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合集下载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一、电渗析技术简介及其发展背景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

但直到1950年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1)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2)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3)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

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阻止阴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阻止阳离子通过。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

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从而使含盐水淡化。

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在天然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二、几种电渗析技术1倒极电渗析( EDR)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电渗析技术

电渗析技术

电渗析技术
电渗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电流穿透深层物质表面、深入去检测物质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

它可检测出物质表面之下的物质组成,以便精确识别物质的性质与特征,从而精确的控制物质的流动性和物质的性能参数。

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新材料的开发、药物的筛选、矿产的勘探、仪器分析以及检测一系列其他物质的性质等领域。

电渗析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一定的电压、电流施加于物质表面,使电流渗入深层物质中,从而识别物质表面及内部的物质组成、性质参数。

而电流渗入物质深层的过程称为“电流渗析”,即电渗析。

电渗析技术的操作过程包括:第一步,施加电压;第二步,施加电流;第三步,观察电流的流动特性;第四步,计算物质的组成、性质参数。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施加的电压一般在1.5V-15V之间,而施加的电流一般为1uA - 10mA之间,具体参数则取决于所检测的物质及其特性,实验数据则需要由实验工作者自行设定。

在观察电流的过程中,可通过观察电流的变化特性来判断物质表面及深层的材料组成、性质参数等,可以获得物质表面及深层的渗析数据及结果,并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电渗析技术可更加准确的检测物质的性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检测技术。

它可以用于新材料的开发,检测矿产及药物,仪器分析,等等。

它可以更精准的识别深层物质的性质,并可以深入检测出物质表面及深层的细节信息,供我们更有效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电渗析技术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它可以更准确地
检测物质的性质,为我们更有效的控制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大的提升我们的生活技能,实现人类的生产力。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一、电渗析技术简介及其发展背景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

但直到1950年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1)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2)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3)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

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阻止阴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阻止阳离子通过。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

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从而使含盐水淡化。

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在天然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二、几种电渗析技术1倒极电渗析( EDR)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电渗析原理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子通过而阻挡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

电渗析器通电以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呈酸性,并产生初生态的氧O2和氧气Cl2。

阴极水呈减性,当极节水中有Ca=+和Ng++时由生成CaCO3和Ng(OH)2水垢,结集在阴极上,阴极室有氧气H2排出。

因此极水要畅通,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

三、电渗析的结构电渗析不论其规格怎样,形式如何,均由膜堆、电极、夹紧装臵三大部件组成。

1.膜堆一张阳膜、一张隔膜、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膜堆。

它是电渗析器的心脏部件,也是电渗析器性能好、坏的关键部件。

在此简单介绍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与半均相膜。

理论上讲均相膜优越,事实上由于各制膜厂技术水平不齐,生产经验不等,制出来的膜性能相关很大,即使同一家厂的产品由于批号不一样性能差别也不小。

本所通过试制比较确定采用上海化工厂生产的异相膜,该膜性能相对比较稳定。

(2)隔板:本所电渗析器隔板流进均为无回路短流形式。

其边框采用0.9毫米聚丙烯板冲压成型。

内烫二聚丙烯丝编织网构成水流通道,有时根据用户需要选用0.5或1.2毫米聚丙烯板加工成型(一般说隔板愈薄脱盐效果越好,但对进水水质要求也愈高)。

2.电极一般电渗析的电极采用石墨、铅、不锈钢材料,这些电极材料易得,造价低,制作方便;但电化学性能不好,寿命短。

电渗析技术及其应用

电渗析技术及其应用

电渗析技术及其应用
电渗析(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简称EKC)是一种基于电动流体力学原理的色谱技术,在电动流动的电解质溶液中,利用电场对离子、小分子化合物和大分子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

其原理类似于电泳和液相色谱技术,但是电渗析的分离机制更为复杂和灵活。

电渗析技术通过在毛细管或柱填充物表面引入电荷的方式实现。

当电场施加到电解质溶液中时,溶液中的带电粒子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根据电荷大小和性质的不同,这些粒子将向电场的正负极方向移动。

这种移动速度会导致溶液中不同成分的分离。

可以根据分子的电动迁移率或其在毛细管或柱填充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调控电场和溶液成分,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选择性分离和分析。

电渗析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医学、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和药物分析等。

它在药物研发中广泛用于分离和鉴定药物和药物代谢产物。

在环境分析中,可以用于监测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添加剂。

此外,电渗析技术还被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分析,如核酸、蛋白质和多肽等。

总之,电渗析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色谱技术,可以实现对小分子和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它具有高分离效率、分辨率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和生物分析等领域。

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第一章引言电渗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将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分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章电渗析技术的原理2.1 电渗析基本原理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和渗析过程结合,实现离子或分子的分离和浓缩。

当在溶液中施加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电极移动。

根据离子的电荷和迁移速度的差异,离子或分子将在电场中分离和迁移。

2.2 渗析膜的选择在电渗析过程中,渗析膜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渗析膜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传质性能。

常用的渗析膜包括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和中性渗析膜。

不同的渗析膜用于不同的分离任务。

第三章电渗析技术的应用3.1 水处理领域电渗析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电渗析技术可以实现溶液的除盐、去除重金属离子、浓缩废水等目的。

电渗析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水处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2 环境监测领域电渗析技术可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和监测。

例如,通过电渗析技术可以检测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含量等。

该技术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低,不仅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还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3.3 生物医学领域电渗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生物体内药物的释放、蛋白质的富集和分离。

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渗析膜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药物或蛋白质的选择性分离和富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第四章电渗析技术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电渗析技术具有高效、无需添加化学试剂、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

它可以快速分离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处理。

4.2 挑战电渗析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渗析膜的选择和优化需要对渗析机制和膜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离子和分子的迁移速度受到离子浓度、电场强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更精细的控制。

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原理介绍电渗析技术(Electrodialysis,简称ED)是一种利用外加电场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分离的电化学分离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溶液中放置正负极板,并施加电场,以使正负离子分别向相应的极板迁移,从而实现离子的选择性分离。

电渗析技术的核心装置是电渗析膜(Electrodialysis Membrane),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薄膜材料。

常见的电渗析膜包括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简称CEM)、阴离子交换膜(Anion Exchange Membrane,简称AEM)和中间板(Spacer)。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带正电荷的离子穿透,而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带负电荷的离子穿透,中间板则用于隔开膜片和增加膜片之间的通道。

应用领域1. 水处理电渗析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将海水中的盐分、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去除,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淡水。

此外,电渗析技术还可以用于污水处理,高效去除水中的离子污染物,提高水质。

2. 食品加工电渗析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浓缩和分离。

通过对食品溶液施加电场,可以实现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分离,从而实现对溶液中某种成分的浓缩。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果汁的浓缩、酒精的提纯等。

3. 医药制造电渗析技术在医药制造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电渗析技术对药物溶液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去除,从而提高产品的纯度。

此外,电渗析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的浓缩和分离。

4. 化工领域在化工领域,电渗析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离子液体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利用电渗析技术实现对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和浓缩,从而提高产品的纯度。

此外,电渗析技术还可以用于对溶液中有害离子的去除,净化溶液。

5. 环境保护电渗析技术在环境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可以利用电渗析技术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离子去除,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电渗析知识概述

电渗析知识概述

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别不同的溶质粒子〔如离子〕的方法称为渗析。

在电场作用下进展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如离子〕通过膜而迁移的现象称为电渗析。

利用电渗析进展提纯和分别物质的技术称为电渗析法,它是20 世纪50 年月进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最初用于海水淡化,现在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冶金、造纸、医药工业,尤以制备纯水和在环境保护中处理三废最受重视,例如用于酸碱回收、电镀废液处理以及从工业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等。

中文名:电渗析外文名:electroosmosis利用材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对象:溶质粒子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冶金等特点:价格廉价等名目1简介2原理3实际应用4应用范围5根本性能6方法特点简介电渗析装置(3 张)电渗析过程是电化学过程和渗析集中过程的结合;在外加直流电场的驱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即阳离子可以透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可以透过阴离子交换膜),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和阴极移动。

离子迁移过程中,假设膜的固定电荷与离子的电荷相反,则离子可以通过;假设它们的电荷一样,则离子被排斥,从而实现溶液淡化、浓缩、精制或纯化等目的[1] 。

电渗析与近年引进的另一种膜分别技术反渗透相比,它的价格廉价,但脱盐率低。

当前国产离子交换膜质量亦很稳定,运行治理也很便利。

电渗析原理电渗析使用的半渗透膜其实是一种离子交换膜。

这种离子交换膜按离子的电荷性质可分为阳离子交换膜(阳膜)和阴离子交换膜(阴膜)两种。

在电解质水溶液中,阳膜允许阳离子透过而排斥阻挡阴离子,阴膜允许阴离子透过而排斥阻挡阳离子,这就是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

在电渗析过程中,离子交换膜不像离子交换树脂那样与水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发生交换,而只是对不同电性的离子起到选择性透过作用,即离子交换膜不需再生。

电渗析工艺的电极和膜组成的隔室称为极室,其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响与一般的电极反响一样。

阳极室内发生氧化反响,阳极水呈酸性,阳极本身简洁被腐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一、电渗析技术简介及其发展背景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 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

但直到1950年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1) 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2) 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3) 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

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阻止阴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阻止阳离子通过。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

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从而使含盐水淡化。

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在天然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二、几种电渗析技术1 倒极电渗析( EDR)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倒极电渗析器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

EDR 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其浓水循环、水回收率最高可达95 %。

2 液膜电渗析( EDLM)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

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

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例如,固体离子交换膜对铂族金属(锇、钌等) 的盐溶液进行电渗析时,会在膜上形成金属二氧化物沉淀,这将引起膜的过早损耗,并破坏整个工艺过程,应用液膜则无此弊端。

3 填充床电渗析( EDI)填充床电渗析( EDI) 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水解离产生的H+ 和OH- 自动再生填充在电渗析器淡水室中的混床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实现了持续深度脱盐。

它集中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和电流效率。

1983 年Ke2 dem. o. 及其同事们提出了填充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过程除去离子的思想,1987 年,Mlillpore 公司推出了这一产品。

填充床电渗析技术具有高度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电子、医药、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纯水制造的主流技术。

4 双极性膜电渗析( EDMB)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复合膜,它一般由层压在一起的阳离子交换膜组成,通过膜的水分子即刻分解成H+ 和OH- ,可作为H+ 和OH- 的供应源。

双极性膜电渗析突出的优点是过程简单,能效高, 废物排放少。

目前双极性膜电渗析工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酸碱制备。

例如,用双极性膜和阳膜配成的二室膜可以实现有机酸盐(葡萄糖酸钠、古龙酸钠等) 的转化,同时得到碱(NaOH) ,但浓度(酸最大浓度2 mol·L - 1 ,碱最大浓度6 mol L· -1 ) 和纯度两方面都受到限制。

现在开发的应用领域还有废气脱硫、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钾钠的无机过5 无极水电渗析无极水电渗析是传统电渗析的一种改进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除去了传统电渗析的极室和极水。

例如在装置的电极紧贴一层或多层离子交换膜,它们在电气上都是相互联接的,这样既可以防止金属离子进入离子交换膜,同时又防止极板结垢,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

由于取消了极室,无极水排放,大大提高了原水的利用率。

无极水电渗析于1991 年问世,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不断改善,现装置在运行方式上多采用频繁倒极的形式。

目前,无极水全自动控制电渗析器已在国内20 个省、市使用,近来,还远销东南亚。

三、电渗析技术的特点①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②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解质;③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在电渗析过程中,也进行以下次要过程: ①同名离子的迁移,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往往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因此总会有少量的相反离子透过交换膜;②离子的浓差扩散,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中的溶液中存在着浓度差,总会有少量的离子由浓缩室向淡化室扩散迁移,从而降低了渗析效率;③水的渗透,尽管交换膜是不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但是由于淡化室与浓缩室之间存在浓度差,就会使部分溶剂分子(水)向浓缩室渗透;④水的电渗析,由于离子的水合作用和形成双电层,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水分子也可从淡化室向浓缩室迁移;⑤水的极化电离,有时由于工作条件不良,会强迫水电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可透过交换膜进入浓缩室;⑥水的压渗,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之间存在流体压力的差别,迫使水分子由压力大的一侧向压力小的一侧渗透。

显然,这些次要过程对电渗析是不利因素,但是它们都可以通过改变操作条件予以避免或控制。

四、电渗析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 也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重要条件。

21世纪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管理, 不能仅考虑满足人类的用水, 也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永续。

1. 电渗析技术处理苹果酸废水的研究随着我国苹果栽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苹果产量的快速增长, 我国的苹果加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脱色脱酸果汁是近年来兴起的苹果汁加工新品种, 它是将经前处理、澄清、超滤后的清汁经脱色树脂吸附、脱酸树脂深度脱色、脱酸处理, 浓缩后得到的无色透明、质地纯净的纯天然果糖产品, 在欧美、国内等市场成为消费的热点, 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中, 脱色脱酸树脂的NaOH 再生废液与前处理树脂的酸洗废液中和后直接排放, 这样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制约了我国苹果汁加工行业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而且浪费了N aOH 再生废液中大量天然的L- 苹果酸。

同时, 由于原料等条件的限制, 我国现有的苹果浓缩汁多为低酸果汁, 而国际市场上浓缩苹果汁的价格与酸度成正比, 酸度每升高1 , 每吨浓缩苹果汁的价格即可提高100 ~ 150 美元。

如果能将NaOH 再生废液中的天然L- 苹果酸脱盐回收, 达到苹果浓缩汁的质量标准, 就可以将其直接回兑到苹果浓缩汁中, 提高产品的酸度, 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叶微微等采用国产离子交换膜研究了采用电渗析法脱盐回收废液中的苹果酸, 及其对苹果酸废液脱盐的工艺条件。

将废液pH 调至4. 0, 工作电流11A 下循环脱盐2h, 脱盐率达99% 以上, 含N a+ 11821mg / L的废液脱盐至含N a+ 42. 88mg / L, 其中L - 苹果酸损失18.94%, 基本达到分离要求, 表明了电渗析对苹果酸废液的脱盐是切实可行的。

2. 电渗析技术处理硝酸铵冷凝废水的研究硝酸铵是基本的化学化工原料和农用氮肥, 广泛应用于农业、国防、化工、医药、纺织、轻工等领域。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传统的硝酸铵生产装置大多技术装备陈旧, 工艺落后, 环保水平偏低,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氮工业废水。

特别是由于硝酸铵生产工艺决定由稀硝酸带入的水分在中和、蒸发及结晶过程中以二次蒸汽的形式排出, 形成的工艺冷凝液中含有硝酸铵和氨, 成为硝酸铵生产的主要污水源。

这些冷凝液若直接排放, 会使排放水中氨氮含量严重超标, 造成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 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如直接送回硝酸吸收塔回用又不利于生产安全, 并且还不能全部回收利用。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些厂家采用兑水稀释的办法以实现达标排放, 耗费大量的水资源。

目前, 新修订的地方和行业污水排放标准都相继提高了氨、氮标准, 并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和排放浓度都做了相应规定, 硝酸铵冷凝液的治理及回收利用成为硝酸铵生产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川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24 台具有特殊专用膜的电渗析单元所组成电渗析装置, 冷凝废水的最大处理量为36 t /h, 硝酸铵冷凝废水经电渗析装置循环浓缩、淡化处理后, 浓水中硝酸铵体积百分比含量为20% , 回收率达96% 以上, 合格淡水排放水中氨氮质量分数含量! 40mg /L。

冷凝废水中氨、硝酸、硝酸铵每年削减或回收的排放量分别为113. 54t、362. 23t、88. 34,t 氨氮排放总量从每年的71. 208t减少到10. 162,t 减少量为61. 046 ,t 削减85. 173%, 不仅达到了减少硝酸铵废水排放量、消除污染的目的, 而且还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电渗析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 对环境尤其是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资料表明, 氨氮、磷等是地表水的主要污染物。

氨氮废水的超标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脱氨方法主要有生物脱氮法、吹脱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等。

生物脱氮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机物的低氨氮浓度废水, 该法技术可靠, 处理效果好, 主要应用于含氨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

折点加氯法和离子交换法适用于不含有机物的低浓度氨氮的废水处理。

对于高浓度无机氨氮废水, 如氮肥厂废水等, 目前工业应用较多采用吹脱法, 但脱氨率仅为70% , 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且投资大, 二次污染严重。

唐艳等采用电渗析法处理氨氮废水, 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 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工艺参数。

电渗析电压为55V, 进水流量为24L /h, 氨氮废水进水电导率为2920 s/ cm, 氨氮浓度为534. 59mg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