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之孙少平简介

平凡的世界之孙少平简介孙少平,路遥《平凡的世界》主人公。
人物简介:《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
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
小说勾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以史笔的要求记录了一个时代。
从这以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
正因为此,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
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周围人物这一绿叶的扶持。
小说中看到的田晓霞、润叶、少安、红梅、金波、金秀、孙玉厚等系列鲜活的人物,他们的爱,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喜怒哀乐无一不牵动着读者,正因为这些外延,正因为少平背后的人物群,可以说少平背后有若干个世界。
所以当看到少平敢于拥抱晓霞时,就同时想到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是怎样结束的;当看到少平做工地背石头的小工的辛苦时,同时会想到少安做砖窑的熬煎。
少平成了大多数人情感经历的集大成者,其纷繁的生活环境,艰辛的奋斗过程,坎坷的心路历程不正是人物丰富性的体现么?性格分析:少平性格的明确性在于他对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的执著追求。
少平生在农村,如果说当初的艰苦求学是为了走出农村,寻找出路,这是可以成立的。
而后期,随着年龄的渐增,他已不再只是寻求出路,而是开始构建较理想的生活。
同步建设的,更深层次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小说中并没有让他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给他安排了丰富跌宕的情感经历,浓墨重彩写少年的心路历程。
在最后的抉择中,少平选择回到大牙湾梅煤矿与那对孤儿寡母互相照顾,不能不说包含了对理想自我的取向。
正因为执著,他才一路走得那么激动人心,每做一件事都能引起读者得热切关注。
小说流露出的那么一股昂然向上的精神,在少平的性格中充分地体现。
没有这一性格的明确性,大概难以写出少平如何挨饿上课,如何奋斗,如何扛起责任走过那么多的沟沟坎坎!少平的身上也具有着很强的主体性。
《平凡的世界》人物赏析孙少平

《平凡的世界》人物赏析孙少平《平凡的世界》人物赏析孙少平导语: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一人物的出现为文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人将以孙少平为主线,以其人格、人性、情感世界为线索,挖掘《平凡的世界》所反映出的人性的善恶美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平凡的世界》人物赏析孙少平,希望大家喜欢。
孙少平:小说中人如其名,这个人物的内心从未平静。
生活在偏远山村,渴望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
一个20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
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
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崇尚。
但这样的人,在春天受伤,在夏天一定会好。
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
作者笔下的孙少平,跟随作者的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
没有接受调动,没有自己创业,当个80年代的万元户。
这种人只有在“公家”才会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用一个普通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意义。
象沙漠中的绿洲,珍贵、美丽、止渴。
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不平凡的热忱和激情。
孙少平正是这种平凡的人铸就不平凡的世界的代表。
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格品质,成为青年学习的榜样;他无私奉献、推己及人的美好品德,陶冶了读者的情操;他深沉、厚实的情感世界,形象的展示了这位平凡人高雅的美。
一、人性美绽放在逆境路遥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以孙少平的经历寄托了自己对上个世纪中国城乡结合部的青年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孙少平的努力与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其深爱的人。
从其奋斗历程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成功的渴求,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亲人甚至是普通人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平凡的世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引言《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路遥所著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又普通人物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挣扎与追求。
本文将探讨《平凡的世界》中呈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1. 平凡与努力《平凡的世界》强调了平凡人物之间看似普通却富有内涵和力量的人生。
主人公孙少平正是一个勤劳朴实、充满努力和奋斗精神的代表。
小说中,孙少平在艰辛困苦的农村环境下,依靠自己不懈地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追求对于每个看似平凡普通的人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
2. 信念与毅力《平凡的世界》也倡导了坚定信念和毅力在实现梦想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无论是主人公孙少平,还是其他角色,他们都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挫折,但通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他们始终不放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种信念与毅力为读者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3. 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小说中描绘了复杂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并展示了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通过呈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告诉读者在现实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需要谨慎、机智和灵活。
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内心的善良和坚定。
4. 奋斗与幸福《平凡的世界》中提供了一种关于奋斗与幸福之间联系的思考。
虽然主人公所经历的挫折和困苦给读者带来了痛苦与哀伤,但他们通过勇气和努力克服困难,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提示我们,在追求幸福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并保持积极的态度。
结论《平凡的世界》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平及其他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坚持努力、追求梦想、秉持信念和坚定毅力等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小说为读者提供了对于平凡生活中的追求与坚持的思考,并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着实现自己价值和幸福的可能性。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都有机会在平凡中找到愿望和成功。
《平凡的世界》让我们反思人生,并勉励我们拥抱并发掘自己独特而重要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

父 亲 和 哥 哥 两 个 人 劳 动 ,生 活 是 应该 能够维持 的。但 这么多年来 , 庄 稼 人 苦 没 少 受 ,可 年 年 下 来 常 常 两 手 空 空 。队 里 穷 , 家 还 能 不 穷 吗 ? 再 说 ,父母 亲 一 辈 子 老 实 无 能, 老 根 子 已经 穷 到 了骨 头 里 。年 年缺 空 , 一 年 更 比一 年 穷 。⑦ 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他 能 上 到 高中 , 还有什 么可说 的呢?他 在 目 前的环境 中是 自卑 的 ,他 穿着 自 家 织 出 的 那 种 老 土 粗 布 ,而 且 黑 颜 料 染 得 极 不 均 匀 , 给人 一 种 肮 肮 脏 脏 的 感 觉 ,一 双 旧 胶 鞋 已 没 有 了鞋 带 ,裤 子 显 然 是 前 两 年 逢 的, 人长布缩 , 已经短 窄得 吊在 了 半 腿 把 上 。他 每 顿 只 吃 两 个 黑 面 高粱馍 , 虽 然他在班 上个子 最高 , 但 他 感 觉 比 别 人 都 低 了 一 等 。 贫 困 又使 他 过 分 的 自尊 ,所 以 每 次 他 都 躲 避 公 众 的 目光 来 悄 然 地 取 走 自己那两 个不 体 面 的黑 家伙 ,
1 . 孙 少 平 贫 困的 生 活 环 境 在 上 个 世 纪 七 八 十 年 代 的 黄 土 高 原 的农 村 ,人 们 的 生 活 还 是 很 艰 难 。在 这 样 一 个 环 境 中 , 孙 少 平 的家庭情 况 已经 临近 崩溃 。老 祖 母年近八 十 , 半瘫在 床上 ; 父母 亲 也 一 大 把 岁 数 ,挣 不 了 几 个 工 分; 妹妹升入 了公社初 中 , 吃 穿 用 度 都 增 加 了 ;姐 姐 又 寻 了 一 个 不 务 正 业 的 丈 夫 ,一 个 人 拉 扯 着 两 个 幼 小 的 孩 子 ,吃 了上 顿 没 有 下 顿 。家 里实 际上只有 大哥一个 全 劳 动力——可 他 才 二 十 三 岁 , 亲 爱 的大哥从 十三岁就 担起 了家庭 生 活 的重 担 。按 说 , 这 么 几 口人 ,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造出《》这一具有乡土气息的现实主义力作。
他在里成功的塑造了孙少平这一坚忍的奋斗者、精神家园守卫者典型人物形象。
一、坚忍的奋斗者孙少平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
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也从不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得到了社会的的认可。
他自卑而坚强:由于家庭贫困,使得他在生活上就有种自卑的感觉。
尤其是上了初中后,这种自卑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底,难以抹去。
初中食堂的饭菜分甲、乙、丙三等。
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迫使他选择最差的一份丙菜,每天最后一个去领他的两个黑馍馍,这给他留下了一层自卑的阴影。
为了能改变这种自卑感,他只有看书,因为只有看书,他的精神才能得到一些安慰,也正是这种安慰减轻了他心中的一些自卑。
他的自卑不仅表现在生活的方面,还有衣着。
当他与田晓霞第一次见面时,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自己的一身破烂和很脏的衣服,觉得自己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得来了,这使他有过份得自卑,甚至把这种自卑持续到他们恋爱中。
但他也决不会像他哥哥孙少安一样,为了逃避不可实现的爱情,就就匆忙给自己找个农村姑娘。
他决不屈服,无论命运怎样无情,他都要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和幸福!虽然他心底有一层难以抹去的自卑阴影,但自卑中又显坚强。
这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是古老质朴的黄土铸造的,贫困并没有成为他颓废的借口,他抓紧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以武装骨骼瘦长,身力单薄的自己,精神上的优势与满足使他支撑起脆弱的自尊而不至于倒下。
不久,他他便从饥饿、贫寒、自卑的煎熬中挺了过来。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为人处事的优点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为人处事的优点1.引言1.1 概述《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平凡人在复杂社会中为人处事的优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孙少平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优点,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与反思。
孙少平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他饱经沧桑,经历了艰辛的生活。
而正是这些经历锻炼出了他诚实正直的性格。
不论是在与他人交往中,还是面对复杂困境时,孙少平始终坚持真实、真诚,从不掩藏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对待朋友、家人以及陌生人都一视同仁,从不偏袒或虚伪。
正因为孙少平的诚实正直,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在他们的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此外,孙少平的勤奋努力也是他为人处事的一大优点。
面对贫困和困难,他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他不仅在农田里努力耕种,将自己的家庭养活,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正是他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他逐渐从一个农村小伙子成长为了一位有远大抱负的青年。
综上所述,孙少平在为人处事方面展现出了他的诚实正直和勤奋努力。
这些优点使得他在平凡的生活中能够克服困难,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好的未来。
我们应当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学习他的坚持和奋斗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注重培养自己的诚实、正直和勤奋努力的品质,以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围绕着《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人物孙少平展开,重点探讨他为人处事的优点。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概述,介绍孙少平这个角色以及他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文章整体的结构安排,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最后,在引言的结尾,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要讨论孙少平为人处事的优点。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的段落来重点论述孙少平的优点。
第一个段落将着重探讨孙少平的诚实正直。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人物形象对现代青年的启示1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人物形象对现代青年的启示1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人物形象对现代青年的启示[内容提要]:《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
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经受了来自生活的磨难,情感的挫折,最终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逐渐成长,为我们树立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不畏艰难、勇于奋斗,在不断进取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青年奋斗者形象,凭着坚强的毅力走出了一条异于常人的奋斗之路,他平凡而成功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当代青年仍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时代变革;苦难;人性美一、理想的生活中闪光出来人性美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么人性里的自卑并不可怕,只要正确的面对它,转为坚强的动力,自卑中的所得都是胜利和拥有的感觉,自卑里的坚强都是催人奋进的凯歌,战胜自我,自卑也坚强!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在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别林斯基曾郑重写出:“艺术性就是创作,而创作必须描写具有善与恶的冲动、欢乐和痛苦的人。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于八十年代的作品,当时人们刚刚从荒谬的政治理性阴影和荒芜中走出,长期的精神窒息、文化饥渴和人性压抑所抑郁的巨大的心理情感能量迫切需要有一个宣泄、释放的通道。
正是这样的一叶引渡的舟筏,歌颂了不尽的人性美,灌溉了一个干渴的时代。
在作品中表现出普通人的人性美,表现出富有个性的人性情感和人类真情,显示了对人的个性、尊严和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显示了二十世纪文学界提倡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将文学的聚焦点定位在“人”这个核心上,使文学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等价值全面凸现出来。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一群热血青年(以青年为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即将结束新时代即将到来的历史转折点上梦想幻灭的悲剧。
孙少平带给我们的启示

孙少平带给我们的启示
孙少平是路遥所著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他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1.面对困难的态度:孙少平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时,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努力奋斗。
这启示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
2.对理想的追求:孙少平一直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并为之不懈追求。
这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
3.人生价值的实现:孙少平的人生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关爱,对朋友的真诚。
这启示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我们如何去爱,去关心,去付出,而不是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
4.善良和感恩:孙少平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对人对事都充满感激。
这启示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对人对事都要感恩。
5.自我成长:孙少平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这启示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孙少平的人生充满了启示和智慧。
他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理想,用善良和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充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遥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
①它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黄土高原上的历史为主流,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是对十年浩劫的总体反思。
小说的人物有近百个,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个性鲜明,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更富有丰富的内涵与永久的艺术魅力。
他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村青年,却有过不平凡的经历,他卑微地生活在残酷的现实当中,遭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却依然坚强,也不失做人的美德,正义而善良。
是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
他不甘于旧樊篱的束缚,背井离乡,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寻求自身的人生价值。
一.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孙少平是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的农村青年。
他生长于极度贫寒的家庭,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他从来吃不饱,更不用说吃得好;吃得不如别人,穿得也是破破烂烂。
刚开始,他自己觉得在吃穿用度上低人一等,因此虽然个子是最高的,但是从来都抬不起头。
后来,经历了许多风雨,他开始慢慢成熟了,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条件打倒。
他从不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而是在生活中把对精神的追求奉为人生哲理: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他认为众人都是普通人,因此他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二.孙少平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看似平淡无奇的字眼,却蕴含了太多深奥、复杂的成分。
生活,这土地太广袤了,淘汰了一些人同时也造就了另外一些坚忍不拔的人。
只有经受住了岁月打磨的人生,才是硕果累累,绚烂多姿的。
孙少平就是在黄土高原上经历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洗礼后,成长起来的不屈的有志青年。
(一)孙少平的人生价值观萌芽1.孙少平贫困的生活环境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原的农村,人们的生活还是很艰难。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孙少平的家庭情况已经临近崩溃。
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瘫在床上;父母亲也一大把岁数,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入了公社初中,吃穿用度都增加了;姐姐又寻了一个不务正业的丈夫,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家里实际上只有大哥一个全劳动力可他才二十三岁,亲爱的大哥从十三岁就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按说,这么几口人,父亲和哥哥两个人劳动,生活是应该能够维持的。
但这么多年来,庄稼人苦没少受,可年年下来常常两手空空。
队里穷,家还能不穷吗?再说,父母亲一辈子老实无能,老根子已经穷到了骨头里。
年年缺空,一年更比一年穷。
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能上到高中,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在目前的环境中是自卑的,他穿着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极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一双旧胶鞋已没有了鞋带,裤子显然是前两年逢的,人长布缩,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每顿只吃两个黑面高粱馍,虽然他在班上个子最高,但他感觉比别人都低了一等。
贫困又使他过分的自尊,所以每次他都躲避公众的目光来悄然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家伙,以免遭受耻笑。
2.课外书让他的意识开始觉醒尽管上学如此艰难,但他内心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从山乡旮旯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每天,只要学校没有什么事,他就看课外书。
他无意中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下子就被这本书迷住了,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
特别是那段经典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③他陷入说不清的思绪当中。
这思绪纷乱而又漂浮,幽深而莫测。
他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
他艰难的日子除过一天几个黑面馍以外,没有什么了。
只有这书,才使得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
3.恋爱风波后,他反省自我在他眼下的生活中,实际上还有一件令他无法言明的,给他内心带来一丝温暖和愉快的小事件。
就是每天他取馍时,还有一个女生做同一件事。
后来他们慢慢熟悉了,并且对她产生了好感。
但那个年代那种暧昧关系一旦被公布,就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而事实上,她却喜欢班长顾养民。
他非常失望,甚至伴有恼怒,他确实无法和顾养民相提并论。
所以他的朋友们暗地里打了顾养民。
但顾养民并未报复什么,而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他被顾养民在精神上镇住了,慢慢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
他现在认识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
当然普通并等于庸俗。
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个不平庸的人。
在许多平常事情之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凡的看法和做法来。
比如顾养民挨了打却不报复打他的人,就值得好好思量。
这期间,少平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在最平常的事情中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了!如果说孙少平刚入校因自己不体面的黑面馍而自卑,那么在后来的几个月中,他的思想开始觉悟了。
课外书让他的视野更加广阔了,让他认识到人在基本的物质条件之外,还应有更多的追求。
他开始慢慢认识自我,特别是在与郝红梅发生的恋爱风波后,他认识到,他是一个普通人,应该过平凡的生活,但他要做个不平庸的人。
(二)孙少平人生价值观的确立1.孙少平与田晓霞结识后,他的人生价值观进一步提升由于孙少平看了不少的课外书,平时也爱给其他同学讲讲他看的东西,所以在文艺方面就表现的突出一点。
学校要组织一个文艺宣传队,他就参加了。
他们去乡下演出,尽管他的物质生活仍然没有什么改变,但他的精神世界却丰富起来。
现在他还有一身漂亮的衣服,站在集体的行列中看起来和别人也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由于他个码高大,反倒显得漂亮和精神。
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校时的那种拘谨。
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羞于拿自己不体面的黑面馍了;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
孙少平已经隐隐约约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
在这一段时间的演出过程中,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许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认识了。
孙少平和田晓霞是搭档。
晓霞是一个个性和对事情的认识都非同一般的女孩子。
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看法不同。
他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
他和她交谈,看她带来的读物。
所有这些都给少平精神上的满足。
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因而对生活增加了一些自信和审视的能力,并且开始用各种角度从不同侧面来观察某种情况和现象了。
晓霞对他的认识的提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她,少平看到了更为广袤的世界,看的那些书更使他的心灵充实丰盈起来,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追随内心的脚步,从未停歇。
2.孙少平修养不断提高,在生活中实践正是在这样思想不断提升下,他做出了常人无法企及的事。
在一次全班户外劳动中,天空突然铺过来一片乌云,不多时,那云就遮住太阳,布满了整个天空。
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场暴雨眼看就要倾泻下来!所有同学都爬到山洼上躲雨去了,唯有跛子侯玉英不听劝,一个人扛着锄,一跛一跛走到一个石崖下面。
其他女同学说怕沟里起洪水,那地方危险,劝她不要去。
但跛女子让这些人别管她的事,她说雷雨就这么一阵,怎能起洪水呢!大暴雨说来就来了!随着狂风吹过,雨帘就从山后漫过来。
不多一会,就听见沟沟渠渠里传来了滔滔的流水声。
在一片混乱的暴风雨中,沟道里突然传来了侯玉英尖锐的哭喊声!少平缩在一个小山窑里,看见洪水已快要涨到侯玉英避雨的那个石崖下面了。
跛女子正哭喊着,两手揪着几棵丛草,企图爬上去逃命。
但由于腿不干练,三番五次爬上去又跌了下来。
孙少平知道,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洪水就会把跛女子一浪卷走。
其他同学早已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少平立刻冲出去,冒着瓢泼大雨往沟底跑去,不知摔了多少跤,才到了怒吼的洪水边,他一筹莫展了。
侯玉英在河对岸,小沟水急浪尖,要游过去太困难了。
这时传来玉英绝望的呼喊声。
少平攒足所有勇气,奋不顾身地游了过去,他飞快伸出手,救起了侯玉英。
当他游回来时,全班同学都从山洼上跑下来了,他们叫喊着,扬着手,像看一幕惊险的戏剧。
他们之中没有人敢从这洪水中游过去。
但在人命关天的时刻,是少平骨子里的那种不平庸的想法占据了他的灵魂,在关键时刻做出非凡的决定,彰显出他人格的伟大。
三.孙少平人生价值观的体现(一)在思想上的体现高中毕业后,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
但他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不是因为劳动受累,本来活着就应该来动。
而是发自一个青年意识的巨大觉醒,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男性的尊严。
他渴望独立,渴望寻求自己的生活。
这并不是说他奢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生活,他就心满意足了。
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荣誉还是屈辱,他都心甘情愿,他都无怨无悔。
他向往的正是这一点。
按说,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眼下那社会正是创家立业的好时候。
只要心头攒劲,哪怕纯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过上好光景。
但我们知道,孙少平是一个读了很多书的人,他知道了村子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
所以这个闭塞的小村庄再也留不住他了。
他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他每天从早到晚的干活,晚上唯一的向往就是倒头便睡,连胡思乱想的功夫都没有。
一个有文化而又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
这些倒也罢了,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常常陷入深深地苦恼中。
他一个人独处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
外面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但肯定是无比艰难。
但正当年轻气盛为什么不追随自己的梦想呢?哪怕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
经过内心激烈的斗争,孙少平痛下决心,提起一卷破烂的行李挤上了长途汽车,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二)在工作中的体现对这样一个既无经验,又无一技之长的青年,他只能混杂在农民工当中,当小工。
可即使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工作,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所以好不容易得到了,少平就异常珍惜。
他尽全力做到尽善尽美,一方面是为了生计,但另一方面是为了心灵上的满足。
他深信,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再苦再累都可以生存下去,而且可以体面地生活下去。
刚开始,为了寻求住处,他低眉顺眼地为别人干活。
为了求得一份工作,他主动降低自己的工价,又拼尽全力挑最重的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