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昌邑市妇幼保健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实施,根据《卫计委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岗位设置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三类,均属于专业技术岗位。
1.护理管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岗位。
包括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
2.临床护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
包括产科、儿科、妇科、外科、产房、手术室、输液室、产后康复、儿童康复、洗浴中心、计划免疫、门诊手术室及其他门诊治疗护士。
3.其他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包括消毒供应室、客服部等间接服务患者的岗位。
4.护理岗位的护士应当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与护理无关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属非护理岗位,人数不超过护理人员总数的5%。
二、护士分层进阶体系1.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护士进行岗位分级,根据不同科室岗位的护士数量和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岗位名录和级别设置,具体内容见表一。
3.表一岗位名录和级别设置说明:N0级培训护士将根据岗前培训情况进行定科培训,重点安排在临床护理岗位培训。
4.根据年资、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情况,将临床护士分为N0-N4五个技术级。
详细分级标准见表二。
未通过岗前培训考核者,不予岗位定级,不进入护理岗位,给予最长3个月的延期培训及考核机会。
表二护士岗位分级基本标准说明:所有职称要求均以取得资格证书为准,聘任不做为必要条件。
N0-N3级学历指第一学历;N4级学历指最后学历。
5.所有级别护士均应按照要求完成所属级别的培训及考核,并根据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临床工作。
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方案

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方案一、引言护士在医院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照顾病人并提供医疗服务。
然而,在庞大的医院系统中,管理护士岗位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这个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护士岗位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医院能够高效地运作并提供卓越的护理服务。
二、目标1.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2.提供卓越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
3.确保护士岗位合理分配,保证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具体措施1.岗位分级和描述通过对护士的不同岗位进行分级和描述,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护士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并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
2.护士培训和发展计划为护士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提供相关培训机会,帮助护士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为护士提供晋升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绩效。
3.岗位轮换和交叉培训为了提高护士的全面素质,可以实施岗位轮换和交叉培训计划。
这样可以帮助护士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培养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4.工作量评估与平衡对于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并确保工作负荷合理平衡。
通过评估工作量,可以合理分配护士的工作和责任,确保护士工作量合理,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护士的工作纪律和行为准则。
这样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护士能够遵守工作规定,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6.岗位评估和绩效管理对护士的岗位进行评估和绩效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持续改进。
通过评估护士的绩效,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7.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和认可,以激发护士的工作动力。
通过制定奖励制度和鼓励个人和团队的表现,可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共同进步。
8.沟通与协作加强护士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通过定期团队会议和交流活动,促进护士之间的了解和协作,提高团队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昌邑市妇幼保健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实施,根据《卫计委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岗位设置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三类,均属于专业技术岗位。
1. 护理管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岗位。
包括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
2. 临床护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
包括产科、儿科、妇科、外科、产房、手术室、输液室、产后康复、儿童康复、洗浴中心、计划免疫、门诊手术室及其他门诊治疗护士。
3. 其他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包括消毒供应室、客服部等间接服务患者的岗位。
4. 护理岗位的护士应当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与护理无关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属非护理岗位,人数不超过护理人员总数的5%二、护士分层进阶体系1. 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护士进行岗位分级,根据不同科室岗位的护士数量和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岗位名录和级别设置,具体内容见表一。
3.表一岗位名录和级别设置说明:NO级培训护士将根据岗前培训情况进行定科培训,重点安排在临床护理岗位培训。
4•根据年资、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情况,将临床护士分为N0-N4五个技术级。
详细分级标准见表二。
未通过岗前培训考核者,不予岗位定级,不进入护理岗位,给予最长3个月的延期培训及考核机会。
表二护士岗位分级基本标准说明:所有职称要求均以取得资格证书为准,聘任不做为必要条件。
N0-N3级学历指第一学历;N4级学历指最后学历。
5. 所有级别护士均应按照要求完成所属级别的培训及考核,并根据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临床工作。
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共4篇)

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共4篇)第1篇: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资源,分散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为优质护理的深入到到推动前进和护理专业的可持续进展供应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一)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取酬的科学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护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用期限,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依据《XXX局关于实施医疗机构护士岗位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依据护士岗位需求、专业进展的人才结构和人才培育等要素,统筹学科建设,兼顾各类护理人员结构现状,合理确定护理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结构比例和等级,并建立动态化管理机制,提高用人质量与用人效益。
2 ---(四)坚持平稳实施,稳步推动前进,有利于医院护理工作长远进展。
四、实施范围与对象全院在职在岗的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管理中涉及护士长、中层干部的按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五、护理岗位设置(一)护理岗位设置原则1.科学合理、按需设岗。
依据医院护理临床、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和服务的任务要求,依据护理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科学合理地确定护士的配置,科学合理设岗。
依据岗位结构比例标准,规范设置岗位,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2.优化组合、精简高效。
以临床护理队伍为主体,优化各层级人员的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用人质量与用人效益。
3.按岗聘用,按责考核。
以岗位设置为基础,深化聘用制度改革,强化岗位聘用,按岗定责,按责考核,完善人才4 --- 部、科室和病区三级管理。
管理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副护士长)。
(2)护理管理岗位的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由医院人力资源部依据干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聘任。
(3)片区科护士长、护士长(副护士长)岗位依据相关规定实行竞聘。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医疗行业中,护士岗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士的工作涉及患者的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因此,对护士岗位的管理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针对当前护士岗位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实施方案,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二、管理目标1.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2.优化护士的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风险。
3.加强护士的职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加强对护士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措施1.岗位规范制定护士岗位规范,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护士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对不同岗位的护士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每个护士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2.培训提升开展护士的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重点培训领域包括护理技术、卫生知识、心理疏导等。
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内部培训、外部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护士的学习需求。
3.沟通机制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包括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团队之间的沟通以及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定期组织交流会议、座谈会等活动,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团队的合作。
另外,采用科技手段,如建立护士管理平台,便于护士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安排。
4.激励机制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及时发现和表彰护士工作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鼓励护士们积极投身到工作中。
同时,对不履行职责和工作不力的护士进行适当处罚,以保持全体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5.监督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评估制度,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护士的指导和培训,确保护士的工作质量。
四、实施步骤1.制定护士岗位规范,明确各项职责和要求。
2.开展护士的职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3.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促进信息的共享和团队的合作。
4.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3)实施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如表彰优秀护士、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
四、执行与监督
1.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负责方案的实施和监督。
2.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责任分配,确保方案按计划推进。
3.加强内部沟通,确保全体护士对方案的理解和支持。
4.定期评估方案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实施策略。
二、实施目标
1.合理设置护士岗位,确保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完善护士岗位职责,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3.建立健全护士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护理人才成长。
4.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三、具体措施
1.护士岗位设置
(1)根据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合理设置护士岗位,确保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按照护理工作量、护理技术难度、护理风险等因素,科学划分护理岗位类别。
五、总结与展望
1.定期对岗位管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成效,总结经验。
2.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护理岗位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3.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方案,以适应医疗环境的变化。
本方案旨在通过全方位的岗位管理,提升护士的工作效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全院护士应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第1篇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合理配置护理资源,加强护士岗位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本方案旨在规范护士岗位设置,优化护理队伍结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五、总结与评估
1.定期对护士岗位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昌邑市妇幼保健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实施,根据《卫计委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岗位设置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三类,均属于专业技术岗位。
1.护理管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岗位。
包括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
2.临床护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
包括产科、儿科、妇科、外科、产房、手术室、输液室、产后康复、儿童康复、洗浴中心、计划免疫、门诊手术室及其他门诊治疗护士。
3.其他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包括消毒供应室、客服部等间接服务患者的岗位。
4.护理岗位的护士应当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与护理无关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属非护理岗位,人数不超过护理人员总数的5%。
二、护士分层进阶体系1.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护士进行岗位分级,根据不同科室岗位的护士数量和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岗位名录和级别设置,具体内容见表一。
说明:N0级培训护士将根据岗前培训情况进行定科培训,重点安排在临床护理岗位培训。
4.根据年资、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情况,将临床护士分为N0-N4五个技术级。
详细分级标准见表二。
未通过岗前培训考核者,不予岗位定级,不进入护理岗位,给予最长3个月的延期培训及考核机会。
说明:所有职称要求均以取得资格证书为准,聘任不做为必要条件。
N0-N3级学历指第一学历;N4级学历指最后学历。
5.所有级别护士均应按照要求完成所属级别的培训及考核,并根据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临床工作。
具体进阶条件如下:1)新入职员工→N0完成一周的岗前培训,出勤率>90%;岗前培训考核合格。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昌邑市妇幼保健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为了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实施,根据《卫计委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岗位设置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三类,均属于专业技术岗位。
1.护理管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岗位。
包括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
2.临床护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
包括产科、儿科、妇科、外科、产房、手术室、输液室、产后康复、儿童康复、洗浴中心、计划免疫、门诊手术室及其他门诊治疗护士。
3.其他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包括消毒供应室、客服部等间接服务患者的岗位。
4.护理岗位的护士应当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与护理无关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属非护理岗位,人数不超过护理人员总数的5%。
二、护士分层进阶体系1.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护士进行岗位分级,根据不同科室岗位的护士数量和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岗位名录和级别设置,具体内容见表一。
3.表一岗位名录和级别设置说明:N0级培训护士将根据岗前培训情况进行定科培训,重点安排在临床护理岗位培训。
4.根据年资、职称及业务能力等情况,将临床护士分为N0-N4五个技术级。
详细分级标准见表二。
未通过岗前培训考核者,不予岗位定级,不进入护理岗位,给予最长3个月的延期培训及考核机会。
表二护士岗位分级基本标准说明:所有职称要求均以取得资格证书为准,聘任不做为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
方案
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 ]30号)文件的要求,我院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护理配置护理人力,完善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为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各岗位护理人员说明书,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组织管理
成立领导小组,由护理部、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等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护理部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李明岐
成员:窦淑琴、刘玉萍、刘艳丽、郭凤莲、李娟、刘泽凤、韩中云、刘春艳
三、工作内容
认真学习落实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部门协作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一)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施岗位管理
医院在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基础上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促进护理工作适应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我院临床护理水平。
梳理护士岗位,明确职责、责任、任职条件等制定岗位说明书,将护士从按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按岗位管理。
1.护理部与人事处共同研究,对全院护理岗位进行梳理,确定我院护理岗位及人员设置。
2.根据我院医疗规模、服务量、科室各岗位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技术难度和工作风险等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士岗位,其它护理岗位三大类,护理管理岗位和护理临床岗位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按照<<护理分层管理规定>>,主要依据护理工作能力,结合职称、学历、道德本质等方面将护士分为N1--N4四个等级,合理配置人员履行相应职责。
3.完善护士岗位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岗位护士职责,建立各岗位护士任职条件和岗位说明书。
4.结合护士岗位责任制度实际情况给予调整,以适应护理工作岗位需求。
(二)明确医院护士配置,保障患者安全
护理部及各科室按照护士岗位职责能力合理调配护士,满足工作需要,对缺员科室想办法进行补充:
1.护理部将根据护士人数、床位数、休护比、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和各护理单元的特点(风险程度、技术难度、护士道德素质等…)确定科室护士的数量及级别。
2.护理部根据工作量、治疗量等合理配置门诊(口腔、胃镜、导诊)等护士的数量及级别。
3.按工作需求设置<<护理人员岗位一览表>>以全面、实时的了解各护士岗位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各岗位护士数。
4.病区护士长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护士意愿实行弹性排班,动态调整。
5.完善护理部,科室人力资源库,按照相应的职责进行人力调配,确保突发事件时及转科情况下,护理人力的应急调整。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1.医院逐步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护士倾斜,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工作量、护理质量、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满意度、不良事件等)
(四)加强护士的岗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根据护理部培训计划和科室制定的培训计划,采取科室和院内、院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各级护士的岗位培训,护理管理人员每年参加院外的管理培训班和相关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