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特征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

(2)伯醇 CH2-OH的构象
在纤维素大分子中,从原理上讲:影响最大的伯羟基 (C6-O6键)的方向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构象。这三种 构象是指C5-C6键旋转时,相对于C5-O5键和C5-C4键 方向而定。
三种构象:gt,gg,tg.
其中g (guache)代表旁式,t(trans)代表反式。
天然纤维素中,所有的-CH2OH都具有tg构象。再生纤维素则 具有不同的构象。
天然纤维素中所有的CH2OH都具有tg-构象
羟基的存在影响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羟基的存在影响纸张的物理强度。
2)纤维素大分子链的两个末端羟基
纤维素大分子的两个末端羟基的性质是不同的。
一端为还原性末端基(C1位上的苷羟基),另一端为非还原性末端基 (C4位上的羟基)。
对于整个纤维素大分子来说,一端有隐性醛基,另一端没有, 使整个大分子具有极性并呈现出方向性。
6CH2OH
L-葡萄糖
D-葡萄糖
H H OH H
1CHO HOH2C 6 5
4
3
2 1CHO
6
OH OH H OH
CH2OH
H 2 OH
5
OH
HO 3 H
HH
4
1CHO
H 4 OH H 5 OH
OH OH H
H
5
6CH2OH
3
2
H OH
H
6CH2OH 4
OH
1CHO
OH OH H
3
2
H OH
1、纤维素分子的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纤维素分子结构及特征总结
基本结构单元:β-D-吡喃式葡萄糖基。 连接方式:1-4-β苷键。 中间每个基环有三个-OH:C6伯醇-OH,C2,C3 仲醇-OH。 两个末端基具有极性和方向性: C1上的苷羟基是隐性醛基,
纤维素的大分子结构

纤维素的大分子结构纤维素是一种由β-葡萄糖单体组成的天然聚合物大分子。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之一,在植物细胞壁中起着关键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纤维素的大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理解纤维素的特性和应用至关重要。
纤维素的大分子结构是由若干个β-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连接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
β-葡萄糖单体有两个C1和C4碳原子,它们通过氧原子形成1,4-葡萄糖醚键。
这种键的特殊性决定了纤维素的特殊性质,如生物降解性和高强度。
纤维素的结构中的OH基团没有被化学修饰,因此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在植物细胞中,纤维素通常以微纤的形式存在,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
纤维素的微纤具有一定的直径和长度,纤维素纤维在纳米尺度上呈平行排列,形成了纤维素纤维束和纤维。
纤维素的大分子结构非常有序,这种有序结构使纤维素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
纤维素纤维的强度和模量远远超过钢铁,因此纤维素具有很高的生物力学性能。
纤维素还具有超强的吸水能力,纤维素纤维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使其体积增大,并形成高度结晶的纤维素水胶体。
在纤维素纤维中,纤维素链之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纤维素具有相对稳定的二级结构。
纤维素链通常以平行排列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纤维素纤维束和纤维。
纤维素的线性结构和氢键相互作用决定了纤维素的高度结晶性和热稳定性。
纤维素还具有很高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的主要组分,它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和酶降解。
纤维素的降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没有任何有害的副产物。
这种生物降解性使纤维素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可再生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食品、医药等领域。
总结来说,纤维素的大分子结构是由若干个β-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连接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
纤维素以微纤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并且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
纤维素的有序结构使其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而其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材料。
简述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_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它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型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
纤维素晶体具有高度的结晶性和机械强度,使其成为自然界最丰富和可再生的生物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包括其组成成分、分子结构以及化学键结构。
接着,将探讨纤维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介绍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功能和应用。
然后,将阐述天然来源和工业提取方法以及生物技术提取方法中纤维素的提取过程。
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深入探讨其性质与功能,并介绍不同来源和提取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纤维素提供基础知识。
同时也旨在增加对纤维素的认识,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现。
2.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2.1 纤维素的组成成分纤维素是一种由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它主要由纤维素链(纤维素微晶区)和非纤维素物质(如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其中,纤维素链是由数百至数千个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线性链状结构。
2.2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具有高度有序性。
每个葡萄糖单体都与前后两个单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平行排列且紧密堆积的微晶区域。
这种有序结构赋予了纤维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2.3 纤维素的化学键结构在纤维素中,葡萄糖单体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进行连接。
这种化学键结构使得纤维素链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不容易被水解。
此外,纤维素链中的羟基(OH)官能团也是一些化学反应和功能修饰的重要位点。
总的来说,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是由线性排列的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其分子结构高度有序,具有微晶区域,并且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这种特殊结构不仅赋予了纤维素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还为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第2章 纤维的结构特征

(2)取向度与纤维性能间的关系:
取向度大→大分子可能承受的轴向拉力也大,拉伸 强度较大,伸长较小,模量较高,光泽较好,各向 异性明显。
3、侧序(lateral order):在垂直于纤维取向轴方向 上分子链排列的有序性。
高聚物分子链间具有强次价力,例如氢键相互作用时, 分子间的侧向排列具有有序性,甚至完全规整的有序 排列。
一根纤维中各个大分子的n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分布。
3、聚合度与力学性质的关系
n→临界值,纤维开始具有强力;n↑,纤维强力↑;但增加的速 率减小;n至一定程度,强力趋于不变。
n的分布:n分布集中,分散度小,对纤维的强度、耐磨性、耐 疲劳性、弹性都有好处。
(三)、纤维大分子链的内旋性、构象及柔曲性
“两相结构” 模型 :纤维中存在明显边界的晶区与非晶区, 一些大分子的长度可以远超过晶区或无定形区各自的长度﹐足 够把若干个晶区和无定形区串连起来形成网络结构 。
取向和无序排列的缨状微胞(fringed micelle )结构 缨状:无序区中分子排列的状态;微胞:分子有序排列的结构块
Hearle教授的缨状原纤结构模型
巨原纤(macro-fibril):由多个微原纤或原纤堆砌而成的结构 体。横向尺寸一般约为0.1~0.6μm
细胞(cell):由巨原纤或微原纤直接堆砌而成的,有明显的细 胞边界。
名称 范德华力 定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氢键
盐式键 化学键
产生原因
特点
产生于极性分子间,是由它们的永久偶 作用能量3~5千
桑蚕丝纤维纵横向照片 柞蚕丝纤维纵横向照片
第二节 纤维的结构特征与测量
典型天然纤维的结构与特征 棉纤维 麻纤维 羊毛 蚕丝
纤维素 四级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纤维素四级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聚合物,其在植物细胞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纤维素的四级结构是指其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在内的层次化组织。
通过深入了解纤维素的四级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性质,以及对其进行更有效的利用和应用。
在纤维素的一级结构中,纤维素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相互连接而成。
这种线性的连接方式赋予了纤维素出色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纤维素的二级结构是指葡萄糖分子链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
纤维素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平行和反平行两种排列方式,这取决于葡萄糖分子链的方向性。
这种排列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纤维素的力学性能和水解程度。
在纤维素的三级结构中,纤维素分子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静电相互作用等力作用形成纤维素原纤的结构。
这种具有高度有序性和晶体结构的纤维素原纤是纤维素纤维的基本单元。
纤维素的四级结构即纤维素纤维的更高级组织。
纤维素纤维可通过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形成纤维束和纤维网络等更大尺度的结构。
这些结构对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和机械支撑具有重要作用。
对纤维素的四级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细胞壁的机械性能、纤维素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关系。
同时,纤维素的四级结构研究也为纤维素的改性和生物降解等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纤维素的四级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机的层次化组织,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理解纤维素的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下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纤维素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以及纤维素四级结构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纤维素的四级结构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进行概述,介绍纤维素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纤维素的一级结构,包括其化学组成和分子特性。
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纤维素的二级结构,探究纤维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纤维结构。
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要点

第一节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成纤高分子:1)线性、长链的分子结构,即使有侧基或支链,也比较短、小。
2)以碳原子为主链的构成元素,因此大多数纤维高分子是有机高分子,即有机纤维。
3)分子链有一定长度,分子间可以达到高的相互作用而有强度。
染整关注:纤维高分子与水有无结合基团、与染料分子有无作用点、与整理剂等有无结合点,是共价键结合、离子键结合、氢键结合还是范得华作用力结合。
例如:棉纤维麻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分子结构差异大,左者所用染料和整理剂右者就无法使用。
一、纤维分类二、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纤维素分子结构式结构特点:1) 环上三个—OH,反应活性点2) 环间—O—,酸分解之,碱稳3) 链端:有一隐-CHO,M低还原性4) 链刚性,H-键多,强度高5)聚合度(二)纤维素分子化学性质1、与酸作用酸促使苷键水解:(反应式)酸作用情况酸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初始手感变硬,然后强度严重下降。
纤维结构、酸的种类、作用时间、温度、纤维结构影响水解反应速率。
生产上应用:含氯漂白剂漂白后,稀酸处理,起进一步漂白作用;中和过剩碱;烂花、蝉翼等新颖印花处理。
用酸注意:稀酸、低温、洗净,避免带酸干燥。
2、与氧化剂作用纤维素氧化后分子断裂,基团氧化变化,织物强度损伤。
纤维素分子对不同氧化剂作用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强氧化剂完全分解纤维素。
中、低强度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分解纤维素能力弱,可用来漂白织物。
注意:空气中O2在强碱、高温条件易氧化、脆损纤维素织物,应避免。
氧化反应:Cell-OH + [O] Cell-CHO, Cell-C=O, Cell-COOH氧化纤维素:还原型— -CHO,=C=O,潜在损伤酸型— -COOH注:纤维素分子对还原剂稳定。
常温稀碱中稳定,浓碱溶胀,高温稀碱有氧气易氧化、断裂苷键,强力下降。
浓碱溶胀:各向异性、不可逆。
径向溶胀大,纵向小反应:(酸性)纤维素分子与碱拟醇钠反应C2H5OH + NaOH=C2H5ONa + H2OCell-OH + NaOH=Cell-ONa+ H2O ;orCell-OH﹡NaOH反应可逆,水洗除碱,恢复纤维素分子,但纤维素纤维高层次结构被变化、不可逆---是棉织物丝光、碱缩处理理论根据。
(完整版)纤维素的结构及性质.doc

一.结构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它是植物细胞支撑物质的材料,是自然界最非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在我们的提取对象-农作物秸秆中的含量达到450- 460g/kg。
纤维素的结构确定为β-D-葡萄糖单元经β-( 1→ 4)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多聚体,其结构中没有分支。
纤维素的化学式:C6H10O5化学结构的实验分子式为( C6H10O5)n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就证明了纤维素由纯的脱水D-葡萄糖的重复单元所组成,也已证明重复单元是纤维二糖。
纤维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比例是:碳含量为 44.44%,氢含量为 6.17%,氧含量为 49.39%。
一般认为纤维素分子约由 8000~12000 个左右的葡萄糖残基所构成。
OH OHO OH O OOHO OH OOOβ-D-葡萄糖O O β-( 1→4)苷键O纤维素分子的部分结构(碳上所连羟基和氢省略)二.天然纤维素的原料的特征做为陆生植物的骨架材料,亿万年的长期历史进化使植物纤维具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功能。
其三类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本身均为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相互结合形成复杂的超分子化合物,并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植物细胞壁结构。
纤维素分子规则排列、聚集成束,由此决定了细胞壁的构架,在纤丝构架之间充满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天然纤维素被有效利用的最大障碍是它被难以降解的木质素所包被。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或木质素分子之间的结合主要依赖于氢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除了氢键外还存在着化学健的结合,致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化学健结合主要在半纤维素分子支链上的半乳糖基和阿拉伯糖基与木质素之间。
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结构和化学组成项目 纤维素 木质素 半纤维素结构单元吡喃型 D -葡 G 、 、D- 木糖、苷露糖、 L- 阿拉伯糖、S H萄糖基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结构单元 β-1,4-糖苷键多种醚键和 C-C 主链大多为 β-1,4-糖苷键、支 间连接键键,主要是 链为β-O-4 型醚键β-1,2-糖苷键、 β-1,3-糖苷键、β-1,6-糖苷键 聚合度 几百到几万 4000200 以下聚合物β-1,4-葡聚糖G 木质素、 GS 木 木聚糖类、半乳糖葡萄糖苷露 质素、 聚糖、葡萄糖甘露聚糖GSH 木质素结构由结晶区和无 不定型的、非均一 有少量结晶区的空间结构不 定型区两相 的、非线性 均一的分子,大多为无定型组成立体线性 的三维立体聚合分子α 物三类成分 氢键与半纤维素之间 与木质素之间有化学健作用之间的连 有化学健作用接天然纤维素原料除上述三大类组分外, 尚含有少量的果胶、 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物成分。
生物质结构化学——第三章 纤维素(1)

(3) 结晶度和可及度的关系:
A = a + ( 100 – a )
A—可及度
—结晶区表面的纤维素分子数
a—结晶度
(4) 测定方法
物理法
结晶度: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密度法
可及度:水解法、重水交换法、甲酰化法
化学法
4、纤维素的细纤维结构
纤维素织态结构模型
结晶区
非结晶区:无定形区
纤维素大分子是一种结晶区和无 定形区交错结合的体系,从结晶区到 无定形区是逐步过渡的,无明显界限, 一个纤维素分子链可以经过若干结晶 区和无定形区。每一个结晶区称之为 微晶体,也称之为胶束或微胞。
OH
OH
HO HO
α -型
O
OH OH
HO HO
在直立键上
β -型
O
OH OH
在平伏键上
为什么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β型占64%,而α型仅占36%?为什么β 型在酸中水解速度比α型小的多??
(8)纤维素二糖是支配纤维素分子构象的基本单 元,它的长度约为100nm,即单位为100nm的小分 子重复聚合而成为大分子。
4.1 纤维素织态结构模型
结晶区
1条分子穿过 若干结晶区 和非结晶区
无定形区
(1)结晶区的特点 :
纤维素分子链取向良好,密度较大,结晶区纤维素的 密度为1.588g/cm3,分子间的结合力强,故结晶区对强度的 贡献大。
(2)非结晶区的特点:
纤维素分子链取向较差,分子排列秩序性差,分子间
距离较大,密度小,无定形区纤维素密度为1.50g/cm3。且
分子间氢键结合数量少,故无定形区对强度的贡献小。
四、纤维素大分子间的氢键及其影响
1.氢键的形成及其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纤维素中所有的CH2OH都具有tg-构象
(3)纤维素分子链的构象
二、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 (二次结构)
• 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也叫超分子结构,它 表示纤维素大分子之间的排列情况,即由纤维素 大分子排列而成的聚集体的结构。
• 聚集态结构研究包括结晶结构(晶区和非晶区、 晶胞大小及形式、分子链在晶胞内的堆砌形式、 微晶的大小)、取向结构(分子链和微晶取向) 和原纤结构。
(2)伯醇 CH2-OH的构象
天然纤维素中,所有的-CH2OH都具有tg构象。 而再生纤维素则具有不同的构象。
第二节 纤维素的结构
一、纤维素的分子结构(一次结构) 二、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二次结构)
一、纤维素的分子结构
1、纤维素分子链的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2、纤维素分子链的构象。
1、纤维素分子链的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 无定形区的特点是纤维素链分子排列松散,分子间 距大,密度较低(1.500 g/cm3)。无定形区对强度 的贡献小,但对纤维素参与化学反应贡献大。
为什么纤维素大分子易于形成结晶性结构?
40—50 20—30 25—30 40-50
2. 纤维素分子链的构象
(1) D-葡萄糖基的构象:4C1椅式构象。
1)在椅式构象中,各碳原子上的羟基均是平伏键,而氢原子是直立键。 平伏键与中心对称轴成109°28′。
2)O与C1、C2原子形成一个平面,C3、C4和C5原子在同一平面,这两 个平面平行;O与C2、C3和C5在同一平面,并与两个三角平面相交叉。
– 结晶区分子排列规则、紧密,呈现清晰的X-射线衍射 图谱;无定形区分子排列松散,但分子取向与纤维主 轴平行,没有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谱。
– 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是逐步过渡 的。
• 结晶区的特点是纤维素链分子排列规整,很紧密, 故密度较大(1.588 g/cm3),分子间结合力最强。 结晶区对强度的贡献大。
• 天然纤维素中,所有的-CH2OH都具有tg构象。再生 纤维素则具有不同的构象。
• gt构象(g-guache, t-trans):表示C6-O6键的位置位于 C5-O5一侧(旁式g)和C5-C4反向(反式t)。
• gg构象:表示对C5-O5和C5-C4都是旁式。 • tg构象:表示对C5-O5为反式t,对C5-C4为旁式g。
• 有机体的碳含量在生物界中约27×1010t,植物中 的碳在99%以上。
• 含在植物中的碳,约有40%在纤维素中,约30% 在木素中,26%在其它的多糖中。
植物中纤维素含量
植物种类 棉花 宁麻 竹 禾秆
纤维素(%) 植物种类
95—99 80—90 40—50 40-50
木材 树皮 苔藓 芦苇
纤维素(%)
-OH(隐性醛基)— 还原性端基,整个大分子具有极性, 并呈现方向性。
2. 纤维素分子链的构象
(1) D-葡萄糖基的构象 • 纤维素的D-吡喃式葡萄糖基的构象为4C1椅式构象。 1)在椅式构象中,各碳原子上的羟基均是平伏键,
而氢原子是直立键。 平伏键与中心对称轴成 109°28′。 2)O与C1、C2原子形成一个平面,C3、C4和C5原 子在同一平面,这两个平面平行;O与C2、C3和 C5在同一平面,并与两个三角平面相交叉。
1)葡萄糖基环 D-吡喃式葡萄糖基 。
2)连接方式1,4-β苷键连接。
单糖环状半缩醛结构中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醇或羟基作用 时,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缩醛。环均具有3个醇羟基。
• 处于2、3、6位,C6上为伯羟基,C2、C3上为仲羟基。
• 羟基的存在直接影响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如纤维素的酯化、 醚化、氧化和接枝共聚,分子间氢键作用,纤维的润胀和 溶解。
本节的主要内容:
• 纤维素分子聚集态结构——两相结构理论 • 结晶化学基础知识 • 纤维素单元晶胞的结晶结构 • 纤维素大分子的氢键 • 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模型、结晶度、可及度 • 纤维素的细纤维结构
1.纤维素聚集态的两相结构理论
• 纤维素的聚集态由结晶区(crystalline regions) 和无定形区(amorphous regions)交替排列而成 。 此为两相结构理论。
椅式
扭船式
(2)伯醇 CH2-OH的构象
• 在纤维素大分子中,从原理上讲:影响最大的伯羟 基(C6-O6键)的方向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构象。这三 种构象是指C5-C6键旋转时,相对于C5-O5键和C5-C4 键方向而定。
• 三种构象:gt,gg,tg. –其中g (guache)代表旁式,t(trans)代表反式。
植物纤维化学
轻化工程
第三章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 第一节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及生物合成 • 第二节 纤维素的分子量和聚合度 • 第三节 纤维素的物理结构 • 第四节 纤维素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 • 第五节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 第六节 功能化纤维素材料
第一节 纤维素的概述
• 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分 布极为广泛。从高等植物如针叶材、阔叶材到海 藻类都含有纤维素,它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 物质。
–每个葡萄糖单元是氧环式而不是开链式结构,只有还原性末 端基才有氧环式和开链式的互换。
• 对于整个纤维素大分子来说,一端有隐性醛基,另一端没有,使 整个大分子具有极性并呈现出方向性。
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式
[Haworth,N] (哈沃斯式)
纤维素分子的化学结构特征
• 纤维素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是D-吡喃式葡萄糖基。 • 连接方式:1-4- 苷键(glycoside linkage) • 中间基环有三个-OH:C2,C3 仲醇-OH,C6伯醇-OH • C4上是一个仲醇-OH — 非还原性端基 ,C1上是一个苷
4)纤维素大分子链的极性和方向性
• 纤维素大分子的两个末端基(羟基)的性质是不同。 – 一端为还原性末端基(C1位上的苷羟基)
• 当葡萄糖环开环时,此羟基变成醛基而具有还原性,又称为隐形醛基。 用弱的氧化剂碘液等能把它氧化。
– 另一端为非还原性末端基(C4位上的羟基)。
• 在C4位上的羟基为仲醇羟基,不具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