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人民日报、扬子晚报、南方周末报纸比较

从上面版面及各版内容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差异。
《人民日报》每周一至周五16个版,周六、周日8个版。
《人民日报》以多视角,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
要闻版、经济版、政治·法律·社会版、教育·科技·文化版、国际版、理论版、文艺版、体育版深受各界群众喜爱。
从本周的情况上看,固有的版面以外,“神七特刊”是特别添加的版面,也是本周的一大重点。
《扬子晚报》的版面很不固定,固定版面有头版、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南京新闻、广告版面等。
各版面占的份额每一期都有所不同,相比《人民日报》它的版面更灵活,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
《南方周末》新闻、文化、生活三大板块的办报格局,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
《南方周末》是周报,它不具有时效性;版面小,内容不丰富。
因此,它以一周重大新闻的深入报道为主。
以下是三家报纸的简介:《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发行量第二大的综合性报纸。
《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被认为是直接传达着党中央国务院声音的重要媒介,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及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高度重视。
因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共中央精神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最新变化的重要窗口。
《人民日报》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高品位、高格调,把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创新,对弘扬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扬子晚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
《扬子晚报》遵循“宣传政策、反映生活、倡导文明、传播知识”的办报宗旨,报社一切活动以办报为中心,以提高报纸质量为龙头,以报纸质量带动报纸发行量的上升,以扩大发行量带动广告收入的增长,不断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报规律,逐步形成了信息密集、服务到位、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可读性强的特色和优势。
南方周末评论版解析

目录前言 (3)一、数据分析篇 (4)分析一:评论在《南方周末》中所在比例 (4)分析二:评论所反映的内容 (5)分析三:评论所涉及的国内、国际内容比例 (7)分析四:评论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8)小结: (9)二、评论解析篇 (10)(一)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发展历程 (10)(二)《南方周末》评论版的版面设置 (12)(三)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内容看 (13)(四)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特色看 (14)(五)南方周末》评论版发展思路及趋势 (16)三、结语: (18)前言随着当代社会逐步进入后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
在传播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报纸等平面媒体已无法回避电视和互联网等以高科技为跳板的电子媒介的强烈冲击。
但《南方周末》仍然能近乎创造报纸媒体的“奇迹”。
如今的《南方周末》是中国拥有最强的公信力、最大的发行量、最多的版数、最高的影响力的综合性周报。
它从创刊以来,以其“深入成就深度”的报道、独特的视角、全新的评论模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它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
核心读者群为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现为32版,分为新闻、时局、经济、文化、评论、绿色六大板块, 内容紧扣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时局的热点和关键点,完整、真实的记录中国社会迈向未来的脉络、趋势和图景。
《南方周末》前所未有的将评论作为一个专栏的形式,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时下最受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娱乐等不同的事件的评论,形成它独特的多元化的理念形态和话语风格。
并且评论版的作者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如第一千三百八十八期评论版中,评论版的作者包括村主任、学生、农民工、教师、员工、记者、自由职业者等社会大众,给受众提供了充分的话语权和知情权。
一、数据分析篇分析是了解的基础,所以我们选取了2012年的5月到6月的报纸进行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分析一:评论在《南方周末》中所在比例在南周的六个板块中,评论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位居重要的地位,还是普通的地位,抑或只是报纸中的一个辅助部分?表一:图一:《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性的周报,在数据统计之前我先进行了预想,即评论所占的比重会在20%以上。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南方周末》是由南方报业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众多媒体深度报道的领头羊之一,因其独特的观点和精确的选题使之有很大的读者市场。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指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脉络的意义中。
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求是”。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尽管它的核心读者是精英教育传播,但是它自动地站在平民的立场,为沉默的大多数直言,直击许多民生问题。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如下:一、深度报道的选题鲜明,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
它总是能在最快时间找到社会危害性大,民众最为关心的热点,并且能够不留余地地去为民众说话,去抨击。
它和其他媒体纸业的深度报道不同的是,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民生问题、官民问题等等,而是更加侧重政府的决策对国家、社会不同阶级乃至个人的命运影响;社会法治与官场的冲突,政府的改革,社会观念的变化,人心和利益格局,城乡人民生活的就业状态,医疗与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公共问题。
例如2012年9月13日那一期的调查版面刊登的《殁于贫困》---三个地震亡童和他们的寨子这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出《南方周末》的选题非常具有特色。
在当今的媒体业频繁出现新闻碎片化的现象下,《南方周末》的选题总能恰到时候的温暖到你的心。
这篇报道的选题是围绕着贫困者的多灾多难愈发地显示出国家财政分配不公的情况下社会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
就像这篇深度报道所说的那样,“三名幼童在一场震级是汶川地震的两千八百一十八分之一的地震中罹难,只是因为灾难对贫困者更残忍一些。
”在我们国家发生地震灾害过后,往往在报纸杂志或网页上看到的是歌颂干部士兵的奉献精神,或者灾难带给人民有多大的伤害等等,很少有媒体会从地震对于弱势群体带来的不堪一击的伤害有多深,而《南方周末》做到了,它独特的选题角度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
浅谈《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报道特色及未来走向

二 、 南 方周 末》 度 报道 的未 来走 向 《 深
( ) “ 国 的视 野 , 国 的 声 音 ”。 极 发 展 国 际 题 材 的 一 以 中 中 积
周末》 , 中 调查性报 道 占的 比重 最大 。调查 报告 由于其消 息来
源的可靠性 , 依据 详 细 充 分而 充 满说 服 力。据 调 查 , 南 方周 《 末》 的零购读者 中有 13受过 大学本 科以上的教育 P 6 显然 / 3,
( ) 取科学的 , 新意的报道视 角 , 达 有深度 的思想 。 二 选 有 表
受众 中一大部分属 于较有学识 的群体 , 希望能接 受到 的信息来 源更具科学性和事实依 据。例如 , 南方周 末》 《 曾刊登 了一则关 于食物价格上涨 的调查报 道 ,食 物价格是 怎么涨上来 的》 《 …一
文, 南方 周末 记者从上海地 区最 大的 中式连锁快 餐企业 新亚大 包起步 , 过对产品供应商 , 工环节以及原料生产源头三方 的 通 加 经营变化和市场对其 影响展 开调查 , 揭示 在整个 食 品产业链 中 其食物价格上涨 , 无论是 连锁店 还是源 头和 中间环节 所有方都 很无奈 , 文章最后提到 了国家是 唯一在 大家都 亏本 的前提下 大 赚 的机构 , 点到为止 , 引发读者深思。
《 南方周末》 并不 仅仅 追求猎 奇但 却不 见思 想 。如 果报 道思 想
跟不上去 , 即便 是选题选对 了, 那 也挖不出或挖补全选题 内所 含 有的含金量 , 而影 响 了报 道 的分量 , 从 甚至 糟蹋 了好 的写作 材
对《南方周末》文化版作品特色的分析

一
写作特 色
娱 乐新 闻
原 日本 首 相 小 泉 纯 一 郎 希 望 支 持 者 叫 他 “ 样 ” 因为 裴 勇 俊在 日本 被称 为 “ 样 ” 纯 , 勇 ,
学 子 论 文 选 登
●: I 】 ● ¨
对《 南方周末 》 文化版 作 品特 色 的分析
一王 敏
【 摘要 】 乐新 闻报道 “ 娱 量”大但 “ ” 的不多, 在低俗化等现 象。 质 精 存
本丈分析 了 南方周末 记者袁 蕾的丈化娱 乐新 闻的写作特 色: 有深度 、 有 内涵、 关怀 , 有 并探讨 出娱 乐新 闻写作 的新趋 势。 【 关键词 】 记者风格
延 展 性 , 文 化 新 闻 也 就 自然 有 了 一 般 娱 其
激 I‘《 方 周 末 》 文 化 版 则 坚 持 其 高 品 , 南 I , 的 位 的 深 度 报 道 。 南 方 周 末 》 化版 在 内 容 《 文 上 并 没 有 回 避 热 点 , 中 很 多 作 品 是 关 于 其 热 门 电影 的 , 又 并 不 是 简 单 地 提 供 一 些 但
一
、
有深度——对本质 事实的诉求
有 人 说 读 者 看 娱 乐 新 闻 图 的就 是 轻
松 快 乐 , 么要 求 娱 乐新 闻 也 有 深 度 是 不 那
二 、 内涵 — — 选 题 定 位 高 , 值 取 有 价 向高
在 报 纸充 斥 着 诸如 《 子 丹 陪 太 太 逛 甄
是吹 毛 求 疵 了 ? 实 不 然 。没 有深 度 的作 其
南方周末介绍

2001.7
2002.1 2003.7
南宁分印点设立
郑州分印点设立 杭州分印点设立
四.良性的人才策略。
北大毕业的左方是有着理想主义、自由主义与启蒙主义思想意识 的领导,他定下了“新闻主攻、副刊主守”的模式,奠定了”有 可以不说的真话,决不说假话”的基调,突破了《真理报》模式。 同时,他没有忽视传媒的商品属性,在他的带领下,《南方周末》 真正做到了一纸风行。 他缔造了《南方周末》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他将这份伴随改革开 放而诞生的报纸,送上了开启民智、呼告民生的历史航程。
江艺平1982年中大中文系毕业,曾担任南
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南方周末》主编。
江艺平时代,是《南方周末》鼎盛期。在她负责《南方周末》期间, 极度地张扬着关爱和平等,张扬着正义和尊严,挖掘着一个民族的 良知。《南方周末》树立起了“新闻界良心”的标杆,迅速提高了 公信力,开始被读者誉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对于这种报道风 格,江艺平在1999年的《新年献辞》中的概括十分精炼:“让无力 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她将《南方周末》打造成最成熟,广告过亿的知名周报品牌。《南 方周末》成为南方报业乃至全国报业的“黄埔军校”。
游雁凌
广东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曾就读新闻与经济管理 专业。现供职某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南方日报》 记者、驻深圳记者站副站长,《南方周末》副主编、主编,《南方 日报》社副总经理。 游雁凌时代,是转型的时代。在游雁凌的带领下,《南方周末》从 过去一张靠裁裁剪剪拼凑而成的娱乐小报,迈向一份自采自编为主 的综合性新闻周报。跨过1995年的门槛,发行突破100万,广告收入 千万。在全国形成了真正的影响力。从此,《南方周末》便开始了 金子般的日子,一群自称为“雅典公民”的新闻理想者,开始在 “南周”旗下聚集。
对《南方周末》文化版作品特色的分析

对《南方周末》文化版作品特色的分析作者:王敏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4期【摘要】娱乐新闻报道“量”大但“质”精的不多,存在低俗化等现象。
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文化娱乐新闻的写作特色:有深度、有内涵、有关怀,并探讨出娱乐新闻写作的新趋势。
【关键词】记者风格写作特色娱乐新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活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为了吸引受众,新闻媒介纷纷加大对娱乐新闻的报道,然而“量”虽不断加大,但“质”精的却不多见,娱乐新闻开始出现低俗化等现象,表现为一味地猎奇,满足受众的低级趣味。
由此,提高娱乐新闻的“质”,提升其品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南方周末》一直以深度报道见长,其娱乐报道也打上了“深度”的烙印,即上升为高品位的文化报道。
本文分析了《南方周末》文化版的作品特色,以期探讨娱乐新闻发展的方向。
一、有深度——对本质事实的诉求有人说读者看娱乐新闻图的就是轻松快乐,那么要求娱乐新闻也有深度是不是吹毛求疵了?其实不然。
没有深度的作品就像只有花枝没有花架——里面没有骨架,如何能立得起来?又如何有长久的美感?而有深度的作品会给读者以思想启迪,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南方周末》一直是“深思成就深度”,追求新闻的延展性,其文化新闻也就自然有了一般娱乐新闻所没有的深度。
这种深度表现为:1、对事件的深入挖掘。
这是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和对背景的深入解读,为读者提供丰富立体的信息,让读者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这种深入挖掘体现在人物专访上便是对人物心理的解读,这种心理解读可以通过对人物动作细节及语言的描绘来表现。
如《汤唯同学:下课了》一文中有多处细节描绘,如“汤唯带了一个宽大的笔记本,一只腿搭在另一只腿上,把笔记本搁在膝盖上,一笔一画地抄课文、记笔记”、“她洗碗不戴胶手套,洗完一摞碗也想不起搽护手霜。
”记者通过细心的观察记录下了这些细节,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生活中的明星形象。
2、思想的深度。
思想的深度在于从某一题材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其具有的新闻价值,这种新闻价值或是具有普遍意义,或是具有哲理的慎思,或是关于人生的思考,或是对社会的反思等。
南方周末

• (三) 那是一个傍晚, 一颗苹果落在他头上, 苹果熟了,很简单, 但这却撞击了灵感, 后来,万有引力问世了, 他是牛顿 思考凝聚思想 《南方周末》
• 荷花篇 标题: 清有所见 正文: 在这精彩的世界, 清,也是一种坚持, 清,真实得以沉淀; 清,思想得以纯粹。 《南方周末》,思想人生,思想新闻。 广告语: 《南方周末》,深入成就深度。
• 南方周末的广告版面,还有一个特色就是 整版广告,虽然不是每期都有,但是企业 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利用全版面的彩图广 告,更好的进行广告宣传。
• 卵石篇 标题: 恒有所得 正文: 在这多变的未来, 恒,也是一种信心, 曾经,多少次的妥协换回失落, 曾经,多少个梦想被遗忘。 思想守恒,只因希望在路上。 《南方周末》,思想人生,思想新闻。 广告语: 《南方周末》,深入成就深度。
• 竹篓篇 标题: 惑有所思 正文: 在这忙乱的生活, 惑,也是一种自我。 惑,必有所思; 思,必有所惑。 一惑一思, 无言中,思想找到理性的出口。 《南方周末》,思想人生,思想新闻。 广告语: 《南方周末》,深入成就深度
• 宣传语: 1 以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等 ,以 正义、爱心、良知为诉求,坚持讲真话,坚持公 信力。 2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3 思考凝聚思想(深入成就深度)。 • 从这些宣传语中我们可看出《南方周末》的负责 任的大报形象,这些宣传语无不体现了上述《南 方周末》的特色以及宗旨。 • 下面有几则《南方周末》的系列文字广告和相关 专题的的形象策划广告,给大家看一看
• 选择以全国市场为目标的消费品广告作为 主要的广告主,看来是《南方周末》的既 定的广告主取向目标。表现在07年的广告 主构成中,这一目标说得更切实点,就是 指家庭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医药两大 类分别居其广告收入第一和第三位,占全 年广告额的44%。也就是说,从《南方周 末》1999年广告发布实际情况来看,着重 突出读者需要的第一、二个层面:生理与 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是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一类媒体的发展方向。
以其坚定准确的新闻理念,灵活及时的市场运营,超强力度的舆论监督,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报纸之一
《南方周末》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的市场定位明确,读者人群清晰,内容独家性、深入性较强。
《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新闻周报,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萌芽和变迁,关注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喜故事,关注在这样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现代新闻的报道方式,独有的报道视角,反映出来。
从而成为这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和评说者。
《南方周末》在细分自己的读者群时这样界定,“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
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
”《南方周末》对受众的定位是:600万的知识型读者。
在《南方周末》的读者中,主动读者占全部读者的
75.3%,主动读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忠诚度,是报纸的核心读者;深度阅读读者(阅读70%以上版面或内容的读者)超过58.7%;《南方周末》读者平均每期读报时间达到65.2分钟,比30座城市总体居民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间多出12分钟。
《南方周末》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读者,“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
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
”客观数据也证明了《南方周末》对其读者群的界定是准确的:它在全国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1.9%,在北京、上海等九个重要城市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2.54%,城市读者已经成为《南方周末》的重中之重。
《南方周末》对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细分,并进行集中性营销,占领城市中的知识型读者。
《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达90%,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近60%,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达30%以上,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高的。
尤其当我们从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实际水平来看以上数据时,《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与其“主流市民阶层”的定位是一致的。
从读者职业分布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官员、办事员/公务员/秘书、专业人士/技术人员/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工人/服务员/营业员、个体劳动者、学生正是社会构成的主流。
他们占《南方周末》群者群90%以上,这表明《南方周末》系为社会主流群体广泛接受的报纸媒体。
读者这种认同的媒介指向,正是《南方周末》的威信与力量所在,这种影响力,为广告传播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南方周末》的广告传播活动将为其读者群广泛接触,为潜在的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可能空间。
加之,读者群作为社会主流的支配性影响,具有一定的消费示范作用,可能带动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加入消费行列。
从读者生活区域来看,《南方周末》读者主要生活在大中城市中,占读者总量近80%。
与农村生活相比,城市居民是最活跃的消费群体,有时甚至可以这样说,某些消费品就只是为城市消费者设计存在的。
例如中高档家用电器(空调机等)、IT产品、医药品、化妆品等等。
由于《南方周末》读者群生活区域的特性,这就为刊登发布在其上的广告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接受性。
从《南方周末》印点发行分布可见出读者的区域分布差异。
在广州、北京和上海三地,印数超过90万份,覆盖了中国主要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
此外,西安、成都和武汉三城市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省会城市,其印数也近30万份。
这些数字都说明《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体为广告主产品的营销提供了最直接的可能性,是一群口袋较为殷实,最富魅力的“上帝”。
没有一张能够迎合所有人口味的报纸。
明确的定位使得《南方周末》在它服务的细分市场中取得了很强的市场地位,从而赢得了较高的回报率。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报业运营中的必然选择。
它的读者是在中国最有购买力和舆论影响力的。
对这一受众群的吸引,在报纸售卖中定会导致它丧失中下阶层市场。
果断的放弃和对目标的准确把握成就了《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