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的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doc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25个、连线题和简答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标高节制。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出现了小部分偏题,课本内容没有涉及,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2)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晰,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三个班相对而言较为平衡,57和54班成绩略微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烂熟。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虽不能正确写出答案,但基本意思是对的。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结壮。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齐桓公”写成“齐恒公”,把“魏”写成“卫”。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3)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并不善于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选择题的得分率略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能力上还欠缺。
四、总结此次考试,成绩十分不理想,和我预期的完全不一样。
想想,又在预料之中,七年级第一次接触历史,也是我第一次教历史,难免学生不适应我的教法,还有我平时对学生不严格,有些放纵他们。
这次成绩不好,也是一件好事,让我以后不管有多累,都拿这次成绩鞭策自己,尽心尽力,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好历史。
接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急不躁,结结实实的按照自己的思路,稳但不拖,在复习中不断地结合学生反思自己,及时的改变,科学的教与学的方法。
在联系中,有选择的去练,教会学生在结壮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做题技巧与方法的引导,人人会做题,能讲题,认着的做题习惯等。
每一次考试,例外的结果,不一样的反思,对于经验不足的自己都是一次不一样的理解,并有例外的认识和提高,我想这也是一种积累。
(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赞皇镇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王德强一、试题分析:此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50分)、连线题(8分)、材料分析题(42分)满分共100分。
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一二单元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
二、答卷情况分析:选择题正确率70% .34,35重点班相对成绩较好,36 37 38普通班较差.其中60占总人数的40%. 总体不理想.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反思原因应该是后期的复习巩固不到位.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三学生答题情况: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
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四考后反思及整改措施: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认真备好一堂课。
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
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
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
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七班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状况:思品社会合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2、出卷目的、考试要求:重点考查同学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控状况,考查同学的读图析图技能,特别是在详细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3、试卷的基本特点:〔1〕1、突出学科本位。
七班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地理地图知识,既有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又有人文知识的初步概念。
因此,本次考试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以及形式上都把加强对同学读图、析图技能的培育作为自己的主要功能。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中学同学的学习技能和教学的现状,试卷没涌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当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晰,简约明白,同学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果状况本次考试,我校七班级2个班,总体考试成果来看,2个班成果差不多。
三、数据统计分析1、数据抽样分析:〔客观题〕题号分值得分率题号分值得分率12分0.781102分0.65632分0.71942分0.40652分0.68862分0.56372分0.40682分0.43892分0.563错误主要内容:a比例尺的计算;方向的判定;c气候的描述方法;d 分析地图的技能;e缘由: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技能较弱;分析比较的技能不强。
主观题失分内容、缘由:a对河流流向的描述;b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c地图的阅读分析技能;d举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各班成果分析:班级考生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七1班2335.578.3%七2班2235.477.3% 从上表各班成果平均分合格率来看,各班的差异较小,比较均衡;四、典型错误分析1、11题第(5)小题〔图见试卷〕图上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为:自西南向东北。
同学的主要错误答案是:西南---东北。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中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题型比较丰盛,题量和难易程度适中,照顾了全面。
既注重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全体,又有所侧重。
尤其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问题
1、书写不规范:字迹不工整,错字别字较多,答题不讲格式,标点符号乱用,甚至没有标点。
2、不认真读题:没有优良的答题习惯,不认真读题,没有领会题意就答题,导致文不对题,张冠李戴。
3、能力测试题失分多:主要是学生掌握知识不牢靠不全面,脑子里知识体系不明了,不能学以致用。
4、高分少:优生不优,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出现基础知识错误,平时功夫下得少。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1、平时督促不够,课后练习少,普遍学生贪玩,巩固复习的时间少。
针对此类问题,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安排时间督促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2、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阅读习惯、答题习惯、提炼知识要点的习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知识内容设计灵敏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照顾全面,侧重优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灵敏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拓宽优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
5、练习题和测试题既注重基础,又注意能力培养,做到知识面广、结构合理。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017-2018年度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张凤洁一、试卷的评价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满分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本次试卷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适中。
题目设计简洁。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四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5.15,优秀率33.96%,及格率为75.47%;七年二班平均分71.94,优秀率22.22%,及格率为74.07%。
七年三班平均分74.91,优秀率24.53%,及格率为75.47%。
七年四班平均分75.79,优秀率30.77%,及格率为78.85%,四个班成绩差距不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3)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选择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飞沙堰”写成“飞沙艳”,把“黄帝”写成“皇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如:把黄帝的贡献写成炎帝的贡献,“孔子”写成“老子”“庄子”等。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
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题思想
本次试卷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重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情分析
1.题型:本试卷分为选择题、改错题、材料题、综合题四大类型,题目设计精巧,考查全面,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紧扣教材重点进行出题,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尚不能完全适应这类题目。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历史七年级上册,试题对基
础知识的考查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符合新课标要求。
三、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1.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学生回答情况较好,但失分率较高,需要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改错辨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部分题目新颖,能够很好地考察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本次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的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
量分析
本文对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并对试卷质量进行了评估。
试卷分析
试卷共分为两部分,A卷和B卷,每卷满分均为100分。
A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各占40%的分值,简答题占20%的分值。
其中选择题难度适当,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名词和概念的理解;填空题部分题目为解析题,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解题,难度较大;简答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程度。
B卷为论述题,共20分,要求学生针对一篇历史文章进行分析和评论。
B卷难度适中,用语规范,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质量分析
根据本次考试的试卷分析结果,整张试卷难度适中,试题内容与学生所学知识点相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形式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答案的规范性。
但在填空题中有一小部分的解析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历史运用能力有一定考验。
综上,本次考试试卷质量为良好水平。
七上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卷面总分为5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七年级历史课本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七年级有六个班级,班平人数55人。
其中及格211人,及格率为62%,平均分32分,最高分50分,最低分8分。
达到优秀的有74人,优秀率为23%。
从每个大题来看,选择题最高分满分,最低分3分,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集中在7至10分。
非选择题丢分在10分以内。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如材料分析题,问这两段材料说的是什么人的什么事?这道题明眼人一下就可以看出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商鞅变法”和韩非的改革,但是许多同学却总结不出材料中两人的相同思想都是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必须面临的一种课型,也是一件枯燥无味的重复性工作,为大家整理了,欢迎大家阅读!范文一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
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五个大题。
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
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2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如第20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如第6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如第28小题第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
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又如第31小题,要求学生结合谈谈对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如第29小题第3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少学生举的例子不恰当。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几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
第一,从初二年级的成绩来开,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间,这说明了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造成差距较大,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
第二,从初二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
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兼职教师也可参看练习册的学习目标)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范文二一、试题分析:这次质量监测试题是使用肥城市教研室提供的题样,监测范围为1——15课。
试题完全和中考接轨,分值100分,试题形式为:选择题30个,分值60分,非选择题三个大题,分值40分;非选择题有材料题、给图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试题形式灵活多样,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知识点分布十五课都有涉猎,重点考察了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学说、秦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朝通西域及丝绸之路,知识点考察合理,重点突出,能够通过考察反映师生的教与学水平。
二、学生监测情况分析:三个班,五六班差不多,四班稍差,总体和前三个班有差距,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向高老师学习。
学生成绩,及格率70%左右,优秀率33%左右,平均分67分左右,不太理想。
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有提高的空间。
学生出错的题目及分析:第3题和13题,出错主要是知识的区分度不高,学习时不注意细节,一个原始社会的彩陶知识,一个是战国七雄的方位。
12题16题都是考察的春秋战国的著名战役,但考得很活,一个考察成语,一个考察战争的影响。
出错,在于掌握知识不全面。
123题,考察的是秦统一后的钱币,从形状上考察,出题很活,我们学习也要活学。
圆形方孔钱,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要让学生记牢。
31题4小题,秦皇汉武对待儒家学派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被学生所忽略,其实动脑筋就可答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历史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32题4小题,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会分析,知识面广,这个小题并不难。
学生出错的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许多知识和历史现象产生混淆。
2、审题不透,甚至不会审题,弄不懂做题要求和考察目的,做题只能乱蒙。
3、材料题分析能力欠缺,导致做题出现偏差。
4、由于各方面能力的不足,对历史知识和现象的分析不到位,不知从什么角度分析回答,答卷时乱写一气。
5、答题不全,导致失分。
6、学生的人文情感普遍缺失,对历史、思品、语文等文科类学科,学习时情感投入肤浅,导致理解远远不到位。
文科方面的有些知识,现在越来越需要学生的人文感情投入。
7、学生做题时粗心和不良习惯导致失分,比如字体 2潦草、答题不规范等。
三、下一步教学措施:1、强化知识积累,注重学生的平时积累,化整为零,使学生轻轻松松学好历史。
2、注意总结学习方法,根据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做好班内学生的传帮带工作,发挥学生学习协作组的作用,通过结对子,达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4、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
5、多向其他历史老师请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认真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科研,从科研中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
7、认真钻研教材和历史课标要求,更好地把握历史学科的内涵和特点,让自己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行家里手。
8、更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的对症下药。
9、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尤其对学困生,更要鼓励,从情感上关爱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树立学习的信心。
范文三一、试题分析:这次期中考试的范围为1——13课。
分值100分,试题形式为:选择题26个,分值52分,连线题12分、非选择题三个小题,分值36分;非选择题主要是材料题;试题形式灵活多样,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知识点分布13课都有涉及,重点考察了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学说、秦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知识点考察合理,重点突出,能够通过考察反映师生的教与学水平。
二、学生监测情况分析:学生成绩,及格率70%左右,优秀率40%左右,不太理想。
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有提高的空间。
学生出错的题目及分析:第3题和15题,出错主要是知识的区分度不高,学习时不注意细节,一个原始社会的农耕,生活一个是战国七雄的方位。
5题17题都是考察的春秋战国的著名战役,但考得很活,一个考察成语,一个考察战争的影响。
出错,在于掌握知识不全面。
16题,考察的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的应用,很多学生记得不牢固。
容易发生错误。
26题主要考察公元纪年的知识。
往往被学生所忽略,其实动脑筋就可答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历史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31题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会分析,知识面广,这个小题并不难。
学生出错的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许多知识和历史现象产生混淆。
2、审题不透,甚至不会审题,弄不懂做题要求和考察目的,做题只能乱蒙。
3、材料题分析能力欠缺,导致做题出现偏差。
4、由于各方面能力的不足,对历史知识和现象的分析不到位,不知从什么角度分析回答,答卷时乱写一气。
5、答题不全,导致失分。
6、学生的人文情感普遍缺失,对历史、思品、语文等文科类学科,学习时情感投入肤浅,导致理解远远不到位。
文科方面的有些知识,现在越来越需要学生的人文感情投入。
7、学生做题时粗心和不良习惯导致失分,比如字体潦草、答题不规范等。
三、下一步教学措施:1、强化知识积累,注重学生的平时积累,化整为零,使学生轻轻松 1松学好历史。
2、注意总结学习方法,根据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做好班内学生的传帮带工作,发挥学生学习协作组的作用,通过结对子,达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4、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
5、多向其他历史老师请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认真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科研,从科研中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
7、认真钻研教材和历史课标要求,更好地把握历史学科的内涵和特点,让自己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行家里手。
8、更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的对症下药。
9、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尤其对学困生,更要鼓励,从情感上关爱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树立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