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办法之比较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办法之比较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办法之比较一、同属天气预报用语有: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二、项目差异:是由于文件先后原因造成部分项目不统一预报项目:17项。

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预警信号: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14种)预警信号后制订,对预报用语是一种补充、完善。

三、各种用语分类:消息:2种,热带气旋、大风降温预报。

紧急警报:2种,热带气旋、强寒潮警报预报:17种,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

警报:17种,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

预警信号:14种,预警信号: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14种)四、预报时间尺度上的分工基于目前预报与警报的业务能力,对各类预报用语的时间尺度给予界定。

消息:热带气旋无明确时间期限,根据需要可以发布,起到一种消息报道作用,告知目的。

大风降温消息明确72小时影响范围。

预报:72小时:热带气旋48小时或24小时:暴雨、雪灾48小时:高温、寒潮、大风、沙尘、道路结冰、霜冻24小时或12小时:雷雨大风、24小时:大雾、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气象、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12—24小时:冰雹警报:48小时:热带气旋、寒潮48小时或24小时:48小时:霜冻24小时或12小时:大雾、24小时:高温、大风、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12小时:暴雨、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气象、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12或6小时:雷雨大风、6-12小时:冰雹紧急警报:48小时:强寒潮24小时:热带气旋预警信号:除干旱外,从6小时到48小时五、重复情况热带气旋:紧急警报—蓝色预警信号暴雨:暴雨警报—蓝色预警信号寒潮:预报—蓝色信号,警报—黄色信号大风:预警—蓝色信号灰霾:预警—黄色信号霜冻:预报-蓝色,预警—黄色。

广东气象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参考答案

广东气象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参考答案

首届广东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部分试卷(闭卷形式考试 2小时30分钟内独立完成)一、填空题(共34题,每空格0.5分,共28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空格位置) 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霾等共14类。

2.《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中明确指出,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热带气旋强度指热带气旋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或最低海平面气压。

4.《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规范》中精细天气预报对气象及相关灾害预报而言,就是短期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时和临近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具体时间、位置和强度。

5.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气象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贯彻“强化观测基础,提高预测水平,趋利避害并举,科研业务创新”的战略方针。

6.现代遥感探测信息的综合应用水平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水平是当今世界用来衡量天气业务化程度和先进性的最重要的标志。

7.遵循气象事业根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建设涵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气象现代化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8.公众气象服务贯彻“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丰富公众服务产品,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确保及时准确发布。

9.“三站四网”建设要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

10.多普勒雷达主要是由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主用户处理器PUP三个部分构成。

11.根据对流云强度回波的结构特征,风暴分为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风暴。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1. 引言天气预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服务,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有助于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

为了统一天气预报信息的表达,避免产生误解和混淆,各国家通常制定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本文将就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的业务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2. 定义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指通过特定的词语和表述来描述天气的预报等级。

这些等级用语通常与具体的天气现象和预警级别相关联,能够直观地传达出天气情况和危险程度。

3. 等级用语规定3.1 天气现象等级用语天气现象等级用语是根据不同的天气现象制定的等级描述,用于向公众传达天气的变化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等级用语:•晴:表示天空晴朗,没有云层覆盖。

•多云:表示天空部分被云层覆盖,但阳光仍然可见。

•阴:表示天空被云层完全覆盖,阳光无法穿透云层。

•雨:表示降水现象,通常指轻度、中度或大量降水。

•雪:表示降雪现象,可以根据降雪的强度和范围分为不同级别。

•雾:表示大范围的能见度降低,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物。

3.2 预警级别用语预警级别用语是指用于向公众传达气象灾害或极端天气事件的严重程度的词语。

以下是常见的预警级别用语:•蓝色预警:表示可能出现的轻微不利天气,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黄色预警:表示可能出现的有较强风险的天气,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橙色预警:表示预计会出现的较强风险天气,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红色预警:表示非常严重的天气现象,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4. 使用规范为了保证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下是几点使用规范:•保持简洁明了:用语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不常见的词汇,以确保广大公众能够容易理解。

•规范描述天气现象:对于各种天气现象,应明确描述其特征和强度,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达,如。

天气预报用语规定

天气预报用语规定

天气预报用语规定(一)天气预报分类天气预报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

在48h以内为短期,超过48h为中期,半个月以上为长期。

通常在广播与电视里播放的都是短期天气预报。

在重大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出现前,各级气象台站还要及时发布“消息”、“报告”、“警报”、“紧急警报”等内容。

“消息”---预计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将于两天之后影响本地区,或尚难确定有无重大影响,但对本地区具有威胁时,可先发布“消息”,如“台风消息”等。

“报告”---预计两天之内将有某种灾害性天气出现,对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可发布“报告”,如“大风报告”、“高温报告”等。

“警报”---预计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两天之内影响本地且危害较大,即发布“警报”,如“台风警报”、“暴雨警报”、“大风警报”等。

“紧急警报”---预报24h内受台风影响,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则发布“台风紧急警报”。

对24h内的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影响,也发布相应的紧急警报。

(二)天空状况天空状况是以天空云量多少和阳光强弱来决定的,分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四种情况。

晴天:天空无云,或有中、低云量不到1成,高云量在4成以下。

少云:天空中有1成~3成的中、低云层,或有4成~5成的高云。

多云:天空中有4成~7成的中、低云层,或有6 成~l0成的高云。

阴天: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稍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

(三)降水量强度降水量强度分级如下表所示。

等级12h降水总量(mm) 24h降水总量(mm)小雨0.0~5.0 0.0~10.0中雨1.1~15.0 10.1~25.0大雨15.1~30.0 25.1~50.0暴雨30.1~70.0 50.1~100.0大暴雨70.1~140.0 100.1~200.0特大暴雨〉140.0 〉200.0(四)降雪量强度降雪量强度分级如下表所示。

等级12h降雪总量(mm) 24h降雪总量(mm)小雪0.0~1.0 0.0~2.5中雪1.1~3.02.6~5.0大雪〉3.0 〉5.0注:降雪量与降水量的换算:l0mm厚雪等于1mm降水量(五)风力风力等级划分如下表所示。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关于下发《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我司组织制定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

现将该规定下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天气预报等级用语(试行)二○○五年六月十七日附件: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壹、总则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壹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壹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能够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仍是预警信号,均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壹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站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其它种类的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5、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能够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能够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于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于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一、总则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站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其它种类的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5、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以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4、紧急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5、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详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气发[2004]206号),下同。

三、暴雨预报等级用语分暴雨预报、暴雨警报、暴雨预警信号三级。

1、暴雨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可发布“暴雨预报”。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

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

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

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的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

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

常用时间用语如下: 白天:08时~20时;夜间:20时~08时;早晨:04时~08时;上午:08时~11时;中午:11时~13时;午后:12时~14时下午:13时~17时;傍晚:17时~20时;上半夜:20时~24时;下半夜:24时~04时;半夜:22时~02时;凌晨:02时~04时;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在气象上,根据云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为低云(2500 m以下)、中云(2500~5000 m)和高云(5000 m以上)。

天空状况是指气象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就是把整个天空划分成10等份,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空状况分为以下四种:晴天:(1)天空无云;(2)只有2成以下的中、低云;(3)只有4成以下的高云。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

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

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

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的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

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

常用时间用语如下:白天:08时~20时;夜间:20时~08时;早晨:04时~08时;上午:08时~11时;中午:11时~13时;午后:12时~14时下午:13时~17时;傍晚:17时~20时;上半夜:20时~24时;下半夜:24时~04时;半夜:22时~02时;凌晨:02时~04时;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在气象上,根据云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为低云(2500 m 以下)、中云(2500~5000 m)和高云(5000 m以上)。

天空状况是指气象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就是把整个天空划分成10等份,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空状况分为以下四种:晴天:(1)天空无云;(2)只有2成以下的中、低云;(3)只有4成以下的高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试行)
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一、总则
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站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其它种类的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5、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
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以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4、紧急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5、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详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气发[2004]206号),下同。

三、暴雨预报等级用语
分暴雨预报、暴雨警报、暴雨预警信号三级。

1、暴雨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可发布“暴雨预报”。

如果影响较小,则不用“暴雨预报”术语。

2、暴雨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有把握时也可以提前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有较大影响,可发布“暴雨警报”。

如果影响不大,则用“暴雨预报”术语。

3、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暴雨预报、警报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四、高温预报等级用语
分高温预报、高温警报、高温预警信号三级。

1、高温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有高温天气发生。

2、高温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高温天气发生。

高温标准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情况确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3、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五、寒潮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风降温消息、寒潮预报、寒潮警报、强寒潮警报、寒潮预警信号五级。

1、大风降温消息:预计未来72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2、寒潮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3、寒潮警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为≤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4、强寒潮警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14℃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5、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对寒潮预报中的大风标准,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若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达不到寒潮标准,可以发布强冷空气预报,具体标准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六、大雾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雾预报、大雾警报、大雾预警信号三级。

1、大雾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大雾。

2、大雾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或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

3、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七、雷雨大风预报等级用语
分雷雨大风预报、雷雨大风警报、雷雨大风预警信号三级。

1、雷雨大风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或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雷雨大风。

2、雷雨大风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或6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雷雨大风。

3、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八、大风(除台风、雷雨大风外)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风预报、大风警报、大风预警信号三级。

1、大风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6级以上大风。

2、大风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6级以上大风。

3、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九、沙尘暴预报等级用语
分沙尘天气预报、沙尘暴警报、沙尘暴预警信号三级。

1、沙尘天气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沙尘天气。

2、沙尘暴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3、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十、冰雹预报等级用语
分冰雹预报、冰雹警报和冰雹预警信号三级。

1、冰雹预报:预计未来12-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冰雹天气。

2、冰雹警报:预计未来6-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冰雹天气。

3、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十一、雪灾预报等级用语
分雪灾预报、雪灾警报和雪灾预警信号三级。

1、雪灾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一定影响的降雪。

2、雪灾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

3、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十二、道路结冰预报等级用语
分道路结冰预报、道路结冰警报和道路结冰预警信号三级。

1、道路结冰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2、道路结冰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3、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十三、霜冻预报等级用语
分霜冻预报、霜冻警报两级。

1、霜冻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霜冻天气。

2、霜冻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霜冻天气。

十四、灰霾预报等级用语
分灰霾预报、灰霾警报两级。

1、灰霾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人们生活有影响的灰霾天气。

2、灰霾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人们生活有严重影响的灰霾天气。

十五、城市内涝预报等级用语
分城市内涝预报、城市内涝警报两级。

1、城市内涝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一般内涝。

2、城市内涝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严重内涝。

十六、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用语
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地质灾害气象警报两级。

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出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3-4级)。

2、地质灾害气象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出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5级)。

十七、森林(草原)高火险预报等级用语
分森林(草原)高火险预报、森林(草原)高火险警报两级。

1、森林(草原)高火险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容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火险等级3-4级)。

2、森林(草原)高火险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极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火险等级5级)。

十八、城市高火险预报等级用语
分城市高火险预报、城市高火险警报两级。

1、城市高火险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容易发生城市火灾(火险等级3-4级)。

2、城市高火险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极易发生城市火灾(火险等级5级)。

十九、国家气象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局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二十、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