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北京市某小区室外管网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

北京市某小区室外管网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
设计中的阀门有闸阀和止回阀两种。闸阀 用于热水管道上,止回阀主要用于泵的出 口,以防止介质倒流。
波纹管补偿器的选择计算 管壁厚度的选定计算 管道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计算 直埋管道的应力计算 直埋管道管壁厚度的计算 直埋管段的补偿计算 直埋管段的失稳计算 注: 以上计算方式均参照教材和设计规范进行!
(2)技术上可靠,线路尽可能走地势平坦,土质好, 水位低的地区,尽量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
(3)对周围环境影响少而协调,少穿主要街道,城 市道路上的供热管道一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尽量敷 设在车道以外的地方。
(4)穿过街区的城市热力管网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 维护的地方。
(5)通过非建筑区的,在最高点设放气阀,
枝状管网:
管网采用枝状连接的,热网供水沿着主干线、分支线、用户支 线送到各热用户,网路中的回水从用户沿着相同的路线返回热 源。
枝状管网布置简单,供热管道的直径随着管线逐渐减小,而且 金属消耗量小,基础建设投资比较少,运行简单,管理方便。 但只状管网不具备后备热源,当供热线路发生网络故障的时候, 在故障点后面的网络都将停止供暖,由于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蓄 热能量,通常可以采用快速消除故障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 枝状管网是供热管网较普遍的一种供热方式。
Q = q ×F × 10 -3 KW
式中 Q—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q—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 F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
建筑物 类型
住宅
居住区综 合
学校办 公
医院托 幼
旅馆
商店
食堂
热指标 ()
W / m2
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计算

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计算
m 的非湿陷性黄土。总用地面积505 490 2(约 合 758.2 3 亩 ),校区 m 总 建 筑 面 积 为 188 353. 25 2, 其 中 生 活 区 总 建 筑 面 积 为 m 58 120.57 2,中央核心教学区、训 练区、体育运动区、科研交流区 总 建 筑 面 积 为 130 232.68 m2,校区内最高建筑的高度为32.4 m , 最低建筑的高度为4 m。
泵 为 变 频 泵 。管 网 的 调 节 形 式 采 用 热 源 处 集 中 调 节 、热 力 站 及 建 筑引人口处的局部调节和用热设备单独调节三者相结合的联合
调节方式。 2 供热管网设计
2.1 供热管网敷设形式
室 外 供 热 管 道 进 行 地 下 敷 设 时 ,需 满 足 以 下 三 点 :
1)
摘 要 :以 位 于 有 地 下 水 、非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某大型室外二次供热管网为例,分析了室外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并简
单 介 绍 了 供 热 管 网 固 定 支 架 及 补 偿 器 的 选 择 ,以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室外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直埋敷设,当量长度法
中图分类号:TU833.12
材与装饰,2016(13) :85-86.
HVAC design and techn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ed design of indoor pipe network
Ren Wenjin
本 工 程 热 源 为 位 于 生 活 服 务 中 心 的 区 域 锅 炉 房 提 供 ,热 源 供
回水温度为70 T ~50 T ,单体采暖形式为散热器采暖,局部区域
采 用 低 温 地 板 敷 设 供 暖 系 统 采 暖 ,热 源 为 经 混 水 机 组 降 温 为

某住宅小区采暖室外管网设计cad施工图(含设计说明)

某住宅小区采暖室外管网设计cad施工图(含设计说明)
年 月图例408.802B+70.182A+5.19室外地坪标高围墙建筑坐标横向纵向407.60405.91道路及地形点标高设计建筑物及层数室内地坪标高排 水 沟 挡土墙及台阶道 路办公楼10#住宅门卫金 城 大 道 11# 车库14#食堂13#锅炉1:5007#住宅6#住宅4#住宅3#住宅2#住宅8#住宅采暖室外管道平面图17# 门面房5#住宅住宅区9#住宅办公区北0151052025M道 路绿 化设计建筑物图例经二路12#配电门卫图中所注标高均以4#楼一层室内地坪%%po.oo为准.采暖室外管网总平面图别号设计号图 图 3总图校 对设 计定长审 核审 院工程负责人项 目工程名称采暖室外管网总平面图期日 制 图工种负责人建筑物一览表经济技术指标30.71%29.85%1.6726130.00 m%%152绿化系数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住宅建筑面积公共建筑面积红线内建筑用地其中:总建筑面积道路用地总用地6588.91 m%%152面 积办公搂1#序号名 称2#住宅搂3#住宅搂4#住宅搂5#住宅搂6#住宅搂7#住宅搂8#住宅搂9#住宅搂5657.96 m%%15210#住宅搂11#12#车库13#配电14#锅炉15#食堂1111422222222层数616#门卫1门卫17#1门面房12826.77 m%%152270.00 m%%1521104.46 m%%1521104.46 m%%1521104.46 m%%1521104.46 m%%1521104.46 m%%1521104.46 m%%1521104.46 m%%152336.00 m%%15254.00 m%%15277.76 m%%15238.88 m%%1521672.26 m%%1522826.77 m%%1521#15#15#门卫16#16#门卫17# 门面房17#门面房接锅炉房热水供水总管接锅炉房热水

室外供热管网热负荷计算设计方案

室外供热管网热负荷计算设计方案

室外供热管网热负荷计算设计方案第一节热指标的选择 ................................................第二节热负荷的计算 ................................................第三节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第四节供暖年耗热量以及耗煤量的计算.............................第一节热指标的选择选择热指标的大小,主要与建筑物的结构外形以及层高有关,建筑物的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采光率越高,则建筑物的热损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热指标可取较大值;反之,则取较小值。

正确合理地计算热负荷是确定热源规模和供暖热网管径大小、锅炉运行方案是否合理、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管网设计前,必须对各类建筑物的数量、性质、规模、层数、环境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准确计算。

热指标分为体积和面积热指标两种,它是表示各类建筑物,在室内外温差IC时,单位体积或面积的供暖热负荷。

建筑物的供暖热负荷,主要取决于通过垂直维护结构(墙,门,窗等)向外传递的热量,它与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层高有关,因而不直接取决于建筑物平面面积,用供暖体积热指标表征建筑物供暖热负荷的大小,物理概念清楚;但采用供暖面积热指标法,比体积热指标更容易概算。

目前一般来讲民用建筑我们多采用面积热指标,而对于工业建筑,多用体积热指标法,故本设计对于机械厂的工作车间及车间配楼等采用体积热指标,而对于一些民用建筑等均采用面积热指标。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的热指标图表表2-1采暖热指标推荐值q h(W∕m2)(一)供暖热负荷的计算供暖设计热负荷的概算,可采用体积或面积热指标法等进行计算。

1、体积热指标法,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可按下式进行概算Qn=qvVw(Tn-Tw)×10-3KW式中Qn一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Vw-建筑物外围体积,m3T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CQv-建筑物体积热指标,WZm3℃2、面积热指标法,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可按下式进行概算Qn=q f F×IO+KW式中Q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F一建筑物的建筑面积,IT?;qf一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W∕m3本设计为小区集中供热,采用面积指标法,各建筑物的热负荷估算详见下表所示:(二)热负荷延续图在供热工程规划过程中需要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
供热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应根据现行国家 能源政策、有关规程规范,全面考虑热源、 热网和热用户三个方面,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综合分析后加以确定。
15:51:53
20
1.设计方案比较
以图5-5所示的两个小区供热方案为例,讨论A、B小区 供热方案,即热网加热器和热网循环水泵的组合配套问 题。
图5-5供热区域A、B示意图
15:51:53
30
(一)系统形式
按管道数可分为: 单管制 双管制 多管制
15:51:53
31
1.单管制蒸汽供热系统
如图5-11(a)所示。只有一根供汽管,凝结水不 回收,用于热水供应及工艺用途或排入疏水系统。 使用条件:一般用于用汽量不大的系统。
15:51:53
(a)不回收凝结水的单管式系统
32
适用条件:A区的流量小于B
区,两区所需水泵扬程相差不
大,经经济分析证明合理。
15:51:53
图5-7 供热方案二
1—热网加热器;2—热网循环水泵
23
⑶方案三:采用一套热网设中继站
如图5-8所示。 优点:合理、节能。 适用条件:特别适合于A区
的流量明显大于B区流量, 和A、B两区之间距离L2较 大的情况。
15:51:53
L1
L2
图5-8供热方案三 1—热网加热器;2—热网循环泵;3—中继泵
24
上述三个方案是工程中常见的并有可能采用的 实际方案,具体评价哪个方案优哪个方案劣,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比较。
可比较的因素有:
技术因素:A区和B区的流量;两区到热源的距 离,地形高差等。
经济因素:初投资、运行费用。
在A、B小区域各有二级热网向热用户供热,有三个供热 方案。

室外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室外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室外管网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该项目城市的室外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供水管道的更换和维修,支管的增设和调整,以及管网的联网和监测系统的建设。

工程总投资为5000万元,工期为12个月。

二、施工原则和目标1.施工原则:a.安全第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b.质量为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c.环保节能,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d.科学施工,按照系统工程管理的要求进行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2.施工目标:a.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完成工程,确保供水管道安全可靠;b.按计划完成施工,保证工程进度;c.控制成本,合理利用资源,确保工程财务安全;d.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施工作业拆分:a.地下水管道施工:包括管道开挖、铺设管道、管道连接、管道回填等;b.管道维修:包括旧管道的拆除、新管道的更换和修补等;c.支管增设和调整: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和调整支管,包括支管的开挖、铺设和连接;d.管网联网和监测系统建设:包括管网联通和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调试。

2.施工组织架构图:a.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协调各个部门和工种;b.技术员:负责工程的技术支持和施工方案的编制;c.经理助理:负责项目的协调和安排,为项目经理提供协助;d.现场施工队:负责具体的施工作业,包括挖掘、铺设、连接等;e.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f.安全监督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事故预防;g.环境保护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3.施工工期安排:a.地下水管道施工:总计划为6个月,具体划分为:管道开挖2个月,管道铺设2个月,管道连接和回填2个月;b.管道维修:总计划为3个月,具体划分为:旧管道拆除1个月,新管道更换和修补2个月;c.支管增设和调整:总计划为1个月,具体划分为:支管开挖和铺设2周,支管连接和调整2周;d.管网联网和监测系统建设:总计划为2个月,具体划分为:管网联通1个月,监测系统建设和调试1个月。

室外管网设计方案

室外管网设计方案

室外管网设计方案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室外管网设计方案,解决相关问题并满足项目的要求。

2. 设计目标
本设计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提供可靠的室外管网系统,确保稳定供水和排水功能;
- 节约用地,提高空间利用率;
- 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因素;
- 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3. 设计方案
3.1 管道布局
室外管网的管道布局应符合以下原则:
- 管道应尽量缩短长度,以减少水力损失;
- 管道应合理布置,便于维修和扩展;
-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将管道分为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

3.2 管道材料选择
在选择管道材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压性能;
- 考虑管道材料的寿命和维护成本;
- 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

3.3 安全措施
为确保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应采取以下措施:
- 安装可靠的阀门和安全设备,以控制流量和防止管道爆裂;- 定期检查和维护管道,及时排除故障;
- 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3.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和运营室外管网时,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素:- 使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合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 定期监测和评估管网系统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总结
本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份室外管网设计方案,以实现稳定供水和
排水功能,并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应遵
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供热管网设计说明书

供热管网设计说明书

供热管网设计说明书供热管网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标本文档旨在对供热管网进行详细设计,确保供热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

二、设计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城镇中小型锅炉热力设计规范》- 《建筑供热设计规范》2.设计参数和要求:- 设计供热负荷: kW- 主干管径: mm- 采暖面积:平方米- 管网压力: MPa- 施工工期:X 个月三、供热系统设计1.供热系统概述1.1 管网布置1.2 换热站布置1.3 管径设计2.管道设计2.1 管道材料选择2.2 管道敷设方式2.3 管道水力计算2.4 管道保温设计3.设备设计3.1 锅炉选择及设计3.2 热交换器设计3.3 泵站设计3.4 阀门与附件选择及设计4.安全设计4.1 应急排气设计4.2 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自动控制设计5.1 温控系统设计5.2 压力控制系统设计5.3 水位控制系统设计6.施工图纸要求6.1 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的平面布置图 6.2 设备、管道及附件的细部图纸6.3 施工工艺与工序说明7.质量控制要求7.1 材料验收与取样测试7.2 设备的出厂检验和安装质量验收7.3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附件:附件1:供热系统布置图纸附件2:管道、设备及附件的详细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国家关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物内外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标准。

2.城镇中小型锅炉热力设计规范:国家关于城镇中小型锅炉热力系统设计的规范,确保城镇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能效。

3.建筑供热设计规范:国家关于建筑供热系统设计的规范,包括供热负荷计算、管道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郑州市武警培训学校供热工程设计院(部):热能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热动112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设计现状 (4)1.1 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走向 (4)1.2原始资料 (4)二、设计方法及步骤 (5)2.1集中供热系统 (5)2.2 热负荷的类型 (5)2.3 热负荷的计算 (5)2.3.1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5)2.3.2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6)2.3.3热源位置 (7)2.3.4 管网的走向 (7)2.3.5 敷设方式 (7)2.3.6热水管网系统的定压方式 (11)2.4 管道水力计算 (12)2.4.1 确定各用户的设计流量 (13)2.4.2水力简图如下 (14)2.4.3 供热网路主干、支线计算 (16)2.5 水压图的绘制 (19)2.5.1 绘制网路水压图的必要性 (19)2.5.2 网路水压图的原理及其作用 (19)2.5.2.1 水压图绘制原理 (19)2.5.2.2 水压图绘制的作用 (19)2.5.3 绘制水压图的原则和要求 (19)2.6设备的选择 (22)2.6.1 换热器的选择和计算 (22)2.6.2 热网循环泵的选择计算 (22)2.6.3 补给水泵的选择计算 (24)2.6.4除污器的选择 (25)2.6.5钠离子交换器的选择 (26)2.7热源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26)2.7.1 软化装置的选择 (26)2.7.2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27)三.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27)3.1 初调节原理 (28)3.2 集中调节 (28)3.3 管网布置的合理性 (29)3.3.1分析热用户连接方式的经济技术分析 (29)3.3.2 热网的定压方式的经济型分析 (29)3.3.3 供热管道平面布置的经济性分析 (29)3.4 管道水力计算的经济性分析 (30)3.4.1 管道水力计算的经济原则 (30)3.4.2 管径的选择 (30)3.4.3 管道补偿器的选择 (30)3.4.4 管道保温材料的选择 (30)第四章参考文献 (31)第五章课程设计心得 (32)摘要本次设计地点范围为郑州市武警培训学校供暖外网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为集中采暖系统,供暖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以往的设计中,由于外网与内网的配合往往出现缝隙,使得各个建筑物的资用压头与实际需要的出现偏差,使系统水力失调, 浪费了大量的热量,而供热效果却不甚理想.本次设计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系统的平衡性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减少系统的失调损失,节省燃料和电、水的消耗,并提高供热质量。

关键词:供热效率;换热站,资用压差,水利失调。

一、设计现状1.1 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走向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方向,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的型式,这是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当然,集中供热的首要前提是节约能源,但是当前我国电力紧张的局面也是不能忽视的。

在供热的同时,生产一定量的电力,也能缓解部分用电的需要。

2,落实热负荷,是集中供热一切要素之首。

没有准确的热负荷,热电站的建设将似海滩上的建筑,不仅不能节约燃料,更无经济效益可谈。

3,目前,我国建设资金短缺,无论是建设热源还是管网,耗资都相当大。

因此,改造老凝汽式电站为热电厂,既可大大降低投资,也可缩短工期,且运行效益可立竿见影。

这是集中供热应优先考虑的热源。

4,尽可能在老厂扩建供热机组,降低生产与非生产设施投资,并且技术上有比较强的后盾,安全生产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5,热源内机组参数的选择,应优先选用较高参数的机组。

12MW及6MW容量机组,宜选用次高压;3MW及以下机组宜选用中压机组。

总之应尽可能少用和不用次中压或低压机组。

6,热源内机组型式的选择,宜以背压机组带基本负荷,在多台机组中可选用一台抽汽冷凝机组,以增加负荷调节的灵活性。

7,在大、中城市采暖负荷较大时,宜选用大容量的两用机组,采暖季节降低部分电负荷供热,非采暖季节仍恢复正常运行,节能效益是非常理想的。

8,近年发展起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许多优点:煤种适应范围广;适应负荷变化范围50%~100%;热效率较高;易于脱硫且投资少,适宜作建筑材料。

9,集中供热方案的优化方面,现已有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研制了优化软件,它包括热源布点优化、热源机组组合选型优化、热力管网管径、路径优化、并可计算热力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今后应广泛应用,以节约能源,降低投资,提高效益。

1.2原始资料1﹑郑州市武警培训学校总平面布置图。

2﹑郑州市气象资料:1﹚冬季室外供暖计算温度:t=-5℃,最低日平均温度 min t =-11.4℃2﹚冬季主导风向:西、西北风。

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s m v pj 4.34﹚冬季日照率:70%5﹚缝隙渗风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北 东 南 西0.65 0.65 0.2 13﹑热媒:有城市管网供0.6MPa/110/70℃的高温热水;)低温热水 8560c c 供热。

4﹑供暖方式:对流辐射式钢铝散热器二、设计方法及步骤2.1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系统指的是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集中向一个具有多种热用户的较大区域供热的系统.2.2 热负荷的类型(1)按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季节性热负荷,它与室外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太阳辐射热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室外温度在全年中有很大的变化.另一类是常年性热负荷主要取决于生活用热和生产状况,其日变化较大,而在全年的变化较小.(2)按热用户的性质分:a 、供暖设计热负荷;b 、通风设计热负荷;c 、生产工艺热负荷d 、生活用热的设计热负荷2.3 热负荷的计算2.3.1热负荷的计算方法供暖设计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法和体积热指标法.通风热负荷采用体积热指标法.生产工艺负荷主要取决于工艺工程性质,用热设备和工作制度2.3.2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采暖热负荷使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最重要的负荷,它的设计热负荷占全部设计热负荷的80%-90%以上(不包生产工艺用热),供暖设计热负荷的概算可采用面积热指标进行计算,即'n f Q q F =⨯ (2-1)式中 'n Q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W ;f q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2/W m ;F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2m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f q 的推荐取值如表2-1所示表2-1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推荐值 建筑物类型住宅 居住区综合 学校办公 医院托幼 旅馆 商店 食堂 采取节能措施(2/W m )40-45 45-55 50-70 55-70 50-60 55-70 100-130注:1、本表摘自《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34-90,1990年版2、表中数据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3、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在内。

建筑物 符号 地上 地下 总建筑面积 单位热负荷(上)(下) 总热负荷(KW)综合楼 A 29587.1 7140.2 36727.3 500 1479.355 餐厅 B 7385 7385 100738.5 厅级干部宿舍 C 10398 10398 45467.91 地下水泵房 D 36.5 424.4 460.9 5025.2 12.51988 县处和研二 E3974 4619 8593 45 25.2 295.22882.3.3热源位置根据当地的条件:该小区内建筑物以住宅楼.办公楼为主,且负荷较为集中,为满足今后建筑的发展,以后可以新建一燃气锅炉房,采用燃气锅炉房集中供热方式进行小区冬季供暖,由燃气锅炉房一次网供热到换热站换热,再由二次网采用热水为热媒直接进行供热,其中一次网供热热媒为0.6MP的饱和蒸汽。

郑州市冬季主导风向是西风和西北风,但考虑到学校宿舍楼区、换热站的位置和学校区域的范围走向,则热源设置于处于学校的西南角处。

本设计目前城市管网提供热源。

2.3.4 管网的走向实际定向时要掌握地质,水文资料,地上,地下构筑物情况,除了技术经济合理外还要考虑维修管理方便,布置时应注意:(1)管道应尽量穿越负荷区,走向宜平行于建筑物。

(2)尽量少穿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

(3)为了施工及管理方便,管线应尽量走绿化地带。

(4)热力管沟外侧与其他建筑物,管线保持一定距离,与基础外边间距不小于1.5米。

(5)热网规划时应当适当考虑各小区连接方便及小区负荷对称。

2.3.5 敷设方式合理的选择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应对节约投资、保证热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及交通情况等综合考虑,力求与总体布局协调一致。

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可分为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

考虑到郑州地区的气候条件,小区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供暖管网与小区整体环境和协调性等条件,节约投资成本,本设计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且为地下直埋,理由如下:地下敷设可分为两种方式:(1)地沟敷设①通行地沟敷设:工作人员可能直立通行的地沟,但造价高。

②半通行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较多,采用单排水平布置沟宽度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半通行地沟。

③不通行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不多且维修工作量不大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其造价较低、占地小,但检修方便。

(2)无沟(直埋)敷设直埋设于土壤中,最多采用的型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三者紧密粘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型式。

①直埋敷设的优点直埋敷施工工期短,对其他管道埋设道路工程及现场运输影响很少;开挖土方量少,只有半通行地沟敷设的20%,而挖出土壤最后可全部回填不必外运,不少资料报导,直埋敷设比半通行地沟敷设节省投资30%左右;聚氨脂直接在管道外围发泡形成的保温效果比其他任何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小,牢固性强,玻璃钢外壳封闭性好,地下水及冷土层对它无影响,据国外资料报导,使用寿命长达40~50年,中间无须维修,因此我选用直埋敷设。

由于受土壤摩擦力的约束,预制保温管可实现无补偿直埋敷设。

本设计埋深大于0.6m。

②无补偿直埋供热管道施工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1)为了减小管道的温度应力,管道埋土前进行预加热,加热温度一般可取其工作温度的一半,这时使管道产生热伸长,直至敷土夯实完毕,再让它降温。

这时管道无法收缩就产生了冷拉应力,此拉应力也正好是管道工作热压应力之半,这样待日后管道再升温时,此拉应力将逐步减小,待温升到复土预加热温度后,管壁拉、压应力正好完全抵消,等管道温升到工作温度时,则其热应力只有不预热条件之半,因此这是管道工作温度较高时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管道预热措施可在管网适应位置架一水箱将水烧热,然后用泵注入管道,并在各用热户终端临时接通供、回水管,使之水循环,以保证预热水温较长时间恒定;2)管道保温材料必须采用聚氨脂,并直接在钢管四周发泡完成,切勿采用预制瓦块式的复合保温材料,以保证整个聚氨脂保温层与钢管之间产生强大的粘结力;3)直埋管段中一般不宜连接什么阀件,如须安装平衡阀、入户总阀等应设在户内,如果必须在直埋管段上安装阀件,则必须附阀件紧按套管伸缩器,以便日后可以拆卸检修阀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