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 副本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图文版」古今必读!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图文版」古今必读!《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一、孝感动天虞舜。
瞽搜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
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
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
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
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
名恒。
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
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
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
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
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
曾参。
字子舆。
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
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
跪问其母。
母曰。
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
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
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
闵损。
字子骞。
早丧母。
父娶后母。
生二子。
衣以棉絮。
闵损。
衣以芦花。
一日。
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
欲出后母。
损曰。
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
后母闻之。
卒悔改。
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
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仲由。
字子路。
家贫。
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
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
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董永家贫。
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
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
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
妇织一月而成。
二十四孝故事详解

二十四孝故事图文详解(彩图版)明白“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明白“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人老珠黄般,逗不起世人的欲望了。
咱们读《二十四孝》,感觉那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
其实细细想来,它仿佛又近在咫尺,离咱们并非远。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青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惊惶失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突然感觉心疼,明白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突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式,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原文: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四、为亲负米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二十四孝故事全集

一:孝感动天,虞舜唐尧时代,一个叫舜的人是瞽叟的儿子,瞽叟是个瞎眼老人,非常不讲道德,舜的母亲也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他的弟弟叫象,更是骄纵凶狠,对待舜非常不好,三人多次想加害于舜!舜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对父母和弟弟却无丝毫怨恨之心,始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舜尽管最后还是被赶出家门,在历山脚下耕种,由于舜孝感动天,每当他耕耘的时候,有大象来帮忙,有鸟儿来帮忙!他的德行也影响了周边无数百姓,人们都愿意与他结邻而居,舜的孝顺贤能也传到了当时的皇帝尧那里,尧通过侦查发现确有其人其事,就排了九个健壮的男子去帮助他,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做妻子,还将皇位禅让给了他!诗颂:对对耕春象,纷纷耕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没继承汉高祖刘邦的王位之前,被封为代王。
汉文帝刘恒是薄姬所生,尽管刘恒当了皇帝以后,薄太后有很多宫女服侍,但汉文帝依然如往常一样孝顺母亲!有次薄太后患重病有三年之久,汉文帝除了在朝堂处理国家大事后都是每天守在母亲身边,亲自看护,日夜不停,实在困了就在母亲的病床旁边打个盹。
每当宫女煎好药他一定先尝尝是否已经煎到位才亲自细心给母亲喂药!汉文帝刘恒的仁孝也传遍天下。
诗颂: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周朝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叫曾参的弟子,品德高尚,非常孝顺父母。
有次他去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在家里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但是曾参一直还没有回来。
他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了,忽然想起一个办法,因为母子心血相通,就咬破了自己的一个手指。
曾参在山中忽然觉得心痛,担心母亲在家有事,就急忙赶回家中。
客人走后,曾参问母亲家里来了客人为什么他在山中会忽然心痛,他母亲说,我见你很久没有回来,就咬破手指,想你必定会有感觉,早点回来,帮我招待客人。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周朝时候孔子有个弟子叫闵子骞,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一个女子生了两个弟弟。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 孝顺的刘海。
刘海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生病了,他整天照顾母亲,不离不弃,直到母亲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 孝顺的张良。
张良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顾自己的前途,一心一意地照顾父亲。
最终,他的孝顺感动了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
3. 孝顺的包公。
包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4. 孝顺的孟母。
孟母是一个孝顺的母亲,她教育儿子孟子,使他成为了一代伟人。
她的孝顺精神感动了世人,成为了中国孝道的典范。
5. 孝顺的曹操。
曹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精神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6. 孝顺的关公。
关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7. 孝顺的孔子。
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8. 孝顺的周瑜。
周瑜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9. 孝顺的刘备。
刘备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0. 孝顺的关羽。
关羽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1. 孝顺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2. 孝顺的杨贵妃。
杨贵妃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她的父亲年老多病,她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故事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并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助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不知所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办理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国学语文典故重阳节关于古代24孝成语故事

重阳节关于古代24孝故事重阳节到了让我们来看看古代人如何孝敬家里老人的。
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gǔ)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中国二十四孝图文精品

1,中国二十四孝图文精品(一)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gǔ sǒu)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三)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四)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周英荣老师题记:一位哲人说过:“聪明的人用自己的后半生纠正前半生的愚昧、偏见和错误。
愚蠢的人错过多次,却不知错在哪里”。
内容简介《二十四孝故事》《孝经》是中国文化史。
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为什么要“孝”?“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
让朋友们怀着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并非要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让他们知道人世间还有“孝”字!不过有的人还是看不懂古文,我加注了拼音,解决了阅读的困难。
今天我就整理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原文故事和译文白话文,希望大家喜欢呀!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 尝粪[cháng][fèn]心忧01原文:南齐庚黔娄[yu qian lou],为孱陵令[chán ling ]。
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yuē]:“欲知瘥[chài]剧,但尝粪苦则佳。
”黔娄[yu qian lou]尝之甜,心甚[shèn]忧之。
至夕,稽[qǐ]颡[sǎng]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诗赞:到县未旬日,椿[chūn]庭遗[yí]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译文:南齐人庾黔娄[yu qian lou],任孱陵[chán ling ]县令。
到孱陵[chán ling ]县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胆战,浑身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到家得知父亲病重已两天了。
医生说:“要想知道病情好转还是恶化,只要尝一点病人粪便,味道苦说明是好事。
”黔娄[yu qian lou]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
到夜里,跪拜北斗星,叩头[kòu]乞求以自身代父去死。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乳姑不怠[dài] 02原文:唐崔[cuī]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
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诗赞: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 guàn ] 梳。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译文:唐代博陵[líng](今属河北)人崔[ cuī]山南(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
他的曾祖母长孙老夫人年事已高,牙齿完全脱落。
他祖母唐夫人每天早上盥[guàn]洗后,都上堂来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婆婆长孙老夫人没有吃过一粒粮食,数年身体依然健康。
后来一天忽然病倒了,将全家大小全召集在一起,发愿说:“我没有什么能报答媳妇的恩义了,但愿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就好了。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涤[dí]亲溺[niào]器03原文: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
身虽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母涤溺[dí][niào]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诗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dí][niào]器,不用婢妾[bìqiè]人。
译文: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黄庭坚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
哲宗元符年间位居太史,天性极其孝顺。
他虽然身居显官,富贵异常,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
每天晚上,他都亲自为母亲[dí][niào]洗涤溺器(马桶),从没有一天不尽儿子的职责。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弃官寻母04原文: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shì],为嫡[dí]母所妒[dù],出嫁。
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qín],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
时母年七十余矣。
诗赞: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译文:宋代天长人朱寿昌,七岁的时候,生身母刘氏[shì]被嫡[dí]母(父亲的正妻)嫉妒[jí dù],于是不改嫁他人。
母子不能相见已经五十年了。
神宗时,朱寿昌(得到线索后)辞官不做,赶赴陕西(寻找生母),与家人告别时发誓不见到母亲绝不返回。
后来,寻访到在陕西同州,终于找到了生母,母子欢聚。
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孝感动天05原文:虞舜[yúshùn],瞽瞍[gǔ sǒu]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yín],弟象傲。
舜[shùn]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suì]以天下让焉[yān]。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qín]。
嗣[sì]尧[yáo]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shùn]帝(姓姚[yáo],名重华,号有虞[yú][shì]氏),是瞽瞍[gǔsǒu]老汉的儿子(瞽瞍[gǔsǒu],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shùn],但[sh ùn]舜毫无嫉恨[jí hèn],总是以德报怨)。
舜[shùn]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yáo]帝听说[shùn]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shùn]为师(在舜[shùn]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shùn]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shàn]让给了舜[shùn]。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戏采娱[yú]亲06原文:周老莱[lái]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zhà]诈跌[diē]卧地,作婴儿啼[tí],以娱亲[yú]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wéi]。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lái]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cìhou]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gān]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nì]。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wā wā]哭声,逗老人开心。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鹿乳[rǔ]奉亲07原文:周剡[yǎn]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jù]患[huàn]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yǎn]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yù]射之。
剡[yǎn]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yǎn]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yǎn]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为亲负米08原文:周仲[zhòng]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mò],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sù]万钟,累茵[yīn]而坐,列鼎[dǐng]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lí huò],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诗赞:负米供旨[zhǐ]甘,宁辞[cí]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mò],犹[yóu]念旧劬[qú]劳。
译文:周朝的仲由[zhòng],表字子路。
(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嫩藜叶[lí ]和野藿[ huò]叶等野菜做的饭,他把自己的俸[fèng]米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给双亲吃。
后来,双亲死了,子路当了大官,他到南方的楚地游学时,护卫车队达到一百辆,家里积攒[zǎn]的粮食上万钟(钟,一种容器,铁铸,容积约30斤),坐的时候座位上铺着几层厚厚的坐垫,吃饭时面前摆着各种食器和餐具。
面对此景,子路放下筷子[kuài zi]叹息:“虽然如此,我宁愿还吃嫩藜叶和野藿[lí huò]叶等野菜做的饭,继续为双亲从百里外背米回家供养,可惜再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啮[niè]指心痛09原文:周曾参[cān],字子舆[yú],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xīn]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niè]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xīn]以归,跪[guì]问其故。
母曰:“有急客至,吾[wú]啮[niè]指以悟[rǔ]汝尔。
”诗赞:母指才方啮[niè],儿心痛不禁[jìn]。
负薪[xīn]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文: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cān],字子舆[y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
(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cān]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cān]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guì]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
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芦[lú]衣顺母10原文:周闵[mǐn]损[sǔn],字子骞[qiān],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xù];妒[dù]损[sǔn],以衣芦花。
父令损[sǔn]御[yù]车,体寒,失纼[zhèn]。
父察知故,欲出后母。
损曰[yu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诗赞:闵[mǐn]氏[shì]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shuāng ]。
译文:春秋时期鲁国的闵[mǐn]损[sǔn],字子骞[qiān](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称),幼年时母亲就死了。
父亲续娶[qǔ]了后妻,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