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2019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1]教育数学
![2019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1]教育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39cb10b2b9d528ea81c779b2.png)
课堂回顾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与生活
二、气温的变化
〈 日变化 最高气温 午后两时
最低气温 日出前后
三、气温的分布
纬
度
〉 低纬度 气温高
因
高纬度 气温低
素
夏季 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 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海
〉 陆因 素
〈 年变化
最高气温 7月
山下 气温高
最低气温
( 北半球 陆地 ) 1月
16 0C 140C 月平均气温为:
(10+20+30+20+10+……+15+16+14) ÷30
1
2
3
4
5
6
7
120C 14 0C 150C 13 0C 12 0C 10 0C 11 0C
8
9
130C 160C
年平均气温为:
10
170C
1118 0C12Fra bibliotek140C
(12+14+15+13+12+10+11+13+16+17+18+14) ÷12
15℃
20
12℃
10 7℃
10
4℃
0
0
均 气 月温 平又 均是 气怎 温样 、计 年算 平的 ?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7+15+12+4)/4=9.5
1
234
5 …… 28
10 0C 200C 300C 200C 100C…… 150C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郑明进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厦门市大嶝中学
郑明进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目录
导入新课 气温测定与相关概念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与阅读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请看《晏子使楚》的故事,说说这则故事 说明了果树的种植与气候中的什么因素有 关。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 甜。可是,橘树一种 到淮北,就只能结又 小又苦的枳。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
30
20
10
0
厦 门 1、如何据图读出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2、计算厦门气温年较差。 2、计算厦门气温年较差。 3、描述厦门气温的年变化。 目录 上一页 3、描述厦门气温的年变化。
1
4
7
10 月份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 ℃ 30
气温 ℃ 30
气温 ℃ 30
20
20
20
束
判断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厦门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3.2 12.1 14.2 18.6 22.5 25.1 27.3 28.1 26.3 23.5 19.2 15.4
用什么办法更能直观地表示厦门气温的 年变化规律,请亲自动手画一画。
3、你能说说为什么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
的果树?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小实验
1、温度计能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 2、如何测量大气的温度? 3、气温用什么表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C )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 了气温对( C )的影响
• A.饮食 B.穿衣 C.农业生产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 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 平均气温为( B )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_最_高__月__平__均__气_温__与____ _最_低__月__平__均__气_温__的__差__。
南半球
气温和气温分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1_月___。 气温最低月份:_7_月_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2_月___。 气温最低月份:_8_月___。
活动2 气温和气温分布
冬季相反。
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
• 纬度位置 • 海陆分布 • 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0
10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曲AB气地地线温越-年1弯00南较曲半差,球最气=大最冷温的高陆月年月最在较均热7差月温月(-。在最年变低1月化月),均越温大
1
4
7
10 月
气温和气温分布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_7_月__。 气温最低月份:__1_月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_8_月__。 气温最低月份:__2_月__。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气温/℃ 30
(1)最高月平均气温
的数值及月份:
20
7月 220C
(2)最低月平均气温
10
的数值及月份:
1月 1.50C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2. 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会解读和分析气温分布情况;3. 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气温影响因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1. 气温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2. 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温数据和图片;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气温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
举例说明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温。
5.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气温分布、分析气温数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气温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空气的温度,是大气环境中最基本的气象因素之一。
气温的分布受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气候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认识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学生通过教材、教室讲解等方式进修气温和气温分布的基本观点、影响因素和特点。
2. 实地观察:学生分组前去校园内不同地点,记录当天的气温,并观察不同地点的气温分布情况。
3. 数据分析:学生收集各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讨气温分布的规律性。
4. 综合报告:学生撰写综合报告,总结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三、实施步骤1. 教师介绍气温和气温分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观点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分组,制定观测计划和记录表格,确定观测地点和时间。
3.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气温数据,并绘制气温分布图表。
4. 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气温分布的规律性。
5. 学生撰写综合报告,包括实地观察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思考。
6. 学生进行效果展示,分享观测数据和钻研效果,互相交流讨论。
四、评判标准1. 观察记录准确性:学生观测记录是否准确、详细。
2. 数据分析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总结。
3. 报告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报告是否清晰、逻辑性强。
4. 小组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积极参与、分工合作。
五、延伸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比较分析。
3. 开展气象实验,探究气温变化与其他气象因素的干系。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理解,培养数据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观察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气温变化的规律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中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越 近50个纬度,2月份南国 的海南省已是春耕大忙时, 北国的黑龙江还是冰天雪 地,寒风呼啸。
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原因)
特点: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冬季等温线密集)
最冷在漠河,最热在海南岛
形成原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影响: 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不但太阳
主要作物2农021水/3/1稻1 天、胶然甘等橡蔗、水稻棉油、花菜冬、 等麦、冬麦棉花、花生玉、等米、春麦亚大甜、麻豆菜玉、、等米、
春麦、马铃 薯等
青稞等
25
2021/3/11
17
B 3.图中a、b两处的气温
A.a<28℃,b>16℃ B.a>28℃,b>16℃ C.a>28℃,b<16℃ D.a<28℃,b<16℃
2021/3/11
18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__南____(方向) 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地区___低___ (高、低),
A.纬度位置
28℃
26℃
24℃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2021/3/11
15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单位:℃),
B 1.图中显示的季节是:
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1/3/11
16
C 2.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
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 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温度带热带Biblioteka 中国气温带划分亚热带
【教案】晋教版七年级地理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参考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知识和能力]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5.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6.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8.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温的年变化。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
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一、生活和气温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0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2)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3)怎样观测气温?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
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
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49图3.10“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
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北半球颜色多, 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
等温线密集且弯曲度大, 海洋面积广阔。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三
从图4.6中读出世界7月平 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不 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温 值。 (3)红色曲线表示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是气 温值。 (4)无论是南半球 还是北半球,颜色都以玫 红色和黄色为主,除南极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一
从图4.4中读出世界年平均 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 的气温值。
(3)红色曲线是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 是气温值。
(4)年平均气温 高于20℃的地区,大
图4.4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规律总结】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地区向
等温线的绘制 .
等温线的绘制
判读等温线图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观 察
从两极到赤道,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 AB
思
考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为什么?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 极,气温逐渐降低。
•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南北极圈以内。
在近地面温度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 温区,就像凸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 域,所形以成就城被市形热象岛地效称应为的城主市要热因岛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 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2.你知道赤道雪山(峰)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气温的描述常用到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等词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出现在 出现在
气温日变化
气温日(年) 较差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14时左右
日出前后 1月
气 北半球 温 大陆 年 北半球 变 海洋 化 南半球 大陆
7月
8月
2月
最高月平均气温 - 最低月平均气温
1月
7月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30 20
10
0 -10 -20
7
10 (月)
1
4
A
B
c
7
10 (月)
思考: 1.何地气温年较差最小?( B ) 2.何处四季分明?( A )何处终年高温?( )何处终年 寒冷?( C ) 3.何地与我们学校所在地气温年变化规律最接近?( A ) 4.三地各在哪个温度带?(北温带 热带 北寒带 )
均 气 温 又 是 怎 样 计 算 的 ?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7+15+12+4)/4=9.5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 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气温 ℃
30 15 0 15 30 45 60
北半球某陆地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北半球某海洋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1997年)
月份 气温 (℃)
1
2
3
4
5
6
7
8
9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12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一天当中最高 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气温℃
33 31 29 27 25 23 21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曰出前后 14时左右
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2、气温年变化
根椐生活经验,说说一年当中最高 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出现在 什么月份?
甲地
气温/℃ 30
乙地
20
20
10
10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1、甲地最热月是 1 月;最冷月是 7 月。
2、乙地最热月是 7 月;最冷月是 1 月。
3、甲、乙两地, 乙 地是在北半球; 甲 地是在南半球。
气温(℃)
气温(℃)
气温(℃)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7 10 (月)
气温和气温 的分布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课时 气温的变化
人们为什么那么关心气温?
答:气温对人们的衣、食、住、行、 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
30
℃
℃
30
20
15℃ 7℃
20
12℃
10
10
4℃
0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月 平 均 气 温 、 年 平
0 8时
请同学们分小组,经讨论后,根据所给 数据,每人均绘制一幅泉州1997年气温 变化曲线图。
气温/℃
30
月份
气温 (℃)
(1997年)
1
2
3
4
5
6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20
7
8
9
10
11
12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10
要领:
定点要准确
1 4 7 10 月份
泉州气温年变化图
连线过中心
曲线要平滑
气温/℃ 30
28.8℃
20
28.8-10.2=18.6℃
10.2℃
10
1、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为 、出现在 7 月。 ___ 2、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为 、出现在 1 月。 ___ 3、该地气温年较差 为 。
1
4
7
10 月份
泉州气温年变化图
气温/℃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