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液体倒进水里

合集下载

把液体倒进水里记录单

把液体倒进水里记录单

3.把液体倒进水里
我的结论
a. 位置排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轻重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简易天平上的比较结果是____轻_____重,_______轻_______重。

流速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粘稠度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热水浴冷水比轻重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液体混合前后重量_________体积_________.
c. 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沉在水里的铁块、石子浮起来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沉在水里的潜水艇、人浮起来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沉在水里的土豆、生鸡蛋浮起来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备:油200ml 、蜜200ml 、盐2勺、生鸡蛋、土豆(各一个)
实验设备:烧杯5个/组、量杯1个、水槽1个、简易天平1个、流速板1个、滴管2
个、酒精(演示)、玻璃棒1个、潜水艇1个 师备:红蓝墨水1瓶、热水(演示)、小水瓶1个、泡沫板10组、橡皮泥10组 班级—————— 第——组 填单人__________ 2014.4
实验方法预测结果原因解释
先放(),再放(),最后放()。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把液体倒进水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把液体倒进水里

4.把液体倒进水里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东山学校李媚清【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液体的沉浮现象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倒入的顺序无关。

3.体验模拟调配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密度有关,与倒入的顺序无关。

【教学难点】知道生活实际哪些常见液体在水中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在水中可以溶解。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食用油、水、蜂蜜、烧杯、洗洁精、密度计、试管、玻璃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鸡尾酒图片)提问:是什么呀?(鸡尾酒)2.讲述:鸡尾酒在全世界很流行,它是用各种不同的酒和饮料调制而成的。

它看起来是怎样的?(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一层一层的)3.揭示课题:为什么鸡尾酒会一层一层,层次分明呢?猜猜看?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或许你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把液体倒进水里。

(板书:《把液体倒进水里》)二、研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1.出示食用油、水、蜂蜜。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种液体,看看是什么?(学生看标签“标注了名称”和烧杯中的液体,分别是蜂蜜、水、油)2.讲述:现在,我们就在现场用这三种液体来模拟调配鸡尾酒。

(教师出示空试管,模拟酒杯)我们把这三种液体按不同的顺序倒入到空酒杯中,可以有哪些倒入的顺序?(学生思考一会,汇报有六种顺序,学生一一说明,教师板书)(若学生只说结果的顺序,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若说到与倒入的顺序有关,追问:可以有怎样的倒入顺序?)3.提问:按这六种顺序调制出来的六杯鸡尾酒分别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出示小组讨论:(1)会不会像鸡尾酒那样一层一层的?(2)若出现分层现象,分几层?谁在下层谁在上层?(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不需汇报)教师讲述:我们以蓝色表示水、淡黄色表示油、橙色表示蜂蜜,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画在记录单猜测那一栏。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

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2)

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2)

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2)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评课的意义?1、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这篇{$channelName}栏目下的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由()为您整理,范文如下:小学科学《把液体倒进水里》评课稿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下面我想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谈我对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的理解。

从整体上看,她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一步一步围绕液体性质,引领学生走入快乐的科学世界。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中探究是否成功,全在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设计的立足点,而决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

这节课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把液体倒进水里,可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溶解现象等。

在探究了解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这节课的导入高老师以一杯色彩鲜艳,迷人的鸡尾酒图案点“这么鲜艳,美丽的鸡尾酒是怎么调制出来的亮了同学们的眼睛;呢?”高老师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想探究的欲望,从课堂上看确实也达到了这种效果,学生产生了很强烈的探究欲望。

非常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液体浮沉现象这个环节,让学生把不同液体倒进水里,了解液体也像固体一样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在探究活动环节中,首先高老师设计先让学生说一说不同液体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我认为高老师设计这个环节是联系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出对实验的预测。

再让学生去动手做实验。

在做之前让学生“说”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因为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他们先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油上浮,蜂蜜下沉,再动手验证自己的观点。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把液体倒进水里》一.教学目的科学探究: 1.可以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绘所观察到的现象。

2.经历“假设——验证”的探究过程,积累探究经历,逐步进步学生的探究才能。

科学知识: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

2.知道知道液体在水里的溶解情况。

3.知道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重点: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难点: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三、教学准备水、蜂蜜、油、记录表、试管、试管夹、烧杯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解学生的预备经历,引入本课探究的主题 1、在前面的课中,我们谈到了把固体放进水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把固体放进水里会出现哪些现象? 2、假如我们把液体倒进水里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把液体倒进水里》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导入方法,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侯’?”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更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典范——学会倾听,这无疑是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了根底。

〔二〕、精选材料,认识把液体倒入水中的常见现象,积累探究的经历 1、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蜂蜜和水,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在水中参加了几滴红墨水,请大家预测一下当我们把食用油、蜂蜜分别倒入旁边的两支试管中的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把你们的预测填写在实验单的预测一栏中。

猜测即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既然是假设,那就有好多种可能性,包括是错误的。

重要的是无论哪种假设,都应该留下痕迹,以便在探究过程中去验证。

2、真不错,那当我们把食用油、蜂蜜倒入水中是否会出现你们预测的现象呢?还需要大家通过实验去验证,不过在实验前,我有几点友谊提醒,请看大屏幕:〔1〕因为是玻璃器皿,要小心,注意平安。

形容液体倒进瓶子里的成语

形容液体倒进瓶子里的成语

形容液体倒进瓶子里的成语
哇塞,说到形容液体倒进瓶子里的成语,那可真是不少呢!比如“涓滴归公”,就好像每一滴液体都乖乖地回到了属于它的瓶子里,这就像我们辛苦赚来的钱都存进了自己的小金库呀!就好比妈妈在厨房做果汁,把鲜榨的橙汁一滴一滴地倒进透明的瓶子里,那场面不就是涓滴归公嘛!
还有“川流不息”这个成语呀,它形容液体源源不断地流进瓶子里,就好像水流一样不停息。

咱就说水龙头开着,水哗哗地流进下面的大水桶,这水可不就是川流不息地涌进去嘛,那景象真是壮观呢!
“源源不断”也很不错,就像那液体持续不断地倒进瓶子里,丝毫没有要停下的迹象。

还记得小时候看爷爷酿酒,那美酒就源源不断地从大缸里流进一个个小瓶子里,那神奇的过程让我都看入迷啦!
“滔滔不绝”呢,是不是感觉液体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不停地往瓶子里灌呀。

你想想,瀑布的水一往无前地冲进下面的水潭,不就跟这个成语很像嘛,那水简直就是滔滔不绝啊。

“行云流水”,哇,液体倒进瓶子里的过程顺畅自然得就像天上的云在流动一样。

比如倒油的时候,那油顺畅地流进瓶子里,可不就是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嘛。

这些成语是不是很有趣呀?它们把液体倒进瓶子里的画面形容得那么生动形象,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能一下子就想象出那个场景呢。

所以呀,中国的成语真的是太厉害啦,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包含这么丰富的含义,真的是太神奇了,大家说是不是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形容液体倒进瓶子里的成语都非常生动有趣且实用,让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出相关的意思,展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啊。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4.果实的外部有(),内部有()。

5,种子是由()、()、()等构成。

6.不管种子怎样放置,发芽后根都朝()长,茎、叶朝()长。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香蕉是果实,大蒜不是果实。

()2.种子萌发离不开水和空气。

()3.有阳光时,种子才会发芽。

()4.桨果的种子可以靠小鸟来传播。

()5.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吃,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6.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种子发芽的速度会更快。

()7.椰子是椰树的果实。

()2课、根和茎一、填一填。

1、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2.胡萝的根是一种特殊的()根。

3.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和()。

4.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有()的形态。

5.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的任务——把土壤中的养料从()运送到()中去,又把()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6.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7.植物的地上茎按照生长状态可以分为()、()、()、().8.肥壮的“特殊根”含有丰富的()和()。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上,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下。

()2.植物发出的小芽是没有茎的。

()3.我们吃的土豆(马铃著)是植物的茎。

()4、植物的根都不能食用。

()5.发芽是植物关键的生长期。

()三、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答:取一林有茎、叶的新鲜植物,切除根部,插入滴有红墨水的花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颜色。

如果茎和叶显红色了,则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

3课、叶和花一、填一填。

1、叶子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的,叶片上有()。

2、针叶和阔叶是按植物叶的()分类的。

3、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如油菜花、桃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蝴蝶等。

4.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如玉米、水稻的花。

5.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5.3《液体》同步练习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5.3《液体》同步练习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5.3《液体》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根据不同液体轻重不同可以调制成的饮料是()。

A.蜂蜜水B.西瓜汁C.分层饮料2.下面不是测量液体体积专用工具的是()。

A.量筒B.量杯C.放大镜3.小雨在路边捡到一个瓶子,摇一摇,感觉有可以流动的东西在瓶子里晃荡,有清脆的声音传出,提着较重。

他猜测瓶子里装的可能是()。

A.小石子B.水C.空气4.仰起头喝瓶中的水时(如下图),瓶中水的水面会()。

A.保持水平B.倾斜C.不确定5.比较水和空气,正确的一项是()。

A.都能被压缩B.水没有体积,空气有体积C.都具有流动性D.水有质量,空气没有质量6.如果油和水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较重的是()。

A.油B.水C.无法判断7.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A.B.C.8.用手拿起半杯水,把杯子略微倾斜,这时杯中的水面是()。

A.倾斜B.水平C.不确定9.下列物质在常温状态下属于液态的是()。

二、判断题10.液体会流动,无法确定它的体积和形状。

( )11.使用量杯时,视线要与杯内液而最高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数值。

( ) 12.观看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体最低凹液面在一个水平面上。

( )13.液体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测量出它的确定数据。

( ) 14.量筒和量杯的形状不同,测量液体体积的结果相同。

( )15.液体和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会流动。

( )16.将相同体积的球形瓶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水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 ) 17.露是液态的水,雾不是气态的水。

( )18.液体放在瓶子里,形状就和瓶子一样,所以液体有固定的形状。

( )19.我们将液体从量杯中全部倒入量筒里液体体积会发生变化。

( )20.100毫升的水与100毫升的食用油相比,比较轻的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液体倒进水里》
时间:2014.4.10班级:三年4班执教:纪美艳
内容: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蜂蜜、食用油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过程与方法
能够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与倾倒的顺序无关。

能用所学知识解释鸡尾酒、炫酷彩虹酒的制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探究的乐趣,小组能主动汇报,并能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重点:探究蜂蜜、食用油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难点: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与倾倒的顺序无关。

三、教学准备
水、蜂蜜、食用油、记录表、一次性杯子、布、托盘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虹吧?生:见过
那你们知道彩虹有几种颜色呀?
生:七种。

师:那你们见过七种颜色的彩虹酒吗?(生:没有)纪老师今天要给同学们介绍一名技术高超的调酒师,他会调出七种颜色的彩虹酒,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呢?
师:那就让我们来欣赏一段炫酷彩虹酒的制作吧(师播放视频)。

2.师:哇,我听到了惊叹声,同学们,是不是很神奇呢?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彩虹酒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为什么从同一个瓶子中可以倒出不同颜色的液体呢?
......
你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可能里面的液体就是有七种颜色的?
3.追问:同一个杯子里能同时存在七种颜色的液体吗?为什么不会混合在一起变成一种颜色呢?
生:他们会分层,像鸡尾酒一样。

4.师:哇,纪老师很喜欢这位同学敢于大胆猜想!他说到了分层现象,生活中你们见过类似的分层现象吗?(如果孩子说不出师可以这样引导:老师看到这里就在想,会不会这个瓶子里的七种液体存在分层的现象呢?)
生:每次喝鸡汤时鸡汤上面总是能飘着一层油!
泡蜂蜜时蜂蜜沉在水下面
......
师:到底是不是你们所说的分层现象呢?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呢,今天纪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蜂蜜、油和水这三种液体,就让我们先从“把(蜂蜜和油这两种)液体倒进水里”,一起来发现吧。

5.师板书课题:把液体倒进水里。

(同时点击光电鼠标笔,出示课题)
(二)探究两种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提问:请大家预测一下当我们分别把食用油、蜂蜜分别倒入装有水的烧杯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
生猜测(油浮在水面,蜂蜜沉在下面等)
2.(演示验证)师把油,和蜂蜜,分别倒入两杯水中(强调:倒的时候速度要缓慢,防止喷溅,倒完后放在桌上,静置观察。


3.提问:谁来说一下你们看到的实验现象。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食用油浮在水面上,蜂蜜沉在水下。

5.讨论:你们知道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洗涤剂会沉到水下吗?
生讨论,汇报
6.小结:因为(油比水轻,蜂蜜比水重)(学生前概念应该知道的,理论上也是上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所以说你们看到的现象是:(板书:油在水中——浮(轻)蜂蜜在水中——沉(重)。

(三) 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与倾倒的顺序无关(重点探究)
1.师提问:大家预测一下,如果把食用油、蜂蜜和水这三种液体都倒进同一个空杯中,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生猜测(油在上面,蜂蜜在下面等)
你们打算怎么倒呢?
生:先倒蜂蜜——水——油。

那你们预测到的现象是什么呢?
生:(油在上面,蜂蜜在下面等)
师:哦,你们认为先倒沉在最下面的蜂蜜,再倒水,再倒油。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有打算不同的倒法的?
生:油-水——蜂蜜
(如果纪老师想先倒油-水——蜂蜜呢?)会不会油就变成在最下面,蜂蜜变成在最上面呢?液体在水里的分层现象会不会跟倾倒的顺序有关呢?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的倾倒方法(30秒时间)
(师生共同总结出可能的几种倒法:
蜂蜜——水——油
蜂蜜——油——水
水——油——蜂蜜
水——蜂蜜——油
油——蜂蜜——水
油——水——蜂蜜)
第7种:同时倒……
(出示记录单):3.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刚刚小组讨论的倾倒顺序,预测下可能出现的现象,填写在记录单的前面两个空格处。

各小组完成自己的实验预测。

完成预测的小组安静做好,等待汇报。

师:我来请问下先倒水——蜂蜜——油小组是如何预测的?
生汇报。

老师就不再一一询问了,待会我再请最得最快最好的小组上台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

5.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生说(①严格按照自己预测的顺序倾倒液体到空杯中;
②倾倒液体时要缓慢沿着杯壁倾倒,防止液体飞溅(演示)
③倾倒后将杯子放置桌上静置观察现象。

④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⑤倒完的空杯子不要叠在一起,分别放置在托盘中。

⑥实验后要收拾好桌面,保持整洁。

6.各小组实验。

7.汇报:按照不同的实验方案汇报结果。

8.提问:得出什么结论?(生:都是油在上,蜂蜜在下,水杂中间)
9.小结:我们发现无论按哪种顺序往水中倒入液体,都是油在水的上面,蜂蜜在水的下面。

这说明了油和蜂蜜在水里的沉浮现象与倾倒的顺序无关。

(板书)
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跟物体的轻重有关(密度大小有关),轻的总是会浮在上面,重的总是会沉在水里。

(四)拓展提升:
1.同学们,你们有没发现你们也是小小调酒师啦。

请小组长举起你们手上的这杯液体吧!像什么呢?
生:鸡尾酒(我们根据他们的颜色把他们取名为三色酒怎么样?)
学到这里,你们能不能猜想下彩虹酒是怎么制作的呢?
生:就像油浮在上面,蜂蜜浮在下面一样,七种颜色的酒在同一个杯子里发生了分层现象,然后调酒师再一层一层的把他们分出来。

是不是真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视频,揭晓这个秘密。

你们想不想也当一回小小调酒师呀?请你们自己再把这杯“三色酒”分别分回到原来的杯子里?做得到吗?
提问: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汇报:缓慢,看清楚分层位置,倒完一层马上停止。

师:同学们,你们成功了吗?举起你们杯子吧。

老师都好想跟你们干杯了,各个都是厉害的小小调酒师。

2.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能否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呢?学生谈收获。

3.师小结:同学们,把液体倒入水里虽然很简单的一个动作,但是确蕴含了很多科学道理,善于发现和应用的人就像那位调酒师一样,可以变换出漂亮的彩虹酒招揽客人,希望同学能像他一样,利用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关于本节课我们还有知识,就交给我们的许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研究了。

4.作业布置: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买一些不同颜色的饮料为家人做一杯“鸡尾酒”。

五、板书设计:
把液体倒进水里
油在水中浮(轻)
蜂蜜在水中沉(重)
与倾倒的顺序无关
附实验记录单:
把液体倒进水里
组别:

论: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