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周导学式教案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秋天在哪里》4课时教案设计

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秋天在哪里》4课时教案设计课题名称:5、秋天在哪里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导学过程】一、日历上的秋天。
1、请学生小组合作,在日历上寻找秋天的话题——立秋。
2、探讨“立秋”的含义。
二、校园里的秋天。
1、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
2、从校园植物的变化中找秋天。
(例如:菊花开了、地上有落叶等。
)3、从同学们的衣着变化中找秋天。
4、画或写《观察记录》。
课后反思:第五周共2课时审核人:审核时间:第七周第1课时5、秋天在哪里课题名称:5、秋天在哪里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导学过程】秋天的发现:1、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发现。
例如:介绍自己秋天去某某公园看到的景象,介绍自己居住小区的秋景等。
2、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简笔画形式记录。
3、让学生将自己从电视里听到的天气预报和记录班里温度计的情况报告给大家,并请大家说说现在的温度与夏天相比有什么不同?温度是一天天地慢慢升高还是降低。
4、总结秋天的发现。
四、描述秋天。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秋天的资料、图片,尝试从色彩入手描述秋天。
2、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及外地秋天的情况。
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描述秋天,说说自己在色彩方面的感受。
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二次函数三种解析式学生用教案含配套课时作业有答案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目标】熟练地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保证.【要点呈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一般式:y =a x 2+bx +c (a ≠0).2.顶点式:y =a (x -h )2+k (a ≠0),其中点(h ,k )为顶点,对称轴为x =h .3.交点式:y =a (x -x 1)(x -x 2) (a ≠0),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但要根据不同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 1.若给出抛物线上任意三点,通常可设一般式.2.若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通常可设顶点式.3.若给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或对称轴或与x 轴的交点距离,通常可设交点式.【典例剖析】例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0(),5,1(---和)1,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练:①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4),(1,4),(-2,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0),(1,2),(2,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③(2011甘肃兰州)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cm ,点A 、C 分别在y 轴的负半轴和x 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A 、B 和D (4,23-)。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例2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与y 轴交于点)3,0(,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练:①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并且经过点(-1,2),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②(2011黑龙江绥化)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4,其图象对称轴为直线1=x ,且经过点(2,49-).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③.(2011福建莆田)已知抛物线y=ax 2+bx+c 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且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A (1,0),C (0,-3)。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式教案42-47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7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二、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重点
难点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2、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最早发明足球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国家。
教法
选择
讨论交流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以“足球”为话题的相关资料。
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否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对奥运会的了解在《体育颂》一课中已经很多了,谁来说说奥运会的精神是什么?
2、奥运会的宗旨呢?
说说你对奥运会标志的了解。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
创作歌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更加深了这层含义,体现了歌曲主旨。“我们勇敢拼搏,熊熊的火焰燃烧在我们胸膛。”渗入竞争的概念。“我们手拉手,友谊传四方。推倒一切障碍,让那理解的歌声永飞扬。”突出主题。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1.教师范读。
2.指导文言文读法。
孟子
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名师优秀教案一、绪论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九年级学生,我们即将接触到数学上册的内容,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全册的内容安排,为学习做好准备。
二、知识回顾在开始新的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的内容。
1. 整式与分式在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式与分式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以及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这些概念在本册的学习中会经常出现,建议同学们再次复习并掌握。
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包括等式的加减消元法、代入法等,以及不等式的图解法和解集表示法。
这些知识将在本册的学习中得到延伸与应用,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3. 数与式的应用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数与式的应用,包括线性函数与应用、三角形的面积等。
这些内容在本册中也会涉及到,需要同学们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本册内容安排本册的内容安排如下:1. 第一章:有理数2. 第二章:代数式3. 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4. 第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5. 第五章:数与式的应用6.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变换7. 第七章:统计四、学习方法指导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以下是几点指导:1.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先独立思考,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如果仍然困难,可以寻求帮助。
2. 多做习题与总结数学需要不断的练习与巩固,所以请同学们多做习题,并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一些难点和易错点,可以做一些专项练习,以加深理解。
3. 合理时间规划与集中精力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同学们需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并保证学习时的安静与集中。
避免分散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答案与教案获取本册的答案和教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目标导学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爱比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
参考书
及网络
自主学习、合
作交流
4.
点拨
提升
学以致用:赏析文章语言,请大家仿照示例,再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批注。
示例:
第三间小屋: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最后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赏析语言
读毕淑敏的作品,让人激动,令人深思。她的文字如潺潺小溪,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她的文字如滚滚的江河,让人心潮澎湃。文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为我们构建了精神的三间小屋,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的具体鲜明。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积极建构个体精神空间。
4.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让学生
齐读学
习目标
2.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海洋,用以形容它的广阔。同学们,你们还会用什么来比喻人的心灵呢?
毕淑敏把人的精神比喻成小屋,她认为人的精神应当有三间小屋,可以盛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板书课题)
6.
达标
检测
著名作家毕淑敏这名心灵导师建议我们多多关注精神世界。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会面临许多非议,也会承受许多压力。但我们始终不要忘了关照自己,多聆听自己的心声,多问候自己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再美化装饰,再丰富储物,再扩大规模,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加辽阔。
第9周 设数法解题(1)(习题导学案教案)

(4)教师评价。
四、拓宽视野
1、商店饮料促销,规定6个空瓶能换1瓶饮料,要想喝到157瓶饮料至少要买多少瓶饮料?
答案:
157÷6×5≈130.8(瓶)=131(瓶)
答:要想喝到157瓶饮料至少要买131瓶饮料。
2、商店销售一种饮料,规定6个空瓶能换1瓶饮料,如果每瓶饮料1元钱,131元最多能喝到多少瓶饮料?
师: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们知道三个空瓶能换一瓶饮料,那么把饮料分成空瓶和一份汽水来看的话,就是说两个空瓶就能喝一份汽水,这样来分析的话就能更快的求出最多喝的饮料数。
答案:
8+8÷2=12(瓶)
答:最多可以喝到12瓶饮料。
4、教师小结。
师:空瓶换饮料问题常常需要理解借空瓶的方式来达到所喝饮料瓶数的最大值,也可以利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把饮料看成是空瓶和汽水两部分组成的,然后用空瓶来表示汽水的方式进行解答。
师:杨老师说:“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同学们的方法也都很棒。既然这样,我想提高一下这个问题的难度。”
例2:这一次超市推出新活动,每5个空瓶可以换2瓶饮料。如果杨老师买来60瓶饮料,最多可以喝多少瓶饮料呢?
1、学生读题,分析题目信息
师:这个题目和例1有什么区别?60瓶饮料你还能一个个画图来解决吗?
生1:这一次5个空瓶就能换2瓶饮料,但是有空瓶剩余。想要没有空瓶剩余,就要通过先借后还的方式,最少3个空瓶就能换回2瓶饮料。也就是说每买3瓶就可以喝到5瓶。
生:杨老师先买了8瓶饮料;3个空瓶能换1瓶饮料;问题问我们最多能喝到多少瓶饮料?
师:你是怎么理解“最多”的?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们可以循环的算一下,先买了8瓶,然后喝完就有8个空瓶,就能再换2瓶饮料,剩下2个空瓶;喝完之后就是4个空瓶,就能再换1瓶饮料,喝完就剩2个空瓶,不够换了,就结束了,这样在把饮料数加起来就好。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一、“教学案”与“导学案”:“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
“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
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1、案头内容:“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选字填空。
7
再 在 声 生 1、我们(
也
又
友
)学校里学习。 )去玩。 )。
2、我做完作业(
3、我是一年级的小学( 4、教室里一点(
)音也没有。 )能写好。
5、丁丁能把字写好,我( 6、小红是我的好朋(
)。
7、( )见 、 现( )、 ( )次 四、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辶:___ ___ ___ 车:___ ___ ___ 彳:___ ___ ___ 五、读一读,回答问题。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 小羊要吃萝 卜的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他们走到白菜地里, 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他们走 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杭的叶子,羊妈妈说:“西红柿的果 实才好吃。” 1、羊妈妈告诉小羊,要吃萝卜的( 西红柿的( )。 )、白菜的( ),
1
三.看一看,填一填。 彳:行 ——足:跑 ——
教师小黑板出示。 学生按要求 练习。
辶:过 ——走:越 —— 方法:1。看谁说得多。 教师引导。 学生说说自 己掌握的这 几个偏旁的 字。 2.动手写一写。 教师巡视。 学生在练习 本上完成。 3.填写偏旁表。 教师指导。 先说说这些 偏旁所表示 偏旁 彳 走 足 辶 表示的意义 例字 道德意思, 在说例字。
2、想一想,写一写:吃叶子的蔬菜有______、_______ ,吃根 的蔬菜有_______、_______,吃果实的蔬菜有_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置 完成以上练习。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
8
课题 教学 目的 重点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教 学 时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课件出示谜语: 学 生 猜 谜 语。
谁能用这个字组 学生组词。 个词?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 学生练习说 话。
要求听准字 音 2.自由读课文, 做到不填字, 不 教 师 提 出 具 体 要 学生读并画 漏字,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求。 生字。 3.和老师一起读课文, 每次只读 教师领读。 学生跟读。 一句。 边读边出现 生字词。
能说通顺流利的几句话。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教法选择 教学课 时 第 2 课时
是
新授课 3 课时
讲解法、练习法 备课 总数 第 74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 1.看谁说得多。走: 足: 课件出示。 彳: 辶: 2。多音字组词。 shù( ) bēi( ) 数 背 shǔ( ) bèi( )
雨铃铛
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倾听雨声, 想象。 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件 新授课
是否使用 多媒体
讲解法
是
教法选择 第 2 课时
教学课 3 课时 时
备课 总数
第 78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一、再读课文 1、 春雨姐姐觉得小朋友学得非 常认真,决定把这首有趣的儿歌送 给大家,你们听。 2、 小朋友喜欢雨姐姐的这首儿 歌吗?那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一读吧! 二、学习生字 1、 (课件出示单个的生字)
四.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怎 样表示你的关心。 写短信 打电话 当面 说 …… 教 师 设 置 以 下 情 1. 小 组 讨 方法:设置情境: 论。 (1)朋友病了,没上学,功课落 景。 下了。 2.表演。 (2)朋友路上脚崴了,无法自 己回家。 (3)朋友想买一本书,却买不 到。 (4) 朋友想学游泳, 却又怕水。
练习课 1 课时
教法选择 教学课 时
第 76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一、看拼音写汉字。 kèwén lǎo shī tónɡ xué xiào huà zhè ɡè qǐnɡ wèn ( biān ( ) ( ) ( ) ( ɡuò lái ) ( zhuàn shēn ( ) ) ( ) ( ) zhè
师 边 说 边 出 示 课 学生观察思 件 并 在 课 件 中 指 考。 出房檐在什么位 置。
播放课件
看课件后再 填空。
教师引言。
学生同桌讨 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
作业设置 写一写,学生完成写字书中的内容。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
12
课题
1.同位读, 互相评价。 2.指名读, 交流评价。 学生注意回 答教师提出 问题。
感情朗读。 学生背课文
作业设置 找一些关于春天的儿歌,大家交流。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
10
课题 教学 目的 重点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教 学 时数
ān ) (
měi tiān jiǎnɡ huà ) ( qǐnɡ zuò ( ) ) ( )
zhuàn dònɡ ( )
二、我能给多音字组词。 ɡān ( ɡàn ( zhēng( zhènɡ( ) ) ) ) hǎo ( hào ( jué( jiào( ) ) ) ) bēi( bèi( qǔ( qū( ) ) ) )
五.课堂总结:
根据学生活动情 况进行总结。
作业设置 完成以上作业。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
4
课题
语文天地
读背古诗《赠汪伦》 ;表演《池塘边的叫声》 ;用比的方法自
教学 目的
检,激励自己学习。
重点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教 学 时数
学生口述。
hǎo ( 好
)
hao( ) 二.想一想,填一填。 教师课件出示。 只有尾巴没有腿。 只有腿,没有尾巴。 只能在水里游。 能在水里游, 也能在岸上跳。 长着大眼睛。
学生独立填 写。
3
三.做一张朋友卡。 姓名 生日 优点 电话 冬冬 96.4 乐 于 123123 助人
以 冬 冬 为 例 师 填 学生画表并 写。 填写。
5
四.读金钥匙的话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丁丁是怎 教师引导。 样和冬冬比的? 自己和同学比一比,看同学有 哪些优点,自己还有那些不足。 把自己的情 况简单的写 在练习本 上。
三、课堂总结:
这一单元你又学 到了什么?你明 白了那些道理?
作业设置 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札记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
9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听课文录音。
放课件。
5.小组交流学习生字, 有识字小 教师巡视。 能手带领 6.检查识字情况 教师引导。 (1)指名读 (2)当小老师领读 (3)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 的? (4)齐读。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学生分组学 习生字。 学生按要求 练习。
1.、 提问: 你听过雨声吗?你觉 教师提问。 得雨声像什么? (1) 你能说几个描写雨声的词吗? (淅淅沥沥、哗哗、滴嗒、霹雳啪啦 等等) (2)开火车解释“房檐” (课件出 示) (3)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还招 呼了谁?(小草、花、柳树、种子、 春风、小朋友等) (4)春雨招呼了那么多朋友,组 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春天美不美 呀? 教师先放录音。 2、再读课文,读出春天的美。 3、试着背一下课文。
三、课题小结。
教师引导。
学生谈谈本 课的收获。
作业设置 当堂完成以上练习。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
2
课题 教学 目的 重点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教 学 时数
课件 掌握多音字。
语文天地
动手制做朋友卡,使学生学会了解他人,珍惜友情;进 行口语交际,培养学说话能力。
雨铃铛
1、复习巩固 11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教学 目的
2、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生字
重点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教 学 时数
能写好 8 个生字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讲解法 第 3 课时 备课 总数
是
新授课 3 课时
教法选择 教学课 时
第 79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题
语文天地
能给多音字组词,正确使用“再、也、又” ,学习“双
教学 目的
人旁、足字旁、走字旁、走之儿,并能填偏旁表。
正确使用“再、也、又” ,学习“双人旁、足字旁、走
重点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教 学 时数
字旁、走之儿。 并能填偏旁表。 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教法选择 教学课 时 第 1 课时
否
检查签字
6
课题
第九单元复习
1、看拼音写字,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生子的掌握情况。
教学
2、多音字组成
目的
3、选字填空,检查学生对同音字的运用 4、阅读训练。 选字填空,检查学生对同音字的运用 阅读训练
重点 难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教 学 时数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练习法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是
新授课 3 课时
讲授、练习法 备课 总数 第 73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学生读一 读,在组内 互相说一 说。 一. 多音字组词。 组织检查。 shù( ) bēi( ) 数 背 shǔ( ) bèi( )
hǎo ( 好 hao(
)
2.写一写。
)
二.选词填空。 1.教师巡视检查。 1 。 组 内 讨 再 又 也 第一次没唱好, ) ( 让我唱了 论。 一遍。 妈妈,让我 ( ) 看一会儿电 2.师总结。 2.写一写。 视吧。 丁丁能把字写好,我( )能写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