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练习-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1)(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同步练习含解析浙科版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同步练习含解析浙科版

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一、选择题1.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基因复制 D。

基因分离其整合到受体的染色体上,产生新品种的方法为转基因技术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

杂交育种中,杂种后代的性状一旦产生便能稳定遗传的是()A。

优良性状 B.相对性状C.显性性状D.隐性性状,而显性性状有可能是杂合子,自交后会发生性状分离。

3。

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的是()A.心肌细胞B.成熟的红细胞C。

根毛细胞D。

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

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4.如图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互换,A项正确.B和b基因分别位于2号和1号染色体上,随着1、2号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离,B项正确.由于1号和2号染色体上均同时有A和a基因,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也会造成A和a的分离,C项错误,D项正确。

5。

用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染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时,检测基因型常用的方法是()A。

连续自交B.连续测交C。

与矮秆易染病小麦进行杂交D.显微镜观察且能够不断纯化品种。

6。

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

通过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表现出杂种优势C.杂交育种通过产生新性状使后代出现更多变异D.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产量的常规方法A项正确;通过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表现出杂种优势,如杂交水稻,B项正确;杂交育种是原有性状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的性状,C项错误;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身上,是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产量的常规方法,D项正确。

高中生物第十六讲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练习苏教必修

高中生物第十六讲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练习苏教必修

第十六讲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1. (2018届无锡模拟)多倍体育种中,最常用的处理试剂是( )A. 秋水仙素B. 亚硝酸C. 乙醇D. 硫酸二乙酯2. (2018届无锡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3. (2018届无锡模拟)某基因缺失了4个碱基,从而导致肽链合成的提前终止。

这种变异来源属于(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结构变异D. 染色体数目变异4. (2018届徐州模拟)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工诱变可以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B. 红绿色盲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遗传病C.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D.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5.(2018届盐城模拟)今年,中科院利用神舟11号宇宙飞船搭载植物材料进行太空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基因工程D. 细胞的全能性6. (2018届扬州模拟)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B. 用紫外线照射萌发的幼苗C. 用杂交后代的花粉粒进行离体培养D.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7. (2018届扬州模拟)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 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儿子B. 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 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D. 人类的猫叫综合征8. (2018届镇江模拟)中国农科院已成功培育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八倍体小黑麦,其产量比当地小麦产量高30%~40%,且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

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变异D. 基因工程9. (2018届镇江学测模拟)随着基因工程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公众应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B. 基因工程在医、农、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 在我国应彻底禁止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D. 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10. (2017届徐州模拟)如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练习1含解析浙科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练习1含解析浙科版

4.2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一、选择题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基因重组原理及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关注。

培育太空椒是种子在失去重力作用下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克隆”是一项无性繁殖技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重组的几种类型。

基因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样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进行了重组;还有就是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基因工程。

因此可见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相同片段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中纯合体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中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3.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答案】A【解析】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

4.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练习-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练习-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一、选择题1.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D.A、B都有可能2.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病,病人不能产生正常的红细胞。

其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D.基因结构的改变3.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DNA上的一种碱基改变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该DNA的结构一定没发生改变C.该DNA的热稳定性一定不变D.该细胞内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不受环境影响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生物性状的改变只由基因突变引起5.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使人体发生基因突变,属于物理因素的作用B.紫外线照射使大豆发生基因突变,属于化学因素的作用C.碱基类似物处理使西瓜幼苗发生变异,属于物理因素的作用D.乙肝病毒感染使人体发生基因突变,属于生物因素的作用6.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后形态结构不会发生显著变化B.诱发细胞癌变的致癌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C.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癌细胞更容易转移和扩散D.癌症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手段7.下列配子产生的过程不是通过基因重组导致的是( )A.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B.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C.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和AB的配子D.基因组成为的个体产生了ABC和abc的配子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决定性状,但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随之改变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9.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

2020-2021学年第四章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教案(1)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四章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教案(1)含答案

【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浙科版必修2 第四章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教案(1)含答案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主要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主要介绍了类型、特点和诱导基因突变的主要因素已经基因突变的机理等内容。

基因重组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基因的自由组合,一个是交叉互换。

染色体畸变主要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两个方面。

根据每种变异的特点,将其进行生产实践的应用-—遗传育种。

认识生物具有变异的普遍现象说明生物变异的类型说明基因重组是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基因重组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以及生物之间的统一性,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1.教学重点:基因重组的实例和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2.教学难点:基因重组的重大意义,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与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密切关系,杂交育种的方法和步骤PPT教的活动1通过谚语,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引出生物的变异,基因重组学的活动1分析回答教的活动2疑问:那什么是基因重组,为什么会引起子代性状发生变异?学的活动2分析,思考、回答教的活动3通过介绍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由同学自己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变异个体学的活动3思考记录学习分析教的活动4我们是不是可以应用基因重组产生变异子代的特点,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呢?学的活动4思考,分析回答教的活动5资料分析,根据所给资料,进行育种操作学的活动5自己书写操作过程和步骤教的活动6除了典型的杂技育种可以产生新品种外,还有其他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变异新个体的方法吗?学的活动6转基因技术教的活动7基因重组概念的延伸学的活动7分析回答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转基因技术教的活动8学习了这么多基因重组的应用,学的活动8分析,回答那它的意义是什么呢?教的活动9当堂小练习学的活动9分析回答该部分内容是第四章的第二部分,实际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时候学习过,相对于基因突变更熟悉一些,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实例即自身与父母的变异,更有利学生掌握,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B.癌细胞必定已经失去遗传物质的完整性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主动引导走向坏死【答案】C【解析】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有些高度分化的细胞仍能分裂增殖,如肝细胞,A错误;癌细胞的产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遗传物质丢失导致的,因此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完整的,B错误;正常组织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据此可知正常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C正确;凋亡细胞内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遗传物质发挥作用,主动引导走向死亡,但不是坏死,D错误。

2.p53蛋白能延迟细胞周期进程以修复DNA损伤,或在DNA损伤严重时参与启动细胞凋亡而防止癌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推测p53基因为抑癌基因B.连续分裂的细胞p53基因表达水平较高C.p53蛋白能使细胞周期停滞在分裂间期D.p53蛋白能参与启动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答案】B【解析】p53基因能够延迟细胞周期进程、参与启动细胞凋亡而防止癌变,推测为抑癌基因,A正确;p53蛋白能延迟细胞周期进程连续分裂的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p53基因表达水平较低,B错误;p53蛋白能延迟细胞周期进程以修复DNA损伤,推测其能使细胞周期停滞在分裂间期,C正确;p53蛋白能参与启动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即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D正确。

3.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抑癌基因可维持正常细胞周期,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B.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C.癌细胞易于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增多有关D.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答案】D【解析】抑癌基因也称抗癌基因,其产物能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迁移等,而维持正常细胞周期的是原癌基因,A错误;由图可知,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错误;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是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的原因,C错误;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因此可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以判断细胞是否癌变,D正确。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练习1含解析浙科版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练习1含解析浙科版

4。

2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一、选择题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基因重组原理及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关注。

培育太空椒是种子在失去重力作用下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克隆”是一项无性繁殖技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重组的几种类型。

基因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样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进行了重组;还有就是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基因工程。

因此可见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相同片段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中纯合体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中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3.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A.重组和易位B.易位和易位C.易位和重组D.重组和重组【答案】A【解析】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

4.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

高中生物精品试题: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高中生物精品试题: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1)概念:指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2)时间: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类型(自然状态下)
①交叉互换型:前期I(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②自由组合型:中期I,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6)杂交育种:
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

方法: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

但当目标植株为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时则不需要连续自交。

缺点: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纯合化(连续自交)工作量大,育种周期长。

优点:1.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 技术简单。

转基因技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重组
概念: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
过程: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整合到染色体→稳定复制和表达→遗传给后代。

特点
①.人为地增大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②.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针对性强,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明显。

③.技术复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意义:为作物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和降低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一、选择题
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基因重组原理及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关注.培育太空椒是种子在失去重力作用下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克隆”是一项无性繁殖技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重组的几种类型.基因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样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进行了重组;还有就是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基因工程.因此可见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相同片段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中纯合体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中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3.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答案】A
【解析】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
4.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复制 D.基因分离
【答案】B
【解析】此种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是将不同物种的基因重新组合,所以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 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是的()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答案】D
【解析】S型细菌的DNA把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这属于发生在细菌之间的两个DNA分子间的物质交换,即细菌之间的基因重组.
6.反兴奋剂工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其中基因兴奋剂的工作耗费了大量精力,基因兴奋剂是注入运动员体内新的基因,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从变异角度分析此方式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细胞癌变
D.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突变是包括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在内的生物变异现象.此方法类似于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新的基因导入另一物种的受体细胞内.
7.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
A.六倍体、单倍体B.六倍体、三倍体 C.二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单倍体
【答案】A
【解析】基础知识识记
8.如图为有性生殖过程的图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发生在( )
A.①③
B.②⑥
C.④⑤
D.③⑥
【答案】C
【解析】A项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D两项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只有C项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父母双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9.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二倍体有丝分裂中期是两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是四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是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两个染色体组,所以C选项正确.
10.已知某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鉴定所研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不能用下列哪种杂交方法 ( )
A.隐性雌个体与显性雄个体交配
B.隐性雌个体或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C.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
D.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杂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答案】C
【解析】根据分离定律,只有选项C不能进行区分
11.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 000多株幼苗,其中只有1株(甲)出现了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
品种,有的植株高达1.8米左右.
(1)实验结果表明甲产生变异的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000多株幼苗中,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答案】基因突变可遗传诱变育种基因重组低频性不定向性
【解析】
(1)太空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所以甲产生变异的类型最有可能是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2000多株幼苗中,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
12.自然界的物种具有基因多样性,单一品种可能同时具有优点、缺点.导致不符合人类利用的需求.以下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动物品种培育方式.
(1)回交是将杂交子代与其亲代之-方交配,以加强杂交世代某一方亲代性状的育种方式,回交所采用的两个品种中.一为具有某一个优良性状的品种A,另一品种则为其他性状均优良的适应品种B.让A与B交配产下F1;,然后,将此F1再与B交配产下F2.理论上,来自B品种的基因占F2基因的_______.要想获得理想的品种,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鼠的尾巴有短尾和长尾,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将一只黄色短尾老鼠和一只灰色长尾老鼠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1∶1.将F1中一对黄色短尾雌雄鼠交配,F2中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请根据题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中发现存在胚胎致死现象,最可能的是_______.
②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③将F2中黄色长尾和灰色长尾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75% 反复回交,反复选种,使该品种不断得到纯化黄色基因纯合致死 YyDD、yydd 黄色长尾∶灰色长尾=1∶1
【解析】
(1)让A与B交配产下F1,理论上来自B品种的基因占F1基因的1/2,将此F1再与B交配产下F2,理论上来自B品种的基因占F2基因的3/4,要想获得理想的品种,则需要反复回交,反复选种,使该品种不断得到纯化. (2)据上分析可知,将一只黄色短尾(Y D )老鼠和一只灰色长尾(yydd)老鼠多次交配,F1均为短尾,且黄色:灰色=1∶1,故可判断亲本黄色短尾的基因型为YyDD.将F1中一对黄色短尾(YyDd)雌雄鼠交配,F2
中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可判断黄色Y基因纯合致死.F2中黄色长尾
(2/3Yydd)和灰色长尾(1/3yydd)个体间产生配子及比例为Yd:yd=1:2,故随机交配产生后代YYdd(致死):Yydd(黄色长尾):yydd(灰色长尾)=1:4:4,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尾∶灰色长尾=1:1.
13.图为某二倍体生物(2N=22)进行细胞分裂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中典型染色体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染色体图像可判断该细胞正在进行______分裂,该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为______________. (2)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定该细胞中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 (3)该时期的细胞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该细胞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减数 44 不能该时期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未发生
【解析】
(1)通过染色体图像可判断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正处于两两联会的状态,因此判断该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该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为正常体细胞核DNA分子数的两倍,即44.
(2)由于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基因,所以不能判定该细胞中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
(3)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4)据图分析该细胞一共形成11个四分体,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