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鉴别与鉴定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鉴别的原理2. 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3. 鉴别实验的操作步骤4. 鉴别实验的注意事项5.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1. 物质鉴别的原理和方法。
2. 常见物质的鉴别实验。
四、教学难点:1. 鉴别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际案例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鉴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常见物质的鉴别实验。
2. 实验法:进行鉴别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
2. 讲解:讲解物质鉴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常见物质的鉴别实验。
3. 实验:进行鉴别实验,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4. 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鉴别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物质鉴别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烧杯、试剂、指示剂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氧化剂、还原剂等。
3.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4. 实际案例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物质鉴别。
2. 理论讲解:讲解物质鉴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常见物质的鉴别实验。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鉴别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精品]物质鉴别与鉴定教案.doc
![[精品]物质鉴别与鉴定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941a914c77da26924c5b037.png)
复习课:物质的鉴定与鉴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鉴别酸、碱、盐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及解题能力。
2.过稈与方法:初步学会从离了角度来鉴别酸、碱、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从离了角度来鉴别酸、碱、盐。
【设计思路】在屮学化学屮,物质的鉴定、鉴别的共同点都是根据特征反应的现象判定物质的,不同点是(1)鉴定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对它的组成成分加以确认、证实。
(2)若待检验物质为酸、碱、盐溶液,则对阴、阳离了都要加以鉴定。
(3)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Z区分开来。
在屮考化学试题屮,物质的鉴定与鉴别这块知识是必考的,而学生在这方面的失分率也较高,因此在进行这方面的专题复习时,给写生归纳总结和做相应的练习是必须的,以下是我对物质的鉴定与鉴别专题复习的课堂设计。
【知识准备】(一)掌握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特性(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Cfe、CuO、Fe304x C、FeS蓝色:C U SO4-5H2O>C U(0H)2、C11CO3、含C L F溶液、液态固态02 (淡蓝色)红色:Cu (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MHzO、含F』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0H)2C0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0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有臭鸡蛋气味:H2S(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1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04> AgCl (就这两种物质)%1蓝色沉淀:C U(OH)2、C U C03%1红褐色沉淀:Fe(0II)3 ,Fe(0II)2为H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屮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1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1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复习方略】一、物质的鉴定(一)掌握常见离了的鉴定方法(1)常见阳离了的特征反应和检验方法。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案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案【学习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依据其特性归纳出常见气体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理解物质检验的原理,合理选择检验步骤,初步学会检验物质或离子。
3.能运用物质或离子检验的方法,对常见的物质进行鉴别。
【学习重点】物质和离子的检验原理(包括试剂选择、检验步骤、过程叙述等,重点是试剂的选择)。
【知识整理】物质的检验:依据其特性对物质中所含成分(物质种类、元素或离子)进行确认的过程。
物质的鉴别:依据其不同性质对物质进行区别的过程。
物质检验步骤:观察样品、取样(有时固体需要用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加入试剂、现象、结论。
1.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氯酸钾中既有氧元素又含有氯元素。
要求写出:同学提供的几种鉴别方法:①用光学显微镜观察;②用硝酸银溶液;③导电性实验;④用酚酞试液;⑤用生鸡蛋;⑥蒸发;⑦用石蕊试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A.①②③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②限定试剂鉴别类: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A.生石灰、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③不用试剂的鉴别类: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NaOH、CuSO4、HCl、KNO3B.HCl、KOH、NaCl、Na2SO4C.Ca(OH)2、Na2CO3、NaCl、HCl D.NaNO3、MgCl2、KCl、Ba(OH)2【随堂训练】1.只用一种试剂,把碳酸钠、碳酸钡、氢氧化钡、氢氧化镁四种白色粉末区分开,这种试剂是A.盐酸 B.硫酸 C.水 D.酚酞2.实验室有一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它可能是硫酸铵溶液,为了确证它,进行鉴别最正确的试剂是A.BaCl2和AgNO3溶液 B.氨水和BaCl2溶液C.BaCl2、NaOH和红色石蕊试纸 D.硝酸钡溶液3.某同学猜想CuSO4溶液的蓝色主要是由Cu2+决定的,而不是SO42-,他设计了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无意义的是A.观察H2SO4溶液没有颜色,表明SO42-无颜色。
初中物质鉴定教案设计

初中物质鉴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鉴定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2. 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实验操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及鉴定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铜、铝、水、酒精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别这些物质。
2. 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物质鉴定。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物质鉴定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实验操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步骤进行物质鉴定。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物质鉴定的案例,如鉴别铜和铝。
2.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方法和个人思考,制定鉴定方案。
3. 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物质鉴定。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别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物质鉴定,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求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法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鉴别法教案
【实验名称】物质鉴别法
【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实验材料】
1. 硫酸铜溶液
2. 碳酸氢钠溶液
3. 碘液
4. 碘化钾溶液
5. 玻璃棒
6. 试管
7. 温水槽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一小段稀硫酸铜固体,观察有无气体生成。
2.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再加入少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碘液,再加入少量碘化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将以上实验得到的物质置于温水槽中,观察有无溶解、冒气体或其它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
1. 硫酸铜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产生气体,产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 碳酸氢钠溶液与碘液反应生成气体,产生氯气气体。
3. 碘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产生紫色气溶胶。
4. 温水槽中,碳酸氢钠和碘液颜色变浅,碘液颜色变深。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学会了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
安福中学邓兰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的原则和解题方法
进一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会对常见的酸碱盐物质进行检验与鉴别
理解并掌握常见酸碱盐物质检验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对于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形成富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常见酸、碱、盐等物质的检验及鉴别方法
三、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物质的检验与鉴别题的答题规范
一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鉴别
1 、依据: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其产生不同的现象而区别开来
2 、主要步骤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加试剂与样品中并进行相关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3 、原则
(1)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的不用多种试剂
(2)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大
4、常用的方法
(1)、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观察颜色,闻气味,溶解性)
(2)、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教案

专题: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原则及解题方法。
(2)会一些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2.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检验和鉴别。
(2)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1)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性质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经常能接触到,对检验和鉴别题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学生对常用的鉴别方法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
2.子目标:
(1)针对所给问题,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
(2)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方案。
(3)能辨证地认识化学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1)常见物质的检验及鉴别的方法。
(2)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4.教学难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
(2)检验及鉴别题的规范答法。
5.课型: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6.课时安排:1课时。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2)学会常见气体的鉴别。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2)通过跟踪训练题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3)总结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感受同学间合作学习的快乐和重要,学会尊重,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1.能够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并能找出多种方法来进行检验。
2.通过对离子的检验来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掌握检验与鉴别的规律方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鉴别物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方法:归纳、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归纳总结----跟踪训练----能力提升---总结方法----生活应用----自主学习----跟踪训练----交流收获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通过九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质、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的性质,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整体思路。
(2)具有物质的鉴别的相关知识,能从物质的性质、反应特征的角度去对学过的物质进行鉴别。
(二)学习期望(1)通过生活中物质的鉴别与检验,使学生意识到学会方法随时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出现的问题,掌握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思路原则和方法是有必要的。
(2)本节课是学生对物质的鉴别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灵活运用,为以后的关于物质的鉴别的实验探究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不足之处学生虽然掌握了酸、碱、盐的性质,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物质的鉴别与检验的整体思路,原则、方法还不够清晰,对多种物质的鉴别容易混淆,且对实验的设计描述都有所欠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鉴别酸、碱、盐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及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离子角度来鉴别酸、碱、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
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从离子角度来鉴别酸、碱、盐。
【设计思路】
在中学化学中,物质的鉴定、鉴别的共同点都是根据特征反应的现象判定物质的,不同点是(1)鉴定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对它的组成成分加以确认、证实。
(2)若待检验物质为酸、碱、盐溶液,则对阴、阳离子都要加以鉴定。
(3)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之区分开来。
在中考化学试题中,物质的鉴定与鉴别这块知识是必考的,而学生在这方面的失分率也较高,因此在进行这方面的专题复习时,给写生归纳总结和做相应的练习是必须的,以下是我对物质的鉴定与鉴别专题复习的课堂设计。
【知识准备】
(一)掌握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特性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 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复习方略】
一、物质的鉴定
(一)掌握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1)常见阳离子的特征反应和检验方法。
(2)常见阴离子的特征反应和检验方法。
二、物质的鉴别
1、多种试剂分步鉴别法(分组法)
通常待测物都是无色溶液或白色固体,无色溶液一般用酸碱指示剂分成酸性、中性、碱性几组;白色固体一般可加水,根据溶解性分组;每一组中根据物质的特性再次选择合适的试剂
例题:鉴别NaOH、Na2CO3、KNO3、HCl、H2SO4五种无色溶液
2、用一种试剂鉴别
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用紫色石蕊鉴别酸性、中性、碱性溶液
加一种试剂与各待测物可出现不同现象而加以鉴别
用一种试剂和待测物之间相互反应而加以鉴别
例题:用一种试剂鉴别K2CO3、AgNO3、NaCl三种无色溶液
3、无剂鉴别
不用任何试剂,可根据待测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情况)先鉴别出其中的一种物质,再利用该物质鉴别其他物质
若几种待测物没有明显特征,则可将待测物两两混合,根据相互反应的不同情况加以鉴别。
例题:不用试剂鉴别出CuSO4、NaOH、AgNO3、BaCl2和HCl溶液
问题一:如何辨别精盐和纯碱?
小组讨论,得出多种方法。
【方法指导】
鉴别的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鉴别的方法: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问题二: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说说简要的实验步骤。
问题三:怎样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综合应用】
[例1]可将NaCO3、Ba(OH)2、BaCO3、Mg(OH)2四种白色粉末一次性鉴别开来的是( )
A、石灰水
B、稀硫酸
C、稀硝酸
D、稀盐酸
分析:石灰水只能跟Na2CO3一种物质反应。
稀硫酸、稀硝酸、稀盐酸虽都能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但只有稀硫酸与它们反应时会产生四种不同的现象:与Na2CO3反应时有气泡放出;
与Ba(OH)2反应时有沉淀产生;与BaCO3反应时既有沉淀产生,又有气泡放出;与Mg(OH)2
反应能见到Mg(OH)2逐渐溶解。
[例2]不用其它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②MgSO4;③Ba(NO3)2;④KNO3;
⑤Cu(NO3)2。
被鉴别出来的顺序是____。
分析:首先应考虑从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去寻求突破口。
Cu(NO3)2溶液的颜色为蓝色,应首先被鉴别出来,然后顺藤摸瓜,逐个鉴别出其它四种溶液。
五种溶液被鉴别出来的顺序是:⑤①②③④或⑤①②④③。
[例3]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如何鉴别出下列四种无色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
分析:应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分析归纳出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时的现象:HCl(--↑),BaCl2(-↓↓),Na2SO4(--↓),Na2CO3(↑↓-)。
接着,将四种溶液分别编号、取样,两两混合,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最后将记录的实验现象与分析得出的实验现象加以对照,从而得出结论:两两混合时若其中一种溶液出现两次无明显变化、一次有气泡产生,此溶液是盐酸;出现两次白色沉淀、一次无明显变化,此溶液是氯化钡溶液;若出现一次白色沉淀、两次无明显变化,此溶液是硫酸钠溶液;若出现一次白色沉淀、一次有气泡产生、一次无明显变化,此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例4] 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某校科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环保”主题实践活动中,对小河旁两座化工厂的废水排放问题进行调查发现:①甲、乙两厂排出的废水均澄清透明;②两厂废水中共含K+、H+、Ba2+、OH-、NO3-、CO32-六种离子,且每厂各含三种不同的离子,两厂废水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经检测甲厂废水明显呈碱性,则甲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离子是。
该活动小组的同学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两厂的废水进行探究后发现.若将两厂的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充分反应及沉淀后,废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做化肥。
此可做化肥的溶质为。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例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钡、硝酸钾中的几种物质组成。
做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1)将少量白色粉末盛于试管,加入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无色。
(2)向(1)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小结】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 +和-
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 Ba 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 4+),还要检验
它是否是硫酸盐(含
-24SO )。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424)(SO NH 。