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概述

合集下载

室外供暖管道设计要点分析

室外供暖管道设计要点分析

室外供暖管道设计要点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展和城市热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中供暖已有了较大发展,室外供暖管道设计水平体现了满足热用户热能需求。

本文结合室外供暖管道设计实际经验对室外供暖管道设计设计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标签:室外供暖管道;设计;要点分析1、室外供暖管道分类与设计要求按热介质种类分,有水网和汽网;按管道根数分,有单管、双管和多管;按热介质是否返回热源分,有闭式和开式。

目前,工业生产用热多用汽网;生活和采暖用热多用水网。

管道根数常根据热介质的参数、年热负荷变化的大小和热用户的重要程度等情况确定。

至于用闭式或开式则主要取決于热用户是否把热介质消耗掉了。

若热用户只消耗热量,热介质仍返回热源则用闭式供热系统;若热用户不仅消耗热量,还把热介质本身也消耗掉了则用开式供热系统。

室外供暖管道设计应根据热网系统和衍网路线进行,做到选材正确、敷设合理、补偿良好、疏水通畅,流阻较小、造价低廉、支吊正确、安装维护方便、扩建灵活、整齐美观,并应避免水击和共振。

2、室外供暖管道补偿为保证管道在热状态下的稳定和安全,减少管道受热膨胀时所产生应力,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应装设固定支架及吸收热膨胀的补偿装置。

目前,室外供暖管道常用以下三种补偿方式:自然补偿是利用管道敷设上的自然弯曲管段(L型或Z型)来吸收管道的热伸长。

其优点是简单、可靠、推力较小;但管道受热变形时产生径向位移较大。

由于自然补偿不需要特制的补偿器,所以在布置热网管道时应尽量采用自然补偿。

当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才考虑装设补偿器。

Π型补偿器的优点是制造简单、补偿能力较大、轴向推力较小、维修方便、运行可靠;缺点是水平Π型补偿器外伸臂较长、钢材消耗较多、占地面积及流体阻力较大。

对于采用自然补偿和Π型补偿器的蒸汽管道,使用《等值刚度法多分支管道静力计算程序》进行管道应力计算。

计算管道在内压、持续外载作用下的一次应力和由于热胀冷缩及其他位移受约束产生的二次应力,以求得安全、经济、合理的蒸汽管道的布置方案。

浅谈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

浅谈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

浅谈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发表时间:2020-12-07T06:32:33.01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19期作者:关名洋[导读] 在中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供暖尤为重要。

因此,探讨集中供热住宅小区,不断优化其室外热网设计,提高其采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牡丹江热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住宅设施发展越来越完善供热管网工程设计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到建筑的各个方面,生活质量在我国新形势下逐渐增加,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而室外供热管网工程在设计时会考虑到各个方面。

因此,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应首先保证供热用户的供热质量达到标准,然后根据投资资金、传热损失、运行稳定性等指标来衡量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水平。

为了确保室外供热管网的加热性能达到标准,项目的总体规划确定的最优经济加热范围集中供热源后,供暖热用户在设计范围内的质量达到标准,和关注住宅区在冬季的供暖问题改善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以提高加热质量。

关键词: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引言在中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供暖尤为重要。

因此,探讨集中供热住宅小区,不断优化其室外热网设计,提高其采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条件,在集中供热模式下,城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先供应110/70℃高温热水,再通过换热网络输送到换热站。

经换热站热处理后供应85/60℃或60/50℃的低温热水,再通过室外二次热网输送给特定热用户。

1图纸设计注意事项1.1间距到位图纸设计优化、合理的管秩序第一,设计根据供水管道的特点,避免了雨、污水管,确保每个管间距0.8米以上,垂直距离0.1米以上,避免水的浊度,同样的天然气管道和电缆分开污水管道,以保证0.25以上的水平间距之间的垂直距离1米以上,确保气体不会泄漏,以及沿线燃烧管道上发生的其他安全事故。

另外,由于磁场的影响,弱电流和强电流应分开,避免磁场干扰弱电流信号,不利于用户使用寿命。

小区室外综合管网设计要点浅析

小区室外综合管网设计要点浅析

小区室外综合管网设计要点浅析摘要:小区室外综合管网是建筑工程极其重要的隐蔽工程,涵盖自来水、燃气、雨水、污水、电力、弱电、消防、智能化等专业,这里结合本人几年工作经验,浅析小区室外综合管网设计要点,提高初学者的设计能力。

关键词:室外管网,雨水,污水,自来水,电力一、综合管线概述1.1管线综合设计分为初步设计方案,综合管线报批,综合管线施工图及结合景观深化设计管综三个阶段。

1.2管线综合规划平面图图纸比例通常采用1:1000-1:500,一般和建筑规划总平面图比例一致。

图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标明等高线、河流、湖泊等,反映自然地形、地貌;(2)绘出小区周边环境、周边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和城市管网、管线,并注明城市规划部门划定的红线范围;(3)绘出旧城改造地区原有道路、建筑物、各种管线及相关构筑物,并注明保留部分和拆除部分;(4)按小区详规或建筑规划总平面图标明新规划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1.3管线综合设计内容包括:给水管(市政直供低区加压中区加压高区加压)、污雨水管、消火栓管(低区加压高区加压)、喷淋管、电力管、弱电管、燃气管(低压中压)、室外消火栓。

从道路边起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给水、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

1.4管线综合设计成果:剖面图、施工说明、图例、坡面图,管线较多时提供节点大样。

1.5明确地块是否为绿色建筑,是否设置中水回用及雨水处理装置及可再生水源利用率。

1.6室外构筑物及设备包括:变配电房、开闭所、箱式变压器、低压分支箱、环网柜、通讯机房、燃气调压箱、消防水池、消防取水口、水泵结合器、室外消火栓。

二、综合管线绘图要求(1)标出污水处理装置、化粪池及工业污水处理池位置,结构标高,尺寸以及与周边建筑物之间最小距离。

(2)标出机房、配电房、开闭所、箱变、煤气调压柜位置,尺寸以及与周边建筑物之间最小距离。

(3)总图中标出红线。

(4)剖面图中增加红线及道路线。

(5)标出地下室轮廓线,注明车库顶板标高。

浅谈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

浅谈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

术 人员 反复 地 进 行 确 认 ,其 中供 水 回水 的 管 径 一般 是 按 照 管 内热 媒 流量 以及 管
大都是 由统一的锅炉房提供高温热水 , 行确 定 的 ,资 料 会 结合 具体 的工 程 项 目 道本身的比摩 阻进行计算与确认 的 ,主
经过各级供 热网管输送至小区中的换热 进行单一设计 。一些建筑体 如果没有具 线 的比摩阻一般会在30Pa/m 70Pa/m的
常 复杂 ,需 要 经 过不 断 地 计 算 与设 计 才 需 要 考虑 地 理 位 置 、建 筑 材 质 等 问题 。 管 网的实际布置有所延长 ,或者是支线
有 可能 保证 供热 的正 常化 与及 时 陛。
在 这个 公 式 中 ,Q为采 暖热 负 荷 ;g为单 比摩 阻 在保 证 小 于 300kPa/m、管 内的水
站 ,换 热 后 的低 温 热 水 由室 外供 热 管 输 体 的建 筑 物 热 负 荷 量 资 料 ,一般 会 根 据 范 围内 进行 选 择 。一 些 距 离 热 源 较 近 的
送 至 各 个 建 筑用 户 的家 中 。整套 系统 非 Q=q*A的公式 进行计算 ,计算 的时候还 用户 ,支干线、支管 的长度等可以根据
采用 的就是单体热负荷量 ,依次且不重 复 式叠 加 的方式 进行 计算 。
(二 )管径 的确认 在 计 算 管 径 的时 候 ,这一 点需 要 技
关 系 到 小 区 的供 热 效 率 ,关 系 到人 们 的 正 常 起 居 生 活 。在 现 有 的 供热 设 计 中 ,
虑 的方 面 在 于 :用 户 的 实 际热 负 荷 是 由 建筑 物 单 体 的 暖 通 施 的 一项 重要 内容 ,对城 市来说 至 关重要 。 为 了保 证城 市健康 地发 展 ,作 为基础 设施 建设 中的 关键 部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
供热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应根据现行国家 能源政策、有关规程规范,全面考虑热源、 热网和热用户三个方面,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综合分析后加以确定。
15:51:53
20
1.设计方案比较
以图5-5所示的两个小区供热方案为例,讨论A、B小区 供热方案,即热网加热器和热网循环水泵的组合配套问 题。
图5-5供热区域A、B示意图
15:51:53
30
(一)系统形式
按管道数可分为: 单管制 双管制 多管制
15:51:53
31
1.单管制蒸汽供热系统
如图5-11(a)所示。只有一根供汽管,凝结水不 回收,用于热水供应及工艺用途或排入疏水系统。 使用条件:一般用于用汽量不大的系统。
15:51:53
(a)不回收凝结水的单管式系统
32
适用条件:A区的流量小于B
区,两区所需水泵扬程相差不
大,经经济分析证明合理。
15:51:53
图5-7 供热方案二
1—热网加热器;2—热网循环水泵
23
⑶方案三:采用一套热网设中继站
如图5-8所示。 优点:合理、节能。 适用条件:特别适合于A区
的流量明显大于B区流量, 和A、B两区之间距离L2较 大的情况。
15:51:53
L1
L2
图5-8供热方案三 1—热网加热器;2—热网循环泵;3—中继泵
24
上述三个方案是工程中常见的并有可能采用的 实际方案,具体评价哪个方案优哪个方案劣,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比较。
可比较的因素有:
技术因素:A区和B区的流量;两区到热源的距 离,地形高差等。
经济因素:初投资、运行费用。
在A、B小区域各有二级热网向热用户供热,有三个供热 方案。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安装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安装

试论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安装【摘要】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住宅小区式民用建筑越来越多,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住宅小区基本都涉及供热采暖问题,文章主要介绍了住宅小区的室外供热管网施工安装。

【关键词】室外供热;管网安装;管道煨弯;管道防腐;系统水压试验文章所说的室外供热管网是特指民用建筑群(住宅小区)的饱和蒸汽压力不大小0.7mpa,热水温度不超过130℃的室外供热管网。

一、施工准备(一)材料质量要求1.室外供热管网的管道管材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管径小于或等于40mm,应使用焊接钢管;管径为50~200mm,应使用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管径大于200mm,应使用螺旋焊接钢管。

2.管道焊接用焊条应根据母材材质选用。

焊条、焊剂应有出厂合格证。

焊条使用前应按出厂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干,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

焊条药皮应无脱落和显著裂缝。

(二)主要施工机具手电钻、电动切管机、弯道机、手砂轮、电焊机、氧焊(割)设备、便携式氧—乙炔割管机、钢丝刷、尖头钳、刮铲、扁铲、油漆刷、油漆笔、排笔、泥刀、色缝刀、木槌、托灰板、线坠、塞尺、咬边机、滚圆机等。

(三)作业条件1.有安装项目的设计图纸,并且经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施工方案已编制好。

2.管子、管件及阀门均已检验合格,并具有技术资料,与设计核对正确无误。

3.外管基础(土建单位施工的支柱式地沟)均符合设计要求,几何尺寸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并且已办理交接手续。

4.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及“三通一平”已解决,包括现场各种预制场地已落实,且应离现场近,运输方便,在雨季不会造成积水等。

5.管道两端起止点的设备已安装好,并且设备的二次灌浆的强度已经达到要求。

二、施工方法(一)管道煨弯1.装砂石填料应预先加热干燥,在粗砂及豆石中应掺入30%的细砂,使其组配均适度,以加强其密实度:灌砂石应边灌边敲击。

2.管子加热应均匀,避免加热不匀而产生表面不平现象,一般温度保持在800~900℃左右,不宜超过1000℃。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关键点探究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关键点探究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关键点探究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区配套措施也日趋完善。

供热管线作为住宅小区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热质量关乎民众生活。

当前,在集中供热模式下,供热管道的设计与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

本文对供热管网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供热管网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手段与方法。

科学合理地设计供热管网,能够优化当前的管网工程,为广大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供暖服务。

关键词: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引言城市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是,城市基建项目越来越多,而且人们对基建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让城市居民安居乐业,市政工程高度重视基建工程的发展。

住宅小区供热管网作为城市基建的组成部分,对于居民的生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许多省市地区都在综合治理住宅小区的室外管线,确保小区住宅的供热安全。

1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工程影响因素当前的住宅小区室外管网工程主要是由统一的锅炉房提供高温热水,然后通过各级供热管网输送到换热站,再输送低温热水到用户家中。

从住宅小区室外管网工程运行来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网种类多。

住宅小区的管网种类多,管线复杂,除了供热管网外,还有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管线等管道,给室外管网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带来困难。

②管网交叉多。

住宅小区内的管网复杂,交叉多且布线复杂,给后续的施工和维护带来了困难。

③施工问题。

不同管线的施工单位不同,导致不同管线的施工设计不统一、不协调,施工难度大。

一些住宅小区的施工周期紧张,给管线预留的时间有限,影响了管线的施工质量。

④住宅小区室外管网通常埋设于道路和绿化带下,施工作业空间有限,施工进度慢。

2室外供热管网设计原则室外管网的设计原则如下:①给水工程设计原则。

为了有效输送给水,需要结合居民需求,根据管网平差设计给水管道。

但由于小区和城建规划速度不统一,因此,给水管道和小区实际需求不匹配等情况时有发生。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分析_李吉平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分析_李吉平

管管径可按照管道内热媒流量和管道的比摩阻来确定,主干
线经济比摩阻取值可采用 30~70Pa/m。对于邻近热源的用户、
支线和支干线,管道支管管长根据管网布置可适当延长[1],或
在保证支线比摩阻不大于 300Pa/m,管内流速不大于规范要求
的最大流速情况下,将管径适当缩小一号。其中管道内的热媒
流量可按照供回水温来 确 定 ,计 算 公 式 为 :
2)放气与排水。在热水供热管道中,需要安装排气和放水 装置。根据总图地形高程,在整个管网的高位点,设置排气阀。 而在低位点,设置泄水阀。在热水管道的主干管上,每隔 800~ 1000m 位置,安装分段闸门,而 2 个分段闸门之间设置排气和 放水装置,从而保证放气和排水的通畅。
3)供热管道的试压。室外供热管道在安装完成之后,应 进行严密性和强度试验,如果管道长度较长,则应分段试验。 常规的水压试验,试验的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不能小于 0.6MPa。在试验开始 10min 之后,压力不能小于 0.05MPa,且 无渗漏,则视为合格。
积采暖热负荷指标,单位为 W/m2;A 为建筑物面积,单位为 m2。
2)确定支干线、支线及主干线供热管道所承担的热负荷,
采用单体热负荷依次叠加的计算方法。
2.2 确定管径
管道的管径计算为供热管网设计中重要的部分,供回水 55
工程建设与设计
Construction & Design For Project
proposed that do the analysis presented residential heating pipe network design method and points.
【关键词】住宅小区;供热管网;设计方法及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概述
发表时间:2019-07-08T09:35:48.0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张慧敏
[导读] 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多。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多。

在全国都在搞基建的大潮中,基建的重要性已经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基建从大到小都该具有一定的规划性和合理性。

城市住宅小区供热管网作为城市基建的一部分,同样应该具备技术安全可靠合理、经济适用的特点,服务于广大小区民众。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小区室外供热管网的整体研究开发,做到因地适宜,一切出发于小区居民,促进城市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的不断发展完善。

本文就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供热管网;住宅小区;室外;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集中式的新兴住宅建筑也在逐渐增多。

通常在北方地区,冬季室外的温度相对较低,暖气供热问题是是相关专家学者尤为关注的问题。

在室外集中供热的一些区域,要注重供热网络的布局和设计,因为其关乎着居民的生活。

在室外供热管网列表设计中,大部分是由锅炉房提供所需要的高温热水,通过提供加热转移给网管,使其传送给别的小区进行热交换,然后热水温度从管道中输送到每个需要使用的小区家中。

整套供热网关的控制系统非常复杂,需要不断地进行计算和设计,才能确保供热效果的正常化和可靠性。

1重点关注室内供热管道的实际热负荷与管径
1.1室外供热管道的热负荷量确定
城市住宅小区的供热面积与小区实际面积存在直接关联,小区换热站与外部供暖系统相连接的供热管道首先要考量小区的热负荷情况,设计人员必须要依据此项数据展开管道设计。

首先设计者要对建筑物的暖通施工资料对实际热负荷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围绕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展开详细设计,对于相关资料不够完善的住宅小区,设计者可以在对小区进行实际测量后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时综合考量小区的建筑用料、建筑位置、建筑综合情况,通常我们所采用的设计公式为Q=q×A,其中,Q为供暖热负荷;q为单位面积的供热量;A为总供暖面积。

另外供热管道的设计要考虑其是主线或支线,而不同供热管线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会对最终的热负荷量产生影响,这些都应该成为考量的重点。

1.2管径的确认
在计算管径的时候,这一点需要技术人员反复地进行确认,其中供水回水的管径一般是按照管内热媒流量以及管道本身的比摩阻进行计算与确认的,主线的比摩阻一般会在30Pa/m~70Pa/m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一些距离热源较近的用户,支干线、支管的长度等可以根据管网的实际布置有所延长,或者是支线比摩阻在保证小于300kPa/m、管内的水流速度小于最大流速的基础上,缩小管径。

通过计算管道内部的热媒流量并且依据比摩阻、管内流速等数据可以查阅热水管道水利数值计算表,进而确定管径。

2管网整体布置确定
居民小区供热系统管网整体布局的设计,是管网设计中的一项要点。

合理的设计,能有效的提高管网的供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首先我们应该综合小区的基本环境,做到供热管网整个位置布置的把控,好的设计有利于管网系统的检修、泄水、排气等。

其次,小区的各个团组的供热管网面积应该尽量做到相平衡,支线管道的长短设计避免差异过大的情况,这些设计有利于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达到供热稳定的目的。

最后,供热管网设计应该做好前期规划,避免管道相互交叉的现象,有利于管网后期的检查维修工程。

管网在具名小区内的布置,一般分为两种形状,这两种情况可以适应大多数小区的整体布控要求。

2.1枝状式供热管网布置
目前大部分小区的室外供热管网设计都采用了枝状设计方式,热源从换热站经过管网到达用户家中,供暖水管和回暖水管能够保持平行辐射,在枝干末端因为用户数量逐渐减少,供热管道的管径也可逐渐缩小,同时供回水的水压差也将逐渐降至最低。

例如北京某小区的供暖总面积为145303.3m2,这个小区的室外供热管网就是采取了枝状式供暖布置,根据小区内楼宇的布置情况分为四个供暖团,各个团的供暖面积基本相同,进入小区的热流会平均分配至不同供暖区域,检修井布置在主干线与支干线的交汇位置,一旦某个支线发生问题需要进行检修,其他支线同样可以继续维持供暖服务,将因此而对居民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2.2环状布置
采用整体循环回路的布置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的供热管网循环。

这种布置方式的优势在于供热的平衡点的调整,可以迅速的调整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

环状供热系统还是供热能力的一种提升,只需加切断阀门就可以使原有的供热能力提升一倍,这是环状管网供热特性所决定的。

3室外管道需结合实际进行敷设
一般来讲,小区的室外供热管道基本上会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敷设也分为两种:地沟敷设与直埋敷设。

地沟敷设分成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无法通行地沟。

当地下的管道非常的多的时候会考虑通行地沟,但是目前我国的室外小区管网敷设大都采用的就是半通行、无法通行与直埋敷设3种。

3.1半通行敷设
当地下管道数量较多时采用这种敷设方式有助于减少维修难度,使得整个检修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通常情况下地沟的净高约为1m,管道沿着壁沟从上向下依次排列。

而最上层管道距离沟顶部的距离控制在20cm左右,这些距离和宽度等数值都是半通行敷设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要点。

3.2不通行敷设
当使用较少的管道,管径数值较小的时候,采用的就是不通行的管沟敷设方式,这种方式的管沟断面,其尺寸需结合实际依照布置而定,且满足施工的具体安装要求,但是管沟的宽度一般会小于1.5m。

管道、保温层等到管沟内部的距离要保持在100mm~150mm之间,到沟顶保持50mm~100mm的距离。

管沟结构要严不透水,而且盖版横向坡度要保持在0.3左右,这样可以方便排除地沟内部的积水。

3.3直埋敷设
直埋敷设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工程施工的工期,这种方式的施工工期较短、工程难度系数低,施工人员只要按照设计图纸开展测量、挖沟、埋线等操作就可以完成施工工作。

设计者要重点关注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避免管道在敷设后出现受力不均的情况,同时要对焊接位置的选择保持重点关注,注意二次保温设计,避免管网因为相关原因出现热量流失情况。

4室外管网维持水力平衡
室外供热管网的中心就是水力平衡,在设计的初期要考虑管网的各个支干线之间的水力平衡,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能耗与供热成本。

对各个支线与主线之间的不平衡率进行计算,当数值大于15%的时候,需要运行水力平衡阀,继而消除掉支线内部的剩余压头,这样就可以让管网达到水力平衡的效果。

5管网设计安装与市政标准的匹配
直埋管道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保温管作为主要热源运输管材,其内部为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而钢管长度过长也会导致一定的热损失,因此要对热补偿保持足够重视,确保长距离输送也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

同时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对地面建筑产生影响,同时也要注意放气、排水、试压等重要环节,避免管道出现泄漏等情况,同时确保管道能够定期冲洗,更好地将室外供热管网与市政工程联系起来,满足市政标准的要求。

结语
在整个小区居民供热系统中,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是其中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小区居民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制造的整个环节中,设计者应该综合整个地区的环境、小区的地形、环境等所有的因素,坚持从小区居民的供热体验着手,设计建造出完全符合小区居民安全舒适供热需求的居民小区室外供热管网。

同时也希望本文章对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吉平.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1):55-57.
[2]龚峰.浅谈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4):118-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