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doc 12页)
小企业会计准则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会计分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会计分录小企业的财务账务处理,特别是那一块“其他应收款”里的坏账损失,可真是让人头疼。
你看啊,企业跑得快,日子也好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这钱一旦没收回来,可就麻烦了。
尤其是那一笔笔看似不值一提的小钱,积少成多,最终也能成个“大麻烦”。
你要是不注意,可能今天看似不过是几千块,明天就变成了几万块,甚至更大的损失。
说起来,其他应收款里的坏账问题,大部分都是账面上那些长时间拖着没收回来的款项,或者是实在收不回来的人情债啊、应收的款项啊,哪怕放在账本上也没啥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会计,面前堆着一大堆数字,眼睛都看花了。
突然,老板拍了拍你肩膀说:“小张啊,那个欠款不管是谁家的,反正就是拿不到手了,写个坏账损失呗。
”这时候你心里肯定是又急又愁:“天呐,坏账损失?这可咋整?”别急,别急。
这坏账损失的会计分录并不复杂,搞明白了反而是件挺简单的事。
要搞清楚,坏账损失的会计分录就是一笔“调整”。
有的同事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个“写账”的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其实这笔账分录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健康。
你想想,如果账面上长期存在不现实的应收款,那不就是在“做假账”吗?不好看,能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影响外部审计,甚至影响融资。
所以,把坏账分录做对了,等于为企业洗个澡,洗得清爽又干净。
当你确认了某笔应收款已经坏掉,收不回来了,这时你就得去记录这个损失了。
具体怎么操作呢?你要做的是把这笔坏账从账上清除掉。
简单来说,就是把这笔账从“其他应收款”里拿掉,同时要反映出来你因收不回来的这笔款而产生的损失。
具体的分录是:借记“坏账损失”,贷记“其他应收款”。
你瞧,这不就两行账吗?嗯,别小看这两行账,它可是关乎着企业能否“安稳过冬”的问题。
如果你这笔坏账损失处理得当,报表一出来,给外部看的时候,别人就会觉得:“哎,企业的账务清晰,损失早就计提了,没什么瞒着我们的。
”那信心就会增强。
可是,如果这坏账没处理,账面上到处都是“死账”,你就等着外面的人对你指指点点吧,“哦,这家公司账面不清,虚高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计提坏账准备账务处理例:某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3‰提取坏账准备。
该企业第⼀年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00元;第⼆年发⽣坏账6000元,其中甲单位1000元,⼄单位5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单位的应收账款5000元⼜收回,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
1、借:资产减值损失3000贷:坏账准备30002、第2年发⽣坏账损失借:坏账准备6000贷:应收账款——甲单位1000应收账款——⼄单位50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时,计提:1200000×3‰=3600,但由于第⼀年计提数3000元不够⽀付损失数6000元,因此,在第⼆年末时应补提第⼀年多损失的3000元,即,第⼆年末共计提6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6600贷:坏账准备66004、已冲销的上年应收账款⼜收回借:应收账款——⼄单位5000贷:坏账准备5000同时:借:银⾏存款5000贷:应收账款50005、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时,1300000×3‰-(3600+5000)=-4700由于第3年收回已前冲销的坏账5000元,因此,年末坏账准备的贷⽅余额已经为8600元了,⽽当年按应收账款余额计算,只能将坏账准备贷⽅余额保持为3900元,因此,应将多计提的4700元冲回。
借:坏账准备4700贷:资产减值损失4700坏账准备会计政策与会计职业判断【摘要】⽂章以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指导,从现代会计理论出发,结合企业会计核算实践,就不同政策的选择产⽣的不同结果以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进⾏⽐较,评价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论证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问题。
【关键词】坏账准备;会计政策;会计职业判断⼀、坏账准备会计制度的认识《企业会计制度》第53条中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的坏账损失。
建筑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度,适当提高企业应收账龄的坏账准备率,以推进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发
展。 三、建筑企业计提坏账的区间变动备抵法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具体方法并没有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做出明确规定。而在现实工作中,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多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如中国建筑、中国铁建、西部建设、 中天建设等几家建筑大企业的 2011 年年报公告中,中国建筑等采用账龄 分析法,而中天建设采用的是余额百分比法。 事实上,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制度健全规范且具备相当规模的建筑企 业,当其坏账准备计提累积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应收账款中合同欠款所 占数额较大,未逾期,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较低。 区间变动备抵法是建筑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重要方法,该方法是指以 资产负债表为指导,结合某一会计记账时点数,通过与区间内的增减后 的计提坏账准备数额相对比,准确揭示各项目实际发生的减值损失。基 于区间变动备抵法充分体现出会计准则中的稳健性原则,符合建筑企业 应收账款特征,能够实现对坏账损失风险的转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企 业风险的预期目标。总结来说,区间变动备抵法主要下述优点:一是能 够准确反映出建筑企业坏账准备计提状况;二是能够遏制建筑企业资金流 失、浪费现象的发展;三是减轻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 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践显示,目前,区间变动备抵法在建筑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过程中未能够充分发挥其成效,为规避这一不良现状 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落实以下工作:首先,加强应收账款监督管理执行力 度,定期对建筑企业应收账款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坏账、呆账现象;其
此尽可能降低建筑企业的坏账、呆账风险。 四、建筑企业计提坏账会计处理 建筑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是通过“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的,企业 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发生减 值的,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其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 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①如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于 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应当按其差额计提,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 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②如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小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作相反会计分录,借记“坏账 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 (2)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处 理,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应收票据” 、“应收 账款” 、“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长期应收款”等账户。 (3)已确认坏账损失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全部或部分收回时,应 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付账款” 、“其 他应收款” 、“长期应收款”等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同时借记 “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应收账款”等账户。 (4)建筑企业已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与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一一对应关
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是针对“部分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制定的准则,并不是全部长期资产,不适⽤于在其他具体准则中规范的减值。
该准则规范的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经提取不得转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或资产离开企业时,再进⾏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的确认和计量》应⽤指南规定,对于单项⾦额重⼤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流量现值低于账⾯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第六章第四⼗⼆条规定,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流量进⾏折现。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引⼊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财政部发布的《应⽤指南——会计科⽬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
计提范围较旧准则有所扩⼤。
旧准则体系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损失分别计⼊不同的损益类科⽬,⽐如计⼊“管理费⽤”、“营业外⽀出”、“投资收益”等。
新准则体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统⼀记⼊新设置的“资产减值损失”科⽬。
计提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类科⽬。
资产价值回升时,借记有关减值准备类科⽬,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税法规定,企业发⽣的坏账,⼀般应按实际发⽣额据实扣除。
但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的纳税⼈发⽣坏账损失时,应冲减坏账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 坏账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企业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而提前计提的一种准备金。
坏账准备的核心目的是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帮助企业合理评估和管理信用风险。
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基于企业的账户应收款项。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客户无法按时支付或者无法支付的情况,这就形成了坏账风险。
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
具体计提的金额一般是根据企业的历史经验和对市场环境的分析来确定的。
坏账准备的计提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坏账准备的计提原则,即“明确的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之间应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能够证明账款确实存在坏账的可能性,并且坏账的发生与具体的应收账款之间有直接的关联。
此外,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等。
坏账准备的计提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坏账准备的计提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风险。
通过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能够及时预警潜在的坏账风险,避免因为坏账损失而对企业的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其次,坏账准备的计提能够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不同企业的坏账风险可能存在差异,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可以有效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
此外,坏账准备的计提还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增强企业的信誉度。
然而,坏账准备的计提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坏账准备的计提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企业需要准确评估坏账风险,并确定合适的计提金额。
其次,坏账准备的计提也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坏账准备的计提需要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来支持。
坏账准备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风险,并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企业在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定,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
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在会计分录上就是: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在分录类型上属于资产和费用同增的情况。
你要卖东西就会产生收入,收入只要有账期就会有坏账,所以坏账是与收入相伴而生的,坏账准备的另一面就 是信用减值损失,所以信用减值损失就是与收入相伴而生的,因为减值导致收入减少,所以说减值损失是一种费用 。
固定资产的变现路径是: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资产处置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是通过累计折旧和减值一步步燃烧自己的价值,最后被卖掉或者报废清理变成资产处置损益和营 业外收支,最后走到生命的尽头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为企业生产出了商品,通过销售商品为企业带来了收入,所以固定资产减值是与企业生产销售环 节中必然会出现的一部分,是为了最终取得收入而必然发生的开支,这些开支会导致收入减少,所以说固定资产减 值损失也是一种费用图片。
务处理呢。
信用减值损失是应收账款预期发生的坏账所带来的坏账损失,既然是预期,就代表这损失还没发生,所以信用 减值损失是在我们计提的时候要用的,跟我们前面讲过的坏账准备是一对,所以坏账准备对应的就是信用减值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的同时也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
接下来经营损失中的第二个损失叫资产处置损失,其归属于资产处置损益科目,也就是卖资产的时候到底是净 赚还是净亏。净赚的话资产处置损益科目为正数,相当于收入增加,记贷方;净亏的话净赚的话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为负数,相当于亏损,损失增加记借方。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是针对“部分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制定的准则,并不是全部长期资产,不适用于在其他具体准则中规范的减值。
该准则规范的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或资产离开企业时,再进行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第六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引入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
计提范围较旧准则有所扩大。
旧准则体系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损失分别计入不同的损益类科目,比如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
新准则体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统一记入新设置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计提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类科目。
资产价值回升时,借记有关减值准备类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坏账,一般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但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坏账损失时,应冲减坏账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坏账准备和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如下:坏账准备是指企业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做出的估计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根据信用风险的大小计提坏账准备。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坏账准备的计提原则是基于账龄分析的逐层计提原则。
具体的账务处理步骤如下:(1)根据各种信用水平的客户进行分类,并按照三个月(对于货币资金类)、一年以内、一年以上无明显减值迹象的分类标准进行分析和计提。
(2)计算每个分类的坏账准备金额,一般为应收账款余额乘以该分类的坏账准备比例。
(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形成会计凭证。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的减少,它是坏账准备的使用部分。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坏账损失应该在确认不可收回的情况下计提。
(1)当企业确认笔应收账款不可收回时,应及时计提该笔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借记“坏账损失”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形成会计凭证。
(3)如果在以后的时间内出现可以收回的情况,应该撤销之前计提的坏账损失,并将其纳入当期收入。
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通过对应的凭证进行冲销。
总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需要进行分类分析,计算每个分类的坏账准备金额,并形成相应的会计凭证。
坏账损失的计提则需要在确认不可收回的情况下进行,待有收回可能时,需要撤销之前计提的坏账损失。
以上是对坏账准备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的基本概述,具体情况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doc 12页)《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是针对“部分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制定的准则,并不是全部长期资产,不适用于在其他具体准则中规范的减值。
该准则规范的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或资产离开企业时,再进行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第六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引入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
计提范围较旧准则有所扩大。
旧准则体系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损失分别计入不同的损益类科目,比如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
新准则体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统一记入新设置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计提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类科目。
资产价值回升时,借记有关减值准备类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坏账,一般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但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坏账损失时,应冲减坏账准备。
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已提取坏账准备金的部分,可在当期直接扣除。
由于财税处理的差异,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就存在“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应采用债务法计提或冲回计提的坏账准备。
例:某企业2007年应收款项余额200万元,当年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2008年发生坏账1 2万元,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账3万元,2008年年末应收款余额22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5.5万元。
2009年发生坏账15万元,2009年年末应收款余额26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13万元。
假设企业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其发生的坏账损失已全部经过税务部门审批。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 0%,每年会计利润为500万元,无其他调整项目,税法允许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0.5%。
预计在未来3年内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扣。
2007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0贷:坏账准备100000。
年末计算所得税: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10(万元);坏账准备的计税基础=200×0.5%=1(万元);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10-1=9(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9×30%=2.7(万元);应交所得税=(500+10-1)×30%=152.7(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150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2 7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2700 0。
2008年:发生坏账及收回已冲销的坏账:借:坏账准备120000贷:应收账款120000。
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55000贷:坏账准备5 5000。
年末计算所得税: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10 -12+3+5.5=6.5(万元);元);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6.5-1.1=5.4(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5.4×30%=1.62(万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2.7-1.62=1.08(万元);应交所得税=[500+3-12+5.5-(220-200)×0.5%]×30%=148.92(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150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89200递延所得税资产10800。
2009年:发生坏账:借:坏账准备150000贷:应收账款150000。
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130000贷:坏账准备130000。
期末计算所得税:坏账准备的账面价值=6. 5-15+13=4.5(万元);元);累计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4.5-1.3=3.2(万元);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3.2×30%=0.96(万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62-0.96=0.66(万元);应交所得税=[500-15+13-(260-220)×0.5%]×30%=149.34(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150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93400递延所得税资产6600。
企业会计制度下坏帐准备的财税处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一般需要制定具体的坏帐准备计提政策。
制度允许采用的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
目前企业通常采用的计提方法主要是帐龄分析法,针对不同帐龄的应收款项规定相应的坏帐计提比例。
企业确定的坏帐计提比例通常要高于税收法规允许税前扣除比例,这样企业计提的坏帐准备就形成事实上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本文拟对坏帐准备在实务中的财税处理进行探讨。
一、关于坏帐准备税前扣除的相关税务规定1、国税发(2000)84号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文件规定内资企业可按照年末应收款项(包括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余额的0.5%税前扣除坏帐准备,并明确了申请坏帐核销的条件。
2、国税发(2003)45号文《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文件主要明确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重新界定了税前扣除坏帐准备的计提范围,允许企业按照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计提范围(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税前扣除0.5%的坏帐准备;二是明确了坏帐准备的性质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该文件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3、财会(2003)29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文件给出坏帐准备财税处理的详细规定,并将“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概念扩大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所有企业(内资和外资)。
4、涉及外资企业坏帐准备的税务规定主要四个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和国税发(1991)165号《关于贯彻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若干业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和解答(三),按照规定,只有从事信贷、租赁的外资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准予税前扣除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3%计提的坏帐准备;其他类型的外资企业申请税前列支3%的坏帐准备,主管税务机关需要严格审批。
实务中特别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极少有外资企业申请税前列支3%坏帐准备。
二、执行坏帐计提政策当年的财税处理(一)外资企业(假设外资企业不允许税前扣除坏帐准备)1、当年度不存在坏帐核销和以前年度已核销坏帐收回时本年度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年末坏帐准备余额2、当年度存在坏帐核销时坏帐核销的会计处理为:借:坏帐准备贷:应收帐款(拟核销坏帐数额)企业申请核销的坏帐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其数额允许税前扣除。
年末计提坏帐准备的会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贷:坏帐准备(已核销坏帐数额+按规定比例计提的年末应收款项的坏帐准备)本年度记入损益的坏帐准备数额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已核销坏帐数额(允许税前扣除),二是按规定比例计提的年末应收款项的坏帐准备(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这样,本年度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年末坏帐准备余额3、存在以前年度已核销坏帐本年收回时收回款项时的会计处理为:借:应收帐款或其他应收款贷:坏帐准备借:货币资金贷:应收帐款或其他应收款按照税法规定,“已核销的坏帐收回时,应相应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年末计提坏帐准备的会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贷:坏帐准备(按规定比例计提的年末应收款项的坏帐准备—已核销坏帐收回数额)本年度记入损益的坏帐准备数额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规定比例计提的年末应收款项的坏帐准备(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二是已核销坏帐收回数额(企业需要按已核销坏帐收回数额调整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这样,本年度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年末坏帐准备余额综上所述,外资企业在执行坏帐计提政策当年,只需要按照“坏帐准备”帐户年末余额调整增加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可。
(二)内资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财税处理的不同在于,内资企业允许税前扣除按照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0.5%的坏帐准备,因此执行坏帐计提政策当年,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年末坏帐准备余额—(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年末帐面余额*0.5%三、以后年度的财税处理(一)外资企业1、当年度内不存在坏帐核销和以前年度已核销坏帐收回、应收款项余额年末数大于年初数时年末补提坏帐准备会计处理借:管理费用贷:坏帐准备(补提数额)因此企业应按照补提坏帐准备数额调整增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而补提数额等于坏帐准备帐户年末余额与年初余额的差额,所以本年度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坏帐准备余额(年末数—年初数)。
2、当年度内不存在坏帐核销和以前年度已核销坏帐收回、应收款项余额年末数小于年初数时,年末冲回坏帐准备会计处理借:坏帐准备(冲回数额)贷:管理费用按照税法规定“原计提减值准备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在价值恢复时,因价值恢复而增加当期利润总额的金额,不计入恢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