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以侠义之轻财表现政治远见之豪爽——读《虬髯客传》

以侠义之轻财表现政治远见之豪爽——读《虬髯客传》

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以侠义之轻财表现政治远见之豪爽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2019.02传》(陈鸿)等杰作,作者皆为精英文士。

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其文句大抵自由、简洁、灵活,骈句或铺张描写告退,古文之叙述功能大大增强,情节遂能曲折展开。

鲁迅说唐传奇皆突破六朝志怪“施之藻绘,扩其波澜”,可能指初唐的骈体。

到了中唐,则不在藻绘上炫耀,其情节波澜亦不凭文采渲染。

此时古文相对于骈文,以《史记》、《汉书》、先秦之文为楷模。

这一点可从作品的命名上看出,几乎所有杰作皆以“传”为名,说明有意追随司马迁开创的史传文体。

二《虬髯客传》作于晚唐。

此时文言小说已经相当成熟,在表现爱情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等杰作,大抵皆以女性为主角,以多情、丽容为美;男子往往为美貌吸引,以文才获得青睐。

而此传则标明为“虬髯客”,主角为男性,以髯为美,似非才子,不以文才取胜。

然在女性美的表现方面仍有早期的余脉,多种版本似有不同作者加工之痕迹。

北宋王谠《唐语林·虬须客》开头如下:虬须客,姓张氏,赤发而虬须。

时杨素家红拂妓张氏,奔李靖,将归太原。

行次灵桥驿。

既设床,炉中煮肉。

张氏以发长垂地,立梳床前。

靖方刷马。

忽虬须客乘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氏梳头。

论《虬髯客传》中红拂的形象

论《虬髯客传》中红拂的形象

论《虬髯客传》中红拂的形象摘要:《虬髯客传》相传为唐末杜光庭所作。

是唐传奇小说中的名篇。

描写了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即唐太宗)。

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神气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

后虬髯入扶余国自立为王的故事。

金庸先生说此文写得“虎虎有生气”,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较大,后世有多篇小说都是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来的。

关键词:《虬髯客传》;红拂;女侠小说中的红拂,原名张出尘,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后嫁于李靖为妻,与虬髯客,合称“风尘三侠”。

红拂是位有胆有识的红尘侠女,周身散溢着浓郁而清新的侠义之气。

她的侠气形象主要表现在勇敢地追求理想爱情,处事的干练与老辣,及对光明、自由、独立的追求三个方面。

一、追求理想爱情的过人胆识在“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献奇策”之际,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对其人进行极为细致的观察,并认定“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毅然决定以身相许,再无犹豫之意。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敢于“其夜五更”扮作担囊男士,去叩敲素昧平生的李靖之门,气度与胆识可谓过人,那种一旦认定就一往无前的精神实乃红尘中难得的女侠气慨。

小说中,红拂原为豪门侍妾,却无视封建道德礼教的束缚,敢于自己选择理想的爱情,一旦遇到绝不放弃。

这个形象真实地体现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一个妙龄少女与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一见钟情,相约私奔。

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尚能理解,但在当时是视为伤风败俗的淫荡行为的,红拂女风尘之中识李靖,真可谓惊世骇俗之举!二、处事的干练老辣红拂不仅貌美,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侠义风范,她既有识人慧眼,又能遇事机警沉着,作为“风尘三侠”中唯一的女性形象,处事可谓是老辣干练。

当虬髯客在旅店乜斜红拂美貌时,李靖面露怒色,欲要发作,红拂及时制止了他,且主动与虬髯翁搭讪。

浅析唐传奇《虬髯客传》中虬髯客的形象塑造

浅析唐传奇《虬髯客传》中虬髯客的形象塑造

进谏 、红拂 女 张 氏夜 奔李 靖 、李 靖 与红 拂 女决 定 归 太原 避难 ,也 均未
提及 虬 髯 客 ;即便 是 在 虬髯 客 出 场 后 ,也 是 以 神 秘 的 身 份 面 对 观众 ,
对 无奈 的 命运 时 能够 知 天命 、顺 天 命 的豁达与洒脱 ,可谓 游侠 之典范 。
唐 代传 奇 追 求 “ 文 备众 体 ” 的 “ 史才 、诗笔 、议论 ”与一体 的艺 术
体 制 ,因此 ,许 多 篇 章都 是 以史 传 体 裁写 的 。许 多 小 说 都 采 用 “ 传” 的形 式 ,其 开头 结 尾 也深 受 史传 文 学影 响 ,即开头 先 介 绍 时间 、所传 人物 的 姓名 、籍 贯 、身 份等 ,结尾 加 类似 《 史 记》 中 “ 太 史公 日” 的 议论 ,像 《 谢 小 娥传》 的开 头 : “ 小 娥 ,姓谢 氏 ,豫 章 人 ,估 客 女













浅析唐传奇《 虬髯客传》 中虬 髯客的 形象塑造
圃 固 佳
内容摘要 :虬髯客 既是 豪放 不羁 、嫉 恶如仇 的侠 客 ,也是 有着做君王 的雄心壮 志的英雄 ,还 有着拿得 起 、放得下 的洒脱 豁达 。他并不是 一个 简单的理 想化符号 ,他 的性格 中有着 墨家 的兼爱 与非 攻 ,有着儒 家
与李 靖进 访李 世 民一事 也 是本 文的 枢纽 ,是 虬 髯客 心 理发 展 的 一 大转 折 ,正是 因为 这一 见 ,使 得 他 为李
世 民的神 采风貌 所折 服— —“ 见之心 死” ,又经道 士验证 后 当即决 定放弃 逐 鹿 中 原 ,到海 外 重 新 建 功立 业 , 从 而充 分 展现 了虬髯 客 识 时务 、知 进 退 的性 格特 点 ,更 是 彰显 了他 面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英雄何路慰平生---从《虬髯客传》中人物品侠义英雄何路慰平生---从《虬髯客传》中人物品侠义摘要金庸认为《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虬髯客传》中所体现的侠义精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通俗武侠小说,直至今日新派武侠小说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本文通过对《虬髯客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侠义精神的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侠义精神的实质和特点。

关键词:唐传奇武侠小说侠文化侠义精神儒侠正文1、前言:豪侠小说是晚唐传奇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虬髯客传》就是其中的名篇。

《虬髯客传》应成文于唐末,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虬髯客、李靖和红拂女三人的故事。

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红拂慧眼识英雄,与李靖私奔,途中结识豪侠虬髯客,结伴同行至太原见到了李世民。

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但见李世民神气不凡,是未来天下贤主,于是把财资、兵法传给李靖,让他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而自己远赴海外,另辟天地。

小说借虬髯客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圣贤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当然也。

将余之赠,以奉真主,赞功业。

”作品的动人之处不是作为盛世挽歌的主旨,吸引人的是它所展现的豪侠之风。

作品中将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客描写的栩栩如生,这三位也被后世誉为“风尘三侠”。

三位主人公都是快意恩仇、豪迈绝伦的任侠形象,但真正能体现侠义精神高层境界的应是虬髯客这一豪侠形象。

2、人物形象分析:2.1对国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虬髯客传》的故事以隋末乱世为背景,其中即涉及到真实历史中的帝王将相又有纯属虚构的人物,虚实相生,被认为是“子、史附庸而承认有一定的虚构”的代表。

以乱世末世演绎侠客传奇,能形成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侠客们可达庙堂又能至武林,纵马江湖,出入江山,显得大气磅礴。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中只有四部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其他多以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的时期作为背景。

这样的设置给了侠客们展现忧国忧民的儒侠风范的机会。

从政治关系上来说,虬髯客与李世民是争天下的对手,但虬髯客却能舍弃匡扶天下的个人理想,将为起事准备的巨额财富转赠,并退出逐鹿中原的舞台,换来一个清平的世界,这种“能舍”的“大仁”“大义”使他的形象迥别于同时代的其它豪侠。

以《虬髯客传》为例浅析唐传奇中的豪侠形象

以《虬髯客传》为例浅析唐传奇中的豪侠形象

以《虬髯客传》为例浅析唐传奇中的豪侠形象作者:张元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摘 ; 要: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之一,出现于隋末,在唐代发展兴盛。

唐传奇中的豪侠形象始于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的详尽描述,经过李德裕在《豪侠论》中的论述,形象日益丰满完善。

《虬髯客传》作为唐传奇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人物形象充分体现出义薄云天等传统豪侠形象的定位,又体现着全新的豪侠形象特征。

关键词:唐传奇;《虬髯客传》;侠客;豪侠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41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07-01一、唐传奇中豪侠形象的渊源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系统的论述了不同的侠客类型。

通过对侠客的描写揭示汉代统治阶级的虚伪,歌颂了处于社会生活底层的侠客仁义的形象。

其中提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由此可见司马迁笔下的游侠不拘泥于律法、对行侠有种近乎偏执的追求。

在唐代李德裕的《豪侠论》这一散文,着重谈论了唐代豪侠现象的侠义精神。

《豪侠论》中提到:“夫侠者,盖非常之人也,虽以然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

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

李德裕对侠的定义非常严格。

侠的施行必须以义为根本,义又是促使侠的一个原动力,侠与义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论述就扭转了传奇作品中豪侠形象塑造过于偏激的现象,而使其在形象塑造方面既有现实性和虚幻性,又有它独特的合理性,通过对现实生活素材的合理加工变成独具特色的豪侠形象。

《虬髯客传》作于唐末,人物取自现实生活,因而作品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内涵,虽然作品旨在烘托李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其豪侠形象的塑造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作品中两个重要人物虬髯客与红拂女均采用虚构手法写出。

作品中处处充满以侠义为基础的豪侠形象,通过对其一言一行的描写刻画出具有继承性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人物。

虬髯客传读后感

虬髯客传读后感

虬髯客传读后感
《虬髯客传》读后感。

《虬髯客传》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动荡时代中的
坚韧和勇气。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和历史有了新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虬髯客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从不屈服于压力。

他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有了新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除了主人公的形象,小说中的情节安排也让我深受触动。

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残酷。

在乱世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牺牲和选择,这让我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有的人在困境中展现出了伟大的勇气和智慧,有的人却选择了背叛和自私。

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总的来说,读完《虬髯客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气,我学
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的再现,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人生之书。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回味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论《虬髯客传》的“识人”意识

论《虬髯客传》的“识人”意识

论” 。大 概 当时 的识 人 仅 仅 是 为 了部 落 的 生 存 而 寻 找 合 适 的 接 班 人 或 传 承 者 。识 人 的 方 法 也 只 有 简 单 的 观 察 , 视 为 后 可
世 道 教 方 术 , 间 相 面 的 雏 型 和 萌 芽 。 随 着 人 类 文 明 的 进 民
代 名 词 , 成 为那 一 时代 人 们 识 人 的 集 体 无 意 识 。 二 是 受 阴 遂 阳五 行 思 想 和 道 教 影 响 逐 渐 形 成 的 带 有 宗 教 神 秘 色 彩 的 相 术 这 一 民间 文 化 ; 相应 地在 社会 上 出 现 了 一 种 专 事 识 人 相 人
善的选人制度正式形成和确立 , 与其 相 适 应 的 “ 人 ” 识 也 识 意
属 杜 光 庭 的《 髯 客 传 》 虬 。它 既 是 唐 代 豪 侠 小 说 的 代 表 作 , 也 是 唐 传 奇 中 的经 典 之 一 。学 术 界 对 这 篇 小 说 的研 究 , 么关 要
注其各具神采 的“ 尘三侠 ” 象 , 么探究 作品 的主题 。 风 形 要 [ 却 往 往 忽 略 了作 品 的另 一 大 亮 点 : 识 人 ” 识 。 不 管 是 从 作 “ 意

个 极 为 突 出 的特 点 , 往 往被 研 究者 所 忽 略 。 从 人物 形 象 的 塑 形 看 , 本 不 仅 将 “ 人 ” 识 体 现在 主 要 人 物 的 但 文 识 意
性格结构 中, 而且 通过 “ 人” 识 的推 演 也 彰 显 了 晚 唐 豪 侠 小 说 的 超 人 色 彩 。 从“ 人” 识 的 视 角 研 究《 髯 客 识 意 识 意 虬 传 》 不 仅 可 以重 新 观 照 “ 尘 三侠 ” 形 象 特 质 , , 风 的 而且 对 挖 掘 文 本 的 复 杂 内蕴 也 有 其 价 值 意 义 。 关 键 词 : 虬 髯 客 传 》 “ 人 ” 识 ; 尘 三 侠 《 ;识 意 风 中 图 分 类 号 : 0 . 1 6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1 2 ( 0 1 O —0 9 一O 1 0 —5 0 一 2 1 ) 1 0 4 5

从唐代传奇小说中的虬髯客、空空儿,看唐人的骄傲

从唐代传奇小说中的虬髯客、空空儿,看唐人的骄傲

从唐代传奇小说中的虬髯客、空空儿,看唐人的骄傲唐代除了无数真实的历史人物之外,还给后人留下了大批传奇人物的故事。

这些故事或者如袁天罡、李淳风、张果老一样是真实历史人物演绎的,或者索性就是当时文人杜撰,包括虬髯客、聂隐娘、薛红线等人。

虽然是杜撰,但人物形象饱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尤其虬髯客和空空儿二人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人物,把唐人“骄傲”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里只取褒义。

【虬髯客才是真丈夫】虬髯客是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撰写的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主人公,杜光庭在世之时黄巢扰动天下大乱,杜光庭随唐僖宗进入蜀中,是唐廷认可的道门领袖。

杜光庭这样的一个人物,自然对即将到来的唐末及五代乱世有预见性,从此在蜀中隐居。

《虬髯客传》是传奇小说,与杜光庭这位道门领袖、道教理论家的其他著作有显著差别,体现出杜光庭对乱世平息的一种期盼和无能为力的无奈。

《虬髯客传》记述了三位奇人,分别是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客,也就是后世传说的“风尘三侠”,其他任何关于虬髯客的故事都是起源于这本小说。

故事中李靖在长安拜访杨素、红拂夜奔、二人逃避杨素追捕,快到太原时,虬髯客骑着一头羸弱的驴子出场。

三人在旅舍相逢,险些发生冲突,虬髯客先看出红拂女是“异人”,又觉得李靖“仪容气宇真丈夫也”,三人开始关系融洽。

虬髯客与李靖用负心之人心肝下酒,饮酒谈话之中引出了李世民,李靖认为李世民将为天下之主。

虬髯客说之前有望气者看到太原有奇气,请李靖引见,他准备亲眼看看李世民。

在太原,李靖通过刘文静邀请了李世民,虬髯客和一个道士提前在见面之处等待。

结果,道士见到李世民,“一见惨然”,借着正在下的棋局说“此局全输矣。

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

”出去之后,道士对虬髯客说:“此世界非公世界也。

他方可勉图之,勿以为念。

”这个道士估计就是虬髯客之前所说的望气者。

这个莫名其妙的场景之后,几人约好在京城再见。

有人请李靖和红拂女到一大户人家相见,房中陈设奢华,虬髯客一身盛装来见,整个场景“虽王公亦不侔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
一、概述
《虬髯客传》相传为唐末杜光庭所作,流传至今,所得评价颇高。

金庸先生说此文写得“虎虎有生气”,认为杜光庭与其《虬髯客传》实乃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后人据此文的敷衍改编皆不如《虬髯客传》来的精彩传神。

“杜光庭之《虬髯客传》流传乃独广----此传则记杨素妓人之执红拂者识李靖于布衣时,相约遁去,道中又逢虬髯客,知其不凡,推资财,授兵法,令佐太宗兴唐,而自率海贼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为王云。

”【1】此文不长,短短几千字,却要描绘出漫长而宏大的历史画卷,所以作者只选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描写,不究前因,不考详细进程,却写出人物的各自特色,推演出了历史的发展变化。

其中豪迈绝伦的虬髯客、豪爽脱俗的红拂女、英豪中带有书生之气的李靖这“风尘三侠”塑造得很成功,豪侠之气引人称羡。

在此我且谈谈我看见的豪侠虬髯客一角。

二、虬髯客之“三气”
看这豪侠出场:“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

”【2】文中的这位张三郎不识其具体来历,只在与红拂的对话中知其姓张,排行第三,因外形“赤髯如虬”被称为虬髯客。

我认为其人性格豪爽、形象丰满,具有“三气”。

其一气乃豪侠之气,其二乃妖魔之气,其三乃帝王之气。

下面我且详细述之。

1、豪侠之气
《虬髯客传》本是一篇侠客传记,其中最成功的便是豪侠之风的塑造,作为主人公,身上的豪侠气可是必不可少的。

侠客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可是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就有不少侠士,发展至唐代,其形象更加丰满多变,更具有立体感,但始终不变的是那份侠义之气,重承诺,守道义。

侠客从来都是不拘小节,爽快利落,所作所为都是随心而发,虬髯客就是这样。

那么,作为一个侠客,张三郎是怎样展示出他豪侠的一面呢?“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

”侠客行为一直都是不拘一格的,因此他才不会有什么顾忌,东西一放,招呼也不打,随意躺卧,看红拂梳头,这般行为甚是无礼,幸而红拂李靖二人也不是一般常人,否则该是生发矛盾了。

对于侠客来说,即使是陌生人,只要看对眼了就能在初见之时称兄道弟、把碗共饮,自此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第一次见面,虬髯客就与红拂兄妹相称,毫不客气地吃肉喝酒,与李靖畅谈胸中谋划,引为知己。

这些表现多与一般侠客类似,而虬髯客的豪侠之气最重要的体现不是在于这些细枝末节之上,而在于当本是志在乘社会动-乱之机、图谋帝王之业的他见得“真命天子”李世民之后,默然心死,他的朋友道士见到“真天子”:“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

”【3】,惊呼“此局全输矣”,对虬髯客说:“此世界非公世界。

他方可也。

”虬髯客于是决定将自己为了起事夺天下敛集的巨额财富尽赋与李靖红拂夫妇,让他们辅佐李世民起义兴唐,创建不朽功业。

而自己却退出中原逐鹿,远去千里之外另谋事业。

这样的侠义才是大侠风范,是一般的侠客不能及的。

自陈胜吴广当年反秦时
高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到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之际,有志之士揭竿而起,争霸豪杰全力谋划,“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死不休,有谁能够这般将资产拱手让人,为他人做嫁衣?大概是没有的,只要是真的有逐鹿野心,还有很好条件,总是想试一试,争一争的。

因此虬髯客的行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豪杰大侠士,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不过正因为此,才能看出小说的虚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这样的人的。

正如吴志达先生所说:“虬髯客作为一个艺术典型,其竞争帝王的事迹,虽与李密较为近似,他的外形特征,又颇似李世民,但其实是以晚唐时期割据一方、野心勃勃、妄图称王称帝的那些地方豪强为素材,加以概括、集中而塑造出来的。

”【4】虬髯客这一形象是综合多方元素加以虚构出来的,因此才具有常人不能及之气概。

相对于虬髯客的豪侠之气,妖魔气与帝王气应该是起辅助作用的,才使得此豪侠别具一格,不同于凡常。

2、妖魔气
其实作为一个人来讲,此妖魔非彼妖魔。

在唐代传奇中有不少描写妖魔神怪的,如《任氏传》中的任氏就是一只美艳狐妖,《补江总白猿传》中有一只大白猿,《古镜记》中有一只鹦鹉小妖------但是在杜光庭的笔下,确确实实是写的有血有肉的凡人,所以我所说的妖魔气不是真正的妖魔鬼怪之气,而是其身上的野性、魔气、妖孽的行为。

看他“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

却作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

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

吾憾释矣。

’”
【5】真的勇士,是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的。

我一直觉得敢于生吃流血之彘的人是有着原始人的那种野性的,相比较于吃动物的血肉,吃人的血肉更加狂野。

虬髯客用匕首切割人心,下酒而食之,只解释说这是天下负心者。

这番淡定的语气和行为之下,其实在这之下是有着一颗妖魔般狂野的心,不将世俗看在眼中,不怕天不怕地的野气,因此抓了十年才得到的负心者,一定要喝其血啖其肉方能解恨,这食肉之举体现出了作为一个人的魔气。

《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下一页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