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合集下载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理 、运 用信 息 的能 力将 会得 到较 大
的提 高。 《 文课 程 标 准 》 出 :要 语 指 “ 让 学 生 能 主 动 进 行 探 究性 学 习 , 在 实践 中 学 习语 文 、 用语 文 ” 那 么 运 。 在 阅读 教 学 中 ,应 该 怎样 实施 探 究 性 学 习呢 ? 笔 者就 自己 的 日常教 学
谈 几 点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 。
培 养 探 究 意识 当一 篇 文 章 拿 刨 手 时 ,教 师 应 该 鼓励学生 学会速 渎后反 问 闩 。 反 问 闩已的 问 题 有 :我 对 义 章 的 背 景知 识 了 解 多 少 ? 为什 么 要 读这 篇 文章 ?这 篇 义 章 是 不 是 我 最 擅 长 阅 渎的? 我最擅长阅读什么样 的义章 ? 如果这是我 最擅长 的那种 义章 , 我 擅 长 用 什 么 阅 凄方 法 ? 如果 这 不 是 我 所 擅 长 的那 种 文 章 , 该 怎 么 办 ? 我 等等 。 般 情 况 下 , 一 学生 通 过 快 速 【 n I 答 这 些 问 题 可 以整 邢 心 路 ,调 整 心 维 方 向。 比 如 学 《 命 的 林 子 》 教 帅 生 , 从 审题 起 , 引导 学 生 大 胆 设 疑 , 学 让 生 说 出哪 些 地 方 可 以 引 起 我 们 的 考。 学生 提 出 :林 子 ” “ “ 与 生命 ” 联 能 系在 一 起 吗 ? 那 么何 为有 生 命 的 林 子? 文章 丰要 是 介 森 林 的 吗 ? 巾 从 可 以看 剑 学 生 逐 步 从 对 形 式 的 解 , 入 过渡 剑对 内容 的邢 解 。 深 再如 学 习 《 游峰 的 扫 路 人 》 人 1 。 课文 介 的是 扫路 人 ,但 文 章 的 开 头却 写 了灭 游峰 的险 、 。然后 才 描 高 写 了 扫路 人 。作 者 为什 么 不 在 义 章 的 丌 头就 介 扫 路 人 呢 ? 学 生 经 过 质 疑 、 析 、 入 义章 的 外 在 形 式 , 解 深

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论文

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论文

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摘要】学生享受阅读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享受阅读【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77-01学生享受阅读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1 学会采蜜——读读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起决定的作用。

读能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实现智慧的启迪,知识的构建,情感的陶冶,能力的迁移。

并在这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快乐,获得读的幸福。

要特别强调的是,读,要给足时间;读,要有层次地指导;读,要形式多样。

读中要放飞学生的心灵,充分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 学会质疑——问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并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读的能动性,极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

从认识论角度看,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

学生一旦读入情境,会全力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阅读活动,去解决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梳理出自己无法读懂的问题,形成一种激情难耐的阅读状态。

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

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

它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 学会收获——果任何阅读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

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那一刹那间发生。

如在体会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一个学生提出这么一个有趣的疑问:这两个黄鹂对着翠柳歌唱什么呢?其实,学生的关键不在于对这句诗的理解出现了大的偏差,而在于对古诗这种句式还不熟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感兴趣的话题会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缺乏兴趣,或者阅读习惯和方法不够正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正确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相关阅读材料:准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3.教学用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大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如人物、事件等,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这些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少教多学,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少教多学,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

2 增加课 堂的讨 论环节
在 传统 的语文课 堂上 , 学 生 名 义 上 是 主体 , 实 际 却 并 不是 主 角 , 在 整个 课 堂 气 氛 并 不 活跃 , 也谈不上什么激情 , 这 种 单调 的 灌输式授课 , 对 于 增 强 学 生 的 阅读 能 力 所 起到的 效果微乎甚微 , 而 老 师 只 重 成 绩 而 不 关 心 学 生 的 学 习过 程 和 综 合 能 力 , 这 就 导 致 了 学 生 采 取 死 记 硬 背 的学 习 方 式 , 对 于 知 识 没 有 经 过 充分 的 理 解 , 阅 读 能 力完 全得不 到锻炼 。 要达到新课标要求 “ 培 养 学 生 独立 、 自 主、 科 学 的 阅读 能 力和 养 成 爱 好 读 书 、 认真 读 书 的 良好 习 惯 ” 的 阅读 教学 目的 , 那 么就 必 须 要 增加 课 堂 上 的 讨 论 环 节 。 课 堂 讨 论 是 一 种 极 具 活 力 的 教 学 方 式: 首先 , 它 还 原 了学 生 学 习 主体 的 地 位 , 在课堂上 , 学 生 可 以 各抒 己 见 、 自由发 表 自 己的 看 法 , 以 提 高 他们 的 学 习积 极性 , 同时 也 改 变 了传 统 课 堂 那 种 死 气 沉 沉 的 学 习 氛 围, 让 学 生 能 充 分 感受 到 学 习语 文 的 乐 趣 。 其次 , 讨 论 的过 程 并 不 仅 仅 是 简 单 的 对 话 , 需 要 充 分 运 用 到 大 脑 思 维 和 言 行 举 止 的控 制, 以 从 多 方 面 提升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 学 生 经 过 通 过 课 堂讨 论 , 也 可 以 很 好 的 锻 炼 他 们的表达能力、 思 考能 力还 有 协 作 能 力 等 。 再者 , 老 师 还 可 以 通 过 课 堂 上 的 讨 论 来 发 现 学 生 平 时 一 些 不 好 的 甚 至 歪 斜 的 习 惯和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浅探初中生阅读心理与感受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浅探初中生阅读心理与感受

引导他们走 近 阅渎 , 喜 爱阅读 , 徜徉于 究他们阅读心理渐进 的发展过程 , 会增 活动过程 ,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 的 、 阅读世 界 , 体 验阅读 的精彩 , 进而能够 强其 学习 的主人 意识 , 激发 自主 、 自觉 被 动 的 , 而是积极 的 、 活 跃 的 和 充 满 创 享受阅读带来 的快乐 。 那么怎样 实现我 阅读 的积极性 , 有利于学生从阅读材料 造性 的。 语文教 师要善于营造 良好 的阅 们 的理念呢?在此谈 一点粗浅认识 。 中发现 问题 、 探求 新知 , 获得独特 的感 读教 学氛围, 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巾愉悦
促进者 的作用 , 利用情境 、 协作 、 会话等 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 , 把自 文《 春》 、 《 夏》 、 《 雪》 、 《 三峡 》 等精 品 , 学 学 习环境要素 , 让学生回到语文学 习的 已对 文本的理解拆 成若干小 问题来步 生领略到不同季节的魅 力之美 , 感悟 了 独特规律上来 , 多读 多感 , 多品多悟 , 多 步紧逼地向学生追 问, 让 学生被动 的认 自然和生活的诗意之美 。 他们通过走进 思 多议 ; 充分 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 、 积极 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 , 让 学生 长期处于 自然 、 身临其境 的体验 , 会把 真善美 的 性 和首创精 神 , 习得新 知识 ; 教 师要让 “ 被动 接受 ” 和“ 被追 问 ” 的状态 中 , 那 感悟提升为 自己的世界观 、人生观 , 领 自己从前 台退 到幕后 , 要从“ 演员” 转变 么 , 学生又怎么可能喜爱 阅读呢? 为“ 导演” 。在我们 的教材 中, 有许 多篇
记忆 、 思维 、 想象 、 动机、 兴趣、 情感、 意 堂的权威 ,常 常忽略学生阅读的心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阅读观 , 开创 出阅读的新境界。 为此 , 激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养成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保证,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介绍好书好文章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推荐给学生的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这些文章应力求文质兼美,能够体现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童心童趣,能够折射出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语言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等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从解题入手,培养阅读兴趣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它集中概括了课文的大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研究课题,进一步理解题意,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题目与文章的关系,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如《小猫咪穿鞋子》一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指出:你见过穿鞋子的小猫咪吗?它为什么要穿鞋子呢?结果怎样?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阅读的兴趣。

2、精心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

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

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事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故事诱读培养兴趣小学生,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

变“阅读”为“乐读”

变“阅读”为“乐读”

变“阅读”为“乐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让学生快乐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氛围,激活情绪,借以调节欣赏者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间产生求知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例如读古代诗词,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古典小说,可以通过与影视作品的比照来加深对形象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快乐阅读之门。

二、运用“赏读”的阅读方法,调动学生快乐阅读课文中有许多“美”的鉴赏因素,如美的语言、美的景物描写、美的行为、美的思想境界等。

通过赏读,可以把学生的感情融化到课文中去,并培养学生的赏读能力。

我进行赏读的途径主要是:分角色读课文,利用课文中对话的内容,安排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读时,要求读出情感。

表演读,即让学生装扮成课文中的人物,边读边做动作,在表演中学习语言,鉴赏美丑。

这些“赏读”比枯燥的读更能激发学生的语言美感,开启学生快乐阅读之门。

三、打开想象的思维大门,培养学生快乐阅读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要深刻领会这些教材内容,就应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曾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来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展开想象的必要性。

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力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就完全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快乐阅读之门。

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活学生快乐阅读唯有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其素养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地发展。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快乐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 感受阅读快乐

培养阅读兴趣 感受阅读快乐

毒 云
学手段 , 让学生 聆 听美妙 的声音 , 欣赏 美
丽 的 画 面 , 受 美 的 形 象 , 发 学 生 的 表 感 激 现 欲 , 展 学 生 的 个 性 特 长 , 励 学 生 个 发 鼓
第 四 。 师 要 做 好 课 前 导 语 , 导 学 教 引
性 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 阅读成 为赏 心 是
学 生 的进 步 。 这 样 , 生 在 阅读 中 学 到 了 学 知 识 , 到 了美 的享 受 , 现 了 自我 , 得 得 表 获
起 来了, 纷纷举手说 自己的想法 。而后 , 我 话 锋一 转 , 读读 课 文吧 , 相信 大 家会 有更
多 的 想 法 要 告 诉 大 家 孩 子 们 被 我 一 激 , 又 纷 纷 投 入 到 了新课 的 阅 读之 中。又 如 在
动孩 子们的的意识 , 诱发 阅读 的欲 望。在
学 习 生 活 中 , 师 要 做 到 多倾 听 孩 子 们 读 教
学生演一演绿叶 , “ 在 风里沙 沙” 的歌 曲声
中 帮 助 消 除 疲 劳 , 子 们 边 唱 边 演 , 情 孩 尽
书, 多表扬 学生 读书 的孩子 , 向喜爱 朗 多 读的孩子推荐好 书。讲故事活动是引导学
从 激 发 阅读 兴 趣 开 始 。然 而 , 初 学 的 儿 对
的过程 。有真情付 出, 才会有心灵交汇 ; 有 情感体验 , 才能与文本 和 移 情 体 验 , 自己 真 实 的 用
童来说文字毕竟 比较抽象 , 易使他们 产 容 生畏难情绪 。因此 , 教师的指 导显得更加 重要 。教学 中 ,教师可借助 课文插 图 、 实 物、 音像 手段等 , 学生带着 问题 、 让 带着猜 想、 带着 向往进 入 阅读 , 引发学 生 与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与信息时代,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基点是终身学习。

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如果一个现代人不会阅读书刊、阅读荧屏、阅读网络,那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这正如甘其勋先生所言:“我们主张为生存而积极阅读,更倡导为发展而终身阅读”。

一个人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阅读品位,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一味提倡苦读。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改变现状,要让学生乐读,让他们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就应当设法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把阅读当作自己的精神需要。

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继承传统,更要有新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

我们再不能讲究传统的师道尊严,把师生置于传道与承道、授业与受业、解疑与听解的两极对立地位。

应该进一步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的正确轨道。

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书中的乐趣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流程还给学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让学生真正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才能使他们热爱阅读,把阅读当作自己的精神需要。

元人郝经
曾把阅读活动比喻为“精神旅游”,阅读可以使读者“身不
离衽席之上,而游于六合之外;生于千古之下,而游于千古之上。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绝不能把阅读的范围限于课本之内,应该延伸到课外和校外。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
涅斯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网络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

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下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扩展和迁移,这样可以加深理解。

例如,初中生学习《谈骨气》一文时,教师完全可以从高中《语文读本》中选来《中国人:不跪的人》让学生阅读,让他们更能感受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学习鲁迅的作品,绝不能孤立的把一篇作品分析的支离破碎,而应该把鲁迅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阅读,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和《灯下漫笔》。

这样,就能看到在鲁迅的笔下,有一条纵深的历史长河,有一副广阔的社会画卷,从而感受到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开展创造性阅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阅读不能带有功利目的,无功利目的的阅读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以习题代阅读,以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就会改变阅读的本质,降低阅读的品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开放的、多
元的阅读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接受美学认为,文章中审美现实只有在读者的阅读中才能实现为有生命的、有个性特征的审美现实,读者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能由别人代替的。

文章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建构,它的生成与存在离不开读者的创造,读者在阅读活动中是能动而富有创造性的。

阅读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理解,来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至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

西谚云:“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下是两个激发学生
创造性阅读的成功案例。

其一:对课文《宋定伯捉鬼》题的理解,一个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出异议:文中的鬼,憨头憨脑,自始至终没有一丝一毫加害宋定伯的意思,宋定伯说什么他都信,没有心眼,老实巴交。

而宋定伯从一开始就打定了要捉鬼的注意,一路上使尽了欺诈的手段。

其二:对课文《陌上桑》中,“夫婿”形象的理解,有
个学生认为,罗敷所盛夸的“夫婿”就是她所养的蚕的形象,
一是外形相似,“白马从骊驹”、“腰中辘轳剑”是说蚕的头是黑色,身子是白色,身上有斑纹像辘轳。

字面上所说的“夫婿”的仕途升迁就是指蚕的生长过程,“十五府小吏”是说蚕长到半个月时,还是一条小虫;“二十朝大夫”是说蚕到二十天以后,就把头抬起来了,像跪拜国君的朝中大夫;“三十侍中郎”是说一个月后,蚕经过几次蜕皮,已经长成一条肥乎乎的大虫了;“四十专城居”是说四十天以后就要做茧,独自住在城(茧)里了。

以上两个案例均引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阅读中蕴藏着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创造力,我们的语文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呢?在阅读中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学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太注重科学化和技术化,远离了语文的情与美,忽视了人的因素,即人文性,教师“肢解式”的分析取代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情,冷静而客观的讲解使课文变得索然无味。

阅读教学如果以技能训练为重心,漠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一定会造成人文精神的严重残缺,阅读品质的持续恶化。

正如教育家商友敬所说:“‘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脾;沉在下面的
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

我们今日
教育的弊病是取其‘花’而不取‘实’,大家都成了追逐信
息的‘狂蜂乱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修养,有思想观念,
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


钱理群教授在《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中曾呼吁:“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一
种精神底子。

……应当是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的一种亮色。

”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
是非常丰富的,应该意识到语文教学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随着网络文化的产生、发展,“新人类”――受网络文
化影响的人,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人生观、世界观等与上代人相比都发生明显变化的年轻人随之出现,这类人的特征是“追求消费与物质享受……感情淡漠……价值迷惘”(苗
凡卒《新人类观察》)。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阅读者的生活、性情,促使他们全面地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我们应该充分发掘新教材中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厚重的
文化底蕴,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在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上有以下特点:一,新选了一些反映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如《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白蝴蝶之恋》、《提醒幸福》等;二,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一切
优秀文化,外国作品的数量增加了,如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等。

在学习第一类作品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自然、生命和人生,针对第二类作品,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博学精神和环境意识。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主要是破除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思维模式,阅读时可以从这一中心论点引发出来。

在个人生活中,要提倡包容性,提倡与人合作的精神,就要学会容忍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承认世界格局、社会制度的多元化,可以联系中美关系理解,如前些年美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人权状况说三道四,损害了中美关系,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人文阅读具备三个层面上的内涵:文本的美学价值,写作者的思想价值,阅读者的生命体验价值。

阅读者的生命体验价值尤其重要,“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对话”(曾祥芹《阅读学新论》)。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找准定位,明确职责,不能越俎带庖。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引导、指导自然人尽快成为完善和谐的社会性人。

阅读中,教师的职责是“引”而不是“牵”,这正如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说的,种树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就会使“木之性日以离矣”。

如果教师独自“肢解”课文,不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甚至剥夺了他们的阅读权利,就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张扬,扼杀他们的思想。

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更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彻底摒弃低级、庸俗的阅读品位,如喜爱快餐文化,消遣阅读,对黑幕、丑闻感兴趣。

让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健康、高雅的阅读情趣,例如,阅读美文、优秀期刊、优秀电视节目,把目光投向课本之外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

总之,阅读中有了美的熏陶、情的感染、沟通了心灵的对话、凸显了人文的关怀,学生就会乐在其中。

李绍荣,男,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中文系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