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正确)1.我们每⼀位市民的⽂明举⽌是城市⽂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要乱鸣笛就是其中之⼀。
如图所⽰,是道路交通“禁⽌鸣笛”的标志,主要⽬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在⼈⽿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式都有2.蜜蜂载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A.声⾳的⾳调不同 B.声⾳的响度不同C.飞⾏路线形状不同 D.飞⾏⾼低不同3.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较,对⽣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估测能⼒的基础。
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普通⽛刷的长度⼤约是20cmC.普通教室的⾼度约为15m D.⾃⾏车车轮直径约为1.5m4.⼀个物体正常运动的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A.蜗⽜ B.步⾏的⼈ C.⾃⾏车 D.汽车5.下列⾃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雾 D.初冬的早晨,地⾯上出现⽩霜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A.将新鲜的黄⽠装⼊塑料袋 B.将湿⼿伸到⼲⼿器下⽅吹C.将湿⾐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摊开晾晒7.⼀只⼩鸟在平⾯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在幕墙中轻盈的“⾝影”。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影”始终和⼩鸟⼀样⼤B.⼩鸟靠近幕墙过程中,“⾝影”远离幕墙C.⼩鸟远离幕墙过程中,“⾝影”逐渐变⼩D.“⾝影”到幕墙的距离⼤于⼩鸟到幕墙的距离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C.⽩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光D.电影屏幕制成⽩⾊是因为⽩⾊吸收各种⾊光9.如右图所⽰,⼄容器内盛有⽔,甲容器盛有右表所列的⼀种液体。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5. 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7、图4(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8.李军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 m/sB.1.25 m/sC.2 m/sD.2.5 m/s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10.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12.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丙的速度最小,它们的s-t图像为图2所示,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的s -t图可能为图线a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bD. 丙的s-t图可能为图线c1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 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三. 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4、“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1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16.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 (3)0.6min=_______h1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下右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_ h.18.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18小题) (17小题)四.实验题(4分+2分+9分=15分)19.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cm。
初二物理上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上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B. 太阳C. 镜子D. 手电筒2. 声音的传播需要()。
A. 空气B. 真空C. 水D. 固体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5 km/sB. 3×10^8 m/sC. 3×10^7 km/sD. 3×10^6 m/s4. 以下哪个选项是力的三要素()。
A. 大小、方向、作用点B. 大小、方向、作用效果C. 大小、作用点、作用效果D. 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5.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
A. 一定改变B. 一定不变C. 可能改变D. 无法确定6. 以下哪个选项是光的折射现象()。
A. 影子B. 倒影C. 彩虹D. 光的直线传播7. 物体的内能与()有关。
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温度C. 物体的形状D. 物体的颜色8. 以下哪个选项是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A. 传导、对流、辐射B. 传导、对流、蒸发C. 传导、蒸发、辐射D. 对流、蒸发、辐射9.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磁波()。
A. 声波B. 光波C. 无线电波D. 次声波10. 以下哪个选项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A. 能量可以被创造B. 能量可以被消灭C.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D.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相互转换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______。
2. 声音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______。
3.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______和______。
4.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
5.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6. 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______。
7.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______保持不变。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物理初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物理初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C的冰块,内能一定为0D. 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答案:D解析:A选项: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描述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内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因为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两部分。
所以,即使0∘C的冰块,其内能也不为0,C选项错误。
D选项: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如果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那么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D选项正确。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 水的沸点是100∘C,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C.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就会不断升高D.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所以蒸发不需要吸热答案:A解析:A选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会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完全熔化,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C,但如果在非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可能会高于或低于100∘C。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水的沸点是100∘C,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需要明确条件,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会保持不变,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这是蒸发的特点之一。
但蒸发过程中,液体分子从液面逸出需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因此需要吸收热量,所以D选项错误。
(完整版)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2.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受力大小的?A. 质量B. 力C. 速度D. 加速度3.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A. 速度B. 力C. 加速度D. 时间4.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5.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距离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6.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7.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率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8.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原因?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9.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10.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向?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做________。
2.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做________。
3.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叫做________。
4.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方向叫做________。
5.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叫做________。
6.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的大小叫做________。
7.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的方向叫做________。
8.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的变化量叫做________。
9.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变化的大小叫做________。
10.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变化的方向叫做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一个物体在10秒内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求物体在10秒内的位移。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大数据”体现了数量的价值。
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一个鸡蛋质量约5kgB.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40℃C.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D. 中学生的手长约为80cm2.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 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C. “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D. 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3.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 小雪B. 霜冻C. 雾D. 冰雹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拱桥倒影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 钢笔错位D. 树林间的光线5.古代诗人的诗词写道:“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句对山进行了描述,所选参照物分别是()A. 船和地面B. 山和船C. 风和地面D. 水和船6.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时钟指示的时间是()A. 3:00B. 12:00C. 9:00D. 都不对7.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色8.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9.探险家伊泽瑞尔先生想要去沙漠探险,在沙漠中为了防止身体水分的流失,下面做法正确的是()①用遮阳物遮太阳②穿短袖薄衣散热③用扇子扇风散热④穿厚长衣裹头保护皮肤.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①和④D. ②和③10.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如果将物体向透镜靠近至15cm处,则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发生?A. 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B. 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C. 得不到任何像D. 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3、在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量。
如果一个物体在5秒内匀速移动了25米,则该物体的速度是多少?A. 1 m/sB. 5 m/sC. 8 m/sD. 25 m/s4、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大小相等,则该物体所受合力为多少?A. 等于两个力的和B. 等于两个力的差C. 为零D. 无法确定5、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是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是5N,方向向北。
如果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物体保持静止状态,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是多少?A. 5NB. 15NC. 12.5ND. 20N6、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受到的摩擦力是4N,那么物体所受的推力大小应该是多少?A. 2NB. 4NC. 6ND. 8N7、在研究摩擦力时,当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果逐渐增加对物体的推力,直到物体刚好开始滑动前一瞬间,这个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A. 静摩擦力,并且大小不变B. 静摩擦力,并且逐渐增大C. 滑动摩擦力,并且大小不变D. 滑动摩擦力,并且逐渐增大8、假设有一段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是从西向东流动,在地磁场的作用下,这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将是:A. 向上B. 向下C. 向南D. 向北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动能最大?A. 物体静止不动B.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当一物体在空气中自由下落时,其加速度(忽略空气阻力):A. 等于9.8 m/s²B. 大于9.8 m/s²C. 小于9.8 m/s²D. 不确定2、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恒定速度运动,如果不再施加外力,则该物体将会:A. 继续以相同的速度直线运动B. 加速运动C. 减速直到停止D. 变成曲线运动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在电学实验中,测量小灯泡的亮度需要观察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这两个物理量分别属于______ 和______ 。
初二物理上学期试题及答案

初二上学期物理试题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3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击鼓的力量越大,声音越洪亮,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在足够长的铁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响声,说明声音会反射C.琴弦绷得越紧,发出的声音越“尖”越“细”,说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2.下列方法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D.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灯帽3.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下面光路图正确的是4.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产生的原因5. 我们在电话里也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征来判断的,该特征是A.音量B.音调C.音色D.响度6. 2011年12月10日晚,我们在当地观察到了月食这一天文奇观,以下关于月食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折射现象B.光的反射现象C.光的色散现象D.光的直线传播7.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8.小玉根据电路中的小灯泡是否发光判断电路中有无电流,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转换法D.模型法9.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10. 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焦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11. 学生使用电流表时,本应使用“+”和“3”两接线柱,但误将“+”和“0.6”两接线柱接入电路,而电流还是从“+”流入电流表,从“0.6”流出电流表,这样做的结果将是A.指针偏转的角度小了B.指针偏转的角度大,,电流表可能被损坏C.指针不动D.指针会反向偏转,电流表会损坏1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32分)
1.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kg的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个苹果
C.一台电视机
D.一只蚂蚁
2.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其实际含义是指 (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3.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形状
B.密度
C.质量
D.体积
4.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家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
A. 1:2
B.2:1
C.2:9
D.9:2
6.下面均不属于物质物理属性的是
A.密度温度硬度
B. 密度颜色形状
C.导热性温度颜色
D. 温度长度体积
7.用天平测一枚邮票的质量,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A. 直接移动游码来测量
B. 把一枚邮票和一个铁块一起测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先测50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500
D.以上做法都可以
8.小刚用手按了按铁块和海绵,他感受到二者最大的区别是()
A.质量
B.密度
C.温度
D. 硬度
9.欲称出约260g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往天平右盘里添加的砝码是 ( ).
A.10g 50g 200g
B. 200g 50g 10g
C.100g 100g 50g 10g
D.10g 50g 100g 100g
10.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A.铁棒橡皮碳棒
B. 陶瓷玻璃透明胶带
C.钢尺大地铅笔芯
D.刀片人体塑料尺
11.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如果砝码生了锈,但测量方法正确,则测得的质量比物体的实
际质量()。
A. 偏大
B. 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12.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被测物体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20 g 10g
砝码各1个,50g 砝码2个,游码示数3g,则物体质量为()。
A. 83g
B. 133g
C.127g
D.87g
13.下列情况下钢棒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A.在炉火中加热到300摄氏度
B.用车床使之表面光滑
C.将钢棒拉成钢丝
D.用神州七号飞船把它带到太空
14.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金属锇的密度为22.6×103kg/m3,宇宙中的中子星,其1cm3的质量有107t,脉冲星的密度为1015g/cm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
上述密度最大的物质是()。
A. 超巨星
B.脉冲星
C.中子星
D.金属锇15.一个瓶子正好能装下1kg的水,那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A.汽油
B. 酱油
C.白酒
D.食用油
16.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和水密度水之间的关系是()
A.A>B>C,且A>水,
B.A>B>C,且A<水,
C.A<B<C,且A>水,
D.A<B<C,且A<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 分)
17.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 ),实验室常用( )测量它。
18.商店的台秤是测物体( )的工具,实验室的量筒是用来测液体( )的工具。
19.天平使用前应( )放置,通过( )来调节衡梁的平衡。
20.填合适的单位。
(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 (2).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5( )
21. 3500kg=( )t 0.15kg=( )g=( )mg
22.水的密度为1×103kg/m3它表示()。
2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一块体积为80cm3的冰全部融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g,水的体积是()cm3.
24.关于质量,密度,体积,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不变的是(),改变的是( )。
三.计算与简答( 25题5分+5分=10分 26题5分+5分=10分共20分)
25.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戴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材料技术指标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
透光量92%91%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腐蚀耐腐蚀
(1)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2)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这副镜架的质量。
26.体积是30cm3的铜球质量是89g,(ρ铜=8.9g/cm3)问:
(1)通过计算,该球是否是空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四.实验与探究 ( 27题4分+2分=6分 28题5分 29题5分共16分)
27.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1:
(1)用天平测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
(2)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测出玻璃杯和玻璃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4)ρ盐水=(m1-m2)/v.
方案2:
(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
(2)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3)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ρ盐水=(m2-m1)/v
问:(1)哪种方案测出的结果较准确?为什么?
(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28.测量岩石的密度:根据图所示,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写在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内.
岩石的质量m(g)量筒内水的体
积V1(cm3 )
放入岩石后量筒内
水的体积V2(cm3 )
岩石的体积
V(cm3)
岩石的密度
ρ(kg/m3)
2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
(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
(C)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E)用公式ρ=(M-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那么,正确操作步骤的序号应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32分)
1.B
2. C
3.B
4.D
5.D
6.D
7.C
8.D
9.B 10.C 11.B 12.C 13.B 14.B 15.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 分)
17. 质量,托盘天平18. 质量,体积19. 水平,平衡螺母20. kg, t 21. 3.5, 150, 1.5×105 22.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23. 72 72 24. 密度质量(或体积)
三.简答与计算( 25题10分 26题10分共20分)25.(1)m=ρV=2.5×103kg/m3×4×10-6m3=0.01kg
(2)V铜=m铜/ρ铜=(2×10-2kg)/(8.0×103kg/m3)=2.5×10-6m3
V钛=V铜m钛=ρ钛×V钛=4.5×103kg/m3×2.5×10-6m3=1.125×10-2kg
26.(1)m铜=89g ρ铜=8.9g/cm3v铜=m铜/ρ铜=89g/8.9g/cm3=10cm3<30cm3所以该球是空心
(2)由(1)可知V球=30cm3 V铜=10cm3所以空心部分的体积V=
V球-V铜=30cm3-10cm3=20cm3
四.实验与探究 ( 27题4分+2分=6分 28题5分 29题5分共16分) 27.(1)方案1的结果较准确,因为方案2中的第2步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时倒不干净,导致盐水体积测量偏少,形成较大的误
(2)偏大
28. 72.6 60 80 20 3.63×103
29. C A D 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