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4:(对比、对偶)

合集下载

对偶和对比

对偶和对比

对偶分类
对偶
形式
内容
单句对偶 偶句对偶 多句对偶
正对偶
反对偶
串对偶
(一)从形式上分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即使是做了些小的好事,也无不给予 奖赏;即便是做了很小的坏事,也无不给于贬 斥。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 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 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3.多句对偶 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 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偶。 例如: 登高而招,臂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 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 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 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二)从内容分类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 是互为补充的。 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 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 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 全中国。“比邻”,近邻。)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 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例: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 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 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 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 “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 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 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 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 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 的喜悦心情。)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者演讲者为了增加作品或演讲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修辞手法种类较多,下面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共同点的相互比较,表达出其中一事物的特性。

比喻能够使描述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句:她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2.拟人:赋予非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和能力。

拟人能够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例句:大树高举着手臂,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者缩小处理,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例句:他吃了一整天的饭,好像永远也吃不饱一样。

4.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家园吗?5.排比:用同样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列举,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整齐、流畅,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写字,有的人喜欢唱歌。

6.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一方的优点或者缺点。

比较能够使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玫瑰花如同一颗瑰宝,娇艳欲滴;蒲公英则像一只小精灵,轻盈自由。

7.对偶:用意义相对、结构相对、语言相对的词、短句或句子进行并列,形成鲜明对比。

对偶能够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句:伤心的时候,你独自承受,开心的时候,你与他分享。

8.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以增加语言的变化和独特性。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疑问、强调和夸张。

例句:在山顶上,欢快的唱歌的是一群鸟。

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艺术感染力:修辞手法能够让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增加其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以下是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1. 比喻: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拟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无生命的物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 夸张: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排比: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语言更加流畅有力,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和思想。

5. 对偶: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两个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使语言更加鲜明有力。

6. 反复: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突出某个重点或细节,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7. 设问: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文章更加有趣味性。

8. 反问: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某个观点或事实,表达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更加有力。

9. 借代:通过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某个重点或细节。

10. 双关:通过双关的修辞手法,可以在语言中表达出双重意义或幽默感,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以上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在实际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要求进行分析和应用。

(完整word版)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

(完整word版)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

一、小学生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1、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运动,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跑步。

2、我们要思想好、学习好、劳动好、身体好。

3、为了不让森林变成沙漠,为了让洪灾不再发生,为了人们不再失去家园,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4、到处都有您的光辉,到处都有您的声音,到处都有您的足迹,到处都有您的关心。

5、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蔓儿我是瓜,你是月儿我是星,你是太阳我是花。

6、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7、他的脸比天还大。

他的脸皮比地还厚。

他在城里跺跺脚,整个北京城都要颤三颤。

8、冬天的雪花飘过,留下了纯洁的宁静;春天的暖风吹过,留下了花开的甜蜜;夏天的细雨润过,留下了绿叶的清凉;秋天的红枫飘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9、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10、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11、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12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浪漫潇洒,热情开朗。

13、我在这个家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温馨;非常快乐.1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散步,有的做作业,有的打扫教师。

15、友谊是焦渴时的甘泉,友谊是黑暗中的明灯,友谊是快乐时的分享,友谊是忧伤时的抚慰。

对偶、对比的区别

对偶、对比的区别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19种英语修辞手法简单介绍

19种英语修辞手法简单介绍

19种英语修辞手法简单介绍19种英语修辞手法简单介绍除了最常见的明喻、暗喻、拟人,英语中还有很多修辞手法。

有一些可能是你经常见到却没有意识到的。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19种英语修辞手法简单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英语中有19种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是:Simile明喻、Metaphor 隐喻,暗喻、Metonymy 借喻,转喻、Synecdoche 提喻、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Personification 拟人、Hyperbole 夸张、Parallelism 排比,平行、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Allegory 讽喻,比方、Irony 反语、Pun 双关、Parody 仿拟、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Paradox 隽语、Oxymoron 反意法,逆喻、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Anticlimax 渐降法。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这19种修辞手法的全部解释和例句,快来学习吧!1.Simile 明喻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

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 等。

例如: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三、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六、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七、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4:(对比、对偶)
一、对比:把两个正反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如: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用: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二、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而一种修辞方法。

1、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作用:形式对称,音节和谐。

使表达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称,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3、有的对比也是对偶(即反对),就意义内容说是对比,就结构形式说是对偶。

轻松演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腐烂,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燃烧。

()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4、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10、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
11、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