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
小学科学27《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小学科学27《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桥的形状和结构桥是连接两个地点的重要建筑物,它能够让人们穿过河流、峡谷或者其他障碍物。
桥的形状和结构对于它的强度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桥的形状和结构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将介绍一个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
教学目标:1. 了解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形状桥梁的特点。
3. 了解桥梁结构及其强度原理。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桥梁。
2. 实物示例:悬索桥、拱桥、梁桥等。
3. 材料:纸板、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开始课堂,我会为学生介绍桥的概念,并问一些导入性的问题。
例如:"你曾经走过哪些桥?桥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我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于桥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形状的重要性(10分钟):接着,我将介绍桥的形状对其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我会展示幻灯片或者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桥梁,包括悬索桥、拱桥、梁桥等。
我会让学生观察并辨认其中的差异。
通过这个讨论,学生将会意识到桥的形状是如何影响它的功能和强度的。
结构的原理(15分钟):随后,我会向学生介绍桥梁的结构及其强度原理。
我会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悬索桥、拱桥和梁桥的结构设计,并引入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压力"和"张力"。
我会用实物示例来说明各种桥梁结构的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每种结构的原理。
实践体验(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我打算进行一项实践活动。
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将会构建一座小桥。
他们可以使用提供的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来设计和构建他们的小桥。
在活动进行的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思考桥梁的形状和结构对于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他们需要考虑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承受重力和外力的桥梁。
我会在指导和监督下,确保他们的建模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教科版小学科学《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材简析】:《桥的形状和结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7课。
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
2.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
3.“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
本课的活动设计意在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加深和拓宽各种结构的知识,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为下一课用纸造一座“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
本课还隐含着这样的一条隐性的线索:桥梁形状与结构不断发展的背后蕴藏着人类针对“跨越江河、湖海、山涧……等障碍的主要建筑——桥梁”的不足而进行改进和创造的历史,桥梁的科学史在本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生活中所见的桥,特别是江河上的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但这些认识只停留在桥的模样,部分同学能从材料上简单区分桥,少部分同学能区分桥的不同功能。
从结构上区分,是学生的难点,特别是拱桥的不同,学生更是没有留意过。
即使学生平时看到过,但也只是看到过,没有认识到这两种拱桥的不同。
而对于现代化的钢索桥更是没有唤起注意,这些感受只有在比较,体会了后才能获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重难点】理解作用在拱桥、拉索桥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
【器材准备】为小组准备:长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展示桥的初印象,渗透桥的功能通过对学生的简单提问,展示学生对生活中的桥的初印象,引出桥的概念。
使学生体会到桥的存在重要性。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桥,你觉得什么是桥?预设:(1)架在河流上的建筑。
(2)横跨在大江上的建筑。
(3)连接两岸的建筑。
2、师小结:桥一种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的建筑。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亲爱的老师,以下是针对小学二年级科学课程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请您参考。
教案:认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或图片资料:包含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图片2. 物体模型: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3. 黑板或白板及粉笔/马克笔4. 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提出物体的不同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有不同的形状?二、探究(15分钟)1. 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包含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2. 请学生观察图片或模型,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发现球体的形状是圆的,表面光滑;立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其中每一个面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形底面,并且侧面是一个矩形。
4.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结构特点。
三、巩固(20分钟)1. 分发学生作业本,并要求他们完成一个活动:根据所学内容,在作业本上画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给出它们的名称。
2. 老师巡视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以及进行问题解答。
四、拓展(15分钟)1. 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进一步探究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2.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3. 鼓励学生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如圆形、长方形、高度、宽度等。
五、总结(5分钟)1.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让学生总结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并将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不同的物体,用一句话描述每个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2.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结构特点写在作业本上,准备下节课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帮助学生认识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桥的形状和结构)形状与结构教学课件

新课学习
观察拆开的小电动机,它有几个部分? 各部分有什么零件?
新课学习
看一看,想一想
看到线圈绕在铁芯 上,我们会联想到电 磁铁,怎样验证我们 的猜想?
电流是沿着怎样的 线路流过线圈的?换 向器的作用是什么?
新课学习 工作原理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 的方向。
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 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 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拱桥的桥面与桥拱的位置关系可以是( C )。
A、桥面全在桥拱上 B、桥面全在桥拱下 C、 桥面可在桥拱上、中、下 2.桥面的跨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 C )。
A 、跨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大 B、跨度越小抗弯曲能力越大 C 、跨度大小与抗弯曲能力无关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2.改变电流大小不能改变转子转动的快慢。
( ×) 3.电动机是用电来工作的。( √ )
作业布置
1.小组内说说或课外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 地方用到了电动机? 2.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研究一下, 哪些因素会影响转子转动的速度和方向。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电动机 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转子由铁芯、线圈和(
B )组成的。
A、电刷 B、换向器 C、外壳
2.转子相当于( A )块电磁铁。
A、1 B、3 C、4
3.可以加快小电动机转子转动速度的是
( A )。
A、用两个磁铁 B、减少线圈的圈数
C、减少电池的数量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电动机里面有磁铁。( √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形状与结构 瓦楞纸简介

瓦楞纸简介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一般分为单瓦楞纸板和双瓦楞纸板两类,按照瓦楞的尺寸分为:A、B、C、E、F五种类型。
在生产过程中被压制成瓦楞形状,制成瓦楞纸板以后它将提供纸板弹性、平压强度,并且影响垂直压缩强度等性能。
瓦楞纸,纸面平整,厚薄要一致,不能有皱折、裂口和窟窿等纸病,否则增加生产过程的断头故障,影响产品质量。
瓦楞纸板经过模切、压痕、钉箱或粘箱制成瓦楞纸箱。
瓦楞纸箱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包装制品,用量一直是各种包装制品之首。
包括钙塑瓦楞纸箱。
瓦楞纸板的历史瓦楞纸板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因其量轻而且价格便宜,用途广泛,制作简易,且能回收甚至重复利用,使它的应用有了显著的增长。
到20世纪初,已获得为各种各样的商品制作包装而全面的普级、推广和应用。
由于使用瓦楞纸板制成的包装容器对美化和保护内装商品有其独特的性能和优点,因此,在与多种包装材料的竞争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成为迄今为止长用不衰并呈现迅猛发展的制作包装容器的主要材料之一。
瓦楞纸板的构成瓦楞纸板是由面纸、里纸、芯纸和加工成波形瓦楞的瓦楞纸通过粘合而成。
根据商品包装的需求,瓦楞纸板可以加工成单面瓦楞纸板、三层瓦楞纸板、五层、七层、十一层等瓦楞纸板(如图一、图二、图三)。
单面瓦楞纸板一般用作商品包装的贴衬保护层或制作轻便的卡格、垫板以保护商品在贮存的运输过程中的震动或冲撞,三层和五层瓦楞纸板在制作瓦楞纸箱中是常用的。
许多商品的包装通过三层或五层瓦楞纸板进行恰恰相反当而精美的包装,在瓦楞纸箱或瓦楞纸盒的表面印制靓丽多彩的图形和画面,三层瓦楞纸不但保护了内在的商品,而且宣传和美化了内在的商品。
目前,许多三层或五层瓦楞纸板制作的瓦楞纸箱或瓦楞纸盒已堂而皇之的直接上了销售柜台,成了销售包装。
七层或十一层瓦楞纸板主要为机电、烤烟、家具、摩托车、大型家电等制作包装箱。
在特定的商品中,可以用这种瓦楞纸板组合制成内、外套箱,便于制作,便于商品的盛装、仓储和运输。
小学二年级科学重要知识归纳认识物体的形状与结构

小学二年级科学重要知识归纳认识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认识物体的形状与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
本文将对小学二年级科学中与物体形状和结构有关的重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体的外形与形状物体的外形常常直接与它的形状相关。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有许多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边缘和边角来判断它的形状。
此外,通过触摸感受物体的表面,也可以了解其形状。
例如,圆形物体的边缘是光滑的,没有角。
二、物体的大小和体积物体的大小是指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尺寸,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长度单位如米、厘米,以及体积单位如立方米、升等来衡量物体的大小。
三、物体的结构与组成物体的结构与物体内部的构造有关,它是影响物体使用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从宏观上来看,物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实物结构和空间结构。
1. 实物结构:实物结构是指能够看到和触摸到的部分。
例如,书本的实物结构包括了封面、页码、纸张等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物体的实物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的具体用途和功能。
2.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物体内部的构造和组成。
它们常常不能直接观察到。
例如,一个立方体的空间结构是由六个正方形面组成的,而一个圆柱体的空间结构则是由两个圆面和一块长方形面组成的。
四、物体的材质与特性物体的材质决定了其特性和用途。
常见的物体材质包括金属、木材、塑料、纸张等。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性,如金属可以导电、导热,而木材可以燃烧。
了解物体的材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和保护物体。
五、物体的变化与变形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与变形。
例如,金属在受热或受力作用下可以膨胀、变形;水在受热后可以变为蒸气。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变形规律,进而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六、物体的用途与功能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与其用途和功能密切相关。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六上第二单元实验操作

活动和注意点
4.测试纸拱的承载能力
课题和页码:2.3《拱形的力量》P31-32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纸拱,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2)两边各用一本书抵住拱足,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3)用更多书抵住拱足,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4)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实验整合,不要将这个完整实验变成三个实验。
桥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用多少材料,怎么牢固地连接在一 起…… • (3)介绍评价总结。 注意事项: 1.要求造一座跨度大的现代化大桥;2.活动前先让学生了解评 分标准
拓展性活动
2.2瓦楞纸板设计 2.3瓜皮拱的体验和延伸 2.4不同饮料瓶的科学性 2.6萝卜高塔 2.7钢索桥钢缆拉力体验
活动和注意点 1.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关系的实验
课题和页码: 2.1《性质与抗弯曲能力》P27-28 实验器材: 长度20cm、厚度相同(1张厚)、宽度不同(6cm、12cm、 18cm)的纸条,垫圈;长度20cm、宽度6cm相同、厚度不同(1 张、2张、3张)的纸条(相同的A4纸粘贴而成)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演示好“马鞍形绑扎法”;2.长竹棒怎么增加起到效果最佳。
活动和注意点
7.建高塔
课题和页码:2.6《建高塔》P39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 实验步骤: • (1)学生能够用到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
水等材料制作高塔。 • (2)要学生用扇风的方法检验建造的“高塔”的抗风能力,是
活动和注意点 2.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
课题和页码: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27-28 实验器材: A4纸若干张、铁垫圈、双面胶或透明胶 。 实验步骤: •(1)用同样大小A4纸折成 “一”“ㄩ”“W”“口”“O” •(2)将“一”字形纸梁垫在桥墩上,放垫圈,测出承受垫圈 数量。重复三次。 •(3)用相同方法测出其他形状纸梁承受垫圈数量。 •(4)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 折形状1、物体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效果不同,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锥形、台形、柱形、球形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这些形状又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其他形状。
3、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
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圆柱形承受力最大,因为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的分布。
6、材料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7、细细的麦秆能够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是因为它是空心的。
其科学道理是圆筒形结构承受力强。
8、鸡蛋是一种薄壳结构,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各处。
9、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瓦楞纸,它由三层或五层薄纸板构成,中间的一层或两层是瓦楞形的,这种结构使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10、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11、请说说为什么有些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或“口”字形状?答:因为这些形状的改变在效果上等同于增加了薄形材料的厚度,而用的材料并没有增加,这样就达到了既省材料,又能有好的效果,一举两得。
2 搭支架1、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2、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等都设计成三角形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3、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巴黎。
4、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其中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而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3 建桥梁1、桥梁是由桥墩和桥面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
1.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
形状
预测抗弯曲能力
5、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实验演示: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
(适时提示: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为什么?)
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在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报告”。你们可以先观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状,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与剖开的塑料瓶对比,试一试强度上的差别,写出发现。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这种纸叫瓦楞纸)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大家可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补充修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3)表格设计:表1
纸的厚度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课后
反思
主备教师:参加教师:组长查签:
课题
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备课时间
9.8
授课时间
9.18-9.22
教学时数
1节
第五周第2课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3、小结:研究了拱形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作 业
预习下一课
板 书
设 计
2.4找拱形
圆顶形、球形等
课后
反思
主备教师:参加教师:组长查签:
课题
第五课做框架
备课时间
9.29
授课时间
10.9-10.13
教学时数
1节
第八周第1课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三、小结
作 业
预习下一课
板 书
设 计
2.5做框架
三角形稳定性
课后
反思
主备教师:参加教师:组长查签:
课题
第六课建高塔
备课时间
9.29
授课时间
10.9-10.13
教学时数
1节
第八周第2课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学
情
分
析
学生五年级时探究过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事实上,物体静止时也会受到力的作用。本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探究物体的形状结构,发展他们对力的认识,知道力还有使物体形变甚至破坏的作用。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结构,如条形、拱形、框架等,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通过做框架、建高塔、造纸桥等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
设 计
2.3拱形的力量
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压
课后
反思
主备教师:参加教师:组长查签:
课题
第四课找拱形
备课时间
9.19
授课时间
9.25-9.29
教学时数
1节
第六周第2课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补充修改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
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梁、柱的抗弯曲特性。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了解认识梁、柱的抗弯曲特性。
教学方法
实验体会。
课前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教学难点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教学方法
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
课前准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
课前准备
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教学重点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认识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
课前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补充修改
第二单元课程整体情况分析
项目
内容
单元
标题
形状与结构
集体
备课
共性
意见
本单元以观察、探究、体验为主展开比较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通过单元学习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结构,如条形、拱形、框架等,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