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医学史课件-1-2新中国医学史
合集下载
医学史ppt课件

23
王夫之
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提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
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 地之形,皆其范围也”。
“天地之化日新”,行先知后。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24
黄宗羲
“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 生物,人禀气以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 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指出:“天 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 非”,所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应用完善的法制。
12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总结17世纪前农业生产经验, 还吸收国外农业知识。
13
宋应星《天工开物》 总结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 科全书,堪称我国古代科技宏著。 英译本称其为“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学” 日译本称其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
14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他将27年游历许多地方的见闻,记录下来。 留下很多有价值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 资料,特别是有关石灰岩地貌的科学记录,堪 为科技史上最早。
明代造船技术超过了以往历代。 永乐三年起(1405-1433),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
大船队七次远航“西洋”,曾到达南洋、印度洋与亚非 30多国,最远抵达今肯尼亚的马林迪。 其航行早于哥伦布半个世纪。发展了中国与南洋、 非洲之间的贸易,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6
郑和远洋图 (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海洋当时称为西洋)
7
8
9
10
明中期后,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方科学文化。明 朝一些封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与之接触交往中 受到一定影响,译述一些西方科技、医学书籍。
如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将《几
何原本》前六卷译成中文。
11
徐光启(1562-1633) 明末著名科学家,第一个
王夫之
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提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
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 地之形,皆其范围也”。
“天地之化日新”,行先知后。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24
黄宗羲
“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 生物,人禀气以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 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指出:“天 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 非”,所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应用完善的法制。
12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总结17世纪前农业生产经验, 还吸收国外农业知识。
13
宋应星《天工开物》 总结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 科全书,堪称我国古代科技宏著。 英译本称其为“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学” 日译本称其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
14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他将27年游历许多地方的见闻,记录下来。 留下很多有价值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 资料,特别是有关石灰岩地貌的科学记录,堪 为科技史上最早。
明代造船技术超过了以往历代。 永乐三年起(1405-1433),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
大船队七次远航“西洋”,曾到达南洋、印度洋与亚非 30多国,最远抵达今肯尼亚的马林迪。 其航行早于哥伦布半个世纪。发展了中国与南洋、 非洲之间的贸易,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6
郑和远洋图 (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海洋当时称为西洋)
7
8
9
10
明中期后,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方科学文化。明 朝一些封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与之接触交往中 受到一定影响,译述一些西方科技、医学书籍。
如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将《几
何原本》前六卷译成中文。
11
徐光启(1562-1633) 明末著名科学家,第一个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医学史教材教学课件

医学史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通过学习医学史,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上公共卫生 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借鉴。
医学史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医学史了解生物医学技术 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和创新提供思路。
THANKS FOR WATCHING
01
02
03
04
基础医学研究
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为医学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医学研究
针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转化医学研究
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 床实践,推动医学创新和发展
。
公共卫生研究
关注群体健康,通过预防措施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现代医学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的医德风范,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03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医学史中的临床案例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原则,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医学史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医学史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医学史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有 助于深入探讨医学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05 现代医学史
现代医学的背景与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医学得益于生物学、化学、 物理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
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医学模式的转变
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强调
人的整体性、社会性。
全球化趋势
医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 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医学发展的重
要力量。
现代医学的主要领域与进展
通过学习医学史,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上公共卫生 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借鉴。
医学史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医学史了解生物医学技术 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和创新提供思路。
THANKS FOR WATCHING
01
02
03
04
基础医学研究
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为医学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医学研究
针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转化医学研究
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 床实践,推动医学创新和发展
。
公共卫生研究
关注群体健康,通过预防措施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现代医学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的医德风范,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03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医学史中的临床案例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原则,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医学史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医学史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医学史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有 助于深入探讨医学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05 现代医学史
现代医学的背景与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医学得益于生物学、化学、 物理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
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医学模式的转变
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强调
人的整体性、社会性。
全球化趋势
医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 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医学发展的重
要力量。
现代医学的主要领域与进展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血理论
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强调对气血的调节和保养。
脏腑理论
将人体分为脏、腑、经络等几部分 ,强调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疗效
方剂组成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组成,强调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
未来,中西医结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范围将 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先进,临 床应用将更加普及,同时还将注重培 养中西医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中西 医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 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医学疗 法之一。
03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名医的生平与成就
华佗(145-208年)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还创作了《青囊书 》、《麻沸散》等医学著作。
张仲景(150-219年)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的起源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医传承和发展
中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 同的流派和理论体系,如伤寒学派、温病 学派等。这些流派和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 和丰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
04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古典医籍的版本与校勘
《黄帝内经》
最新中国医学史教学讲义ppt

一.古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医籍整理历程
986
1026
1057
1077
编撰书籍
命贾黄中等人编撰《雍熙神 医普救方》
整理修正
命医官晁宗悫、王举正整理 修正医书错误,并颁行
设医书局
设立“校正医书局”,有计 划对历代医书进行考证,整
理
刊行书籍
陆续出版古代医书,规范原 文,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7
二.伤寒论的研究与补充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 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伤寒发病论》《伤寒九十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 钱闻礼《伤寒百日歌》 郭雍《伤寒补亡论》 杨士瀛《伤寒类书活人总括》 王好古《阴证略例》
《证类本草》三十二卷,收药物一千七百四十六种,其中有 六百多种是前代本草书中未曾记载的。
这部书受到后世医药学家的重视,后世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 书为基础。就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撰写也以此书为基 础和蓝本,李时珍对唐慎微也有很高的评价说:“使诸家本 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药物学 著作而附有方剂的,实际是从此书开始的。因此唐慎微可以 当之无愧的堪称是中华中医领域的药学始祖。
宋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医检
验的制度,并出现了一些有关法医的著述。
宋慈《洗冤集录》
12
张举烧猪
三国时期,吴国人张举在任句章县县令的时候,县里有一个妇女谋害了自己的丈夫后怕官府 追究,立即放火把房子烧了,然后号哭着告诉别人,说房子失火烧死了丈夫。死者的弟弟怀 疑此事,告到县衙门,张举立即到现场勘察验尸。尸体已经被烧焦了,张举查验了死者的口 腔后问死者的妻子:“你说你的丈夫是失火被烧死的?”“是的,大人。”这个妇女连忙点 头。张举突然脸一沉,说:“胡说!你丈夫根本不是失火烧死的,快如实招来!”女子竭力 辩解,“我丈夫确实是被火烧死的呀!请大人明鉴。”张举严肃地说:“凡是被火烧死的人, 因为死前被烟熏被火烤,呛得喘不过气来,迫于呼吸,口中势必吸进灰尘,而你丈夫口中一 点灰尘也没有,怎么会是失火烧死的呢?肯定是被人杀死后放火烧焦的!”“冤枉啊!”这个 妇女号啕大哭,拒不承认是她杀死了丈夫。
中国医学史课件

清明上河图
宋代的市井生活,有四处反映了我国当时医学的盛况 一处描绘了当时的医药世家赵太丞家。既是一家诊所,又是一家 生熟药店。门前竖起4座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广告牌“本堂法制应 症煎剂”八个大字。
画中的一个儿科诊所,门前挂着一个挑子,上面写着“专治小儿 科”。堂内坐着一位医生,旁边有一人领着小孩请医生诊治。 另一家诊所大门上挂着“小儿科”招牌,门前等待就诊的人很多。 图中还有一处骨科诊所。门前竖起的招牌上写着“专门接骨”字 样。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校正医书局
翰林医官院 开设国家药局 校正医书局 太医局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医官选拔 1. 年龄40岁以上,考核优秀者
2. 师授者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设立医疗慈善机构
安济坊:拯疗家贫者 养济院:收四方宾旅患者 福田院:收老疾孤寡者 慈幼局:收养弃婴 漏泽园:家贫无葬地者
(二) 专业分科较细,学生数有增加
时间
科目
学生人数
嘉佑五年 (1060)
大方脉、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 120
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 肿兼折伤
熙宁九年 方脉科(大、小方脉、风科)
300
(1076) 针 科 (针灸、口齿、咽喉、眼、耳)
疡 科 (疮肿、金疮、书禁、折伤)
元丰年间 大方脉、风科、小方脉、产科、眼科、 300
理 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
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中期后渐衰。 广义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狭义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
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批判佛、道哲
医学史1-2

通过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 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热熨法” 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热熨法” 后世经发展改用布包盐粒或其他矿物质、 后世经发展改用布包盐粒或其他矿物质、 植物药,炒热熨疗。 植物药,炒热熨疗。
3. 外治法
出血:用苔藓、树叶、草茎、泥土、 出血:用苔藓、树叶、草茎、泥土、唾液等 来敷裹涂抹伤口, 来敷裹涂抹伤口,发现了一些适用于敷治外 伤的外用药和止血方法。 伤的外用药和止血方法。 伤痛:构成了最早的按摩术。 伤痛:构成了最早的按摩术。 脓肿:用棘刺、甲壳、兽骨、 脓肿:用棘刺、甲壳、兽骨、鱼刺等除去异 剖开脓肿、放血——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 物、剖开脓肿、放血 手术疗法
〈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
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 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必须首先进行对衣、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必须首先进行对衣、 住的寻求和选择——最基本的卫生 食、住的寻求和选择 最基本的卫生 保健活动。 保健活动。
1. 居
穴居、 穴居、巢居 我国北方, 穴居” 我国北方,“穴居” 地面建筑。 地面建筑。 南方,“巢居” 南方, 巢居” 地面建筑。 地面建筑。
〈医药知识〉 医药知识〉
药物 针灸 外治法
医药知识
1.药 1.药 物 起源:尝百草的传说——“神农 起源: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 伏羲氏” 氏”、“伏羲氏”
神 农
医药知识
实践中认识:采集、渔猎、采矿 实践中认识:采集、渔猎、 植物药
大 黄 瓜 蒂
医药知识
动物药
河罗之鱼…… 食之已痈”, 食之已痈” “河罗之鱼 有鸟焉…… 名曰青耕,可以御疫” 名曰青耕,可以御疫” “有鸟焉 山海经》 (《山海经》)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
第一章 医学史 ppt课件

著名的史家: 陈帮贤:《中国医学史》1920年出版图3 王吉民 《中国医史》1932年出版 伍连德 李 涛:《医学史纲》1940年出版
陈 帮 贤
王吉民
五、医学史的历史
1936年成立医史学术团体 1937年成立中华医史学会 并于1940年成
为国际医史学会会员 1937年出版“医史专号”(《中华医学杂
三、学习方法
1、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 医事。
2、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3、临床验证,总结提高。
四、考查方式
五、医学史的历史
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为扁鹊仓公列传 唐代(8世纪以后)甘伯宗把历代医
家编成专书 十五六世纪医学史已公认为医学生必
读的书
五、医学史的历史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可追溯到12世纪, 现代的医史研究始于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 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 一夫一妻制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二、医药知识
1. 药物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医食同源
食盐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二、医药知识
2、针灸
骨针 新时期时期 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出土
2.1 针
古以石为针。石,砭石。砭,以
砭石,石新时刺期病时。期砭,石河南来仰自韶东出方土
和最终脱离动 物界有重大意 义
火能 防兽
转生食为熟食
御寒 驱潮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腥疾恩而机兽燥病格言,虫恶。斯,因蛇臭有:摩为而圣…“擦摩就生擦伤人…世火生害作民界还火腹,食性是第胃钻果的超一,燧蓏解过次民取蚌放了使消毒熟食作蒸人多火蛤用汽支, 以配化了腥一臊种,自然而力民,说从之而,最使终把王人 天和下动,物号分之开。曰”燧人氏。 ”
陈 帮 贤
王吉民
五、医学史的历史
1936年成立医史学术团体 1937年成立中华医史学会 并于1940年成
为国际医史学会会员 1937年出版“医史专号”(《中华医学杂
三、学习方法
1、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 医事。
2、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3、临床验证,总结提高。
四、考查方式
五、医学史的历史
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为扁鹊仓公列传 唐代(8世纪以后)甘伯宗把历代医
家编成专书 十五六世纪医学史已公认为医学生必
读的书
五、医学史的历史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可追溯到12世纪, 现代的医史研究始于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 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 一夫一妻制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二、医药知识
1. 药物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医食同源
食盐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二、医药知识
2、针灸
骨针 新时期时期 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出土
2.1 针
古以石为针。石,砭石。砭,以
砭石,石新时刺期病时。期砭,石河南来仰自韶东出方土
和最终脱离动 物界有重大意 义
火能 防兽
转生食为熟食
御寒 驱潮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腥疾恩而机兽燥病格言,虫恶。斯,因蛇臭有:摩为而圣…“擦摩就生擦伤人…世火生害作民界还火腹,食性是第胃钻果的超一,燧蓏解过次民取蚌放了使消毒熟食作蒸人多火蛤用汽支, 以配化了腥一臊种,自然而力民,说从之而,最使终把王人 天和下动,物号分之开。曰”燧人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学史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医文史教研政治、经济、哲 学、科学和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 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内史:与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有关,又 具有相对独立性。 外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宗 教、军事等环境对医学发展有影响,甚 至可以左右医学发展的速度与方向。 内外史结合是适宜的选择。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
道术未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 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辨。)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人为鉴, 可正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绪
论〉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
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世界科学史上 的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是怎样的?
简述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医学的定义: 美国医学家G.H.Roche: 就其研究方法 而言,它是一门科学,就其应用而言, 它是一门技艺。医学科学以研究疾病为 对象,医术以维护和恢复健康为目的。 中国《科学技术辞典》:医学是旨 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医学广义的理解:医学科学和医疗 保健事业的综合称谓.
中医学发展历程
“四大经典“为标
志 二、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晋唐重视临证实用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大型医书、方书;医家著述专科化、 专病 化、专题化,学派争鸣和各家学说。 四、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明清医学:本草纲目;戾气说;重视 解剖;温补派;外科流派;温病学说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中医学史上的九大流派
中医药学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做出了贡献。
今天仍然在我国人民的医疗保 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绪论〉
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对医学理论、医疗思
昨天 想、医疗技术的发展,究竟做出了什么 中 贡献? 医 今天 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取得了 药 巨大的成就,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学 明天 按照历史的规律,今后它将怎么发展?
图 2 图 3
圆形大房子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
左:复原“干栏式”建筑 右:出土大量木构
件
河姆渡木构水井遗址
2. 衣
赤身裸体生活
着
树皮
羽毛、树叶、茅草、兽皮、 纺织缝制衣服。
目的:防御风寒、伤害、蚊虫等。
考古发现:骨针、骨锥、石锤、敲砸器、纺
轮、布纹痕迹
复习思考题
对医药的起源你是怎样认识的?
1. 居
穴居、巢居 我国北方,“穴居”
处
“半穴居”
地面建筑。
南方,“巢居”
“干栏”式建筑
地面建筑。
土屋、木屋、石屋:距今4万-5万年前的“新
人”时期,人类开始造建房屋。到新石器时 代,多数地区已普遍建筑了住房。
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
半 穴 居 建 筑 复 原 图
图 1 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秦简“疠迁所”
手术治疗痔瘘(《五十二病方》) 发现三联律脉(《足臂十一脉灸经》) 腹腔穿刺放腹水(《黄帝内经》) 华佗“麻沸散” 晋代器械加药物灌肠疗法
南北朝用脏器疗法治甲状腺肿大 ……
隋代《诸病源侯论》记载肠吻合术,结扎 血管止血等。 唐代《外台秘要》载消渴病人尿甜、黄 疸尿检验法、金针拨白内障。 宋代,针灸铜人、烧烙断脐防治脐风、 尿中提取秋石(作用与性激素相同)、全兔 脑制作药物催生。 《洗冤录》 元代脊椎骨折悬吊复位法 明代人痘接种术 传染病戾气说
医学的定义:
医者易也
医者意也
医者艺也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
●医学是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独
特结合 ●医学是人文科学中最科学的,并且在 科学中最人道的
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1)审视现实,了解医学发展规律,
明确医学发展方向。 (2)认识医学的发展特点,自觉地把 握科研定向与选题的背景知识。 (3)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自我修养 (4)理解医学的本质与价值。 (5)学习医学史,进行中西医比较, 有益于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时间划分: 旧石器时期--远古至1万年以前
元谋猿人、 北京猿人、丁村人、 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期--1万至4千年以前
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黄帝
〈卫生保健〉
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必须首先进行对衣、 食、住的寻求和选择——最基本的卫生 保健活动。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医文史教研政治、经济、哲 学、科学和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 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内史:与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有关,又 具有相对独立性。 外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宗 教、军事等环境对医学发展有影响,甚 至可以左右医学发展的速度与方向。 内外史结合是适宜的选择。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
道术未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 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辨。)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人为鉴, 可正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绪
论〉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
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世界科学史上 的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是怎样的?
简述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医学的定义: 美国医学家G.H.Roche: 就其研究方法 而言,它是一门科学,就其应用而言, 它是一门技艺。医学科学以研究疾病为 对象,医术以维护和恢复健康为目的。 中国《科学技术辞典》:医学是旨 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医学广义的理解:医学科学和医疗 保健事业的综合称谓.
中医学发展历程
“四大经典“为标
志 二、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晋唐重视临证实用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大型医书、方书;医家著述专科化、 专病 化、专题化,学派争鸣和各家学说。 四、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明清医学:本草纲目;戾气说;重视 解剖;温补派;外科流派;温病学说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中医学史上的九大流派
中医药学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做出了贡献。
今天仍然在我国人民的医疗保 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绪论〉
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对医学理论、医疗思
昨天 想、医疗技术的发展,究竟做出了什么 中 贡献? 医 今天 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取得了 药 巨大的成就,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学 明天 按照历史的规律,今后它将怎么发展?
图 2 图 3
圆形大房子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
左:复原“干栏式”建筑 右:出土大量木构
件
河姆渡木构水井遗址
2. 衣
赤身裸体生活
着
树皮
羽毛、树叶、茅草、兽皮、 纺织缝制衣服。
目的:防御风寒、伤害、蚊虫等。
考古发现:骨针、骨锥、石锤、敲砸器、纺
轮、布纹痕迹
复习思考题
对医药的起源你是怎样认识的?
1. 居
穴居、巢居 我国北方,“穴居”
处
“半穴居”
地面建筑。
南方,“巢居”
“干栏”式建筑
地面建筑。
土屋、木屋、石屋:距今4万-5万年前的“新
人”时期,人类开始造建房屋。到新石器时 代,多数地区已普遍建筑了住房。
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
半 穴 居 建 筑 复 原 图
图 1 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秦简“疠迁所”
手术治疗痔瘘(《五十二病方》) 发现三联律脉(《足臂十一脉灸经》) 腹腔穿刺放腹水(《黄帝内经》) 华佗“麻沸散” 晋代器械加药物灌肠疗法
南北朝用脏器疗法治甲状腺肿大 ……
隋代《诸病源侯论》记载肠吻合术,结扎 血管止血等。 唐代《外台秘要》载消渴病人尿甜、黄 疸尿检验法、金针拨白内障。 宋代,针灸铜人、烧烙断脐防治脐风、 尿中提取秋石(作用与性激素相同)、全兔 脑制作药物催生。 《洗冤录》 元代脊椎骨折悬吊复位法 明代人痘接种术 传染病戾气说
医学的定义:
医者易也
医者意也
医者艺也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
●医学是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独
特结合 ●医学是人文科学中最科学的,并且在 科学中最人道的
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1)审视现实,了解医学发展规律,
明确医学发展方向。 (2)认识医学的发展特点,自觉地把 握科研定向与选题的背景知识。 (3)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自我修养 (4)理解医学的本质与价值。 (5)学习医学史,进行中西医比较, 有益于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时间划分: 旧石器时期--远古至1万年以前
元谋猿人、 北京猿人、丁村人、 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期--1万至4千年以前
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黄帝
〈卫生保健〉
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必须首先进行对衣、 食、住的寻求和选择——最基本的卫生 保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