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偶修辞
谈谈对偶修辞

( 二 )对 偶 的种类
1
、
.
不 留 面 子 砭 时 弊 常取 类 型
, 、 、
,
而 后
者尤
正对
。
上 下旬意思 上相似 相近
。
与 时宜不 合
2
.
。
பைடு நூலகம்
相 补 相衬 的对 偶 形 式
从 上 古 到秦始皇 统
4
新作文
一
句子 对 偶
。
中国( 公 元 前 2 2
砌
1
年 ) 期 间 的 文 学 叫先 秦 文 学
,
、
D
一 .
味地 追 星
。
味地 模 仿 哪 里
。 “
可 以相 同 相 近 或 相 反 可 以 有假 设 因
。
、
还 会 有 创 新 的意 识 ? 哪 里 还 会 有 开 拓 的
果 递 进 关 系 ;排 比 在 意 思 上 多 是 递 进
、
精 神 ? ( 运 用 设 问 的修 辞 手 法 批 评 追
,
或 并 列 关系
,
唾③ 多
”
根据上 联对下 联 请在 下
。
采 飞 扬 赢得 高 分 因 此 对 此 考 点 我 们
。
。
。
联 空 白处 补 全 对 联
不 仅 要 了解 具 体 的 辞格 的 特 点 还 耍 体
,
上 联 :三 尺 讲 台 迎 冬 夏 ;
, 。
。
求上 下 两 句字数相 等 词性相对 结 构
, ,
相 同 平 仄相对 不 重 复用 字 如例 句
, , ,
(
一
)对 偶 的作 用
,
① 宽 式 对偶 对 严 式对 偶 的 五 条 要 求 来
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

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一、什么是对偶修辞手法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二、对偶的几种划分形式:1.根据内容通常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根据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根据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三、对偶的分类形式上1.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如: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六国结束,四海统一。
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
(“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
对偶修辞法

龙源期刊网
对偶修辞法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6年第04期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种类:
1、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a、b。
宽式对偶只要对严式对偶
五条要求中的一部分达到就可以,要求不很严格,如例句c。
在使用对偶时要注意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对偶的上下联在字数上要相等。
其次,上下联在结构上要保持一致。
再次,从严格的要求来讲,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还要词性相同,短语的结构也要相同。
例如: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藕”“荷”,“地理”“天文”都是上下联名词相对;“玉管”“朱笔”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相对;“泥中”“水面”是名词性方位短语相对;“入泥中”“出水面”,“通地理”“点天文”则是动宾短语相对;就上下联整句而言,又各是陈述式的主谓结构。
可以说,上下联对偶无一处不工,十分妥帖。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对偶和比喻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对偶和比喻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学习语文修辞手法,供大家参考。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对偶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比喻
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修辞手法比兴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修辞手法比兴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修辞手法——比兴、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可以给作品增添趣味和艺术感。
本文将以比兴、排比和对偶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例,探讨其理解与运用。
一、比兴的理解与运用比兴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达到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目的。
比兴可以是直接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
比兴的运用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力。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将明月与霜进行比兴,通过明月的光辉与霜的洁白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清寂之感。
二、排比的理解与运用排比是通过连续列举具有相同结构或语法的句子,来增强句子的语感和表达力。
排比可以在句子中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进行排列。
排比的运用可以让文章的节奏感更强,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他写道:“加班加点,刻苦钻研,成为了世界上最让人无法拒绝的人。
他努力学习,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他勤奋工作,享受到了较高的待遇。
”三、对偶的理解与运用对偶是指用相对或平行的句子结构来表达相对的意义。
对偶的运用可以增强对比效果,使文章更有气势和表达力,使读者对文章的信息更易理解和接受。
对偶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提到了人生的矛盾:“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
是否受命运的嘲笑,还是勇敢反抗,这是问题。
是吃还是不吃午餐,这也是问题。
”综上所述,比兴、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它们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应当注意理解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我们的作品更富有文采和艺术性。
修辞手法4:(对比、对偶)

修辞手法4:(对比、对偶)一、对比:把两个正反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如: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用: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二、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而一种修辞方法。
1、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作用:形式对称,音节和谐。
使表达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1、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称,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3、有的对比也是对偶(即反对),就意义内容说是对比,就结构形式说是对偶。
轻松演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腐烂,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燃烧。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11、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山。
()。
对偶修辞的定义

对偶修辞的定义
哎呀,今天可真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啊!我和朋友一起在公园里闲逛。
“你看那棵树和旁边那棵,像不像一对双胞胎呀!”我笑着对朋友说。
朋友看了看,点头道:“还真有点像呢!”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对偶修辞。
嘿,对偶修辞啊,不就是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嘛!比如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多工整呀!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再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人物的形象和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深情的表达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景色描写得多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哇,那荷塘的美丽跃然眼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好有气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充满了哲理。
朋友听我这么一说,也来了兴趣:“还真是呢,原来对偶修辞这么有意思呀!”
我笑着回答:“那是当然啦!对偶修辞能让文字变得更有节奏感,更有韵味呢!”
我们一边走一边继续讨论着对偶修辞,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我觉得呀,对偶修辞就像是语言世界里的一对双胞胎,它们相互映衬,相互补充,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它不是那种华丽却空洞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能给文字增添魅力的宝贝呀!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认识它、运用它,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美妙!。
对偶修辞举例

对偶修辞举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对偶修辞。
啥是对偶呢?简单说,就是两个句子,字数啊、结构啊都差不多,意思也相关,读起来特别顺口。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是很经典的对偶啦!
你看啊,前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数量词对数量词;“鸣翠柳”对“上青天”,动词对动词,多工整呀!这种对偶的句子,就好像是一对双胞胎,相互呼应,特别有意思。
还有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哇塞,读一读是不是感觉特别有韵味?“春蚕到死”对“蜡炬成灰”,把那种坚持和奉献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舞蹈,一左一右,和谐美妙。
再看看这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呀!“横眉冷对”和“俯首甘为”,真的是把那种态度鲜明地展现出来。
对偶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对文字魅力的新认知。
哎呀,这些对偶句,真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魔力呀!不觉得吗?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所以啊,对偶修辞真的是太有趣、太有魅力啦!它能让我们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大家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用用对偶修辞呀,说不定会让你的文章大放异彩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偶修辞
导读:本文谈谈对偶修辞,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谈谈对偶修辞
概念介绍
对偶也叫做“对仗”,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俗称“对子”。
对联用的就是对偶修辞方法,对联的源头是门神,后来演变成桃符,王安石有《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于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例如有一副写屈原的对联:“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基本特点
(一)对偶的作用
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方法,至少给句子带来四个方面的效果。
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表意上:凝炼集中,高度概括;抒情上:情感真挚,酣畅淋漓。
(二)对偶的种类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③才饮长江水,叉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①。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来说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③。
(三)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舍。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形式上说是对偶,从内容上看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五)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在形式上,对偶的句子成对,且只有一对,要求语句的字数相等;排比的句子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字数要求上不严格。
2在内容上,对偶要求上下旬意思可以相同、相近或相反,可以
有假设、因果、递进关系;排比在意思上多是递进或并列关系。
典型例题
近几年,修辞的考查重点是运用,不考“概念、术语”,而且考查方式多以主观题为主,综观近年来的试题,修辞的考查多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综合性。
它不仅涉及到辞格,也涉及到句式;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及古诗词阅读中结合鉴赏来考查;而且,作文中如果用上一些恰当的修辞,也会使你的文童文采飞扬,赢得高分。
因此对此考点,我们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辞格的特点,还要体会具体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等。
下面就近年来常见的考查方式加以分析。
例① 对下列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江流浩渺,山色迷蒙的优美画面。
)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严高于生命。
)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色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
会有开拓的精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
解题分析:本题不仅考查对修辞方法的判别,而且还进一步考查对修辞方法在句中作用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每句使用的辞格是何种辞格,题后的判断是否正确;二是题后分析的表达作用是否恰当。
该题的D项,辞格判断有误,应该是“反问”,却说成了“设问”,但后面的分析是正确的。
因此答案便可选出。
参考答案:D 例②根据上联对下联,请在“下联”空白处补全对联。
上联:三尺讲台迎冬夏;下联:解题分析:这属于按例仿写题,即根据提供的例句,仿写一个与之相类似的句子。
与这类题结合起来考查的最多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
做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
对联的仿写,主要是考查对偶的有关知识,要根据对偶的知识来进行。
对联属于严对,因此要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对应的词的词性要相同,上下句平仄要相对,不重复用字。
例②中上联“三尺”是数量词,下联就要用数量词与之对应,如“一腔”“两鬓”“满园”;上联“讲台”是名词,下联就耍用名词与之相对,可用“热血”“霜花”“桃李”;上联的“迎”是动词,下联就要用动词,可用“写”“送”“笑”与之相对;上联中的“冬夏”是名词,下联也要用名词与之相适应,可用“春秋”二字。
参考答案:“一腔热血写春秋”,“两鬓霜花送春秋”,“满园桃李笑春秋”。
例③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并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解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特点一般是命题人提供一两个诗句,让考生指明用了什么修辞,并加以简单的分析。
这道试题是就所供绝句的三、四句要求考生指出修辞手法,而后针对相对出现的景物及表达的情感进行赏折。
参考答案: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赏析:这首诗写了作者“舂行”时的所见所闻,有革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则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实战训练
1下列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方法的是:
(
)
A.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浮光跃金,静影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