把握本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
(重点)2.把握本文的主旨。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
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
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
这一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解读一个给人无穷启发的温馨故事。
二、自主预习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明确: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
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较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三、合作探究(一)情节设计1.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让它与同类相聚,这样的考虑合理吗?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动物,她认为自己先进的奶牛孤单,无奈之下想出这个办法,这是一位农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明确:这样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也许有人会恍然大悟,对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的智慧;也许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为每个养牛人也要生存,何况安恩并不富裕;也许有人会想到安恩的仁爱如同天使,他们会敬仰这样一位老奶奶;也许会引发一些人的思考……(二)探究主题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安恩和奶牛》教案【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安恩和奶牛》教案【3篇】《安恩和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部短篇小说;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市场,因为奶牛很精良,问津者不少,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想让它和同类相聚,散散心;那么《安恩和奶牛》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的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安恩和奶牛》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安恩和奶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方法1、课件教学。
小组学习。
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一、走进作者丹麦小说家诗人。
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希默兰的故事》、《漫长的旅途》等。
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
其中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就是是《安恩和奶牛》,曾作为丹麦的语文教材,广泛流传。
二、正音释词:miǎntiǎn腼腆羞怯;biě干瘪瘪;zhě七皱八褶;Cáo嘈杂;xiè卸货;wēi依偎;jiàn相间xiácī瑕疵;dú小犊;zīzhū锱铢必较;chóuchú踌躇三、整体感知安恩为什么带着她家的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市场?读了全文你觉得安恩是怎样的一个人?四、初识安恩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这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安恩的?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头奶牛?写奶牛对表现安恩有怎样的内在联系?五、走近安恩阅读课文3—19自然段,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安恩对买牛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六、人物形象归纳:年老贫困、勤俭朴素、沉静安详、善解人意、善良慈爱、自尊、富有同情心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朋友,像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极富慈爱之心。
《安恩和奶牛教案》课件

《安恩和奶牛》课件第一章:课程引入1.1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安恩和奶牛》。
1.2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一张安恩和奶牛的图片,询问学生对这张图片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否曾经接触过奶牛,以及他们对奶牛的了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关于安恩和奶牛的故事,并引导他们预测故事的内容。
1.3 教学资源:安恩和奶牛的图片。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他们对问题的回答。
第二章:故事阅读2.1 目的:通过阅读故事《安恩和奶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2 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部分故事内容。
学生轮流朗读故事,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跟读。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并回答相关问题。
2.3 教学资源:故事《安恩和奶牛》的文本。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参与程度。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目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安恩、奶牛等。
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拟故事中的对话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角色的情感和动机,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
3.3 教学资源:故事《安恩和奶牛》的角色介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角色扮演表现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讨论和思考4.1 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4.2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4.3 教学资源:故事《安恩和奶牛》的文本。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讨论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反思。
5.2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未来的学习建议。
5.3 教学资源:故事《安恩和奶牛》的文本。
安恩和奶牛教案xx

安恩和奶牛教案最新第一章:认识安恩和奶牛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恩是谁,以及她与奶牛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安恩这个角色,她是一个年轻的农村女孩,与奶牛一起生活。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开头部分,了解安恩与奶牛的日常生活。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安恩和奶牛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阅读故事开头部分,回答相关问题,如:安恩和奶牛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第二章:安恩的照顾奶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恩是如何照顾奶牛的。
培养学生对动物照顾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中安恩照顾奶牛的部分。
讨论安恩的照顾方法,如:喂养、清洁、梳理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照顾动物的经验。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安恩照顾奶牛的情景。
第三章:奶牛的产奶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奶牛的产奶过程。
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中奶牛产奶的部分。
讲解奶牛产奶的过程,包括怀孕、分娩和哺乳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奶牛产奶的视频,增加直观感受。
分组讨论,学生绘制奶牛产奶过程的图片,并互相展示。
第四章:安恩和奶牛的友谊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恩和奶牛之间的深厚友谊。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中安恩和奶牛友谊的部分。
讨论安恩和奶牛之间的互动,以及友谊对他们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的故事,讨论友谊的意义。
创作小作文,让学生描述安恩和奶牛之间的友谊。
第五章:安恩和奶牛的分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恩和奶牛之间分离的情节。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中安恩和奶牛分离的部分。
分析分离的原因和安恩的感受。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分离情节的意义和影响。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安恩和奶牛的分离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恩与奶牛》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
【教学重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图片欣赏(由学生说说欣赏图片的感受),然后教师导入课文。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
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2、注音(本文生字词比较多,教师一定要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掌握程度,小组交流积累字词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词的字形,养成动手写写的习惯)
腼腆嶙峋熙来攘往蹭一下
粗粝干瘪七皱八褶撂下
木屐锃亮锱铢必较翕动
找茬瑕疵踌躇不决小犊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事梗概: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
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三、合作交流:
1、初识安恩(安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根据第1节内容,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补充知识点:人物描写方法常用的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示例:从“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初识的安恩:年迈、贫困、勤俭、自尊、安静、从容
2、走近安恩
朗读课文4-19自然段,结合描写安恩和她的奶牛的语句进一步分析、理解安恩的形象(在原文批注,不少于2处)
示例:从“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从这句心理描写中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对安恩的新认识:善良、慈爱、有尊严、无私、淳朴
四、点拨探究:
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引发了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
透过我们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明确:
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做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来看待。
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
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
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
五、归纳反馈:
(一)研读课文之后,在感动的同时,我们还真切地感受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1、情节:本文作者巧妙设计了悬念:安恩为什么不卖那头漂亮的奶牛?她最
后道出的原委让人称奇却又合情合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巧妙的构思让读者于情节的波澜中体会小说特有的魅力,也很好地表现了安恩这一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借
助于传神的细节刻画。
塑造了勤劳朴实、慈爱善良的乡村老妇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
她淳朴的性格和对动物的仁爱之心不只让人感动。
也让人敬重。
(二)作业:《每日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