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主题名称:我的家真甜蜜
《甜蜜的家》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甜蜜的家》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家的意义。
2. 能够用词语描述自己的家。
1.2 技能目标1. 能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能够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家的热爱和珍惜。
2. 培养幼儿的亲情和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内容《甜蜜的家》是一本关于小动物们的家的小故事。
故事中,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家,它们的家各不相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豪华,有的简陋。
但是,它们都认为自己的家是最甜蜜的。
小动物们一起分享彼此的家,共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时光。
2.2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家和它们对家的描述。
2. 幼儿讨论自己的家,用词语描述家的特点。
3. 小组活动: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的角色,用词语和动作表现小动物对家的喜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家,鼓励幼儿用词语描述家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角色扮演法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小动物对家的喜爱,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听讲、讨论、表演等,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2 语言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使用词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及能否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故事课件制作故事课件,包括故事图片和文字,用于讲述故事和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5.2 角色卡片制作小动物角色的卡片,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5.3 教学挂图准备与家相关的教学挂图,用于引导幼儿描述家的特点。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故事封面,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家的意义。
6.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甜蜜的家》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家和它们对家的描述。
中班语言《甜蜜的家》说课稿

中班语言《甜蜜的家》说课稿《中班语言<甜蜜的家>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甜蜜的家》是中班语言领域的一篇富有情感和教育意义的教材。
在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阶段,这一教材有助于幼儿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素材,能够激发幼儿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之情。
2.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幼儿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如爸爸、妈妈、宝宝等家庭成员,并且能说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例如家庭成员各自的特点和他们在家庭中的活动。
这一目标的设定依据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已经开始对周围的人物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故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这种认知。
例如,在故事中提到爸爸很有力气,能搬很重的东西,幼儿要能够理解并记忆这一情节,这有助于他们对爸爸这一角色的认知。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家庭的热爱之情,感受家庭的甜蜜和温暖。
中班幼儿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是他们最熟悉、最亲近的环境,通过故事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庭的美好,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3) 能力目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自己的家庭。
这一目标的确定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是中班幼儿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而家庭这个话题是幼儿熟悉且有话可说的,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表达平台。
3.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家庭中不同成员的特点和角色关系。
这是因为故事围绕家庭展开,理解这些是掌握整个故事的关键。
例如故事中妈妈的温柔、爸爸的强壮以及宝宝的可爱等特点,幼儿需要准确理解才能真正体会故事的内涵。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受。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要完整地表达情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幼儿可能只会说“我爱我的家”,而难以说出“我爱我的家,因为家里有很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会陪我玩,我觉得很幸福”这样较完整的句子。
中班语言甜蜜的家教案

中班语言甜蜜的家教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中班语言甜蜜的家教案,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帮助中班幼儿提升语言能力。
本家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家庭互动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语言。
2. 家庭互动活动2.1 朗读绘本•在家庭中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落,放置一些精选的幼儿绘本。
•每天晚上,家长与孩子一起选择一本绘本,共同阅读。
•父母可以先读给孩子听,然后鼓励孩子模仿自己的读音。
•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发音错误,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2.2 语言游戏•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情境,创造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
•比如,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找某种食物,并询问他们:“我们要买什么?”•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奖励,让孩子在游戏中享受语言的乐趣。
2.3 家庭故事时间•每天晚上,家长可以安排一段时间,为孩子讲述家庭故事。
•可以是家人的趣事、家庭的传统或者孩子感兴趣的故事。
•这种亲密的语言交流可以增进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语言的机会。
3. 家庭作业建议3.1 语言记录本•家长可以准备一本专门的语言记录本,用来记录孩子每天学到的新词汇和表达。
3.2 词汇贴纸•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的贴纸,在家中的物品上贴上对应的词汇贴纸。
•让孩子通过触摸和认识这些贴纸,巩固和扩展他们的词汇量。
3.3 家庭演讲•家长可以定期组织家庭演讲活动,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展示他们学到的新词汇和表达。
•家长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大胆表达自己。
4. 家长参与建议•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避免使用不当的语言和口头禁忌。
•家长要定期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语言表现,并积极配合教师的要求进行辅导。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己表达和思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甜蜜的家》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甜蜜的家》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中的一节,教案的主题为《甜蜜的家》,该教案的设计基于儿童们对家庭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自己对于家庭的感受和情感。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家庭对于人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和情感。
3.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举一反三,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1.准备一张大家庭板书,通过画图或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家庭构成,包括不同的家庭成员、家庭活动等。
2.准备相关素材,如《我的家庭》、《家有喜事》等儿童读物。
3.准备相关实物,如照片、亲子手印等。
活动一:家庭构成认知1.让孩子们围坐在大家庭板书前,了解不同的家庭构成,包括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等。
2.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家庭构成的小故事,鼓励孩子们从自己家庭经历中汲取素材,表达对家庭的感情。
活动二:家庭活动体验1.安排几项家庭活动,如合家欢、全家出游、一家同庆等等。
2.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家庭活动的场景,并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热爱。
活动三:家庭情感表达1.呈现《我的家庭》等相关素材,让孩子们通过看图畅想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引导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情和情感。
2.让孩子们手印在纸上,留下亲子手印,寄寓着对家庭成员之爱的情感。
教学反思本教案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重视对家庭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庭对人的重要性,并能在语言表达上更加自由自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让孩子们通过简单实用的活动和素材进行学习和体验,而不是过度模拟和强制性的教育。
此外,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让本节课更加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 《甜蜜的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甜蜜的家》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表达“家”的概念,了解家的甜蜜和温暖。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亲情意识和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围绕《甜蜜的家》这一主题进行,内容包括理解“家”的含义,分享各自家中发生的甜蜜故事,学习和朗诵关于家的儿歌,以及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心中的家。
教学准备:1. 教材:《甜蜜的家》主题教材。
2. 教具:白板、白板笔、家庭主题的图片、儿歌音频、绘画材料。
3. 环境布置: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如摆放一些家庭照片或家居饰品。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例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家吗?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2. 讲解:教师通过展示家庭主题的图片,解释家的含义,并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家中的甜蜜故事。
3. 学习儿歌:播放关于家的儿歌音频,带领幼儿一起学唱,通过歌曲加深对家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活动: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家,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5. 总结回顾: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强调家的甜蜜和温暖,鼓励幼儿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延伸:在课后,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一起讨论家的意义,或者共同创作一幅家庭主题的画作。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了家的含义,激发了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亲情意识。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2. 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和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家的理解程度和创新思维。
3. 在后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更加珍视家庭生活,是否能主动表达对家的爱意。
幼儿园中班教案《甜蜜的家》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甜蜜的家》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 能听懂、理解和使用一些与家庭生活有关的词汇;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 发展幼儿观察、分辨、比较事物的能力;4.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5. 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重点:1. 了解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知识;2.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辨、比较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2. 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准备:图片、PPT、盆、盘、水杯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热身铃声(1)师生互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问好,互相问候;(2)游戏:老师鼓励孩子们在教室里走走看看,自由活动一会儿。
二、导入新课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家庭生活的图片,如家人一起吃饭、一起游戏等,然后请孩子们说出他们喜欢的一种家庭生活场景。
三、新课讲解(1)播放PPT,慢慢地向孩子们展示家庭生活的各种场景,如做饭、洗衣服等,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些新的生活词汇,比如“煮饭”、“擦桌子”等。
(2)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吃早餐前需要洗手,起床后要整理床铺等。
(3)看一看花盆和花盘,问孩子们知道怎么用吗?老师把水杯面前放盆,然后告诉孩子们“大眼瞪小眼”的小游戏规则:两个孩子要对视,看谁凝视对方的时间更长。
四、游戏互动将孩子们分组,让每个组员轮流扮演一种家庭角色,如爸爸、妈妈、孩子等,围绕不同的情景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理解家庭生活的词汇,并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小结归纳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遇到过的问题,并和孩子们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忆游戏。
六、今日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明确,是否能够帮助幼儿发挥自身性格,发挥聪明才智,发挥相应的潜力?2. 教学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够培养幼儿园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3. 教学过程中,是否教学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讲解到位?4. 教学方法是否富有创意、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他们收获快乐?5. 教学中是否能够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以幼儿为本,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6. 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能够准确地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收到期望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家真甜蜜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家真甜蜜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家真甜蜜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由来,美丽的家,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我也很能干等内容,了解家周围的环境;了解父母的工作特点,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家真甜蜜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家真甜蜜活动由来:孩子对自己的家庭了解的不多,仅限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叫什么、自己的家里有什么玩具等。
缺乏对父母工作性质的了解,和对家庭环境的认识。
在一次游戏中,几个小朋友因为对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产生了兴趣,在建筑去搭起了方庄小区。
孩子们的这些行为表现证明他们对相关知识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我们开设这个主题活动来加深孩子们对自己家庭的了解。
[NextPage]活动二: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知道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2.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制作。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纸张、彩笔等。
活动三:我也很能干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
2、知道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纸张、彩笔等。
活动四:遇到危险怎么办?活动目标:1、了解家中的安全隐患,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2、能大胆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图书阅读活动活动准备: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图书、图画纸、彩笔等。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家中有什么不安全的地方?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家里如何避免这些安全隐患?3、引导幼儿将自己想到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1、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发言很踊跃,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家中的一些常见危险,如:电器有电、玻璃容易碎、柜子容易夹手等。
幼儿园中班语言:《甜蜜的家》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甜蜜的家》教案 (含课件)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房子的心情改变,体验家的甜美与欢乐;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表达方式,大胆参加语言表达,体验表达的欢乐。
活动预备:课件、音乐《我有一个家》,表演用的小房子、小鸟、小老鼠、大象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1、出示课件,小房子,谈话引题。
〔1〕师:看呀!这是一间多么可爱的小房子,认真听,它怎么了?〔播放哭声的声效〕〔2〕师:小房子为什么哭呢?〔幼儿自由商量〕〔3〕师:小伴侣猜的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房子的故事里找找答案吧!2、结合媒体,分段讲解并描述,关心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图片1,老师讲解并描述第一自然段故事内容,〔小房子很想要一个家〕提问:小房子为什么一点都不快乐呢?〔2〕图片2,老师接着讲解并描述其次自然段。
〔小鸟〕师:小房子很想成为一个家,它观察了小鸟,就连忙喊了起来,是怎么喊的?师:我们一起帮小房子焦急地喊一喊。
师:小鸟会怎么说的?它的家在哪里?(高高的大树上〕大家一起说一说〔3〕老师接着讲解并描述第三段、第四段〔大象、小老鼠〕师:小房子还观察了谁?是怎么喊的?它们又是怎么回答的?师:大象会怎么说的?大象的家在哪里?〔学说:绿色的森林里〕〔引导幼儿进行情境对话〕师:小房子观察谁?小房子看到小老鼠就连忙的喊道,它会怎么喊呢?师:小老鼠会怎么说的?小老鼠的家在哪里?〔学说:深深的地底〕〔幼儿进行情境对话〕师:那我们再来认真地看一看,小老鼠在家里干什么?他感觉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小结:小老鼠睡在软软的、暖暖的小床上感觉很欢乐、很甜美。
师:这些小动物们都有一个家,这个时候你觉得小房子的心情会怎么样?师:那么小房子有没有成为一个甜美的家呢,我们连续往下看。
老师接着讲故事至开头布满各种各样的气味和声响。
师:小房子里住进了谁?小房子的家里布满了各种甜美的气味和声响,听一听,你都听到了些什么甜美的声音呢?〔五〕老师连续讲故事到最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 /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主题名称:我的家真甜蜜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由来:孩子对自己的家庭了解的不多,仅限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叫什么、自己的家里有什么玩具等。
缺乏对父母工作性质的了解,和对家庭环境的认识。
在一次游戏中,几个小朋友因为对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产生了兴趣,在建筑去搭起了“方庄小区”。
孩子们的这些行为表现证明他们对相关知识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我们开设这个主题活动来加深孩子们对自己家庭的了解。
活动目标问题板块主题壁报区域游戏相关内容家园合作资源利用了解家周围的环境;了解父母的工作特点,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能用多种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我的家住在哪?它是什么样?我的家里有什么?家里哪些东西不安全?爸爸妈妈的职业;家里的安全;我生活的地方;我家的成员;图书区:《家庭安全》、《我的家》;益智区:餐具找影子房子立体拼图;建筑区:小区建筑物名称的辅材;夸夸我的孩子;家庭、个人才艺展;爸爸妈妈的工作调查表;我的宝宝很能干。
图书:《家里的安全》、《我的家》;歌曲:《我的好妈妈》故事:《金色的房子》、《小兔乖乖》;小区的商店、花园、医院、住宅楼、立交桥、学校、等设施。
活动目标:1、解自己的家,和小区周围的环境。
2、能大胆的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家的理解。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活动区活动活动准备:各种大中型积木、辅助材料、积塑玩具等。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家在什么地方?周围有什么?2、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自己的家和周围的环境。
3、引导幼儿将自己想到的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1、大部分小朋友的家都住在方庄或附近,对这里的环境也比较了解,对一些公共场所都知道。
如:街心公园、家乐福、医院、幼儿园、学校、住宅楼等。
2、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画的形式表现;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积木来搭建;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积塑玩具搭小区里的人和汽车、花坛等;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益智区的木制拼图搭家里的东西等等。
想的非常多。
3、幼儿自选活动区进行活动,在活动区中将自己想到的小区环境表达出来。
刘浩一、李浩展、魏金、袁智鑫用大型积木搭出了方庄小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并和积塑区的小朋友进行合作,给小区的模型中丰富了小人和汽车等。
4、幼儿在参观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同伴较好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肯定。
幼儿能从同伴的作品中找出不足之处,并纷纷表示要在明天继续这个活动。
1、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对小区环境的了解。
在语言表达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比以前完整多了,这可能是由于比较熟悉的缘故。
在活动中,有大约1/2的孩子选择参加了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方法比较多,但赴诸于活动时就比较简单了。
幼儿在活动中有了合作的意识,但模仿性还是较强,有的孩子一看见别人的活动也会放下自己2、手里的活动去参与别人的活动。
应在后面的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相应的要求。
活动二: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知道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2.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制作。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纸张、彩笔等。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1、引导幼儿讨论父母的辛苦之处。
2、引导幼儿讨论想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制作什么礼物。
幼儿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1、孩子们在讨论时都表示自己的爸爸、妈妈非常好,非常爱自己。
但只有一部分幼儿能说出爸爸、妈妈怎样辛苦,对父母的工作也比较了解。
2、有的幼儿说戏爸爸、妈妈画一张画。
有的说爸爸喜欢手套,想给爸爸做一双手套。
许多幼儿都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什么。
3、有的幼儿制作了小花送给爸爸妈妈,有的制作了小衣服,还有的制作了手套等。
幼儿在制作中能相互帮助,共同想办法克服困难。
4、将幼儿作品展示到作品袋中,幼儿在过渡环节可以互相欣赏,或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有的幼儿对父母的工作并不太了解,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知道了爸爸、妈妈的辛苦。
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比较了解父母的爱好,知道做些什么送给爸爸妈妈。
在制作工程中比较有主见,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作品。
而且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兴趣的不同,说明幼儿观察到了家长较细微的特点。
活动三:我也很能干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
2、知道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纸张、彩笔等。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带的照片上,在做些什么?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家里或幼儿园中还会做什么事?3、引导幼儿将自己会做的事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1、幼儿纷纷将自己带来的照片介绍给大家,幼儿的兴趣很高,介绍自己时,声音很大,语言也很完整。
当其他幼儿看到小朋友在家里劳动的相片时,纷纷表示自己回家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事。
2、大部分幼儿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言,她们有的说自己会扫地、会擦桌子、会洗碗、会自己穿衣服……也有的幼儿说他们在家里自己画画,不影响爸爸、妈妈;自己睡觉,不缠着妈妈等。
说话时孩子们非常兴奋。
3、有的幼儿说要回家去照成相片,还有人说要画下来。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说得非常好,可绘画的技巧尚有待提高,表现形式也有些单一。
4、幼儿的兴趣大多集中在自己的作品上,对别人的作品不太感兴趣。
幼儿对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当自己的形象以照片的形式再现出来时,幼儿显得很兴奋。
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认识到帮别人做事的快乐,并有了初步的想参与成人劳动的意识。
这一点时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幼儿在表现时手段比较单一,多以绘画的形式表现。
其他的材料利用的不多。
活动四:遇到危险怎么办?活动目标:1、了解家中的安全隐患,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2、能大胆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图书阅读活动活动准备: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图书、图画纸、彩笔等。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家中有什么不安全的地方?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家里如何避免这些安全隐患?3、引导幼儿将自己想到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1、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发言很踊跃,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家中的一些常见危险,如:电器有电、玻璃容易碎、柜子容易夹手等。
2、幼儿有针对性的想了很多办法。
麻小璐说电器有电很危险,不能碰电线和后边。
杨静说玻璃容易碎,小朋友不能碰,要请大人来帮忙。
高统照说插线把也有电很危险,小朋友应该离远一些。
孩子们说的都很有代表性。
3、幼儿画的主有内容是自己刚才说道的,也有的幼儿在绘画时受到了别人的影响,有一定的模仿成分。
但大部分幼儿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发挥。
4、和幼儿一起将作品按容易出现的地方的不同进行分类,展示在墙上。
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地说出自己知道的危险。
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需要教师进行提升。
在分类展示的活动中,幼儿的概念有些模糊,应该在以后的活动中,将幼儿知道的危险和避免危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更加明确幼儿的相关概念。
活动五:好玩的餐具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利用一次型餐具和废旧材料进行想象、创作,能够通过对现有材料的再加工,创造新的形象。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能认真的倾听别人的讲话内容。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纸张、彩笔等。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1、引导幼儿讨论用过的一次性餐具可以制作些什么?2、引导幼儿讨论你想用这些一次性餐具做什么?怎么做?3、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1、幼儿说一次性餐具可以做玩具、小动物、用具等。
想象力比较好。
但幼儿的倾听能力在教师的提醒下,仍不太好。
有的孩子像的很新颖,能够给别的孩子一些启发。
2、耿宁说想做一个台灯,用小碗、纸杯做。
张超宇说想做一只长颈鹿,用勺子做四条腿,用吸管做脖子。
刘浩一说想做一只霸王龙。
孙家豪说想做一只螃蟹等等。
幼儿的思路很开阔,想法很新颖。
3、有些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想办法克服,有的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想出办法,还有的幼儿没有想出办法,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大部分幼儿都达到了教育目标。
4、在评价的过程中,孩子能客观的评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对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也能准确的说出来,并接受小朋友的建议。
比较虚心。
幼儿在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制作时,教师营造的宽松、和谐的氛围很适合幼儿大胆的进行制作。
大部分幼儿敢想、敢做。
有的幼儿不仅自己想出了好主意,还能给同伴,出主意、想办法。
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在其中。
有三名幼儿没有制作出作品,曹晋是因为自己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克服困难,最后没有做出来,在这方面教师还应该重点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他建立自信心,能勇敢的克服困难。
孙家豪是由于不想和别人做的一样,结果换来换去也没有做完。
魏金也是由于总换玩具材料,结果什么也没做成。
在这些幼儿活动时教师还应该多投入一些精力,多给与一些关注。
活动六:我家楼下的商店活动目标:1.了解在商店工作的特点,能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对商店的了解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体会成人工作的辛苦,知道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活动形式:分组活动活动准备:纸、彩笔等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1、请陈筱潇介绍自己带的照片上的内容是什么?从而帮助幼儿了解商店的情况和工作特点。
2、请幼儿讲讲自己对商店还有什么了解。
3、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1、筱潇较详细的介绍了自己和妈妈去买东西的情景,还说出商店服务员们的工作内容等。
杨静说自己的父母就是买东西的,平时特别忙。
她们能说出卖东西与买东西的大致过程,但是对具体怎样进行交易还不太清楚。
2、孙家豪平时对买东西比较了解,很详细的给小朋友介绍了怎样买东西。
魏金也说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大部分都知道买东西需要钱,但对父母赚钱有多不容易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
3、幼儿的画大部分表现的是在商店卖东西的情景,这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近,容易表现。
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对成人工作的辛苦有体会,但对钱没有太多的概念,总觉得爸爸妈妈赚的钱很多很多,永远也用不完似的。
在幼儿的表现手法上还很单一,想象力由于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持而显得比较匮乏,活动开展的还应该再深入、具体一些。
在展示的活动中,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做成了图书,挂在了墙上,非常兴奋,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