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方法探讨
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市场规模是指一个行业或一个特定产品在特定时间段内的销售总额或总量。
市场规模分析是对市场规模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对市场的规模、增速以及未来趋势的研究,帮助企业做出决策,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规划发展方向。
一、市场规模的定义市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行业或产品的总销售额或总销售量。
市场规模的计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常见的有销售额法和销售量法。
销售额法是根据货币金额来衡量市场规模,而销售量法则是根据具体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来衡量市场规模。
二、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1. 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规模是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多的地区或者人口结构比较年轻的地区往往有更大的市场规模。
2. 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市场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均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市场规模相对较大。
3.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也是影响市场规模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市场规模,一些具有特定需求的产业往往市场规模较小。
4.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市场规模产生直接影响。
一些扶持政策或限制政策的出台,都会对市场规模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5.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市场规模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不同,因此市场规模也会有差异。
三、市场规模分析方法1. Desk research(桌面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市场数据,包括报告、研究、统计数据等,来对市场规模进行评估和预测。
2. Field research(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3. 数据模型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市场规模进行估算和分析,通过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市场规模的变化趋势。
四、市场规模的应用1. 市场定位:市场规模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从而确定目标市场,并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竞争策略。
2. 营销决策:市场规模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信息,帮助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确定产品定价、渠道布局等。
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综述

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随着产业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国逐步开始重视产业经济学,相应的研究方法也随之出现,目前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博弈论、案例研究、系统动力学、计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
本文,主要对博弈论、案例研究、经济计量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四种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一、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案例研究方法以实际中的经济现象作为案例,定性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说明某一经济规律,特别适用于无法精确定量分析的复杂经济事例。
案例分析还能揭示出普遍经济规律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能培养经济学研究人员对实际经济事务中所蕴含的经济规律的敏感性,提高其实际运用经济规律的能力。
上个世纪50年代及以前,产业组织理论学界盛行案例研究法,梅森在哈佛大学创立的产业组织研究小组主要也是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他们通过案例方式考察美国主要行业的市场结构情况,对这些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进行市值分析,从而研究市场结构对厂商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临空经济应运而生,地方区域的发展会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如果临空经济的发展态势良好也会反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直接用文字描述会显得太空泛、抽象,而用案例研究的的方法会更加的具体,更加能说明临空经济相关行业的绩效行为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如刘雪妮(2009)的《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为例》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为例,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其对北京市产出和就业的影响程度,并得出结果2006年首都机场临空经济贡献了北京市GDP的8.6%,影响80万个就业岗位;赵文(2011)的《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以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兴建为例》一文中,为说明临空经济发展与周边区域经济互动的耦合作用机理,以北京新机场的兴建为例,对北京南部临空经济区与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对接的促成机制以及战略实现路径等给出框架性建议;杨有孝等(2008)的《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政府职能探讨——以国际成功空港为例》一文中,通过对爱尔兰香农、美国丹佛、香港赤腊角、荷兰史基浦等国际大型空港及其周边临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临空经济发展具有渐进式、跳跃式、更新式和大型航空城等四种发展模式以及临空经济发展经历的准备、成长、成熟、瓶颈和航空城开发等五个阶段及其特征,划分了我国大陆地区空港和临空经济的三种发展类型,并提出了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的可行性分析在项目的策划与开发中,经济可行性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只有经过严谨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企业才能全面地了解项目的经济投入和回报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将从可行性分析的角度探讨经济可行性的重要性以及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经济可行性的定义与概念经济可行性是指研究某种项目或计划是否有利可图、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分析方法。
而经济可行性分析则是对拟建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中,经济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利润与成本的估计、资金需求的分析、现金流的测算、风险评估等工作。
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在一定的预测和预期下,才能判断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二、经济可行性的实施过程1、市场和规模研究要开展经济可行性分析,首先必须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市场和规模。
市场研究要确定该项目所处的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情况、消费需求、增长趋势等因素,以了解该项目在市场中的位置和前景。
规模研究则要根据市场的预测情况和业务计划,来确定项目经济规模的大小。
2、成本与收益预测第二步是对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进行预测,该项目的成本预测主要包括设备投资、人员工资、土地使用费、电力和水费等费用。
而对于收益预测,主要分析项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带来的利润、市场份额、费用支出等因素。
这部分的成本收益预测要做到细致到每一个细节,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
3、现金流量测算现金流量测算是对项目将来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估算和计算,以明确项目所需的资金量和资金流出时间。
现金流量测算通常采用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来衡量,以便更好的评估项目的现金流量。
4、评估经济风险评估经济风险是经济可行性分析的重要部分,需要评估项目的内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在风险包括生产过程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外部风险则包括宏观经济风险、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风险。
分析和评估这些风险,有助于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行业研究方法

13
3.3 波士顿(BOSTON)矩阵
不是行业研 究的工具
高 行 业 增 长 率
低
随着竞争的加剧, 明星类产品越来 越少,瘦狗类产 品越来越多
?
A 问号产品
加大投资、研发和推出新品力度, 拓展市场、提高占有率
B 明星产品
大规模投资,滚动发展
D 瘦狗产品
加速回收,早点收摊
$
C 现金牛产品
不再追加投资,加快回报进度
– 有利于中国家具产品的出口放大 – 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大了行业的竞争烈度 – 家具出口商应注意对反倾销风险的控制
技术进步
– 信息化技术使企业运作效率提高,对市场反映速度加快 – 模块化技术在生产设计中将得到广泛运用 – EHS(环保、健康和安全)相关技术将逐渐普及
11
3.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依据
目录
一、概述和意义…………..…………P 二、主要程序……..…………………P 三、工具方法……..…………………P 四、报告构成………………………..P
收集整理
资料收集
资料处理
研究分析
一手资料
❖通过调查获得的原始资 料,其获取需要经过科学 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时间 较长,成本也较高;
一般的研究机构主要通过收集互联网上免费的二手资料进行整合,得出自已的研究 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谁能够掌握更多的有价值的资料,谁就能够做出更高质量 的研究报告。
目的明确
网络资源非常的丰富,要明确自已需要什么资料,在收集时要注意选择 ,否则会埋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之中。另外,对于付费资料,购买 时更是要慎重,避免金钱和精力上的浪费。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 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 价值链联结。
行业分析基本方法

行业分析基本方法行业分析是对某个行业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的过程,以了解其内部和外部环境,揭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机会。
下面将介绍行业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行业概况研究1. 政策分析:研究政府对该行业的扶持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确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2. 市场规模与趋势分析:调查研究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了解市场竞争情况和潜在机会。
3. 产业链分析:分析该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及其关系,了解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和价值分配。
二、竞争力研究1. 竞争对手分析:对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公司规模、市场份额、产品特点等,分析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和优势。
2. SWOT分析:对该行业的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行业竞争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3. 市场份额和增长率分析:定期跟踪和分析行业内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率,了解行业内部竞争格局。
三、风险评估1. 经济风险评估: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率、利率等,评估宏观经济风险对行业的影响程度。
2. 技术风险评估:研究技术发展趋势和创新,评估技术变革对行业的冲击和竞争力的提升。
3. 市场需求风险评估:调查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和消费者偏好,评估市场需求风险对行业的影响。
四、发展趋势研究1. 环境分析:研究行业所处的社会、技术、经济、政治和法律环境,了解环境变化对行业发展的限制和机遇。
2.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趋势,了解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3. 消费者趋势分析:调查研究消费者需求和行为变化,了解消费者趋势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五、数据分析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行业的数据,包括市场销售数据、企业财务数据、产品研发数据等。
2. 数据比较与分析: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市场份额、销售额、利润率等,了解行业内各企业的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
3. 数据可视化: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现数据分析结果,提高数据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行业研究的基本逻辑和方法

行业研究的基本逻辑和方法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对行业与市场的充分了解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减少不必要的决策失误,那么如何展开行业研究呢?行业研究的基本逻辑在日常生活大小事情的选择中,我们都会根据所搜集和掌握的信息做决定,我们对于事情判断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掌握信息的多少。
这个道理对于企业决策来说同样有效,对行业与市场更为深入的情报研究能够为公司管理层在决策中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依据。
因此,进行充分且深入的行业研究十分重要。
在进行行业研究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进行行业研究的目的:是单纯地了解行业现状?还是挖掘商业模式?还是归纳龙头公司产品线布局?明确目的再进行研究能够使我们切入要点,切实地为公司/业务提供价值。
行业研究的基本流程我们将行业研究分为四个流程阶段:行业研究的基本流程是:资料搜集→结构化分析→内容呈现→盘点。
首先,为了确保行业研究的深入,第一环节的资料搜集和分析对于整体行业研究的深度至关重要。
如果在第一环节搜集到的资料过少,后面结构化分析环节就会无从下手,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研究流产。
为此,我们会通过多维度进行资料的搜集,其中包括:一手信息/数据搜集,采用数据爬虫对前端网页中结构化数据的抓取、编写定量问卷对用户进行调研分析、组织对行业专家的访谈等;二手信息/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第三方机构披露的数据,对所在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由于二手信息/数据渠道过多,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陈述这些查找互联网行业信息的渠道。
其次,在有了基本的材料后,我们会对这些材料进行结构化分析。
所谓结构化分析,指的是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框架/模型,或采用结构化的逻辑思维对我们前面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化分析最终能够帮助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所研究的行业。
在这个环节中,分析工具/框架/指标是标准化的、同时能够通过阅读学习快速掌握的方法,而结构化思维相对而言就是我们所说抽象化的框架思维,能在大量的信息中归纳出核心要素,通过分析这些要素提炼出观点和解决方案。
对我国国有企业规模经济的探讨

规模经济作为微观经济理论 中的一个 概念 , 是指 在给 定技 术 的条 件 下 , 当企 业 的生 产 规 模 逐 渐 扩 大 而 带来产量增加时 , 企业每生产一单位 产品的成本逐渐 下 降 且在 盈 利 上 收 益 递 增 的现 象 , 即 扩 大 经 营 规 模 可 以降低平均成本 , 从 而提高利润水平 。规模经济理论 的提 出受 到 了 国 内外 众 多经济 学 家 的关注 。 那么, 我 国的 企 业 特 别 是 广 受 诟 病 的 国有 企 业 是 否存 在 规 模 经 济 的 ? 郑 京 海 、 刘小玄 ( 2 0 0 2) 、 李 钢 ( 2 0 0 7 ) 、 张 晨 和张 宇 ( 2 0 1 1 ) 等 学 者 都 从 不 同 角 度 探讨 了 国有 企业 的效 率 问题 。但 已有 研究 并 未 得 到 一 致 的 结论 , 并 且 已有 研 究 主要 关 注 国 有 企 业 的总 体 生 产 效 率上 , 缺乏对 国有企业是否存在规模效率 的深入考察 。 对这 一 问题 的 合 理 解 答 , 一 方 面 有 利 于 我 们 认 清 国有 企业 的 经济 运 行 现 状 , 另一 方 面 也 为 合 理 制 定 相 关 政 策建 议 提 供 理 论 支 撑 。为 此 , 本 文拟 使 用 工业 部 门 2 0 0 1 —2 0 1 1年 的面 板 数 据 为 基 础 , 深入 研究 工 业 部 门 的规 模 特征 。
( 二) 变量 的构造及 数 据 的选取
为 了 用 Ma l m q u i s t 生 产 率 指 数 计 算 出我 国 国有 及 国有控股 企业 的 3 6个 分 行业 的规 模 经 济 的 变动 情 况 , 需要分行业 的产 出、 资本 投入和劳动投入 。在数据选 取上 , 选 取按 行 业 分 国有 及 国有 控 股 企 业 的 工 业 总 产 值 作为 “ 好” 产出 ; 选 取 分 行业 的 S O : 排 放 量 指 标 作 为 反 映分行 业 国 有 及 国有 控 股 企 业 的环 境 污 染 程 度 的 “ 坏” 产出 ; 选 取 按 行 业 分 国有 及 国有 控 股 企 业 的 固定
报告中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分析方法

报告中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分析是企业、政府和投资者在进行决策和预测的时候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关键信息。
通过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报告中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分析方法。
1.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报告中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可以采用多个角度和指标进行衡量。
首先,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可以通过比较GDP的增长率和国内外的同行业数据来获取经济增长的趋势。
其次,通货膨胀率可以反映物价水平的波动情况,通过观察通胀率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资产价格的波动情况。
此外,失业率和就业率可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就业情况,进而了解到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2. 市场环境分析方法在报告中进行市场环境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市场的规模和现状。
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来了解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进而确定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
其次,要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了解技术发展、政策环境、市场趋势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另外,还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来获取市场动态信息,进而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消费者行为的转变。
3. 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关联分析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报告中可以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和市场环境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探讨宏观经济对市场环境的影响。
例如,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可能会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市场竞争格局;失业率的上升可能会影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信心。
通过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之间的关联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和行业变化。
4. 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预测方法报告中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分析不仅仅是对过去和现在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预测和趋势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行业规模经济分析研究方法探讨——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规模经济为例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一、文献综述1.规模经济的由来规模经济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
斯密以制针工场为例,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揭示了制针工序细化之所以能提高生产力的原因在于分工提高了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变换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并且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由于劳动分工的基础是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斯密的理论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
而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理论起源于美国,它揭示的是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规模。
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和贝恩等。
二十世纪初,Alfred Marshall 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来自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组织和生产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 二是来自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 “外部规模经济”。
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
他进一步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
此外,马歇尔还发现了由“大规模”而带来的垄断问题,以及垄断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破坏作用,规模经济与市场垄断之间的矛盾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
他说明企业规模不能无节制地扩大,否则所形成的垄断组织将使市场失去“完全竞争”的活力。
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针对“马歇尔冲突”提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主张,使传统规模经济理论得到补充。
二十世纪中期,Samuelson 进一步认为,生产在企业里进行的原因在于效率通常要求大规模的生产、筹集巨额资金以及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实行细致的管理与监督,导致在企业里组织生产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来自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
规模经济理论自提出后,深刻的影响了汽车、石化、钢铁等规模经济比较明显的产业。
2.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它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规模的扩大导致年金计划本身长期平均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经济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由2于规模经济的作用,管理成本的高低与公司规模的大小成反比,公司越小,参加企业年金的管理成本就越高,这是中小企业站在企业年金门槛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百度百科、360百科)行业的规模效益与行业内企业的外部经济和不经济相关。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文摘》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文摘 第三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3.规模经济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关于规模经济国内外有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经济是企业经营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评价规模经济的效果时,通常选取企业规模、资产报酬率、集中度、新产品和技术创新在同行业的领先程度、资本成本、生产成本、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能够表示企业规模的参数很多,大体可以分为投入规模参数和产出规模参数。
二、行业规模经济研究路线设计1.SCP 理论模型SCP 范式,理论模型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范畴,该理论模型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梅森教授和贝恩教授提出,后来经过以斯蒂格勒、德姆塞茨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以鲍莫尔、索耶、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学派的发展和完善,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演化,它已经成为对特定产业进行具体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有效模型工具。
在SCP 分析模型中,市场集中度(市场结构指标)和利润率(市场绩效指标)两者之间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尽管SCP 范式还存在许多缺陷, 但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对于特定产业的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
SCP 范式所注重的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并不会因其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而被全盘否定,就产业组织的经验性研究方面, SCP 范式仍然优于其他分析范式。
而这对于产业组织的应用经济学特征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2.研究路线(1)研究总思路(2)定义变量A 绩效指标绩效的衡量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种,本文主要采用财务指标,优点是客观、便于不同公司之间进行比较。
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
本文从数据中提取了3个绩效指标分别是总资产利税率 (RTOA) 、总资产周转率(TAT)、人均工业增加值 ( PIVA) 。
公式如下:a) 总资产利税率 (RTOA) = 利税总额/总资产b) 总资产周转率 (TAT) = 年销售收入/总资产c) 人均工业增加值 (PIVA) = 工业增加值/职工人数B 规模指标规模的衡量,本文选取了全年工业总产值 (P) 、职工人数 (E) 、年末总资产 (A) 、主营业务收入 (S) 、产量 (Q) 等6个指标。
其中职工人数 (E) 、年末总资产 (A) 、全年投资额 (I)属于投入规模变量,全年工业总产值 (P) 、主营业务收入 (S) 、产量 (Q) 属于产出规模变量。
这规模指标可以进一步分为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投入规模主要包括企业的年末总资产、职工人数、全年投资额等,产出规模主要包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产量和主营业务收入等。
三、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规模经济实证研究近年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发展迅速。
2011年1-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888.76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29.95%;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882.26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9.8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299.60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33.77%。
1.行业投入规模描述性统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由本人经过整理所得47.44%-11.45%25.52%113.10%21.52%-28.76%28.33%24.40%-30.00%-10.00%10.00%30.00%50.00%70.00%90.00%11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99920002001200320072008200920104.70%22.77%24.75%24.36%-9.21% 3.59% 4.64%-30.00%-10.00%10.00%30.00%50.00%70.00%90.00%110.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99200020012003200720082009201052.行业产出规模描述性统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由本人经过整理所得-56.82%32.76%617.73%-23.75% 5.39%-51.36%-6.00%-60.00%40.00%140.00%240.00%340.00%440.00%540.00%64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200020012003200720082009201050.82%-8.88%18.65%210.44%21.52%-28.76%28.33%24.40%-30.00%20.00%70.00%120.00%170.00%22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999200020012003200720082009201020113.行业绩效描述性统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由本人经过整理所得50.87%-9.08%27.23%125.08%23.59%-28.02%30.58%16.14%-30.00%-10.00%10.00%30.00%50.00%70.00%90.00%110.00%13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999200020012003200720082009201020117.28%27.09%22.12% 5.98%27.40%24.96%8.99%12.06%13.95%46.45%68.77%60.11%65.77%65.84%59.96%37.34%42.31%41.79%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99920002001200320072008200920102011总资产利税率总资产周转率13.2938.37 33.39 32.2743.02 45.11 27.4437.5544.37 0.0010.0020.0030.0040.0050.0019992000200120032007200820092010201174.数据统计分析本文采用皮尔逊 ( Pearson) 对投入规模与产出规模、规模与绩效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检验,检验统计量为如公式 下面所示。
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定义为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和标准差的商:以上方程定义了总体相关系数, 一般表示成希腊字母ρ(rho)。
基于样本对协方差和标准差进行估计,可以得到样本相关系数, 一般表示成r :一种等价表达式的是表示成标准分的均值。
基于(X i , Y i )的样本点,样本皮尔逊系数是其中、 及 分别是标准分、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1)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的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所有的投入规模指标与产出规模指标的相关系数都显著为正,也就是说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的投入规模的扩大带来产出规模的扩大。
相关性最低的为全年完成投资额和总资产周转率,说明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的投资到产值的转化有一定的效率损失,也可能是因为由于从投入到产值存在一定的时滞造成的; 相关系数最高的为全年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这说明了汽车行业的单位资产产生的经济效益比较稳定,扩大了的资产规模确实带来了主营业务收入的提高。
相关系数存在的差异也说明,不同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关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扩大规模的时候,应该对投入产出比不高的因素进行调整。
(2)规模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首先,本文对全部样本进行了规模与绩效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除了人均工业增加值外,大部分的规模指标和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在人均工业增加值方面,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均与人均工业增加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不高,这一结果表明,在规模扩大的进程中,单个工人创造的价值随之有所增加,但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1] 王宛秋,刘璐琳,孙大伟 关于我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J]《经济问题探索》2012 年第 10 期[2] 余兰 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经济研究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