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解析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二级入门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入门案例分析

入门考案例分析答案及答题格式(参考)案例一小张,男,27岁。

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

有一次,邻居拉他去打牌,双方产生争执。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小张拔拳打了邻居眼部,致其失明。

问题:1、你认为小张是什么问题?2、你的依据?3、你的方法?答案:1、小张是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冲动。

冲动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爆发突然,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缺陷。

2、从临床表现来看,首先冲动靠激情推动,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能动调节作用;其次冲动通常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的情景下出现。

在此案例中,小张的行为是在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的情景下出现,“在一次与邻居打牌时发生的,为了弄清楚对方出牌是否作弊,双方产生争执”;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能动调节作用,“出拳打伤邻居眼睛”。

因此,小张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冲动。

3、方法:(1)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2)凡是要有理智。

(3)转移冲动情景,合理释放冲动。

(4)要逐步养成处变不惊,淡泊名利,乐于接纳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5)理解并协调需求与能力、社会要求与个人愿望、竞争与奋斗以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案例二红红,女,12岁,家境殷实,但父母忙于工作总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

从10岁起母亲发现她与游手好闲的小混混搀和在一起,花家里的钱讨那帮“哥们”高兴,并和父母顶撞、说粗话。

有一次,居然两天两夜没回家。

父母屡屡劝说没有效果。

问题:1、你认为红红是什么问题?2、你的依据?3、你的方法?答案:1、红红的问题是少年品行障碍。

少年品行障碍是一种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的行为障碍。

2、少年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是经常说谎、经常偷窃、逃离家庭在外过夜、反复打架斗殴、过早性活动和抽烟、饮酒少年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是:年龄低于18岁,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半年以上,至少具备以下3条:1、不止一次的偷窃;2、至少两次离家出走;3、经常说谎;4、经常逃学;5、故意纵火;6、擅闯别人住宅;7、蓄意破坏他人财物;8、残忍的虐待小动物;9、强迫他人与自己发生性行为;10、不止一次打架斗殴;11、常挑起无端斗殴;12、行凶抢劫;13、虐待他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一例因考试失败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女学生的咨询案例报告姓名:XXX单位:XXX摘要:求助者为一名高中三年级的女学生。

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失常,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并因此其以后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在充分的了解情况和准备条件下,经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其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认知,如“我连一次考试都考不好,真没用”的糟糕至极的想法和“这次考试没考好,就考不上大学”的过分概括的观念,帮助她解决了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郝某,女,18岁,独生女,高三学生,身高1.63米,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五官端正,体态匀称,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父亲为一名警察,母亲是一名教师,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父母自幼对其关爱有加,对于她的要求总是尽量满足,但同时对她要求严格,希望她以后有所成就。

自幼学习优异,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许多家长都将其视为教育孩子的榜样。

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追求完美,不善交际。

心理测验结果及分析:EPQ人格测验,N:65,E:30,P:40,L:30,结果可信;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人格特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最近一个月来, 学习精力不足,积极性下降。

尤其是最近两周来,情绪焦虑,食欲下降。

个人陈述:我从小学习就优秀,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和好学生,一直想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所以学习很努力,但压力也很大,害怕自己考不上大学。

就在一个月前的一次考试中发挥的不好,考得很不理想,内心感到痛苦,对自己很失望,感到自己很没用,觉得对不起父母,在两周前的一次考试的前几天,紧张不安,考试时脑子感到不好使,情绪低落,感到考大学无望,内心痛苦无法摆脱。

近期又要考试,情绪又紧张起来,有时感到学不进去,睡眠不好,食欲下降,学习和做事的兴趣也下降了。

三、咨询师观察与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打扮得体整齐,五官端正,面目清秀,身材匀称,文文静静,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情绪低落;在老师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叙述是情绪紧张,稍后适应咨询环境后,虽然还有些紧张,但言语清晰,应答自如。

心理咨询诊断技能二级之案例分析word精品文档8页

心理咨询诊断技能二级之案例分析word精品文档8页

(一)恐怖性神经症例1某女,34岁,已婚,会计,因害怕别人在自己面前吸烟而来求助。

自己的丈夫本来也吸烟,并未成为二人婚姻的障碍,但自从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想到父亲的病可能和吸烟有关,就开始对“烟味”特别讨厌。

一开始时,嗅到烟味时要咳嗽,尽量回避。

逐渐发展到一嗅到烟味就要“哮喘”,呼吸困难,有时有要憋死的感觉。

为此,多年吸烟的丈夫戒了烟,朋友到她家来,都不能吸烟,办公室的同志谅解她,办公室也成了“无烟办公室”。

最近症状加重,看到电视上有吸烟的镜头,也要犯“哮喘”,甚至看到烟盒也感到不舒服。

有时感到“烟味”无处不在,因而不想上街,不想上班很苦恼。

这一例女性,虽然表现为对“烟”的过敏,但实质上是对吸烟能引起肺癌这一现象的恐惧。

恐惧的心理又转化成为一种哮喘的躯体症状。

许又新教授提出诊断恐怖症有三条标准: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恐怖症病人的害怕是异常的。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本例符合这三条标准,故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

(二)疑病性神经症例2某女,36岁,未婚,美容师,因腹痛半年,屡治无效,近半月来失眠心烦而来。

接诊后,有如下对话:求助者:医生,您看我的气色怎么样?咨询师:您的气色看起来很好。

求助者:很好?没有面黄肌瘦吗?咨询师:没有,看起来很正常。

求助者:那您再看看我的舌苔。

(伸出舌头)咨询师:舌苔也很正常。

(确实很正常)求助者:再看看我的眼珠子有没有发黄?咨询师:没有。

求助者:那试试脉吧。

咨询师:(把试脉搏)脉率一分钟70次,很均匀有力,没有什么不正常。

来源:考试大求助者:可我有消化系统的毛病。

我看书了,书上说有消化系统毛病的人会有面黄肌瘦,舌苔改变,有的眼珠子还会发黄。

最近我又有些心慌,您发现我有什么不正常?咨询师:脉搏很正常。

您消化系统有毛病?去医院检查了吗?求助者:有时腹痛,大医院都检查遍了,能做的都做了。

大夫说胃镜检查就是有点胃粘膜充血,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给开了些药吃,一点也没效果。

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案例简析(一)

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案例简析(一)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考试案例题(一)一、一般情况:李某,男,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8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企业工人,高中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一、求助者自述情况:高考备战开始后,每次模拟考试或小测验前“不知怎的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到后来,“感到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喉头堵塞”或“透不过气”马上要窒息之感,出现胸痛不适的躯体症状,有时甚至全身都有处于无以名状的难受中。

“以后情况越来越严重,至今有3年多的时间”,“其中二次参加高考的经历更加重了紧张程度”。

“希望咨询师尽快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国家文凭考试马上一门接一门地来了,通不过就拿不到学历”。

二、心理咨询师了解的情况:咨询师发现来访者主诉时,双腿不停地在颤抖,右手一直在反复系上衣最下面的一枚扣子。

四、父母主诉:孩子考试前的行为和情绪与平时差异很大,比如情绪波动厉害,表现为不安、害怕,感到恐惧;做的动作让家人心烦意乱,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搓手顿足等;而且还出现了出汗、心悸、头晕、腹痛、尿频、尿急等现象,脾气也发得急躁。

李某从小随父母生活。

由于历史原因,父亲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自身命运的理想和志向成了泡影,便将全部期望寄托于独子李某身上。

父母对李某百般溺爱、娇生惯养,从不让他做任何家务事,每天可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学习。

他在父亲的灌输下形成的强烈的“出人头地”意识与其一般的智能,责任心和意志力不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高考前,教师黑板上每天变化的高考日期的倒计时和随时变化着的同学们的考试成绩一览表,加上父亲那企盼的目光,给李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食欲下降、恶心、心慌、心悸、惶惶不可终日。

在7月7日的考场上,李某突然感到心中一阵恐惧、慌乱,头脑变得一片空白。

他压抑着紧张情绪,结果越压抑就越紧张、越恐惧、越慌乱。

最终李某落榜了。

面对这巨大的打击,他长时间不能从失望、痛苦、无助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敖图雅(东北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本案例是针对一名女大学生因就业问题而引起焦虑,烦恼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对求助者形成的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了解,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其做出诊断。

制定了相应的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与睡眠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咨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没一般资料:陈某,女27岁,就读研究生,在校居住。

自幼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教很好。

有一兄一妹.平时很努力学习。

性格偏内向,人际关系很好。

父母家庭双方无精神病史。

没有为其做心理测验(一) 主诉:一个月来因就业问题常常失眠,烦恼,焦虑,学习生活力不从心.(二)个人陈述:半年前看着身边的同学就业不太理想,虽说对自己很有信心,可是对现实还是极度的怀疑,由于自小家境贫困,有一次的车祸导致父亲失去了劳动能力,无法支撑家庭经济状况。

面对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的跨大,自己有种无法面对眼前的种种现象。

由于自己是少数民族,在一些学业方面也不如身边的同学优越,但是因为性格的要强,促使她不断的努力,可是当努力和结果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极度的绝望,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

越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越会感到沮丧,这个时候就越能想到父母的无助和眼神。

因此长时间的沮丧和难过导致一个月前就开始出现睡眠较差的症状,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也会做梦,梦到父母去世,万分痛苦中惊醒,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浑身出汗.早晨醒来之后感觉头痛,头昏脑胀,疲劳.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低头看的是书,但是脑子总是在想着别的事情.咨询师观察: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开始谈话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

(二)评估与诊断: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项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小张,女,26岁,教师,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学校工作。

但只工作了三周,就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人际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等,觉得无法应付,又累又烦,也感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此岗位,所以,提出辞职。

但周围人都反对,家长、好朋友都劝她要坚持下去。

这令她犹豫不决,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

由此,她出现身体症状;每天凌晨五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

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兄妹五人,最小。

二、个人成长史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

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没上过幼儿园,5岁读学前班,6岁开始读小学。

上学后学习成绩还行,但不是最好的,到了初中,举家搬迁,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学校也是全新的。

适应能力强,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成绩也很好,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课代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荣誉感越来越强。

慢慢的,很想独享老师的爱,不想和同学分享,同学关系开始疏远。

到了高中,为了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喜爱,越发的刻苦学习,不希望别的同学超过自己,采取不友好的态度对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

由于成绩比较好,老师并没有在意自己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猖狂,自己的想法也非常的自私和狭隘。

到了大学,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同学的关系不是很好。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因“害怕上班二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毕业后,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单位,但和自己一起进到工作岗位的还有几个年轻的同事,其中,有一个同事的男朋友在这个单位里工作,加之她又很会处事,所以,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喜欢,自己心里的落差非常大,并且产生了嫉妒心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了自己和同事的关系。

感到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的压抑,感到不能自拔,所以,每天不愿去上班。

渴望能够像其它同事一样正常到学校上班,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同事的嫉妒心里和对上班的恐惧心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案例分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题目:一例家庭问题引起的心理咨询案例姓名:管皓凤身份证号: 320683************ 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江苏省苏州市所在单位:苏州心灵家园一例家庭问题引起的心理咨询案例【摘要】马某,女,二十一岁,初中未毕业。

离开学校后找到一份在饭店当服务员的工作。

其父亲最近几天突然出现几次摔东西的现象。

求助者由于突然面对这样一种生活环境,有时会担心害怕父亲会发脾气打人,产生了心理压力与焦虑。

经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经与来访者协商,利用认知疗法和NLP程序语言技术对来访者进行了四次咨询,使来访者脱离原症状,再次开心地进入自己的生活。

一、资料整理:(一)一般资料求助者:马某,女,21岁,初中未毕业,有一姐姐,一弟弟。

父母都系打工族。

马某在出生后与奶奶同住,由奶奶带大。

来访时,精神无异常表现,思维正常,衣着整洁得体,说话有些重复,焦躁,担忧。

在当地医院未检查出器质性疾病,主动求助。

(二)主诉求助者的父亲在家摔了三次东西,求助者心理充满了害怕,恐惧,不愿意与父亲再同住一套房子。

觉得这样下去,父亲一定会杀了自己。

想离开父亲独立,但是又害怕这样的决定。

(三)求助者个人陈述我爸爸昨天晚上又摔东西了,第三次了,还好我妈妈和我一起收拾好了。

我最近刚刚换了一份工作,挣钱没有以前多。

我担心爸爸会觉得我没有用,回来会不会摔东西。

(四)家长朋友反映和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1、家长朋友反映:女儿很懂事,从小就帮着做家务,农忙的时候,也会到地里帮忙;还帮着姨娘带小孩,从来没有埋怨过什么,很听话。

从学校出来后,她就努力找事情做,身边有几个很好的朋友,平时她也喜欢和她们在一起说话聊天。

2、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前来就诊,衣着整洁,精神正常。

陈述事情条理清楚,言辞得体。

姐姐和弟弟也比较依赖求助者,弟弟额外的经济开销常向求助者要而不从父母处得到。

该求助者在人群中由于不计较吃亏,比较受欢迎,为此也会引起他人的嫉妒,成为嫉恨的对象。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案例分析题目:一例社区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社区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摘要:患有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存在心境低落,病程迁延的特点,这也是社区服刑人员中发生率较高的心理问题.本个例咨询师运用放松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本案例不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特征,同时无躁狂表现,但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完整.得病原因主要由于错误观念和自我封闭性格特征加上现实生活中刺激引发的.本个案的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改变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和失眠症状,树立起积极面对改造生活的信心,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咨询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放松训练和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认知模式,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使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进行了8次咨询,取得了一定效果.关键词:抑郁严重心理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1.一般资料1.1、个人基本情况:田某,男,1969年7月出生,户籍地为*************************,居住地为*************************。

2015年7月,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喀喇沁旗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2016年7月20日,田某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矫正期自2015年7月31日至2019年7月30日。

1.2、主要生活经历及犯罪成因分析:田某现年47岁,初中文化,主要经济来源为与妻子共同经营幼儿园。

2014年10月驾驶一辆与其准驾车型不符的大型普通客车与路人陈晓强相撞,致陈某抢救无效死亡,并指使同案犯李某顶替投案。

田某犯交通肇事罪并找人顶罪的行为体现了其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知识严重缺乏。

1.3、家庭背景及主要社会关系田某家中共有四口人,妻子任某,职业老师;女儿田某宇已经成年,在外工作;儿子田某文,9岁,上小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解析
案例:小明是一位17岁的高中生,近几个月来出现了不少心
理困扰的问题。

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内向,缺乏自信心,害怕和人交流,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他告诉我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是“奇怪”和“不合群”。

他的父母对此表示担忧并咨询了心理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初期,我与小明进行了一些聊天,试图了解他的问题背后可能的原因。

小明告诉我,他曾在中学时期遭受了欺凌。

他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感到自卑和不被接受。

他曾试图改变自己,变得像别人一样,但并没有成功。

他觉得自己与他人无法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与小明的进一步交谈中,我意识到他的内向和缺乏自信主要源于他对自己的过度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过分关注。

他对他人的评价和期待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他害怕和别人交流,担心被拒绝和嘲笑。

在交谈中,我试图帮助小明意识到他独一无二的价值和他能够在社交场合中做出积极贡献的能力。

同时,我鼓励他开始接受自己,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过去经历,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和成长。

在治疗过程中,我采用了一些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来帮助小明改变他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我教给他一些正向自我对话的方法,帮助他打破自我负面评价的循环。

我还鼓励他主动参与一些社交活动,面对他的恐惧,逐渐扩展他的舒适区。

我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来帮助他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治疗的后期,小明逐渐展现出了积极的改变。

他开始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生活,尝试与别人建立联系,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他告诉我他能够更好地处理他人的评价和期待,不再过度关注他人的想法。

他表示,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他学会了如何接受自己,并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才华和价值。

结论上,通过与小明的心理咨询过程,我认为在处理心理困扰问题时,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经历是至关重要的。

我通过帮助小明正向思考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提高他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帮助他感受到他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在治疗过程中,我还强调了接受自己的重要性,并帮助小明寻找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才华。

最终,小明从一个内向且缺乏自信的人转变为一个积极乐观,勇于面对困难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人。

在治疗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小明对过去的欺凌经历有着很深的伤痛。

因此,我采用了一些心理疗法技巧来帮助他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并逐渐释放对过去的恐惧和愤怒。

我鼓励他通过写日记、绘画或进行情感释放练习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帮助他逐渐接受和放下过去的伤痛。

同时,我还和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了解他们对小明的期望和担忧。

我建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小明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以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小明的康复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小明的自尊和自信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治疗的进行,小明逐渐学会了如何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

他通过与我一起制定个人目标和行动计划,并学会了如何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

在面临挑战时,他学会了逐渐放松自己,调整情绪和思维,以推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在治疗的最后阶段,小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明显提高,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表现积极活跃。

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并开始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

他告诉我,他现在对未来更加乐观和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并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咨询师在帮助个体克服心理困扰方面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与个体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并帮助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提供支持和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体发掘自己内在的资源和潜力,以实现积极的变化和成长。

总结而言,心理咨询师对于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个体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其克服困扰,实现个体的积极变化和成长。

这个案例中,我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技巧、情绪释放技巧和家庭支持等综合手段帮助小明摆脱内向和自卑的状态,并重建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通过与小明和他的父母的合作,我帮助他重新找到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了个人成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