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中共中央党校谢春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辅导

中共中央党校谢春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辅导

中共中央党校谢春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考博参考书-考博笔记资料-考博辅导一、专业的设置谢春涛老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谢老师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对于这方面造诣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这一个方向属于中共党史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谢老师。

二、导师介绍谢春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主任。

谢春涛,男,1963年2月生,山东省临沭县人。

1978年至1988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有《大跃进狂澜》和《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等专著,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转折中国——1976—1982》、《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中国城镇化:亿万农民进城的故事》、《向毛泽东学习》、《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

三、参考书目中共党史:1、郭德宏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一、二、三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朱乔森、李玲玉、柳建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5、赵曜等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6、金春明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7、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9、《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10、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
2.矛盾与辩证法
3.唯物论和唯心论
4.价值规律和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经济规律
5.社会形态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人民出版社)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总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的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和路径选择
参考书目:《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出版社)
三、中国革命史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中国革命史的基本特征
2.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伟大变革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参考书目:《中国革命史》(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1.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2.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3.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行为和国际组织
4.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发展问题
参考书目:《国际政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关系学》(人民出版社)
以上是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供广大考生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2012级研究生专用,36课时,按12周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要求4.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进步旗帜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点。

本讲参考书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第1—1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公务员必备参考书目

公务员必备参考书目

公务员必备参考书目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重要的选拔制度,它要求政府机关选拔和录用合格的人才。

参加公务员考试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而书籍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选择适合的参考书目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公务员必备的参考书目,希望能为您的备考之路提供一些帮助。

一、行政管理类书目1.《行政法学》:行政法学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掌握行政法制度和规范对于理解和应用行政管理非常重要。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行政法的理论与实践,适合公务员备考使用。

2.《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公共组织的运作、决策和管理等内容。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供公务员备考参考。

二、政治理论类书目1.《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的历程,是公务员备考政治理论的重要参考书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宪法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基本要求,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基本法律和制度,对于公务员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三、时事政治类书目1.《新闻大事记》:政治考试中经常出现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关的题目,这本书详细梳理了近年来的重大新闻事件,对于备考过程中了解时事政治和历史背景非常有帮助。

2.《解读中国》:中国是一个复杂而又独特的国家,对于公务员来说,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从多个方面对中国进行解读,是公务员备考的重要参考书目。

四、经济管理类书目1.《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是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之一,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对于解答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备考经济管理类科目的必备书籍。

2.《公共财政学》:公共财政学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管理类的重要科目,了解财政管理和预算编制原则对于备考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综合介绍了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适合公务员备考使用。

中国政法思政教育参考书

中国政法思政教育参考书

中国政法思政教育参考书
政法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精神和政治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中国政法思政教育的参考书目,供您参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作者:何兆武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4.《法治中国建设论丛》
•作者:陆文山、高凤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5.《中国法制史》
•作者:张志安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6.《宪法学》
•作者:李运华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7.《中国政治制度与法治建设》
•作者:张培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9.《中共党史》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0.《中国政法大学精品教材·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职业道德》
•作者:李涛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以上书目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政法思政教育的重要参考书目。

请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选择适当的教材。

同时,由于出版物和课程更新迅速,建议随时关注最新的政法思政教育研究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笔记

1、为什么仍然要继续学习这门课:《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高等教育的宗旨决定的《2》这是由这门课的内容所决定的,学习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步骤2、学习方法和形式3、参考书目:十八大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件第二课思考题1、现时代的本质特征及其表现2、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背景、内容、联系实际、实践途径当代中国与世界一、何为现时代?以今天的世界格局,国际态势来划分:两极格局以科技革命的广度和深度来划分:电气时代以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为依据:两河时代以某种政策的实施,以国家元首的名字来划分:划分标准在并存的各种社会制度中,哪种社会制度、社会阶级决定和影响着时代的内容二、现时代的本质特征及其表现本质特征:地球上两种主要社会制度并存、竞争、联系、制约、借鉴、扬弃。

两者比优越性,比吸引力,比谁在历史的选择中取得最后胜利表现:(五大范畴)1、当今世界形成了两种制度、三类国家和多种关系。

三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多种关系:东东关系,西西关系,南南关系,南北关系,东西关系2、由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引起的社会大变动八大高新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空间、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管理科学技术3、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国家不断调整某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这种调整的前提:不为危及根本制度,调整的动因:国际国内各种因素交互作用。

调整的方法:凭借自己在物力、财力、科技力量的优势,调整的范围:在生产关系中的分配领域,而不是所有制领域;是上层建筑的思想方面而不是政权方面;调整的目的:缓和各阶级间的矛盾,为求得保持长期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在同社会主义制度的较量中占据上风4、两种主要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发生着深刻而微妙的变化5、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着重大变革:1)再平衡趋势,失衡的表现是美国的储蓄率太低,中国的储蓄率太高;2)再工业化趋势3)低碳经济趋势;4)创意产生趋势;5)产业融合趋势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提出背景:十七大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为什么提出和平发展之路?当今中国发生的变化,当今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9月6日一、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衰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七、当代资本主义和国外社会主义参考书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杨世高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顾海良主编理论诉求与阶级立场理论诉求: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六无”社会无私有制无市场无商品无货币无阶级无政治革命战略的两重线索和三次变奏两重线索:客观的物质条件主观的历史能动性三次变奏:青年时期——强调主观条件而非现实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年时期——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认为必须先资本主义化,然后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晚年时期——???10月18日苏联模式的五种前途继续革命模式朝鲜模式中国模式俄罗斯模式匈牙利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考书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考书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考书目(20部、篇)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学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3.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人民出版社,2012;4.宣兆凯、韩震:《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演变趋势》,人民出版社,2011;5.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杨义:《身边的感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7.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石刚、李丽娜:《核心价值面面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0.孙伟平:《价值哲学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1.何锡荣,曹泳鑫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价值观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2.周中之、石书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14.程恩富、刘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6);15.韩震:《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高校理论战线》,2012(4);16.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个深层次问题探析》,《科学社会主义》,2010(5);17.佘双好:《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1(6);18.黄蓉生:《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李培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探索》,《科学社会主义》,2009(5);20.张利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11。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罗伊•麦德维杰夫著,王晓玉,姚强译.苏联的最后一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

◆(美)傅高义著,冯克利译.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九州出版社,2013.1。

◆(美)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译,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10。

◆郭文亮,杨菲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9。

◆余英时.文化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4。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学习出版社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于幼军,黎元江著,社会主义500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6。

◆(美)斯蒂格利茨著,周立群,韩亮,于文波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重庆出版社,2011年版。

◆(美)贝尔著,严蓓雯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人民出版社,2010.1。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1。

◆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版。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年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译. 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
◆(美)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6.8。

◆Jared Diamond.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Penguin Group(USA) ,2006.1
◆(俄)米·谢·戈尔巴乔夫著.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

◆(美)麦克法夸尔,(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