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附参考答案+详细解析Word打印版)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3分)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3分)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5.(3分)如图所示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6.(3分)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2014江苏省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历史试题及答案(2)

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 城市分布比例示意图2014江苏高考模拟卷历史(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代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宁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是指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C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D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该诗歌能够反映元朝 A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 .官营手工业发展C .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D .家庭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4.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①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④南方 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5.“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 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1927年1928年C .结束了中国的冷兵器时代D .改变了整个世界原有面貌和状态6.书法家欧阳中石说:“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
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
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 .书法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B .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C .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D .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7.小涛同学在查阅江苏近代历史资料时,找到了一 张残缺的历史地图(下图),图中“ ”所示最有可能是A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军路线B .太平天国军队进军路线C .义和团进军路线D .八国联军进军路线 8.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美国空军在轰炸了某国的首都后,在中国大陆迫降。
中国当代史汇编

当代中国历史试题练习1、[2014·江苏卷]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8.A2.(2013年山东高考14题)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答案】D3.(2013年重庆高考9题)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表1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A【考查点】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4.(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35题)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考查点】国有企业改革5.(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20题)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B.人口急剧膨胀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A6.(2013年天津高考9题)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江苏省2014届高三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带解析)

江苏省2014届高三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带解析)1.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第一鼎盛牛,称“太牢”,以下盛羊、豕、鱼、脂、肠胃、肪、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盛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盛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盛豕。
可见周代饮食制度强调( )A.营养搭配 B.贵贱等级C.社会分工 D.皇权至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天子用九鼎八,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说明西周是按照级别规定祭祀用品数量,充分体现了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项正确;A、C项与题意无关;D 项不符合史实,皇权到秦朝出现;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等级制2.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献记载该事业是“奸伪之业”,可知该事业是民营手工业,盐铁酒三业起初可私营,汉武帝始由朝廷垄断经营,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3.右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
“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
“都尉”汉朝官名。
“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
2014年江苏卷简析

2014年(江苏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简析1.【正确答案】B【解题思路】A项的排除(与材料不符+过于绝对):屈,使弯曲;伸,使展开。
由材料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伸君”两者矛盾,“继承全部宗旨”与材料信息不符,且过于绝对。
C项的排除(与材料不符+违背史实):西汉儒学和战国儒学都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时期孔子“仁”的思想,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没有体现原始儒学“仁爱”思想,也谈不上继承或违背。
D项的排除(不符合材料+违背史实):“背弃德治”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没有体现“德治”的问题。
B项的选择: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体现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伸君”,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命题立意】知识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能力方面:依据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复习建议】夯实基础知识,一轮复习中注意掌握儒学形成和发展历程,记清儒学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2.【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B项的排除(不符合题意):“不满三千绝不许设市”和材料中“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矛盾。
C项的排除(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中唐后期“……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可知,市的交易仍然要受官府监管。
D项的排除(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显示唐后期只能在州县所在地设市,却提到“若要路须置”“听依三千户法置”A项的选择:由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后期则规定:“……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市的建置已经突破了早先的范围限制。
【命题立意】知识方面: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能力方面:分析材料,解决问题【复习建议】要注意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细致分析材料。
3.【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A项的排除(时空错乱):材料只说明五代时期冯道主持刻版印刷“九经”,且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
B项的排除(不符合题意):选项所述与材料意思不符。
2014江苏历史小高考试卷(附答案)

9.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A.铁犁牛耕的出现 பைடு நூலகம்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3.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6.“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
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 ‘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
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8.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砍伐:“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

绝密★启用前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B.传承中华传统C.禁锢人们思想D.阻碍社会进步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3.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A.开创了郡县制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冶铁官营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5.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A B C D6.“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7.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王名号不再避讳8.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米。
杜勒斯针对的是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 .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 .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 .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
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 .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 .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 .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 .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1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 .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 .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 .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 .鄙视贫穷B .认为财富即道德C .揶揄上帝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 .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 .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 .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A实现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 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18.“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母亲》D.《老人与海》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
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下之达上。
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
……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神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分)(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3分)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
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
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
成有裨于国家大计。
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
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请答题:(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
(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23.(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T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
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18世纪,英国的园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材料三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