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主动脉支架术后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再次手术

主动脉支架术后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再次手术
主动脉支架术是治疗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狭窄等主动脉疾病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但是
在该手术中,有时会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并发症。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主动脉支架术后并发症。
它的发生率约为0.3-3%,主要表现为锁骨下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的交通血流增加,导致在颈部出现明显的
搏动性隆起和颈下部肿胀。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面部浮肿等症状。
在发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中,有些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观察来缓解症状。
但是在严重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
再次手术主要通过介入治疗方法进行,包括在锁骨下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建立较大的
血管支架或阻塞锁骨下动脉,使其与颈内静脉之间的交通血流减少或消失。
一些研究表明,在患者中,采用介入治疗方法的再次手术可以有效缓解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症状,同
时也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复发率。
在再次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围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结构,避免增加手术风险。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及避免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主动脉支架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对于出现此症状
的患者,应该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对于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生应该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2)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0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02
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血管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了解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
定期进行运动功能评估,了解运动能力及风险因素
05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心理状态及应对能力
02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血管损伤等
03
术后护理: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压等
04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01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03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
02
康复注意事项: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避免过度劳累等
04
健康教育
_
4
疾病知识普及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
x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01.
02.
03.
04.
目录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概述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健康教育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概述
_
1
疾病定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流受阻,引起脑部缺血、缺氧的疾病。
01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是导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07
治疗方法
_3Biblioteka 药物治疗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演讲人
目录
0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概述 02.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
断
03.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 疗
0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案 例分析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 征概述
疾病定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是一种由于锁骨下动脉 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流 受阻,引起上肢缺血和 脑部供血不足的疾病。
以及盗血现象
CT血管造影:可显示锁 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
以及盗血现象
MRI血管造影:可显示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
以及盗血现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显 示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
以及盗血现象
诊断标准
症状:头晕、 头痛、眩晕、 耳鸣、视力模 糊等
01
影像学检查: 血管造影、超 声检查等
03
诊断依据:根据 症状、体征、影 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综合判断
05
02
体征:锁骨下 动脉搏动减弱 或消失,颈动 脉搏动增强
0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 检查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 征的治疗
保守治疗
A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血药物等
B
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 如硝酸甘油等
C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植入支 架,改善血流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患者B,女性,58岁,因胸 痛、呼吸困难就诊,检查发 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患者D,女性,38岁,因头 晕、头痛就诊,检查发现锁
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抗 血小板药物,如阿 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以减少血栓形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护理课件

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运动,注意保暖等,预防锁骨下动 脉盗血综合征的发生。
THANK YOU
骨下脉盗血合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概述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Nhomakorabea0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 闭塞,当上肢活动时,狭窄或闭塞的 血管无法满足脑部血液供应,导致脑 部缺血。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诊断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
患者评估
01
病史采集
02
体格检查
03
实验室检查
04
影像学检查
护理诊断
疼痛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原 因,患者可能会出现头 痛、颈部疼痛等症状。
肢体功能障碍
由于盗血综合征的影响, 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乏 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焦虑和抑郁
由于病程较长、治疗效 果不明显等因素,患者 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 合征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 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疼痛护理
01
疼痛评估
02 疼痛缓解措施
03 疼痛护理效果评价
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
康复指导
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控制基础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并发症处理
及时就医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锁骨下动脉盗血

当锁骨下动脉压力低于对侧压力 1 0 %时 即可出现椎动脉逆流 ,此即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盗血。
严重时颈内动脉系统血液也可被“盗取” 过来 ,出现大脑半球缺血症状。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概念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 当一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 狭窄或闭塞,因虹吸作用盗取对侧椎动脉血流,经患侧 椎动脉逆流进入锁骨下动脉,供应患侧上肢,在患侧上 肢活动时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发作性头晕、 视物旋转、复视、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晕 厥等;严重时颈内动脉血液可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出现颈 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原因,其次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动脉炎。
骨下动脉先天畸形。 法洛式四联征Blalock-Taussig手术后 外伤 动脉受压 放射治疗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 可改变的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 种族。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血脂、糖尿病、 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束臂试验
先测量患者血压,在患侧上臂加压至高于健侧收缩压 30 mmHg,嘱患者做握拳运动,持续3 min,加压过 程中患侧VA反向血流速度降低,突然松开袖带,反向 血流速度突然升高,高于束臂前。缓慢松开袖带,使 血压计放气减压,反向血流速度变化受放气速度的影 响,为束臂试验阳性,试验前后血流无变化为阴性。 此试验可提高诊断符合率,避免漏诊。
(3)左锁骨下动脉和右侧头臂干同时狭窄,血液经两侧后交通动脉→ 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两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段。Vollmer等 (1973)将所见40例分为:①椎动脉-椎动脉(占66%);②颈动脉-基 底动脉(占26%);③颈外动脉-椎动脉(占6%);④颈动脉-锁骨下动 脉(占2%)盗血方式,并指出,只有患侧颈内动脉发生闭塞性损害时, 才会出现颈外动脉-椎动脉分流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全程介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center]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center]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subclavian artery steal syndrome)是指有各种原因引起的锁骨下动脉近端或无名动脉阻塞,使锁骨下动脉近端管腔内压力下降,患侧血压低于椎-基底动脉压力时,椎-基底动脉逆向供血到锁骨下动脉,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症候群。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已报道发病率为0.22%和13.1% 。
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畸形(锁骨下动脉发育不全)。
就主动脉弓上血管而言,左锁骨下动脉是最容易受到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主动脉弓血管分支,左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发生率是右侧的3倍。
该病临床可表现为患侧上肢无力、沉重感、疼痛、皮温低;有些病人表现为左上肢血压低,双上肢比较,收缩压差大于20 mm hg,或者是患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也有病人表现为头晕或眩晕,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并可出现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复视、晕厥等脑干、枕叶和小脑的供血不足症状。
患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患者具有一个共同不变体征,患者两臂之间的脉搏不对称,动脉收缩压差大于20~45 mm hg(平均30 mm hg)。
许多症状与后循环的脑缺血有关。
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或眩晕症状,晕厥和构音障碍的患者分别占18%和12.5%。
继发于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可出现视觉症状和(或)眼球震颤,包括物体移动感、不能聚焦以及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
19%的患者出现复视。
幸运的是,这些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很少进展导致脑梗死。
从严格意义上讲,内科只能在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方面发挥作用,而没有能有效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方法。
然而,如果患者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所造成的,患者应该终生接受内科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和其他可能导致死亡的血管性病因的风险。
主动脉支架术后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再次手术

主动脉支架术后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再次手术主动脉支架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方法,通过植入支架来加固主动脉血管壁,防止主动脉疾病进一步发展。
尽管主动脉支架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术后并发症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就是主动脉支架术后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如果出现这种并发症,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主动脉支架术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一、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主动脉支架术后,支架未能充分覆盖主动脉病变段或者支架与主动脉壁之间存在空隙,这时锁骨下动脉会成为通路,部分主动脉血流会通过这条通路而绕开支架进入下肢动脉,导致主动脉血流分流或者盗血。
这种情况会导致支架的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可能出现主动脉瘤再次扩张、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颈部和上肢缺血症状,如头晕、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手臂疼痛等。
由于患者大部分的血液流向下肢,所以下肢多数无症状或轻度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锁骨下动脉搏动增强和颈动脉搏动减弱、头颈部杂音等体征。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经确诊,通常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恢复主动脉正常的血流动力学。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1.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通常可以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来解决。
可以通过在支架覆盖区域内植入血管支架或在支架覆盖区域内注入树脂,以堵塞锁骨下动脉盗血通路,防止主动脉血流的分流和盗血。
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通常可以在介入室完成,患者术后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可以早日活动。
2.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一般包括支架取出或重新植入支架等方法,以保证主动脉通道的正常血流。
主动脉支架术后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再次手术

主动脉支架术后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行再次手术
主动脉支架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
但是,该手术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比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
SSS是因锁骨下动脉与颈内动脉之间的侧枝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头部及上肢血量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而在主动脉支架术后,由于主动脉支架置入后可能会影响锁骨下动脉的血流,从而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后,会出现脑部缺血症状、上肢活动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
对于这些症状的表现,医生需要认真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了SSS,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SSS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手术修复或置入支架来解决狭窄或闭塞的问题;另一种是通过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如果出现SSS后,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医生需要对手术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锁骨下动脉的状态,避免再次出现盗血现象,并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同时,术后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恢复训练,以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主动脉支架术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在手术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比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医生需要注意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避免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1.一般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多在50岁以上。
以左侧损害者多见。
这可能是由于左锁骨下动脉在主动脉的起始处所成角度大,易受血流冲激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本综合征可出现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神经症状及上肢缺血性症状。
颈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是罕见的,仅见于头臂干或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患者。
2.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双侧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复视、晕厥,少见的尚有间歇性跛行、发音困难、吞咽困难、耳鸣、抽搐、头痛及精神障碍。
少数可出现“倾倒症”(drop attack),表现为没有先兆,突然下肢肌力丧失而跌倒的发作,可没有意识障碍,并能迅速恢复,可能是由于延髓椎体交叉区域缺血所致。
一般本综合征患者,是不会引起永久性神经损害的。
3.上肢缺血性症状常见者依次为间歇性运动不灵、上肢乏力、疼痛和感觉异常,极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
4.一般体征
(1)血压:患侧上肢血压皆降低,两上肢收缩压相差可在20~150mmHg,多数相差在20~70mmHg。
从血管造影,症状程度和发作频度来看,血压差和受损血管狭窄的程度无关。
(2)脉搏:患侧桡动脉大多减弱或消失,有的肱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搏动也减弱或消失。
此外患侧脉搏迟至,这是由于脉搏波要由对侧椎动脉至患侧椎动脉,再至腕部,其距离较远的缘故。
(3)锁骨上区域血管杂音:多数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运动患肢可能使杂音加重。
如:①病史中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特别是同时有上肢缺血性症状的表现。
②检查发现两臂血压之收缩压相差在20mmHg以上;③脉搏有迟至;④锁骨下-椎动脉区有血管性杂音,即应考虑本病,但仍需特殊检查以便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