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饮品的配方和生产技术
饮料生产技术

饮料灌装用到的设备有压差式灌装机、等压式 灌装机、负压式灌装机等。
灌糖浆用到的设备有容积定量式和液面密封定 量式两种。
液体进入瓶后应尽快封盖,以防二氧化碳气 体逸出。
8.2 果蔬汁饮料生产技术
我国有着丰富的果蔬资源,是世界上主要的浓缩果 汁出口国之一,在我国饮料市场的构成中,果蔬汁饮料 约占14%。
甜蜜素
阿巴斯甜
三氯蔗糖
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麦芽 糖、蜂蜜等是安全性较高的天然糖类甜味剂。
糖醇类如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 木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非糖类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甘 草、甘草酸-钾及三钾、甘草酸铵、罗汉果甜苷。
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 (钙)(甜蜜素)、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天冬 酰丙氨酸铵(阿力甜)、乙酰磺胺酸钾等。
二氧化碳净化器
碳酸化过程就是指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把二氧化 碳溶入水中的过程。
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量是以单位容积的液体中所含的二 氧化碳体积数来计算的,气体的体积是指标准温度和压 力下气体占有的体积。一般碳酸饮料生产中控制碳酸化 温度和压力使得产品含气量达到1.5~4倍溶液体积碳酸 化。
碳酸化系统用到的设备包括二氧化碳调压站、水冷却 机(板式换热器)、碳酸化罐(混合机)等。
8.1 碳酸饮料
8.1.1 分类及特点
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 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二氧化碳气的饮料。成品中二 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所以 又称“汽水”。
按照国家标准,碳酸饮料划分为:
(一)果汁型碳酸饮料
指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的碳酸饮料,如桔汁汽水、
培训目的
几种饮品的配方和生产技术

新型、低成本、高蛋白果奶配方与工艺配方1:料值元/KG 按100KG料计算鲜奶15KG白砂糖3KG蛋白糖LS-50 110GHDZ-2002果奶稳定剂400G柠檬酸300G水解动物蛋白600G山梨酸钾35G乳化鲜奶香精20G草莓香精40GHDZ-1019奶味增香剂100G补水至100KG配方1:料值元/KG 按100KG料计算乳清粉2KG白砂糖3KG蛋白糖LS-50 110GHDZ-2002果奶稳定剂400G柠檬酸300G奶油400G山梨酸钾35G天然牛奶香精10G纯鲜奶香精10G草莓香精40GHDZ-1019奶味增香剂100G补水至100KG配方特点:1.以上配方均比常规做法成本降低,且稳定性好,产品挂壁度较好,不浮油。
2.以上配方奶味略有不足须用HDZ-1019奶味增香剂补足。
工艺特点:1.配方1无须均质,走胶体磨或过滤即可。
2.配方2因为加入奶油,最好走一次均质,均质压力12-15MP。
可可奶稳定剂的技术应用配方:按100KG鲜奶30KG白糖6KG咸化可可粉400-600GHDZ-2015可可奶稳定剂200-250G香精色素适量碳酸氢钠适量补水至100KG工艺流程:1.鲜奶杀菌,冷却至20-30度。
2.可可粉处理:将可可粉溶于热水中,并保温20-30分钟,冷却至75度均质,压力25-30MPA,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度。
3.将稳定剂与糖混合好,溶解,冷却至30度。
4.鲜奶、可可浆、稳定剂混合好,调解PH=升温至70度均质、压力为25-30MPA。
5.均质后的料液经121度、15分钟或UHT杀菌后,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冷却至25度以下,灌装、入库、出售。
奶茶的生产工艺配方:鲜奶30KG茶汁20KG白糖3KG蛋白糖LS—50 60GHDZ——2006甜奶稳定剂350G红茶香精20G补水至100KG工艺流程:1称取鲜奶升温至90度保持5分钟灭菌后待配。
2称取茶叶(或茶粉)加入1:200的80度热水浸泡后,取浸泡液待用。
饮料配方技术

饮料配方技术一、简介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饮料配方技术是指通过不同的原材料、工艺和配比等方式,制作出各种口味、种类和品质的饮料。
本文将从原材料、工艺和配比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饮料配方技术。
二、原材料1.水:水是制作任何类型的饮料都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在选择水源时,要考虑水质是否符合标准,如PH值、硬度等。
2.糖:糖是调味剂中最常用的成分之一,可以增加甜度和口感。
常用的糖包括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
3.果汁:果汁是许多饮料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可以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
常见的果汁有橙汁、苹果汁等。
4.香精:香精是用于增加风味和香气的成分之一。
常见的香精有柠檬香精、草莓香精等。
5.色素:色素是用于增加颜色并提高视觉效果的成分之一。
常见的色素有红色、黄色和绿色等。
三、工艺1.杀菌:饮料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杀菌处理,以确保饮料的卫生和安全。
2.混合:将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其均匀分布,并达到所需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3.过滤:通过过滤器将原材料中的杂质去除,以提高饮料的纯度和质量。
4.冷却:将混合好的原材料进行冷却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灌装和包装。
5.灌装:将制作好的饮料倒入瓶子或罐子中,并进行密封处理,以延长饮料的保质期。
四、配比1.甜度:不同种类的饮料所需甜度不同,如碳酸饮料需要更高甜度,而茶类饮品则需要较低甜度。
2.口感:不同种类的饮料所需口感也不同,如果汁类需要口感浓郁,而茶类则需要清爽口感。
3.营养价值:不同种类的饮料所含营养成分也不同,如果汁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碳酸饮料则含糖量高。
五、总结饮料配方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原材料、工艺和配比等多个因素。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以保证饮料的质量和口感。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可以制作出更多种类、更好口感和更高营养价值的饮料。
饮料工艺学

饮料工艺学饮料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饮料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技术。
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其种类繁多,包括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功能饮料等。
饮料工艺学的研究旨在提高饮料的质量和口感,确保饮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同时探索创新的饮料制作工艺。
一、饮料的原料选择饮料的原料选择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饮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水、糖、酸味剂、香料、防腐剂、色素等。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考虑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原料符合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此外,还需根据不同饮料的特性和口感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以达到理想的口感和风味。
二、饮料的生产工艺饮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混合、杀菌、包装等环节。
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准备和处理,如水的过滤、糖的溶解、香料和色素的调配等。
接下来,将经过处理的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形成成品液。
混合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搅拌速度,确保原料的充分混合均匀。
然后,对混合液进行杀菌处理,以确保饮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最后,将杀菌后的饮料装入瓶、罐等包装容器中,完成饮料的生产。
三、饮料的杀菌技术饮料的杀菌技术是确保饮料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杀菌方法包括热处理、紫外线杀菌、高压处理等。
热处理是最常用的杀菌方法之一,通过高温短时间的处理,可以有效杀灭饮料中的微生物。
紫外线杀菌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对于透明饮料特别有效。
高压处理是利用高压力来杀灭微生物,对于保留饮料原味和口感有一定优势。
在选择杀菌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饮料的特性和生产成本,确保杀菌效果和产品质量。
四、饮料的包装技术饮料的包装技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和保质期。
常见的饮料包装形式包括瓶装、罐装、袋装等。
瓶装饮料是最常见的包装形式,可以保持饮料的新鲜度和口感。
罐装饮料适合于快速消费的场合,易于携带和使用。
袋装饮料则适合于大容量的包装,便于储存和运输。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和包装机械的操作,确保包装的密封性和卫生性。
果味饮料产品技术标准2022

果味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味饮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贮存、运输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浓缩果汁(浆)(浓缩橙汁、浓缩苹果汁、浓缩桃汁、桃浆、浓缩菠萝汁、浓缩山楂汁、山楂浆、浓缩芒果汁、浓缩葡萄汁、浓缩梨汁、浓缩樱桃汁、浓缩蓝莓汁、浓缩柚子汁、浓缩荔枝汁、浓缩柠檬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加或不加柑橙类囊胞或其他水果的果肉、果粒(包括椰果果粒);添加甜味剂(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木糖醇一种或几种)、酸度调节剂(柠檬酸、柠檬酸钠、DL-苹果酸、L(+)-酒石酸、冰醋酸、磷酸)、增稠剂(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拉胶、瓜尔胶、结冷胶、海藻酸钠、琼脂)、加或不加营养强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B、烟酸、牛磺酸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食用色素(日落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诱惑红、亮蓝、β-胡萝卜素、焦糖色的一种或几种)、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氧化剂(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钠)、水分保持剂(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和食用香精;添加或不添加白砂糖、单晶体冰糖、多晶体冰糖、果葡糖浆、食用葡萄糖、食用盐、蜂蜜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调配、杀菌(135±1℃;5±1秒钟)、灌装、冷却、包装工艺而制成的果汁含量(质量分数)不低于1.5%的可直接饮用的果味饮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 188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GB 188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GB 1886.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GB 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GB 1886.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1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 1886.1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GB 1886.2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GB 1886.2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GB 147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盐酸吡哆醇)GB/T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886.232GB 1886.233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886.2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4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烟酸GB 1886.2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GB 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1886.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琼脂(琼胶)GB 1886.2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47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铜的测定GB 5009.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锌的测定GB 5009.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GB 5009.8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GB 5009.8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 5009.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铁的测定GB 5009.1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 5009.1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62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9106.1 包装容器 铝易开盖铝两片罐GB/T 10789 饮料通则GB 147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73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T17590 铝易开盖三片罐GB/T 18963 浓缩苹果汁GB/T 20880 食用葡萄糖GB/T 20882 果葡糖浆GB/T 21730 浓缩橙汁GB 25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GB 255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酰磺胺酸钾GB 255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GB 2554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3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发酵法)GB 284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瓜尔胶GB/T29345 包装容器 铝易开盖钢制两片罐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QB/T 1173 单晶体冰糖QB/T 1174 多晶体冰糖QOB 2357 聚酯(PET)无汽饮料瓶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3产品分类根据添加原料的不同分为普通果味饮料、果粒果味饮料和营养强化型果味饮料。
饮料生产工艺与配方

饮料生产工艺与配方
饮料生产工艺与配方是指生产饮料所需的制作工艺和具体的原料配方。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饮料生产工艺和配方,供参考:
饮料生产工艺:
1. 原料准备:准备所需的原料,包括水、果汁、糖、酸度调节剂、防腐剂等。
2. 混合制备:将水、果汁和其他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 杀菌处理:将混合好的原料通过高温处理或超高温灭菌,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4. 填充封装:将处理好的原料倒入瓶子或罐子中,进行灌装。
5. 质检与包装:对灌装好的饮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在包装工厂进行包装。
饮料配方:
1. 柠檬水:
- 水:800ml
- 新鲜柠檬汁:200ml
- 糖:适量
将水和新鲜柠檬汁按5:1的比例混合,加适量的糖调味即可。
2. 茉莉花茶:
- 水:800ml
- 茉莉花:5克
- 冰糖:适量
将水烧开,加入茉莉花煮沸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3. 西瓜汁:
- 西瓜:适量
- 糖:适量
将西瓜切成块状,榨取汁液后加入适量的糖调味即可。
4. 咖啡:
- 咖啡粉:适量
- 水:适量
将适量的咖啡粉倒入滤网中,用热水冲泡即可。
以上饮料生产工艺和配方只是一种示例,实际情况会根据饮料种类和不同品牌的要求有所调整。
对于大型饮料生产企业,还需要考虑到原料供应链、设备运作、质量控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确保饮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柑桔汁饮料生产技术

柑桔汁饮料生产技术概述柑桔汁饮料是一种以新鲜柑桔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饮料,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天然风味。
本文将介绍柑桔汁饮料的生产技术及相关要点。
原料准备柑桔汁饮料的原料主要包括新鲜柑桔、糖和水。
以下是原料准备的步骤:1.选择新鲜成熟的柑桔,确保柑桔无病虫害,并具有良好的风味。
2.清洗柑桔,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3.将柑桔切开,挤取柑桔汁。
4.由于柑桔汁中可能含有果肉和种子,可以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以获得纯净的柑桔汁。
生产工艺流程柑桔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所示:1.柑桔汁浓缩:将新鲜的柑桔汁通过浓缩器进行浓缩,目的是减少水分含量并增加浓缩后的柑桔汁的风味。
浓缩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以保持柑桔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2.糖化处理:将糖和适量的水加入柑桔汁中,进行糖化处理。
糖化处理可以使糖充分溶解,并提供饮料所需的甜味。
同时,糖化过程也有助于柑桔汁饮料的稳定性和口感改善。
3.杀菌处理:将经过糖化处理的柑桔汁饮料进行杀菌处理,以确保饮料的安全性和长久时间的保质期。
常用的杀菌处理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和紫外线杀菌,杀菌处理后的柑桔汁饮料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的繁殖。
4.储存和包装:将杀菌处理后的柑桔汁饮料进行储存和包装。
常用的包装方式包括瓶装、罐装和塑料袋等。
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饮料的暴晒和高温等因素,以确保饮料的品质和口感。
生产设备柑桔汁饮料的生产需要一些特定的设备来进行操作,以下是常用的生产设备:•柑桔清洗机:用于清洗柑桔,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柑桔挤汁机:用于将柑桔切开,挤取柑桔汁。
•浓缩器:用于对柑桔汁进行浓缩处理,减少水分含量。
•搅拌机:用于进行糖化处理,使糖充分溶解。
•杀菌设备:用于对柑桔汁饮料进行杀菌处理,确保饮料的安全性和保质期。
•包装机:用于对杀菌处理后的柑桔汁饮料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瓶装、罐装和塑料袋等。
质量控制柑桔汁饮料的生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饮料技术配方大搜集(1)

食品饮料技术配方大搜集(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饮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类美食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
对于食品饮料的技术配方,不仅要求口感好、营养丰富,还要符合健康的标准。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热门的食品饮料技术配方,供您参考和学习。
1. 柠檬薄荷汽水材料:柠檬汁、薄荷叶、矿泉水、冰糖制作方法:(1) 将柠檬榨汁并过滤掉果渣,备用。
(2) 将薄荷叶用开水焯水后,捞出晾凉。
(3) 将柠檬汁、薄荷叶和适量的冰糖加入矿泉水中,充分搅拌均匀。
(4) 加入适量的冰块,即可享用清爽的柠檬薄荷汽水。
2. 奶茶材料:红茶、牛奶、黑糖、珍珠、冰块制作方法:(1) 将红茶用沸水冲泡后,加入适量的冰块待凉。
(2) 将牛奶倒入锅中,加热至微温。
(3) 加入黑糖搅拌均匀,糖完全融化。
(4) 将珍珠煮熟后,过冷水。
(5) 将冰块放入杯中,倒入红茶、黑糖牛奶和珍珠,搅拌均匀即可。
3. 果汁冰沙材料:新鲜水果(例如西瓜、菠萝、草莓等)、冰块制作方法:(1) 将水果去皮去籽、切块。
(2) 将水果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冰块。
(3) 打碎水果和冰块,直至成为冰沙状。
(4) 倒入杯中,即可享受鲜果的口感。
通过以上三个食品饮料技术配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制作食品饮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只需要选择好食材和掌握合适的制作方法,就能够制作出美味的食品饮料。
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食材的选择: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劣质的原料。
2. 卫生环境:制作食品饮料时,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和器具,避免细菌和污染物的传播。
3. 分量控制:根据配方要求,精确计量各个原料的分量,确保制作出的食品饮料的质量和口感一致。
4. 制作过程:严格按照制作步骤进行操作,掌握好加热时间和功率,避免出现过熟或过生的情况。
总之,食品饮料技术配方的收集与创新对于食品制作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不断丰富和改良配方,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需求,又能够保证食品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方1:料值元/KG 按100KG料计算鲜奶 15KG白砂糖 3KG蛋白糖LS-50 110GHDZ-2002果奶稳定剂 400G柠檬酸 300G水解动物蛋白 600G山梨酸钾 35G乳化鲜奶香精 20G草莓香精 40GHDZ-1019奶味增香剂 100G补水至 100KG配方1:料值元/KG 按100KG料计算乳清粉 2KG白砂糖 3KG蛋白糖LS-50 110GHDZ-2002果奶稳定剂 400G柠檬酸 300G奶油 400G山梨酸钾 35G天然牛奶香精 10G纯鲜奶香精 10G草莓香精 40GHDZ-1019奶味增香剂 100G补水至 100KG配方特点:1.以上配方均比常规做法成本降低,且稳定性好,产品挂壁度较好,不浮油。
2.以上配方奶味略有不足须用HDZ-1019奶味增香剂补足。
工艺特点:1.配方1无须均质,走胶体磨或过滤即可。
2.配方2因为加入奶油,最好走一次均质,均质压力12-15MP。
可可奶稳定剂的技术应用配方:按100KG鲜奶 30KG白糖 6KG咸化可可粉 400-600GHDZ-2015可可奶稳定剂 200-250G香精色素适量碳酸氢钠适量补水至 100KG工艺流程:1.鲜奶杀菌,冷却至20-30度。
2.可可粉处理:将可可粉溶于热水中,并保温20-30分钟,冷却至75度均质,压力25-30MPA,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度。
3.将稳定剂与糖混合好,溶解,冷却至30度。
4.鲜奶、可可浆、稳定剂混合好,调解PH=升温至70度均质、压力为25-30MPA。
5.均质后的料液经121度、15分钟或UHT杀菌后,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冷却至25度以下,灌装、入库、出售。
奶茶的生产工艺配方:鲜奶 30KG茶汁 20KG白糖 3KG蛋白糖LS—50 60GHDZ——2006甜奶稳定剂 350G红茶香精 20G补水至 100KG工艺流程:1称取鲜奶升温至90度保持5分钟灭菌后待配。
2称取茶叶(或茶粉)加入1:200的80度热水浸泡后,取浸泡液待用。
3称取白糖,蛋白糖、稳定剂溶于50——60度热水中,搅拌均匀后待用。
4将各种原料在40——50度时混配、调香后,升温至70度走均质,均质压力20——22MPa,然后继续升温至15度保持10分钟灭菌,可进行135度、4秒的高温瞬时灭菌后,罐装,通用型发酵乳稳定剂的技术应用产品特点:本品广泛用于中、低发酵乳含量的活性乳、酸牛奶等产品中,用增加其它增稠剂、乳化剂,可降低产品成本,防止产品分层、析水,口感圆润细腻。
配方:按100KG料计算鲜奶 55KG 工作发酵剂 2KG 白糖 6KG 蛋白糖LS-50 40G山梨酸钾 25KGHDZ-2008通用型发酵乳稳定剂 500G柠檬酸 70G HDZ-1019 奶味增香剂 3G工艺流程:1.称取鲜奶净化升温50度-55度均质,压力在18-20MPA,然后继续升温到90度,保持10分钟,灭菌。
降温到43-45度恒温,将生产用菌种接入,发酵3-5小时。
发酵好的乳PH在,迅速冷至20度左右,缓慢搅拌破乳后待配。
2.将稳定剂、白糖、蛋白糖、山梨酸钾干混均匀后溶于50-60度已杀菌的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后,然后冷却至发酵乳温度相近时,待配。
发酵剂与稳定剂混配均匀,测量酸度,调酸、调香,进行均质,灌装后送入冷库,后熟、待售。
超高温调配型酸乳稳定剂I型的技术应用产品特点:按100KG料计算鲜奶 40KGHDZ-2013超高温奶稳定剂I型 400G白糖 5KG蛋白糖LS-50 80G山梨酸钾 30G柠檬酸 350-400G纯净水补足 100KG工艺流程:1.鲜奶处理:鲜奶净化除去杂质。
2.原辅料称取:稳定剂、白糖、蛋白糖、山梨酸钾称取好,然后混合均匀。
3.水量称取:称取所用水,然后留取一小部分溶解柠檬酸。
4.原辅料的混合:用水将稳定剂等混合料溶解,再将鲜奶与稳定剂混合均匀后升温至85度,保持5分钟。
5.料液冷却:将料液冷却到60-70度时过均质,均质压力18-20MPA。
6.调酸:将稀释好的酸料液在料液温度60度进行调酸,调节PH=第二次均质:调完酸后,马上进行调香,走第二次均质,压力为18-20MPA。
7.灌装:均质以后灌装。
杀菌:将灌装好的产品在121度下杀菌,入库待售。
甜牛奶的工艺及配方产品特点:稳定性高,乳化能力强、耐高温,并能有效的防止油脂上浮,蛋白质沉淀分层,香滑细腻,口感舒适。
应用范围:甜奶、纯奶、还原奶、消毒奶等。
配方1:(40%奶含量)按100KG料计算鲜奶 45KG白糖 5KG蛋白糖LS-50 30GHDZ-2006B甜牛奶稳定剂 300G亚硫酸钠 10G香精、色素适量纯净水补足 100KG配方2:(80%奶含量)按100KG料计算鲜奶 80KG白糖 4KG蛋白糖LS-50 50GHDZ-2006甜牛奶稳定剂 450G山梨酸钾 35G香精、色素适量纯净水补足 100KG工艺流程:1.生产用水经净化、过滤、软化、杀菌并调整其PH值在。
2.鲜奶经过滤,巴杀(90度10MIN)3.稳定剂、白糖、蛋白糖等干拌混匀,并用30的水在在60-70度状态下,搅拌溶解5-12分钟,若条件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可用胶体磨处理3-5分钟,使其充分溶解。
4.奶液与稳定剂趁热混合,搅拌均匀,加入香精色素等辅料,定容,走均质(压力16-18MPA、温度70-80度)。
5.将均质后的料液走超高温瞬时灭菌(135度、3-5S)或高温灭菌(121度、10MIN)6.灌装:若采用无菌包装,无需再杀菌。
佛则必须经过二次灭菌[(121度、10MIN)或(85度、25NIN)]。
然后冷却至室温,入库、待售。
注意事项:1.稳定剂的溶解一定要充分,否则会影响其效果。
2.稳定剂用量与鲜奶用量有关,应根据鲜奶用量适当调节其用量。
甜奶饮料杀菌时间不应过长,并且要迅速冷却,防止产品褐变。
布丁奶稳定剂的配方工艺配方:按100KG计算鲜奶 90KG白砂糖 6KG蛋白糖LS-50 60GHDZ-2014布丁奶稳定剂 4KG香草香精 70G纯奶香精 10G纯净水补足 100KG工艺流程:1.鲜奶经过过滤、净化,把糖和稳定剂干混,搅拌均匀,加入鲜奶之中。
2.把香精加入奶中,升温到50-60度走高压均质(15-18MPA)。
3.继续升温进行高温杀菌(125度、2MIN)或超高温杀菌(134度、3-5秒)。
4.然后迅速降温到70度,灌装、封口,迅速降温至2-6度,入库、待售。
备注:1.本产品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适宜青年人与老年人食用。
2.本产品灌装时应控制温度在50度以上。
发酵牛乳酒的研制用乳酸菌、酵母菌发酵生产牛乳酒。
由对比实验得出乳酸菌和酵母菌单独发酵优于混合发酵。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牛乳酒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原料乳加糖8℅(质量分数),酵母菌(质量分数5)在30℃下发酵22个小时,然后在添加乳酸菌(质量分数5℅)在40℃下培养2小时。
成品指标:酒精度℅,乳酸度℅,口感细腻、滑润,酸度适中,无脂肪上清液析出,凝乳状态良好,无渣状,乳白色不透明,有较浓厚的醇香味。
工艺流程:糖(质量分数8℅),℃,300s℃酵母菌,30℃、22小时,乳酸菌,40℃、2小时℃,静止4 小时酵母菌系啤酒酵母,乳酸菌为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1:1)。
----钱方,孟庆宁.发酵牛乳酒的研制.中国乳品工业,2002(5):98-99.凝固型酸奶的配方及工艺基础配方:按100KG料计算鲜奶 80KG工作发酵剂白糖 4KG蛋白糖LS-50 40GHDZ-2007凝固型酸奶稳定剂 600G补水至 100KG工艺流程:鲜奶---净化---配料---加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分装---发酵---冷却---后熟---出售1.称取合格的鲜奶(或还原奶)经过过滤、净化,待配。
2.稳定剂的配制:将白糖、蛋白糖、稳定剂干混后,溶于50-60度的热水中,搅拌均匀后待配。
3.将净化好的鲜奶与配好的稳定剂料液混合好,搅拌均匀,升温至60度左右进行均质(压力控制在15-17MPA)。
4.杀菌接种:将均质后的混合料继续加热至90度保持5分钟灭菌降温至42-45度接入工作发酵剂(接入量按原料奶的3%)。
5.分装:将接种后的料液,快速分装到销售用的容器中,加盖后送至恒温温室培养发酵,分装后的容器空隙尽量要小,以免受振动后,晃动太大,影响凝乳状态。
6.发酵终点确定:A、酸度达到70-90度,PH值为~。
B流动性变差,外观凝块平滑。
7.冷却、后熟:发酵结束后,将酸奶从发酵室中取出,迅速冷却到10度以下,(使乳酸菌停止生产,防止酸度过高影响口感)冷却处理的酸奶,存放在2~5度,最好是在-1~5度的冷藏室中,待售。
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1.将鲜奶经过过滤后,打入加热缸,预热到50-60度时,将生产用二分之一的白糖加入奶中,升温至70度,走一遍均质(均质压力控制在18-20MPA0,然后继续升温至90度保持10分钟后,开始降温至43-45度,保持恒温,将生产用菌种按鲜奶量的3%加入奶中,恒温发酵3-5小时,发酵好的乳PH控制在为好,停止发酵。
迅速冷却至30度以下,缓慢搅拌待配。
2.稳定剂混合液的配制:将生产用1/2的白糖与稳定剂、蛋白糖、山梨酸钾,干拌混匀,边搅拌边撒入80-85度的热水中(水量取生产须用水量的95%),防止粉状粘结,如出现胶体块可过一遍胶体磨,使其破碎,如提前将稳定剂混合液浸泡3-5小时,效果更佳。
然后将其冷却至25-35度。
3.将发酵乳与稳定剂混合液在低温下(一般在25-35度)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测其酸度,如PH在以上,将柠檬酸稀释液(生产用水的5%用来稀释柠檬酸)的2/3边搅拌边撒入料液中测其酸度,直至料液的PH至4左右为止。
4.根据香型,将香料(香精)撒入料液中搅拌均匀,打入储缸进行包装,将包装好的产品迅速送入冷库进行后熟,第二天可上市出售。
5.如想做活性乳或含乳量少的乳酸饮料,将发酵剂、稳定剂混合液在低温下进行搅拌,加酸,加香后,在进行一遍均质(均质压力控制在14-16MPA)后,通过冷却(板式交换器)打入储料缸进行包装入库上市。
几种酸奶的基础配料单1.含量70%酸奶按100KG计算鲜奶 70KG工作发酵剂HDZ-2001酸奶稳定剂 400-450G白糖 5KG蛋白糖LS-50 60G山梨酸钾 35G柠檬酸 60G鲜奶香精 25G加水至 100KG2.含量50%酸奶按100KG料计算鲜奶 50KG工作发酵剂HDZ-2001酸奶稳定剂 400-450G白糖 5KG蛋白糖LS-50 60G山梨酸钾 40G柠檬酸 80G酸奶香精 30G加水至 100KG3.含乳饮料按100KG料计算鲜奶 20KG工作发酵剂 600GHDZ-2001酸奶稳定剂 500G白糖 5KG蛋白糖LS-50 60G山梨酸钾 35G柠檬酸 100G乳化鲜奶香精 35G加水至 100KG活性乳制作工艺流程及稳定剂的应用基本配方:按100KG料计算鲜奶 30KG工作发酵剂 900GHDZ-2005乳饮料稳定剂 450~ 500G白糖 5KG蛋白糖LS-50 60G山梨酸钾 50G柠檬酸 100G鲜奶香精 35G加水至 100KG工艺流程:1、取鲜奶30KG,将其杀菌冷却,降温至35~40度,把工作发酵剂(第四代菌种),在无菌室中接种到杀菌奶中,放置在恒温箱(40-43度)中,发酵4-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