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的概念

视听语言的概念
视听语言的概念

1.视听语言的概念:视听语言是视听艺术特有的传播媒介,是一种独特的表意

指示体系。它包含了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诸种语言元素及其运用手段、技巧、法则,它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实现交流传播活动,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2.克里斯丁?麦茨依据索绪尔的语言概念考察电影语言,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四

大差异:第一,电影语言不是一种交流手段,银幕和和观众之间不存在双向交流,因此电影是一种表意系统。第二,电影语言与天然语言的内部组织不同。天然语言中字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是任何的和约定俗成的,而电影中影像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却是以“类似性原则”为基础的。第三,天然语言的双层分节结构使它的字词、语素、音素等层次中成分具有“离散性”,而且基本离散单元可以确定,而电影语言中找不到这类基本的离散性单元成分。第四,电影的基本单元不是离散性的,而是连续性的,这将使电影表达面的分层切分无法进行。

3.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类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单个镜头严格说来不是

真正的组合段,而是构成另外七个组合段的组成部分。单个镜头表现一个完整的情节片段,其中有些是自主性的,有些不是。.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平行组合段即平行蒙太奇序列,它聚拢两个或多个交替出现主题,但未赋予两个主题间以任何准确的时空关系。.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在诸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有如括号之中诸字词之间的那种关系。.时序性描述组合段:在影片能指层面上显示连续形象的事实间的时间关系,但画面为电影“描述”

而非电影“叙事”。影像的连续性不与电影虚构世界中的连续性对应。.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交替组合段即交替蒙太奇,它表现两个或三个事件系列,在每一序列中时间关系均为联系的,但在几个当成整体看的系列之间其时间关系是同时性的。.时序性直线叙事场景:直线性组合段是指单一的连续影像序列把一切行动串连在一起。.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断:事实的时序是非连续性的,但其非连续性是有组织的。.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这种非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是无组织的、散乱的。影像序列中往往出现与情节无直接关系的因素。

4.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

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同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

5.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在声画对位

中,又包括了声画平行和声画对立两种形态。声画平行又称声画并置,即视听信息指向各自发展,互不干扰,往往构成相加的信息关系。声画对立即声画对比,视听信息指向完全相反,镜头内的声音与画面本身构成一种张力,使观众感受到单独的声音和画面都未能体现的复杂信息。

6.叙事蒙太奇(.):以叙述事件、展开情节为目的。包含四种蒙太奇形式:平

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连续性蒙太奇。.平行蒙太奇:将不同空间和不同(或相同)时间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对独立的情节线,置放在一个统一的叙事结构中,实施分头叙述、并列表现的蒙太奇形式。.交叉蒙太奇: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彼此密切关联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频繁交替叙事的蒙太奇形式。.重复蒙太奇:相同或相似的镜头场面在影视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蒙太奇形式。.连续性蒙太奇: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沿着主要事件线索进行连续叙事的蒙太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朴素自然、平实流畅,有利于保持或营造浓郁的生活气息。

7.平行蒙太奇包含的结构形式(填空):前进式(由远而近的结构顺序)、后退

式(由近而远的结构顺序)、回环式(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或与之相反)等结构形式。

8.表现蒙太奇:通过并列镜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关联、对比等,来激发观众思

考和联想,达到抒发感情、传递思想的目的。包含五种蒙太奇形式:抒情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里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抒情蒙太奇:让?米特里曾指出:抒情蒙太奇的本意既是叙述故事,也是绘声绘色的渲染,而且更偏重于后者。.对比蒙太奇:通过镜头并列构成镜头与场面之间的对比关系,借此来表现对抗、冲突等主题。.心理蒙太奇:将体现人物心理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进行有机穿插、组接,描绘出人物梦境、幻觉、想象、回忆等心理。是人物心理展示的重要手段。.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产生类比的效果,从而实现含蓄表达创作者寓意的目的。.理性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创立的一种蒙太奇形式,通过镜头对列使貌似不相关的镜头之间构成某种关系,从而产生某种抽象的思想含义。

9.“视觉滞留”原理(填空):年,比利时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证实了

人眼“视觉滞留”原理:当人们看到某一事物之后,即使眼前的物体被移走,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视听语言的概念 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 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 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 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 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二、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 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 系的问题。主要包括: 1、视听元素(画面和声音) 2、声画叙述规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声画关系处理)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1、“多重假定的真实” 第一重假定性一一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一一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第三重假定性一一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笫四重假定性一一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 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2、独特的时空结构 A、独特的影像世界 B、独特的时间结构一一非连续的连续性

C、独特的空间结构一一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A、定义 蒙太奇Montage,它来自法语的MONTER,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义是 装配、构成\组装的意思。我们把这个术语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来,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 和程序把镜头组接起来,构成发生质的飞跃的完整的影视艺术作品。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原理 “库里肖夫效应” 普多夫金试验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叙述性蒙太奇 b、表现性蒙太奇 c、平行蒙太奇 d、交义蒙太奇 e、复现蒙太奇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f、对比蒙太奇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下面名词中选5个)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着,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18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19主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20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21布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22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23轴线: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视听语言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的大小是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的,电影技术的发展又使它同时取决于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一般来讲,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为标准,将景别划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意义 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一、概念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汇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景深是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即所表现的分置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的空间范围。 大景深镜头是全景镜头的一种形式,画面由一系列的景别组成,即含不同景别人物的镜头。这种技术可以同时捕捉由近及远的不同人物,一个画面中包括特写、中景、全景,对于塑造空间的连续性展示和人物微妙关系有很好的表现力。 一、角度的意义 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的关系 垂直高度的角度——俯角、仰角、平角

水平方向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不同角度的摄影,会使主体呈现的面积大小,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前后景物的透视关系不同。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五、构图规则 (一)对比 1.色彩对比 2.光线明暗对比 3.线条对比 4.运动方向对比 5.动静对比 (二)均衡 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深浅、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 三)对称 画面结构上下、左右视觉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对称的形式。给人稳定、安定、庄严和谐的感受,但也会形成压抑、没有生趣的气氛。

视听语言(包含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视听语言 主要从光线、色彩、构图、蒙太奇、长镜头、声音、镜头的运动、景别、镜头的角度等方面记录 景别(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大远景 含义: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表现广阔深远景象的电影画面。 功能:1.开篇时,展现宏大的空间环境,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用来烘托整个影片的氛围,表现规模宏大的人物活动。 2.结尾时,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离情节的视觉感受,给观众 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3.显示人物的渺小,展示人物的处境。 常用于史诗电影中,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全景(描述性、客观性) 含义:拍摄人物全身形象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介绍场景。 中景(叙事性) 含义:拍摄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局部环境的电影镜头。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交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景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 近景 含义: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人物上,通过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

2.物体局部上,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 染观众情绪 特写 含义:拍摄人物脸部或者放大物体某个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突出、强调 2.展示人物的心灵景观(世界) 3.象征意义 特写展示事物关键部分或细节,特写镜头强化细节与特征的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复力度;特写在表达复杂的整体行为动作时,常用局部的特写镜头表现动作的细节并结合全景画面表现整体行为。 角度(鸟瞰角度、俯角、平视角度、仰角、倾斜角度) 鸟瞰角度 含义: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 作用:观众站在神的角度,镜头下的人物更显卑微与无助。 空中的俯拍镜头给人以辽阔的感受。在战争片中会大量采用,鸟瞰整个战场,展现酷烈又壮观的场面。 俯角 含义:自上而下拍摄主体,使被摄体显的渺小和赢弱 作用: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可以吞噬角色,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与卑微。 平视角度 含义:摄影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拍摄。 作用:客观、中性,让观众自己做判断

视听语言的概念

1.视听语言的概念:视听语言是视听艺术特有的传播媒介,是一种独特的表意 指示体系。它包含了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诸种语言元素及其运用手段、技巧、法则,它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实现交流传播活动,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2.克里斯丁?麦茨依据索绪尔的语言概念考察电影语言,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四 大差异:第一,电影语言不是一种交流手段,银幕和和观众之间不存在双向交流,因此电影是一种表意系统。第二,电影语言与天然语言的内部组织不同。天然语言中字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是任何的和约定俗成的,而电影中影像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却是以“类似性原则”为基础的。第三,天然语言的双层分节结构使它的字词、语素、音素等层次中成分具有“离散性”,而且基本离散单元可以确定,而电影语言中找不到这类基本的离散性单元成分。第四,电影的基本单元不是离散性的,而是连续性的,这将使电影表达面的分层切分无法进行。 3.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类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单个镜头严格说来不是 真正的组合段,而是构成另外七个组合段的组成部分。单个镜头表现一个完整的情节片段,其中有些是自主性的,有些不是。.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平行组合段即平行蒙太奇序列,它聚拢两个或多个交替出现主题,但未赋予两个主题间以任何准确的时空关系。.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在诸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有如括号之中诸字词之间的那种关系。.时序性描述组合段:在影片能指层面上显示连续形象的事实间的时间关系,但画面为电影“描述” 而非电影“叙事”。影像的连续性不与电影虚构世界中的连续性对应。.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交替组合段即交替蒙太奇,它表现两个或三个事件系列,在每一序列中时间关系均为联系的,但在几个当成整体看的系列之间其时间关系是同时性的。.时序性直线叙事场景:直线性组合段是指单一的连续影像序列把一切行动串连在一起。.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断:事实的时序是非连续性的,但其非连续性是有组织的。.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这种非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是无组织的、散乱的。影像序列中往往出现与情节无直接关系的因素。 4.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 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同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 5.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在声画对位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讲师:方刚亮 Feb.21th, 2000 第一讲视听语言的形成史 视听语言=蒙太奇(镜头、剪接) 电影:1、是造型和叙事2、是空间和时间 视听语言是以上两点的形式 一、单镜头时期 1889 乔治?伊斯曼50英尺/ 1895 卢米埃尔技术主义——爱迪生 基本特征: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事件;4、全部是单镜头。 电影的最大特征:记实性(人为的参与降到最低——选择) 二、戏剧性分镜头的时期 梅里爱1896 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 镜头分切(技术上的失误)/ 电影特技 基本特征: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倒放、叠化)/ 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假定性;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场、分镜头;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 依靠外来的艺术形式创造审美——“表现美学”——二十年代高潮《卡里加里博士》、《水手奎赖尔》;5、有系统地把绝大部分舞台的东西搬到银幕上来(剧本、演员、化妆、布景、分场、分幕、字幕);6、开始商业操作;7、电影的另一大特征出现:假定性和故事性(不是事件) 三、电影的结构方式出现 1904 鲍特《火车大劫案》分场景十四场戏出现了分镜头、特写 特征:1、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2、平行蒙太奇;3、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 四、完整的视觉语言的形成 格里菲斯出现系统的镜头《一个国家的诞生》制作10万美元、12本、1200多镜头(中国现今故事片9本600-800镜头) 特征:1、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把戏剧化的矛盾因素融入到平行中)/ “最后一分钟营救”——最电影化的一种手段/ 《党同伐异》;2、景别作为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广泛而交叉使用);3、社会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一个国家的诞生》种族歧视电影的本体(文本)与泛文本/ 泛文本——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哲学、政治、经济等;4、哲学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党同伐异》/ 传达理念的方式比较机械和理性、对概念的抽象理解、情感的介入 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1、普多夫金:结构性剪辑(抒情、渲染)把格里菲斯的分镜头理论系统化,并加入抒情蒙太奇,更注重叙事和情节的渲染/ 《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2、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纯粹技巧方式提出蒙太奇概念 六、未来电影语言倾向 1、视听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和技术密不可分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视听语言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BY浔不见觅 在观看影片之前,我还没有思考好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它,课堂上曾经看过一小段片段,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角度挺有意思的,从电影一开始夸张地仰拍毛主席像就可以出来。而色彩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的表意元素,因为兼学Photoshop,所以对色彩的基本特性——色相、纯度、明度都还算有一定了解。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从色彩的角度分析画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从题目就可以感受到影片迸发的色彩。影片开头,大片的军绿服装、彩色带子以及红色大鼓强烈地展现出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在2:40,马小军的父亲要远离家乡当兵,大片大片枯黄的草表现出一种离别的肃杀与萧瑟,以及那一架架军绿色的飞机点明去意。来送别的人大多穿着主色为白、灰、深蓝的衣服,十分朴素。7:07几个主角骑车游荡,背景是湛蓝的天和土瓦墙,营造出一种自由与青春的气息。 整部电影表述的事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的青春,色彩基调是暖色调,大多是由太阳光、低瓦数泛黄的白炽灯营造出来的。在12:10,昏黄的暖色灯光下,男主逃课回家撬锁,饱满的汗珠在黄色灯光下尤其明显,给人以一种闷热的感觉。而在41分左右,同样昏黄偏黑的路灯下,男主一砖头打破别人的头,流出暗红的血,这时候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恐慌与害怕、暴力等等。在暖色调下也有热闹的氛围,59分左右,约的群架没有打起来,双方握手言和到餐厅喝酒,以红色黄色为背景色,衬托热烈的氛围。有一场戏是米兰在洗头,阳光充足的房间,连水都让人觉得舒服,借暖色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还有一幕让我影响深刻的画面是在1:41:00左右,昏黄的灯光下摆满了燃烧的蜡烛,更添了黄色的氛围,几个男生滑稽地跳着四小天鹅的舞曲,而不同的是,米兰和刘忆苦跳起了正经的双人舞,在热情中也包含了男主角的嫉妒。 除了暖色基调外,还有几幕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在1:29:00左右,男主出

从光线和色彩角度分析

从光线和色彩角度分析《末代皇帝》 光线 每一部影片当中都包涵着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这两种光源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是影片必备的要素。这部影片主要采用散色光,即是软光,不管是当皇帝之时,还是清朝彻底灭亡沦落监狱之时。整部画面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软光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觉,同时不可忽略的,在这柔和的光线中,我们看不出任何的感情色彩,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却让这部纪实性质的影片大大提高其可信度。 在室外的拍摄主要是采用太阳光源,但是一直都没有太过强烈的光线。溥仪身处紫禁城,虽然有非常多的限制,但是他有一个疼他的嬷嬷,有很多顺着他的太监,臣子,他的童年无疑也是幸福的。在影片中,很多的使用了侧光,加深了空间的深度感和立体感。然而,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影片最后面,被释放的溥仪重新回去紫禁城,只是这一次不是以一个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带着回忆,重新坐上龙椅,那时候的光线,不乱是投在龙椅上的,还是投在溥仪脸上的,都那么的耀眼,忽然的那人觉得有些迷人,那是辉煌的所在,只是那份辉煌将不再重新,那座金碧的宫殿,从此都只会是作为一个观光景点的存在。没有政治因素,只是在溥仪的眼中,那曾经是权力的象征,坐在上面的日子是他一生当中最风光的日子。 光线的主要作用是曝光作用、造型作用、构图作用还有戏剧作用。在影片当中,突出皇后的时候,将人工光源与自认光源相结合,主光的使用外加辅光的使用,使得皇后柔美之美得以塑造。不管是室内布

光还是室外布光,整部影片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色彩 在《末代皇帝》这部影片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回忆部分都采取彩色的影调,而在现状中却采取黑白影调,这跟我们所见的电影影调有所不同。从一个侧面来说,这表达了溥仪地位的变化,过去,不管是清末,还是伪满政府时代,不管手中的权力大小,他都以一个皇帝的身份生活着,顶着这顶辉煌的帽子,当然也有着属于皇帝的光彩。 在监狱的那段,一直是以黑白影调出现的在体现即使的性质的同时,也表现了溥仪对于清政府灭亡,自己身处监狱无法解脱的现实的无可奈何。影片中,溥仪在监狱生活的大部分是在拍摄被审问对的过程,以及对于溥仪改变自己被照顾被谦让的过程。 色彩是视听语言中另一个重要的表意元素。这部影片的色彩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溥仪在监狱的现状,主要以黑白灰为主。第二部分是溥仪对于自己当皇帝时代的生活的回忆以及最后一小段落溥仪关押十年之后被释放回到紫禁城的场景,没有贯穿整段的颜色,但是却是以彩色为主的。可以说,监狱的那段时间,对于溥仪来说,是一段折磨,是有些不见天日的,总有些许黑暗的成分,因此整个场景都是冷色调的。但是在溥仪的回忆里,所有画面都是彩色的,那是他的辉煌时刻。虽然有着诸多的限制,但是至少是相对自由的,因此,以暖色调贯穿全部的回忆。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溥仪进过劳动思想改造和意思形态方面的教育得以特赦之后回到紫禁城的场景。那段影片是彩色的,金黄的颜色似乎在诉说过去的辉煌暖色调的格局贯穿

视听语言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第一章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概论 什么是视听语言: 一、视听语言的基本结构 二、视听语言的概念 三、视听语言的发展 四、视听语言的功能 五、视听语言的特点 视听语言的结构: 语言 音义结合体序列 上层 底层音位、音节语言符号的形式部分 视听语言 画音义结合体序列 上层 底层画面、音响影视语言符号的形式部分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手段,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1、视听语言的发展 视听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和电影是同一的 “电影是一种商业、一门艺术、一门语言、一种存在” ——马塞尔-马尔丹(法)

贡献: 1、综合了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各自对电影的探索,创造了“拍摄生活中的戏剧”为特征的新电影美学 2、创造了电影的剪辑技巧,发展了平行蒙太奇 卢米埃尔兄弟 梅里爱 (拍摄生活中的场景) (拍摄舞台上的故事) 格里菲斯第一次原始综合 (用摄影机拍摄生活中的故事,并创立了平行蒙太奇的电影语言)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创建蒙太奇理论 好莱坞将蒙太奇大规模用于故事电影 并创立了电影工业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为打破好莱坞的梦幻工厂 把摄影机搬到大街上,对准普通人 巴赞提出电影本体问题 新浪潮、作家电影心理电影 等进一步探索电影语言

视听语言的创造和发展是由少数人(编剧、导演)进行的,而多数人(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在接受中逐渐熟悉和掌握 叙述 议论 说明 抒情 虚构 将人的经历,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用各种表意语言传送出去的一种表意形态。 电影语言的叙述可以完美地完成导演与观众之间的沟通 电影语言的叙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电影语言的叙述是心理平衡的健康通道 借助于各种表意语言并运用逻辑论证,显示语言使用主体对自然或人事进行评判并最终表现表意主体或爱或憎的态度倾向的表意形态 以精洁准确的语言阐释事物和事理的表意类型。 利用多种表意语言传达人类内心情感交流的过程及结果。 内含某种理想性的情结而采用自由联想方式,组成超越实在的传播结构,以传达内心情意信息的表达方式 虚构是对视听语言有独特意义的重要功能之一。 1、视听语言是一种信息沟通中的依赖类似性编码原则的符号编码方法 2、视听语言是复现、展示影像的中介环节 3、视听语言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 1、画面分镜头台本的绝对控制性 2、摄影机的假定性和摄影机表现的创造性 一、按视听语言语法系统来划分 二、按传播系统来划分 (1)实验动画片(2)叙事动画片 (1)影院动画片(2)电视动画片

视听语言(1)

视听语言(感性语言概念)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包括影 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 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 视听语言 英文名称:Audio-visual language 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视听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随着着这门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比如,谷克多认为“电影是运用画面写的书法”,而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名型,修辞,语型变化,省略,规律和语法”,爱普斯坦人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综合这些理论,我们认为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完整概念 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 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 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应用 编辑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有文化的人或者说读书人更爱一种曲折,一种东方的、儒教的委婉。这一点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着西方的视听语言在语境的营造上同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比方说西方可能更注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而中国人可能更喜欢故事本身,也就是更关注镜头呈现出的情节。所以,中国的视觉是有寓意的影象,深刻的,而且其深刻性必须完全育于故事中,绝对不是直白和热烈。否则很可能被有知识和思想的人士指斥为庸俗和无聊。这是中国特色的欣赏文化,不追求感官而要求思维。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的衰变,这种欣赏文化也开始转变--好莱坞的标准成了世界的标准。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语法,这个是相通的,因为人的生理结构是相似的。

电影学院视听语言笔记

电影学院视听语言笔记 视听语言 第一讲视听语言的形成史 视听语言=蒙太奇(镜头、剪接) 电影:1、是造型和叙事 2、是空间和时间 视听语言是以上两点的形式 一、单镜头时期 1889 乔治?伊斯曼 50英尺 / 1895 卢米埃尔技术主义——爱迪生 基本特征: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事件;4、全部是单镜头。电影的最大特征:记实性(人为的参与降到最低——选择) 二、戏剧性分镜头的时期 梅里爱 1896 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 / 镜头分切(技术上的失误) / 电影特技 基本特征: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倒放、叠化) / 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假定性;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场、分镜头;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 依靠外来的艺术形式创造审美——“表现美学”——二十年代GC 《卡里加里博士》、《水手奎赖尔》;5、有系统地把绝大部分舞台的东西搬到银幕上来(剧本、演员、化妆、布景、分场、分幕、字幕);6、开始商业操作; 7、电影的另一大特征出现:假定性和故事性(不是事件) 三、电影的结构方式出现 1904 鲍特《火车大劫案》分场景十四场戏出现了分镜头、特写 特征:1、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2、平行蒙太奇;3、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 四、完整的视觉语言的形成 格里菲斯出现系统的镜头《一个国家的诞生》制作10万美元、12本、1200 多镜头(中国现今故事片 9本 600-800镜头) 特征:1、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把戏剧化的矛盾因素融入到平行中) / “最后一分钟营救”——最电影化的一种手段 / 《党同伐异》;2、景别作为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广泛而交叉使用);3、社会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一个国家的诞生》种族歧视电影的本体(文本)与泛文本 / 泛文本——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哲学、政治、经济等;4、哲学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党同伐异》 / 传达理念的方式比较机械和理性、对概念的抽象理解、情感的介入 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1、普多夫金:结构性剪辑(抒情、渲染)把格里菲斯的分镜头理论系统化,并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 ?马尔丹讲: 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 内被感光的胶片; 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①、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②、景别:远全中近特 ?③、角度:俯仰平 ?④、运动:推拉摇移跟 ?⑤、照明:三点布光 ?⑥、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 ?①、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②、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黄金分割 ?③、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则原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 ?则原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①、主体不要居中 ?“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⑩、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二、主题服务原则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例如《黄土地》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三、变化原则 ?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 ?着眼于整部影片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一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远景: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范围的广阔恢宏感。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一、视听语言的形成史 视听语言的形成史跟早期电影史基本上是相同的 视觉暂留原理: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另:似动现象 摄影术:达盖尔照相法”爱德华·幕布里奇马莱“摄影枪”爱迪生“活动照相” 放映术:1888年爱米尔·雷诺的“光学影戏机” 1894年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二、视听语言与蒙太奇的关系 视听语言概念的来源:来源于蒙太奇,最初也就叫蒙太奇,后来改叫为视听语言。 蒙太奇的概念:蒙太奇是苏联电影学派早期创始人,诸如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提出的一个概念。就其概念而言,我们称之为广义蒙太奇概念,也就是所有具有电影特点的都被称之为蒙太奇,即电影独特表现方式的总和。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中的蒙太奇:从镜头的内容和形式、镜头拍摄方式和剪接方式到声画关系,甚至于剧作当中的电影叙述方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都被包含在内。 蒙太奇被用来专指像苏联电影当中所出现的,借用平行、交叉、对比、隐喻、象征等等手段构成非叙事性段落。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之外: 美国:把镜头的组接一般地称为剪接。 法国:蒙太奇就是剪接。 三、视听语言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1 定义: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 2 视听元素:

镜头:即电影视听的最小单位,亦即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录下来的连续声画过程。视听的最基本元素即是声音和画面。 3 视听叙述原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处理声画关系 4 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系,同时还要进行一些视听语言的分类研究、划分段落类型以及在一些典型场面当中的规律。 5 视听语言的理论研究: 蒙太奇理论、长镜头理论、符号学理论 四、研究视听语言的方法 马塞尔·马尔丹“电影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语言,又是一种产业……” 电影是大众传媒:视听语言是符号编码系统 电影是文化:视听语言是文化现象 电影是艺术:视听语言是艺术创作手段 五、视听语言与大众传媒 1 大众传媒功能: 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一般社会功能(艺术审美) 2 传播模式 信息←→作者←→编码←→传输←→ 媒介 信息←→读者←→解码←→传输←→ 六、视听语言与文化 1 现代文化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②视听语言是表现和描写现代性的文化 2 视听文化①文字文化与视听文化:语言思维与形象思维②视听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 3 俗文化 七、视听语言与艺术 1 商业艺术 2 群体艺术 3 技术艺术 第二章镜头的内容 一、镜头的内容 1 镜头内容的定义: 指摄影机从开始到停止下来的胶片或磁带所包含的声音和画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视听语言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视听语言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阳光灿烂的日子》色彩分析 BY浔不见觅 在观看影片之前,我还没有思考好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它,课堂上曾经看过一小段片段,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摄角度挺有意思的,从电影一开始夸张地仰拍毛主席像就可以出来。而色彩是视听语言中的重要的表意元素,因为兼学Photoshop,所以对色彩的基本特性——色相、纯度、明度都还算有一定了解。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从色彩的角度分析画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从题目就可以感受到影片迸发的色彩。影片开头,大片的军绿服装、彩色带子以及红色大鼓强烈地展现出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在2:40,马小军的父亲要远离家乡当兵,大片大片枯黄的草表现出一种离别的肃杀与萧瑟,以及那一架架军绿色的飞机点明去意。来送别的人大多穿着主色为白、灰、深蓝的衣服,十分朴素。7:07几个主角骑车游荡,背景是湛蓝的天和土瓦墙,营造出一种自由与青春的气息。 整部电影表述的事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的青春,色彩基调是暖色调,大多是由太阳光、低瓦数泛黄的白炽灯营造出来的。在12:10,昏黄的暖色灯光下,男主逃课回家撬锁,饱满的汗珠在黄色灯光下尤其明显,给人以一种闷热的感觉。而在41分左右,同样昏黄偏黑的路灯下,男主一砖头打破别人的头,流出暗红的血,这时候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恐慌与害怕、暴力等等。在暖色调下也有热闹的氛围,59分左右,约的群架没有打起来,双方握手言和到餐厅喝酒,以红色黄色为背景色,衬托热烈的氛围。有一场戏是米兰在洗头,阳光充足的房间,连水都让人觉得舒服,借暖色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还有一幕让我影响深刻的画面是在1:41:00左右,昏黄的灯光下摆满了燃烧的蜡烛,更添了黄色的氛围,几个男生滑稽地跳着四小天鹅的舞曲,而不同的是,米兰和刘忆苦跳起了正经的双人舞,在热情中也包含了男主角的嫉妒。 除了暖色基调外,还有几幕以冷色调为主的画面,在1:29:00左右,男主出门寻找同伴看电影,画面以蓝色偏黑的冷调为主,表现出男主心底的孤独。1:56:00左右,雨夜,同样是蓝色冷调,男主摔车,疯狂地呼喊女主,一道道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第一章基础概念 第一节景别与构图 景别:画面的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景别是一种最重要的最外在的视觉语言形式。 景别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1.景别的强制性 是指摄影者和剪辑者对客观世界和观众的双重强制,对景,对人取景范围的强制性。叫人看什么就看什么的强制性。 2.距离与景别 1)首先表现在直接影响画面间的景别及其内容含量 2)其次通过改变距离和换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获得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结构以至能改变画面内容含义。 景别的五分法。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 作用:被摄主体只占用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位于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 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 1.展现场景全貌 2.场景段落的总角度,具有定位的作用 3.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4.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 5.场景段落的开始或结尾镜头 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 1.以描写为主,兼顾叙述和描写双重功能的构图景别 2.在叙事作品中,中景多用于展开情节,能完美地显示人物手势动作和面部情绪,可以清楚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特定关系。有利于表现人物间的感情交流,展开故事和矛盾冲突。 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1.一般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2.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面的主导位置 3.人物的细微神态动作成为表现的主要部分,通过神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中近景 1.介于中景与近景之间,一般对主体人物的取景到腰部以上。 2.近景和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的物体或人物表情。暗示物

体或人物表情的意义。 特写:局部以上被摄对象细节 特写镜头是将演员细微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强调出来,因而增加其重要性。常具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则更进一步,甚至只表现某人的局部,具有极强的渗透力,直接影响暗示观众心理。 1.展现人物神情,揭示内心世界 2.表现人体某一部位和突出物体的细部特征 3.戏剧转场 4.表现动作,突出视觉冲击力 5.引起节奏上的变化 6.特写镜头的残缺不完整,给观众提供了想象空间 7.具有强迫性的指向作用,有效约束了观众的注意力。 景深与焦距 1.短焦镜头(广角镜头) 焦距35mm的是短焦镜头 短焦镜头使拍摄空间的范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特点,夸张了前景 和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 优点:有利于在较近距离拍摄全景,远景,展示大范围景物全貌和大环境有利于展现主体环境氛围 有利于画面内容信息含量 有利于近距离抢拍 2.中焦镜头 35mm-50mm 这种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视觉透视感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 3.长焦镜头50mm-250mm的镜头 这种焦距镜头把空间的纵深感压缩,前景后景的距离被填平,背景虚化, 长焦镜头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也适合让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 4.大景深镜头 又称为深焦距全景深 由远及近被摄景物在画面中表现为全部清晰的影像,为扩大前后的纵深清 晰度,常用短焦镜头结合其他条件产生大景深效果。 景别的意义: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说明】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视听语言是电影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器官,用声音和影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交际与传播。《视听语言》这门课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镜头组接及声画结构的技巧和理论,掌握视听语言基础知识,建立正确的电影思维方式,并培养其鉴赏、分析影片的能力。 教材选用依据: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视听语言》。这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较为完整介绍电影视听语言的教材。 教法:《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中考虑选取中外经典影片中出色运用视听语言的影片作为范例,进行分析鉴赏,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把握与运用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 【本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概括了解电影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并掌握鉴赏影片的正确方法。 内容要点:1、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 2、音乐、音响、语言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8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电影中的声音元素有哪些? 2、电影中的视觉元素有哪些?

第二章影片《城南旧事》赏析 教学目的:通过赏析影片使学生了解电影《城南旧事》的视听语言的特色,掌握声音这一元素在电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内容要点:1、音乐、音响的重要功能 2、了解“艺术重复”技巧及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城南旧事》的总体风格是什么? 2、《城南旧事》在视听语言方面有怎样的特色? 3、《城南旧事》的民族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影片《活着》赏析 教学目的:通过赏析影片,使学生了解电影《活着》的视听语言的特色,并进一步理解色彩对于表达影片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内容要点:1、从音乐、音响设计入手,体味音乐对于奠定影片基调所起的作用。 2、影片中皮影戏道具的使用,对于结构电影全篇、推动情节发展所 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举例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6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皮影戏对影片的创作起了何种作用? 2、试谈婚礼那场戏中色彩的运用有何特色? 3、思考影片的主题。

视听语言知识点

一:视听语言 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音画关系。 视听语言的特性: 1.视听语言是一种信息沟通中的符号编码方法 2.视听语言是复现、展示影像的中介环节 3.试听语言有场景、灯光、音乐、色彩等元素构成 4.视听语言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 视频:实验动画、影院动画、电视动画、新媒体动画 二:镜头 镜头:一个镜头是指摄影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镜头职能: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1.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景别可具体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一、特写、大特写五种 2.大全景:大全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环境空间,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 3.全景:全景是表现人的全身人像或一个场景全貌的镜头画面。 4.中景:将人物的1/2或2/3拍摄入景框的画面都可以称为中景。 5.特写:特写是指腋部或者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者其他使主题景物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6.大特写:大特写仅仅在景框中包含人物面部的局部,或突出某一拍摄对象的局部。 镜头的摄法 1.镜头的摄影方法大致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种 类型:1.固定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静拍静) 2.固定拍摄机拍摄运动的对象(静拍静) 3.活动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动拍静) 4.活动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动拍动) 1.固定拍摄 固定拍摄是在于摄影机机身和机位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拍摄 A.平拍角度:指摄影机被放在主要被摄体的水平视点,与人眼相等的角度 B.仰视角度: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C.俯拍角度: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D.主关角度: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就是所谓主观视角。 2.运动拍摄 摄影机在推、拉、摇、移、跟、升降、旋转、晃动等 A推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B拉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拍摄 C摇镜头: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位置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画面均匀呈现出动态构图 D移动镜头:摄影机沿水平面作各方面移动所拍摄的画面 E升降镜头:指摄影机作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 F晃动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影机机身作上下、左右、前后摇摆的拍摄 G旋转镜头:指被拍摄主体或背景呈旋转效果的画面 H甩/闪摇镜头:指速度极快地摇摄镜头 三、轴线 轴线: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限 轴线:1.关系轴线:由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 2.运动轴线:由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轴线的变化:越轴1.利用第三者的介入跃轴 2.利用空镜头改变轴线 3.利用摄影机移动过轴线 4.利用齐轴镜头过轴 .时间的压缩 运动轴线:运动物体和其目标之间的假想敌,由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运动的分切:当我们用镜头来表现一组动作时,往往不用一个镜头去表现,而是用不同角度、不同机位、不同景别的分镜头来表现这一动作。 四.场面调度(场面调度的种类及技巧) 概念:是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是一种基本首要的手段。 演员场面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的更动以及演员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其情绪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 镜头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技巧:1.纵深场面调度:利用人或物做前景,火警人物在纵深处由后面走向前面,即由全景走向近景;或者由前景走向纵深,扩大环境,变为全景《龙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